精選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精選5篇)
精選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1
各位團友:
大家都到齊了,我們一起從這里步行去參觀定東陵。定東陵是咸豐皇帝的孝貞皇后和孝欽顯皇后的陵寢,一在普祥峪、一在普陀峪,兩陵并排,表面看來規模、形制完全相同。與帝陵相比,后陵沒有大碑樓和石象生,建筑布局相仿,規模較小。兩座陵寢同時開工興建,歷時六年同時完工,耗費銀兩各超過200萬兩,在所有皇后陵中均屬上乘,但慈禧還不滿足。東太后駕崩后,西太后大權獨攬,于1895年下令拆除三大殿重建,并嚴令原材料不得有絲毫遷就,重修工程持續了20_年直至慈禧死時才休上。
重修后的慈禧陵是清代皇陵中最豪華的一座陵寢。
這就是慈禧陵了,我們看見重建的慈禧陵,用料之精美、工藝之高超、裝修之獨特,均居明清帝后陵之乎,堪稱慈陵之三絕。
來,現在我們到殿前看一下這丹陛石,它的圖案打破了龍鳳并排的格局,而是鳳在上飛,龍在下追的圖案,在雕刻手法上采用高浮雕加透雕的工藝,鳳足、鳳冠、龍須、龍爪等10處透雕,增強了圖案的立體感,這在當時可是最先進的雕刻藝術?傊け菔瘓D案的新穎,風格獨具,風舞龍飛,栩栩如生,可謂石雕中的珍品。
大家請跟我來,我們看隆恩殿圍以漢白玉石欄,為顯示女人當政,在所有欄板上用浮雕技法刻成鳳在前飛,龍在后追的圖案。76根望柱的雕刻打破了一龍一鳳相間排列的傳統格局,而是在柱頭上全部雕刻翔鳳,而龍則雕在柱身上,里外兩側各一條,形成了一鳳壓兩龍的圖案,這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像這樣寓意其中的雕刻,世屬罕見,怎能不稱這之為一絕呢!
步入慈禧陵隆恩門,一眼就看獨具一格的紅褐色門窗菱花和梁枋斗拱,渾然一體,給人以清心悅目之感。乍看不如宮廷中常見的紅漆彩梁柱那么艷麗,細瞧才可發現木質紋理精細、色彩典雅。這是一種名貴的黃花梨木,多產于海南島。遍訪各處建筑,用此木建殿堂者,唯有慈禧陵一處。這些名貴的材料,構成了慈禧陵木質精美之一絕。
隆恩殿和東西配殿內金龍和璽彩畫,在原木上直接瀝粉貼金。三殿內外彩畫共有3177條金龍,分為行龍、臥龍、降龍,千姿百態、光彩奪目。我們知道,代表皇權最高威嚴的紫禁城金鑾殿(太和殿)內只有六根貼金明柱;而慈禧陵三大殿64根柱上都纏繞一條半立體銅鎏金的盤龍。龍首向下,龍尾向上,在龍須上設彈簧,隨著空氣流動,龍須自行擺動,美妙無比。三殿墻壁也不同于其它后陵,內壁雕刻成五福捧壽、四角盤腸、萬子不到頭圖案,全部篩掃紅、黃金。整座殿堂金碧輝煌,其精美、豪華令人瞠目,據載,僅三殿用葉子金就超過4500兩。使之顯得更加金碧輝煌。金飾的豪華堪稱一絕。
現在我們進入地宮,慈禧的地宮由五券二門組成,金券正中漢白玉棺床上安放著慈禧太后的棺槨,棺槨分兩層,里為棺、外為槨,均由名貴的金絲楠木制成。
下面的時間里,我們大家可以自由參觀,參觀過程中請您注意愛護文物,保持環境清潔,注意安全。午餐大家可以按計劃自由用餐。我們的車會一直停在停車場,不要忘記16整準時集合返回市區。
各位朋友們,今天我們游覽了山川秀麗、建筑雄偉的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清東陵。通過這一天的接觸,我發現大家都非常友好,大家對我工作也很配合,很支持我,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感謝!
在此離別之際,縱有許多的不舍,也不得不說再見,我衷心希望咱們后會有期,重逢在假日。分別之前,希望大家對我的工作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填在意見反饋卡上,以幫助我改進服務,謝謝合作。
精選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2
各位朋友:
現在,我們來到了海神廟。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來,秦皇島、山海關沿海一帶的航海業、捕撈業就非常發達。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開國元勛徐達奉命主持修建長城。為了調運各種軍需民用物資,在山海關石河口修建了碼頭。船夫漁民出海作業,總是冒著很大的危險,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只好把生命托付給神靈。為了乞求神靈的保護,乞求海上風平浪靜,平安無事,就在老龍頭的西側修建了海神廟、北海神廟、媽祖廟、龍王廟等四座廟宇。1900年八國聯軍從老龍頭登陸,四座廟宇被毀掉了,F在的海神廟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它綜合了原有四座廟宇的特點,重新構思設計,延伸入海124米,是旅游觀光、臨風休憩的好去處。
這里是牌樓,南北兩面各有兩個大字:安瀾、伏波,——讓大海安靜,海不揚波,點明了整個海神廟的主題。
精選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3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熱烈歡迎您到淶源來參觀游覽。今天我們游覽的是白石山景區,現在從縣城出發,大約15分鐘后到達白石山腳下,然后盤山而上用30分鐘左右的時間到達1858米的韭菜園停車場,開始步行游覽,需用半天時間。
淶源隸屬河北省保定市。從地理位置上講,淶源北面是河北省張家口市,西面是山西省大同市,因此,淶源處在兩省兩市交接的地方;從地學角度講,淶源位于燕山西南端,恒山東南端,太行山最北端,是三山交匯的地方。拒馬河就發源于淶源縣城,流經紫荊關、野三坡等匯入大清河,歸海河,東注入渤海,而太行山和燕山以拒馬河為界,那么白石山呢,就處在八百里太行的最北端,位于淶源縣城南15公里處,是太行山前深斷裂西緣的一部分,也是紫荊關抬升的一部分。我國從東到西是由低到高的地勢,白石山處在華北平原到山西高原、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白石山是清西陵萬年吉地龍脈的龍首,清西陵背靠永寧山,而永寧山一直從紫荊關到達白石山最高峰。
白石山山體高大,在54平方公里的花崗巖基座上頂起一塊20平方公里的白云質大理巖。白石山最大的特點是擁有全國唯一的大理巖峰林地貌。
白石山由于特殊的地質結構和優美的自然風景,1990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1995年通過國家風景名勝區評審,20_年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目前全國總共有85家國家地質公園。第一批為20_年通過的11家,第二批為20_年通過的33家,第三批為20_年通過的41家。第二批通過的還有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等;第三批通過的有野三坡國家地質公園,障石巖國家地質公園等)。20_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全國科協公布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總共有200家,第一批為九十年代通過的100家,第二批100家,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則是其中之一)。白石山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桂冠,是因為它山體高大,地質結構獨特,植被繁茂,人文景觀薈萃,集雄、險、奇、幻于一身。
請大家注意,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白石山景區,剛剛買票的地方叫風涼溝,從海拔800多米的縣城出發到海拔1200米的風涼溝,已經爬升了400多米,現在我們沿著盤山公路在懸崖峭壁上蜿蜒而上,半小時后將到達野花坡停車場。這條盤山公路建于1968年4月,全長14公里,要拐97個彎,有興趣的游客可以數一數。
白石山總面積54平方公里,整個景區由三頂六臺九谷八十一峰組成。古人對淶源白石山有這樣的描述:“白石山,山多白石,連峰縱拔,秀列若屏,時有晴云游曳其上”。白石山又有“太行第一屏”之稱,它猶如一個巨大的屏風拔地而起,矗立在淶源盆地東南部,北部相對高差1000多米,而南部相對高差則1600多米,這樣在北部看白石山不是太強烈,在南部看到的白石山則高聳入云,極其壯觀。
我們現在到達的這個地方叫老牛槽,海拔1400米,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往那邊看,會看到一股清流,如同一個大的瀑布。它是一個常年均量的泉,出水量是每秒3升,也就是一秒鐘流出3公斤水,常年不斷。大家可能會問,為什么在這個地方能有這么大的泉呢?其實在白石山的十瀑峽還有龍虎泉,森林公園有黨參泉,離這不到500米的白沙寺泉,這幾個泉的流量大致相等,且幾乎都在海拔1400米左右。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泉呢?大家聽我解釋,白石山可以說是一座山上之山,就是說在巨大的花崗巖基座上托舉著一塊巨大的白云質大理巖,地學上稱之為頂盤懸掛體。詳細的說就是白石山從海拔1400米以上幾乎都是相對破碎的變質巖,而1400米以下則是結構致密的花崗巖。降水從變質巖下滲到花崗巖層,不能再往下滲,這樣在花崗巖層上便形成含水層,含水層的水順洼處流出山體,也就形成了幾處泉眼,我們剛才看到的泉也就是這樣形成的。
(東行至8公里處),請大家向北看風涼溝村北部的山,可以看到左側是凹凸的花崗巖,而右側則可以看到白色的巖石呈弧形向上彎曲。那里的巖石在燕山期花崗巖運動期已經被掀翻了、頂彎了。這種現象在地學上被稱為褶皺。
(東行至9公里處),請大家注意司機師傅可以停一下車。我們眼前這個平臺有20多畝,據說,燕昭王曾在這里求過仙,因此,此臺被稱為“燕王求仙臺”是白石山的六臺之一。大家往遠處看,我們前面是一個幽深的大峽谷,這個峽谷被稱為三谷,我們路上經過的白石口,是長城的重要隘口,被稱為云谷重關,在云谷的中間,有一道著名的山嶺叫鼻子嶺,因為從北部的長城上眺望此嶺,會看到象人鼻子一樣的山峰,惟妙惟肖。沿云谷向東北方向眺望,遠處那個村是黃土嶺村。震驚中外的黃土嶺戰役就發生在那里。那次戰役發生在1939年11月3日至8日,戰斗是從白石口沿云谷展開的,11月3日、4日在雁宿崖村殲滅了十村大佐率領的近500日軍,11月7日在黃土嶺一線殲滅了由阿布規秀率領的1000多名日軍,創下了我八路軍一次戰役殲滅日軍1500名的紀錄,擊斃了名將之花“阿布規秀”中將,這是在遠東戰場打死的日軍最高將領。好了,請大家上車,我們馬上就要到達韭菜園,是因為滿山遍野生長著粗壯的野韭菜。野韭菜在林間樹下成片生長,一茬接一茬,生生不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天然大菜園。韭菜味道當然很純正,大家到那里可以品嘗到山韭菜餡餃子,吃上一口鮮味十足。
我們現在到達的地方就是海拔1858米的韭菜園停車場,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一同下車。請大家注意,在這里你有沒有聞到一股強烈的辣味呢?這就對了,這股味道就是從山坡上翠綠的山韭菜身上釋放出來的,這里的韭菜園大概有二千多畝,所以“韭菜園停車場”也就由此而得名。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這里有這么多的山韭菜呢?關于這個問題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王母娘娘姐兒三,老三為人刁鉆,她怕別的神仙在這里修建廟宇、寺院,就撒了韭菜籽,嗆得諸位神仙不敢近前。其實呢?這兒韭菜生長茁壯、味辣好吃,尤其在農家,生腌在菜缸里,終年不變質不變色,味濃可口好吃,這里加工成的韭菜花別具風味,說到這里,大家自然就明白山韭菜的來歷了。
好了,大家跟我一起參觀一下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對白石山有一個全面而概括的了解。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是進行科普教育的好地方,它涉及地學、水資源、動物學、地理學、生態學、環境及保護、人文歷史等諸多學科,可以說它是一座天然的大課堂。我們眼前的這個展室,展出了白石山地區的主要巖石和礦石標本,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白石山地形地貌的形成過程。
白石山地區位于華北地帶中部淶源--阜平復背斜北端,向東橫越太行山深斷裂帶,與燕山臺褶帶西南端銜接。在10--14億年前,白石山地區是一個潮坪環境,即海濱環境,潮漲潮落數億年,沉積了厚達20_米的白云巖,它的下部地層是高于莊組白云巖,上部則是霧迷山組和鐵嶺組白云巖。2億年--6.5萬年前,白石山地區遭受了最強烈的“燕山運動”的洗禮,熾熱的巖漿在白云巖蓋層下劇烈運動,向上頂舉,使白石山地區發生了兩種變化:一是物理變化,簡單地講,就是巖漿巨大內應力將頂部的白云巖蓋層頂起并頂裂、頂斜,之后由于重力崩塌和水流的搬運作用,形成了溝谷和山峰;二是化學作用,白云巖在高達上千度高溫巖漿的烘烤下,發生了變質,轉化成了大理巖。白石山地區絕大部分是白云質大理巖。同時,在熱液的作用下,接觸變質帶生成了許多礦藏,白石山地區是典型的熱液交代型矽卡巖成礦模型。在白石山周邊已探明有鐵、銅、鉛、鋅、鉬、金、銀、石棉、云母、海泡石、石榴石、石英、水晶等多種礦藏,其中以鐵礦儲量為最大。這些礦大家都可以看實物標本。
白石山地區出露的巖石分布情況大致為4類,一是分布于西南邊緣基底部的形成于28--25億年的古老的阜平群片麻巖;二是分布于白石山基底部的燕山期花崗巖;三是分布于頂部的高于莊組白云質大理巖和霧迷山組及鐵嶺組白云質大理巖。霧迷山組沉積構造十分發達,有潮汐層理,藻紋層理及各種形狀的疊層石,以及泥裂、“雞籠網格”構造等暴露標志。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疊層石,這種石頭是在潮汐的環境或極淺水的環境下由單細胞的藻類與沉積作用共同形成的一種明暗紋帶相間的沉積構造,在極淺水或退潮時,藻類在沉積物表面“爆發式”生長,爭奪陽光,往往形成向上的球面,并形成暗色藻紋層;當漲潮時,藻類生長受遏制,沉積碳酸鹽巖條帶,形成明亮紋層。因此,形成了波狀、半球狀和柱狀疊層石,尤其是半球狀疊層石象剛出鍋的大饅頭,也象恐龍蛋,人們謂之稱“饅頭石”。
白石山是典型的雙層結構,底部是燕山期花崗巖形成穩固的基座,上部是由白云質大理巖發育而成的構造峰林,也稱為頂盤懸掛體。
(出博物館),朋友們,我們馬上要進入白石山景區的精華地帶,請跟我來,前面是迎客峰,我們將穿越65米的“別有洞天”隧道,正式踏上白石山的神奇之旅。因為坡陡路窄,請大家踩穩踏實,不要擁擠,注意安全。這條臺階路從東山到西山共有一萬米9999級臺階,穿越了白石山的“三頂六臺九谷八十一峰”。大家注意,白石山擁有眾多的地質遺跡,我們第一步看到的是發生在10億年前海底的一次古地震遺跡,10億年前這里曾發生過一次大地震,大地從這里被撕裂了一道寬約200米的口子,眾多的巖石崩塌下去,堆積起來,經過漫長的過程,又二次膠結,形成了巨角礫巖,這些巨角礫巖很象“片石混凝土”,這里是古地震遺跡的東斷層。前方的迎客峰及海豚出水都是由巨角礫巖發育成的。
(穿過隧道,眼前兀立著海豚出水的巨大石柱)前方的這個巨大石柱高達30米,被稱為海豚出水。因為白石山的云海常常出現在這塊石柱的下面,從北部回望這塊石頭,象一只巨大的海豚從水中穿出一樣。(在海豚出水下稍為休息),朋友們,白石山“北山南象平樸中見詭異,雄奇中見秀麗”,“集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張家界之秀”于一身,實為北方山岳景觀中的精品。
白石山的景觀可概括為“雄奇險幻”4個字,所謂雄是指它高大的山體、雄壯的山峰,錚錚鐵骨般矗立于山巔、峽谷,群峰拔地而起,峰高谷深,高聳擎天,氣勢宏偉,雄風蕩蕩,撼人心魄,處處給人以強大的力量之感;險則是指,白石山千峰萬仞,如刀削斧劈,險壑縱布,如萬丈深淵,單壁高差巨大,難以逾越,是山岳景觀中奇與險的代表,白石山南麓擁有高差達600米的世界第一絕壁晴云頂、豹子窩至今人跡罕至;而奇則是指白石山奇峰林立,怪石崢嶸,千姿百態,奇花異木,奇禽異獸,野趣十足,置身其中趣味無窮;幻是說白石山由于光與影的變幻,云與霧的交織,冷與熱的交流,幻化出許多種神秘莫測的獨特天象景觀。老百姓說,白石山一天有72變,特別是夏秋季節,成天云蒸霧繞,山峰隱于云霧中,如仙山浮島,太陽直射云霧使佛光頻頻出現。白石山是北方出現佛光次數最多的山。
(來到聚仙臺)我們眼前這個平臺是聚仙臺,大家可以稍事休息,聽我講一講。我們剛剛走過的峽谷叫棲霞谷,為什么會叫這個名字呢?是因為:清晨,太陽穿過薄霧,透過六坪塔和靈狐峰照射下來,谷中霞光萬道,蔚為壯觀,相傳白石山有許多仙人,經常跑到這個臺上來聚會、休閑,現在我們大家來到這里,不妨也沾點仙氣。請往下看,前面那座直上直下、壁立萬仞的山峰就是靈狐峰,神奇的是在山的半山腰有一座石頭小屋,傳說有只靈狐得道成仙后變幻成白石仙女就住在那座石屋中,早晨常常坐在旁邊的石頭上梳洗打扮;仡^朝西邊望,這座山崖叫豁然崖,穿過豁然崖的石縫,眼前豁然開朗,峰林奇觀會盡收眼底。在豁然崖上端座著一位妙齡少女,正好扭頭梳理著自己如瀑布般的秀發,在向遠方的客人們微笑致意,這個峰因而被稱神女峰,在她的身后,有一只調皮的猴子,立于懸崖邊上,正蹺著二郎腿在那里抓耳撓腮,鬧著玩呢。其實白石山上的許多山峰從不同角度都如人、如獸、大家都可以張開想象的翅膀,盡情去發揮您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編撰出許多動人的故事。
接下來我給大家講兩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就發生在白石山南麓的云盤洞。云盤洞位于南面那座孤峰的半山腰的峭壁之上,海拔1100米處,洞并不深,僅有十幾米,是一個天然的溶洞,依洞建有一處廟宇,崖壁上生長著許多千年古柏,洞的右側有一根高達4米的石筍,洞前的院落里橫躺著一棵燒焦的菩提樹,尤其一提的是石壁上有幾個洞穴用石頭壘著,據傳是在那里修佛、修道的人圓寂后被藏于洞中。第一故事是邊老道成仙。清末有一個老道姓邊,長期在云盤洞修行,道行極深,能夠掐草為藥,四方百姓常找他看病。一日做一奇夢,夢見洞口白云滾滾,看上去金光閃閃,遠處玉皇大帝端座于云朵之上,向他頻頻招手。一覺醒來已是日上三竿,老道忙起身到洞外觀察,發覺洞前云海茫茫,波濤翻卷,遠處小山如蓬萊仙島,天上太陽金光燦爛,宛若夢中一般景象,很是驚異。馬上喚來徒弟,將夢學與他聽,并說,看來玉皇大帝真是接我來了,話音剛落,便縱身跳入云中。這一跳老道靈魂升入了天國,可肉體卻摔下懸崖。小徒弟發現師傅已經升天,便翻山到縣城向縣官報告?h太爺聽后很是驚訝和婉惜,騎著驢子繞道銀坊來到了云盤洞下,當時正值暑期,而且已是第五天,可令人稱奇的是邊老道真身一點也沒有腐臭,縣志載稱“蚊蚋不及”,就是說蚊蠅沒有下蛆,縣官深受感動,便捐出自己的奉祿為這一方善人在洞旁空地中修墓安之。
第二個故事是關于義和團和紅燈照的,上世紀初,京津地區為抗擊洋人,義和團運動風起云涌,淶源地區也受到影響,城北金家井村有個木匠叫郭逢春,他拉起了一面“廣昌團練”的大旗招兵買馬,鬧起了義和團和紅燈照。很快便形成了勢力,橫刀立馬、殺富濟貧。1920_年清政府聯合洋人,對義和團進行圍剿,將京津地區的義和團紅燈照很快消滅殆盡。淶源的郭適春迫于形勢的壓力,不得不退出縣城,跑到了白石山南麓的吉河村躲藏。當時他們20多個人在村里教功布道,教當地的年輕人練刀槍不入之功。半年后,有一個小伙子聲稱得到了真傳,練成了刀槍不入之功,于是擇吉日、打開場地,給村里人演武。他拿著砍刀朝自己肚子上連砍數刀,只留下一道道白印,于是壯著膽子喊到,拿槍來,照著我肚子打。同堂練武的一個小伙拿出鳥統朝著他肚子扣動扳機,結果這個小伙子應聲倒在血泊中斷了氣。老百姓一看出了人命,便跟義和團的人打起來,什么刀槍不入,原來是邪教。無奈之下,郭適春帶著人馬躲進了云盤洞落草為寇。1920_年春天,清政府怎么也不能容忍這伙官府的反叛力量存在下去,于是勾結德法聯軍,對白石山云盤洞進行圍剿。聯軍靠當地放羊的老頭引路,在火炮掩護下,分兩路向云盤洞包抄,從山頂點著澆著煤油的柴禾燒。郭適春等人雖然武藝高強,終因寡不敵眾,20多個人除郭適春外,其余全部被殺,其中女的被割下乳房。郭逢春被聯軍用鋼絲穿上鎖子骨,被帶到保定府大西門斬首示眾。廣昌團練的大旗被德國人獲得帶回了德國。1952年民主德國總理科羅提渥訪華時,將這面旗幟送還給了周恩來總理。現在這面沾著英雄們鮮血的大旗被保存在中國革命博物館中。
好了,現在我們出發,前方出豁然崖就會看到峰林景觀了。
現在,我接著給大家介紹白石山的景觀特色。白石山總體上是山岳型景觀,它的資源規模大、品位高、類型全,可以概括為4個方面。
第一,峰林獨特。
白石山的大理巖峰林地貌在全國是唯一的。大家都知道,在我國以峰林地貌而聞名的景區有張家界的砂巖峰林,有云南的石灰巖石林,有黃山的花崗巖峰林,有廣東的丹霞峰林,也有西北黃河邊上的土林等,而大理巖的構造峰林,白石山在全國獨樹一幟。
第二,植被茂密。
白石山森林覆蓋率為82%,植被覆蓋率在90%以上,全景區有高等植物739種,野生動物很多,是河北省生物多樣性三大分布中心區之一(其它兩個是霧靈山和小五臺山),白石山是春有花、夏有果、秋有葉、冬有雪。
第三,天象莫測。
白石山主脊線長達7000米,平均高度在海拔1900左右,而且呈北北東向走勢,與季風形成垂直狀態。再加上白石山南麓相對高差達1500米。因此,特殊的地形造就了白石山獨特的氣候。從東南方向吹來的暖濕氣流,被高大的白石山攔截在峰林巨壑間,經常形成云霧、佛光。在云盤谷的山脊線上冷暖空氣突然交鋒,云霧飛速升上天空,這一景觀被稱為風云際會。在升煙井,云霧從底部被吹上來,沿崖壁直沖霄漢,象古代的滾滾狼煙,實為奇觀。由于冷暖氣流的作用,白石山上經常出現鋒面雨、地形雨,也經常出現藍天白云映蒼山的景觀,白石山晴不如雨,雨不如霧,霧不如云。所以“白石晴云”是淶源的古十二美景之一。
第四,人文薈萃。
南麓的云盤洞已經講過,北麓的長城值得介紹。白石山長城保存相當完好,屬內長城,與八達嶺長城相連接,修建于明朝萬歷元年至萬歷三年。淶源的長城總長116公里,是河北省擁有長城最長的縣。登上白石頂,遠眺長城嶺,長城象一條巨龍蜿蜒于其上,實為勝境。白石山也是自然與人文的分界線,春秋時度嶺分燕趙,遼宋時一山分兩國。
現在我們來到了云都峰下,這里有一個岔道,拾級而上就能登上海拔2096米的白石頂,沿臺階而下,過云都峰棧道,我們就會深入到峰林巨壑之中。
現在請大家跟我一起沖擊白石頂。白石頂海拔高度為2096米,是白石山最高峰。站在白石頂,可西望五臺,東瞰狼牙,南覽群峰,北腑田疇。古人說,白石山山多白石,秀列若屏。白石山主山脊走向為北北東向,在主山脊兩側,尤其是南側,象梳子齒一樣分布著一列一列的次山脊,每一列次山脊都是由一排排山峰怪石組成。站在白石頂向西望去,太行第一屏撲面而來,懸崖絕壁,雄風蕩蕩,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憾。這時,我們會被大自然的偉力所折服,深深感嘆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現在我來給大家解密白石山構造峰林的形成原因。地質專家評審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時,評價這里的大理巖構造峰林“是一種新的獨特的峰林類型”,它是在特殊的構造環境下以構造應力作用造成的構造峰林。它高大挺拔,以氣勢磅礴、陽剛威武的雄姿區別于其它類型的峰林。
首先,在形成的原因上有所區別,張家界的砂巖峰林主要是水流的沖蝕作用,云南的石林是靠水的溶蝕作用,黃山的峰林主要靠風化作用,而白石山的峰林是在構造應力作用下,形成了兩組垂直節理(也就是裂隙),主要靠重力坍塌而形成的。它的形成具備了五個條件:1、白石山地區的巖石有一定的硬度和抗風能力。
2、經過億萬年的沉積,使白石山地區的巖層厚度達20_米以上,而且物性均勻。
3、白石山的巖層產狀平緩具備垂直疊置的穩定性(就象一疊大餅,水平地摞在一起)。
4、發育了兩組以上與巖石層理相垂直的宏大節理,對巖層進行了深度切割。
5、侵入于高于莊組和霧迷山組的大型燕山期花崗巖,形成了堅固的底盤。在以上5個條件的綜合作用下,坍塌部分形成了溝、殘存的部分形成了峰。專家說,白石山的峰林正處于“青壯年期”,因其年輕而奔放,因其奔放而巍峨,因其巍峨而壯美。
我們現在來到了雙雄石,眼前這兩根高大的石柱,很像兩名并肩作戰、威風凜凜的騎士。因其酷似人形,所以附近村的老百姓都稱其為“雙石人”。最令人稱奇的是那塊懸石,億萬年來它一直懸在那里,好象一咳嗽就會把它震下來?蛇@塊小小的石頭卻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體驗了世間冷暖的變化,見證了“絕世雙雄”曠世友誼,更演示了發展與變化是永恒的主題。請大家和這兩個巨人合影留念。
大家往右邊看,那個景觀叫“戀人觀景”。在樹叢后面隱約有一對男女正在依依不舍地深情送別,女的梳著短發,男的戴著軍帽,那個情景最象是戰爭年代婦女送郎參軍,很令人感動。
朋友們,沿木臺階往下走,再下300米就到景心臺了,從景心臺向西看,就是豹子窩峰林。有人問豹子窩里有沒有豹子,可以肯定地說,有。白石山由于山高林密,有許多野生動物,如山羊、狍子、獾成群出沒,最近幾年,許多人見過豹子的身影。
前方就是列屏谷,列列山峰如畫屏般矗立其中。
現在我們到達的地方叫獸王臺,人們看見豹子經常在此地休息;楂F中之王,白石山沒有老虎,山中沒有虎,豹子稱霸王,因而人們把這個平臺稱為獸王臺?辞懊孢@座山,左邊高的是重陽峰,頭戴道帽,一臉慈祥;右邊瘦的是玉女峰,象少女亭亭玉立于畫屏之前,鶯聲燕語、姿色相風。最右邊這組峰,迎風而立,從東邊看象布達拉宮,從西邊看宛若黃山的始信峰。為了使大家經松一下,我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在列屏谷的溝口,有一塊2畝地大的石板被一小塊石頭支著,人們認為這塊小石頭是一名大力士,因此稱它為“大黑漢”。在大黑漢的旁邊有兩塊石頭,四棱四角,分立于山谷兩側,人們稱之為石門,石門下是幾丈深的懸崖,石門一側是一條羊腸小道,十分險要。過去附近村民上山采藥路過此地,每年都有摔死的,人們懼怕這個地方,起名為“肉鍋”。有一年,村里有個叫鐵蛋的小伙子上山打柴,不小心從石門旁掉了下去,后來被救起,只受點輕傷。從那起事故之后,這個地方一直沒有再死過人,人們戲虐地說,是鐵蛋把肉鍋給砸漏了。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叫列屏谷,古人說:白石山秀列若屏。的確,我們眼前這橫向成嶺、縱向成排的山峰象一列一列的巨大的畫屏。我們腳下這個平臺,叫獸王臺,右手也就是著名的豹子窩峰林,據當地老鄉說,這里山高林密,峽谷幽深,經常有野獸出沒,其中華北豹最多。最近兩年,在山上修路的民工和賣山貨的老鄉曾幾次看到過豹子的身影。從豹子窩向西去還有兩道峽谷,沿峽谷向西翻過金雞嶺就是大樺樹背,在那里生長著萬畝原始次生林,可以說人跡罕至,是野生動物的樂園。在茂密的叢林中,有成群的野山羊、獾子、狍子、野兔、山雞等。
好了,請大家往東邊看,前方這列山崖很象黃山的始信峰,左邊這個靴形孤石,象一艘蕩漾在碧波上的白帆。這是留影的好位置,請大家拍照。到這里我們的游程已經過半,前方將攀登飛云口。經過半天多的游覽,我們的體力都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因此,前方這段路也是今天爬白石山最累的一段路,請朋友們注意保存體力并注意安全。飛云口已經到了,這個埡口的海拔高度為1900米,由于列屏谷兩側崖壁陡立,既深又長,因此,這里也是一個風口,平地無風的天氣,站在這口也會感到涼風陣陣,更不用說狂風大作的天氣,會把人吹倒。因為風大、風急,所以,這里在云霧天氣,經常是亂云飛渡,云聚云散。冷餿餿的風裹挾著霧滴雨絲,吹打在人臉上,奇涼無比,那種滋味會令你終身難忘。
到了飛云口,我們就踏上了返程的路線。這里是個四岔路口,往東走,目前還是羊腸小道,就會返回雙雄石、云都峰、豁然崖,然后回到韭菜園;往西邊沿上坡臺階路走,經翠屏谷到達索道上站;往西沿下坡的臺階路,經指北梁到達1820峰南側的索道中站2,無論到上站還是中站大家都可以坐索道下到西山積木場索道下站。如果不愿坐索道,那么沿臺階路也可以下到積木場,不過距離較遠。從飛云口到積木場共有3767個臺階,共3000多米,得一個半小時的路程。如坐索道40分鐘即可到達積木場。白石山索道總長1891.5米,是華北地區比較長的索道,他采用的設備是四川江油重型機械廠生產的,為單循環、固定抱鎖器、雙人吊箱式,全線共掛有108個吊箱,每箱乘座2人。目前票價為上70元,下65元。
以飛云口為界限,將白石山劃分為東山和西山,到東山主要是看峰林,到西山主要看森林和長城。前面我已經講過,白石山是河北省生物多樣性分布中心區之一。這里既保存有大面積的原始次生林,也有以油松、落葉松為主的人工林。白石山地區過去是省級林場,過去主要以育林、營林為主,植樹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生產木材,自1996年開始全面封山禁牧、禁獵。因此,在人力能及的范圍內我們已經看不到很大的樹木,最高樹齡在40年左右,而在大樺樹背因運輸困難,有大面積的原始次生林,里面有大樹生長。值得一提的是,白石山有許多珍稀物種,在長城腳下有六株黃柏松,這種樹樹皮象海綿一樣非常有彈性,一般生長在西伯利亞高緯度地區,在我們這個緯度十分少見,估計是侯鳥將其種子帶到了這里。在白石山上生長有大面積的紅樺林,紅樺樹枝干挺拔,樹皮深紅,看上去十分儒雅高貴,人們把他比做林中仙子,也有人把他比喻成剛出浴的美人。景區的山谷中,常看到核桃楸,核桃楸在華北地區分布較廣,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第四季冰川留下的植物。
一會兒我們乘坐索道的時候,不僅能觀賞到白石山層層疊疊、郁郁蔥蔥的森林,而且還能夠看到一段曲曲折折、高低錯落起伏的長城,那就是白石山長城。白石山長城始建于明代萬歷元年,竣工于萬歷三年,全長19986米,其中有關城一座,敵樓61座,戰臺12座,烽火臺5座,馬面5座。保存完好的敵樓有24座,較好的30座,殘毀7座。因此許多長城專家評價說:淶源境內的長城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一段,看到這原汁原味的長城,這種歷史的凝重美和文物的殘舊美,給我們以深深的啟迪,令人遐思,頓發思古之幽情。
白石山長城是石頭砌成的,“石頭長城”正是她特殊的價值所在。這石頭長城用毛石直接壘在花崗巖山脊上,依山勢用石料將兩面墻體砌好,中間用毛石和白灰土夯實,再用平面石頭鋪平上面。在山洼的地方,長城建的又高又厚,險峻處山崖可當作城墻。城墻上有小水溝,通向石槽,下雨天,可以通過石槽將水排到墻外,以免沖刷墻基,體現了當時依山就勢,就地取材,實事求是的建筑思想。
白石山這段長城是從北京懷柔經八達嶺、紫荊關過白石口,插箭嶺到山西雁門關一直到朔州西北的偏關和那里的長城相接,屬真保鎮管轄。是明朝的“內長城”。(大明朝幾任皇帝都認識到八達嶺到白石山、雁門關一線,雖山勢險峻,但這些地方是薄弱環節,就決定修一道長城復線。這條復線,在明朝叫“次邊”,后來長城學上叫“內長城”。)
白石山長城是白石山景區一道絢麗的風景線,具備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每當雨過天晴,夕陽斜照,長城上空彩虹高懸,長城像一條巨龍盤繞在白石山上,其景十分壯觀。
我們參觀完了白石山的東、西線,白石山的全部游覽行程就算結束了。淶源是個風光秀麗、資源豐富的地區,今天我們參觀的只是淶源旅游資源的一小部分,包括白石山在內的綠色景區還有十瀑峽、仙人峪、空中草原等,淶源還有抗日英雄王二小、白求恩紀念館、黃土嶺戰役紀念地等紅色景區,如果有幸我還可以陪大家一同游覽這些旅游景點。熱烈的歡迎大家能夠帶著您的家人、您的親朋好友再次來淶源觀光游覽!再見。
精選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4
鴿子窩公園是北戴河風景名勝區四大景區之一,位于海濱的最東端,占地300余畝,以觀海上日出為盛景。“鴿子窩公園”匾額是由原國防部部長張愛萍將軍于1996年夏天來鴿子窩公園游覽時親筆題寫的。那么為什么叫鴿子窩公園呢?公元內有兩塊巨大的巖石叫鷹角巖,也叫鴿子窩。因為在這兩塊巨大的巖石上,裂隙十分發育,是海鳥棲息出沒的好地方,海鳥中又以海鷗居多,當地的人把海鷗叫海鴿子,后來隨著居住的人越來越多,這些海鴿子逐漸飛走了,但鴿子窩的名稱卻留了下來。
[鷹角亭]
我們現在登上了鴿子窩公園的至高點“鷹角亭”。煙波浩渺,一望無際的大海美景呈現在我們面前,我想大家此時的心情都是在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如此奇妙的人間仙境,真是讓人心曠神怡!苞椊峭ぁ必翌~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胡厥(jue)文先生于1989年春題寫的。
1920_年,公益會創始人朱啟鈐(qian)來北戴河修建了北戴河海濱的第一個大花園—聯峰山公園后,正準備修建第二個花園—鴿子窩公園,當時只在這里建了一座“鷹角亭”就發生了1937年“七七事變”,朱老這一愿望位能實現。1986年取政府投資300多萬對鴿子窩公園進行了修繕,并于同年對外開放。我們所見到的鷹角亭屬歇山式單檐頂,石柱琉璃瓦,在園中顯得古樸、剛勁,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建筑風格。
[鴿子窩大潮坪]
請大家向北看,這里是著名的鴿子窩大潮坪。鴿子窩大潮平是觀察現代海岸沉積的良好場所,可以見到波痕、雨痕、龜裂、生物洞穴等沉積構造,與柳江盆地古老地層進行對比研究,將今論古,可破譯大量古地理、古環境、古氣候之迷。秦皇島一帶,每天是一次漲潮、一次落潮,而且潮差很小,大多在一米之內,海水的深度比較穩定,特別適合海浴和游泳,“沙軟潮平”就是一句恰如其分的評價。北邊的這個大潮坪,相當于一個三角河口,大潮坪往上走,前方卻略縣狹小,潮水不能分散,就被慢慢地、遠遠地推向內陸。在這里看大潮,又和錢塘江的不一樣,錢塘江大潮排山倒海、洶涌澎湃、雷鳴轟響、氣勢磅礴。鴿子窩大潮卻展現了一種從容不迫、志在必得的大家風范。不知不覺中,從我們腳下到西邊赤土山大橋,700多米長的大潮坪,一會兒就變成了一片汪洋。在這里觀海,大自然之壯美杰作,令人躊躇滿志,充滿希望和理想。等潮水退去,一汪汪留在潮坪上的海水,構成了一分幅美麗的圖畫。有位攝影師在這里拍攝了一張照片,取名《青春的旋律》,把大自然瞬間即逝的造化之美定格成了永恒,報刊雜志紛紛轉載。如果說在漲潮的時候,我們更多感受到的是那種蓬勃向上的陽剛之氣,那么在退潮時候感受到的,難道不是一種陰柔之美嗎?
鴿子窩一帶有礁石、濕地,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是鳥類理想的棲息地,是著名的世界級觀鳥勝地。這里曾經出現過多達14700多只的鳥群;一年之中,能見到四百多種鳥,占我國可見鳥類的40%。每年春秋季節,國內外的鳥類專家和愛好者在鴿子窩一帶觀鳥。1999年,在北戴河還舉辦了國際觀鳥大賽。鳥類是最有權威的自然環境鑒定師。鳥類選擇的棲息地,必定環境質量最好。無怪乎有人在這里寫出這樣的詩句來:從來鳥兒最聰明,偏向好山好水停。能知善惡解人意,碧海翠峰白精靈。北戴河優美的自然環境,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當地居民世世代代盡力保護的結果。
[鴛鴦湖]
請大家看那一汪湖水,這里原來是一片灘涂,地勢低洼,常年廢棄不用。后來在1985年,修建攔海堤壩,利用漲潮開閘注入海水,閘落即形成一個平靜的小湖,起名叫鴛鴦湖。湖中有一小島叫情人島,每年暑期,有不少熱戀中的青年男女在林中卿卿我我,甜甜蜜蜜,充滿浪漫情趣。
[主席雕像]
請大家看著有一塊石碑,毛主席雕像高3.2米,仿花崗巖基坐高2.7米,基坐東部用大理石刻著毛澤東的詞《浪淘沙·北戴河》。塑像是北戴河區政府1992年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而敬塑的。
1954年7月26日,毛澤東第二次來到北戴河,目的是籌備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8月10日,北戴河地區暴雨成災,戴河水位猛漲,甚至危及京山鐵路。毛澤東觸景生情,寫下了《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這首詩寫成后當時并沒有公開發表,直到1957,才在《詩刊》上公開發表,毛澤東主席的這首詞揭示了“江山未改,人事變遷”的辨證法。詩詞中的“魏武”指的就是魏武帝曹操!皷|臨碣石有遺篇”中的“遺篇”指的是曹操寫的四言古詩《觀滄海》。曹操在建安十二年五月,東征烏桓打了勝仗,心情舒暢,此一行平息了北方,下一步就要渡長江,統一中國。他率大隊人馬沿著傍海大道,班師回朝,走到這里,看大海、觀日出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著名詩篇。毛澤東主席撫今追昔,感慨萬千,中國人們從久經戰亂中解脫出來,終于獲得新生,毛澤東發出了勝利的歡呼:“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独颂陨.北戴河》是毛澤東主席代表中國人民高奏的一首凱歌,也是贈送給北戴河人民的一分珍貴的禮物,愿一代偉人英明長在。
[望海長廊]
請大家向東看,沿著懸崖峭壁的邊緣修建的是望海長廊,距鷹角亭50米,廊長70米。游人逗留廊中,遠眺渤海碧波,白云沙鷗,帆船巨艦;近賞淺水明澈,微波清蕩,看拾貝之人歡笑,聽大海之波濤,,令人流連忘返!巴iL廊”四個大字是由原國務院副方毅所書,海邊建“浴日亭”,其匾額為嚴濟慈先生所寫。廊中彩繪雕梁畫柱,栩栩如生。兩側是由方亭和八角亭組成,分別采用了古代園林常見構景手段—借景和透景的方法,吸收了北京頤和園的長廊特點和承德外八廟長廊的特點,繪畫了北戴河24景和北戴河206個民間故事傳說,以花鳥、魚蟲、人物等不同圖案,這種彩繪叫做“蘇式彩繪”。高于蘇式彩繪的要屬“旋子彩繪”畫面用簡化式的渦卷瓣旋花,有時也可以畫龍鳳,一般用于次要宮殿式寺廟中。等級最高的彩繪要屬“和璽彩繪”。中間的畫面由不同的龍或鳳的圖案組成,間補以花卉圖案,金碧輝煌,十分壯麗。最初人們在木構件上進行彩繪,是因為油漆顏料含有銅,他可以起到防潮、防腐、防風化、防蟲蛀的作用,后來人們又發現這種彩繪還有很強的裝飾性,既能增強建筑物的美觀,又能提高人們的視覺效果,可以說是一舉多得。宋代以后彩繪以成為宮殿不可缺少的裝飾藝術。
各位朋友,鴿子窩公園是我國著名觀滄海、看海上日出的最佳處。一到暑期,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游人來這里看日出。日出之前,他們是那么的虔誠那么的執著,當一輪紅日剛剛升出海平面的時候,似乎下面還粘著另一輪紅日,兩個太陽一樣的大,一樣的紅,分不出哪一個是真的哪一個是假的。瞬息間,上面的紅日倏的一躍,粘在下面的紅日,迅速潛入海底,這個奇景叫“紅日浴!薄4藭r的海面上呈現出一條金光大道,把太陽和每位游客都連接起來,好象請您沿著這條金光大道到日出的深處去探詢大海的奧秘。
精選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5
各位朋友,一路辛苦了,我代表祖山森林公園全體員工歡迎大家的光臨。
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森林公園的概況:祖山是大約一億年前燕山造山運動的花崗巖侵入體,經過多次斷襲和長年風化等地質過程,形成了地勢險峻的一座獨立山體。因燕山東端、渤海以北諸山皆以此山分支盤撥,它如群山之祖,故名“祖山”。祖山位于秦皇島市的西北部,青龍滿族自治縣東南境,東距秦皇島50公里(指現在的北路),西距青龍縣城100公里。祖山總面積118平方公里,有五大景區:北龍潭景區、望海寺景區、響山景區、花果山景區和背牛頂景區。自然景觀100余處,是一處以奇險的山景和明秀的水景為主體特色的山岳型自然風景區。
北龍潭景區
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景區就是北龍潭景區,這里由絕壁、怪石、奇松、飛瀑組成。
龍潭飛瀑(站在關瀑臺或倒掛松景點處)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地方就是北龍潭景區的龍潭飛瀑景點,這里有幻松、絕壁松、倒掛松和龍潭飛瀑。這個瀑布長年有水,落差60多米,頗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韻致。
幻松祖山不僅有那茫茫的林海,而且更有那奇妙的幻松。大家隨我手指的方向往對面那座山看,在那座山頂上自然生長著六棵松樹,順著我們眼前的這條步游路走下去,那么這六棵松樹將按6、5、4、3的順序變化,大自然的數字游戲堪稱世界一絕。
伯牙彈奏(站在看六顆松處)大家對高山流水的故事可能非常熟悉。據在,俞伯牙是戰國時期一位琴師,他彈奏的曲子沒有人能聽懂,為此他感到很悲哀,于是四處游蕩,尋找知音。一天,他途徑祖山,忽見這里美景,頓發彈奏之情,鐘子期砍柴歸來,耳聞琴韻,便駐足聆聽,那悠揚的琴聲使子期隨口道:“洋洋乎若水兮”。伯牙聽到有人能聽懂他彈奏的曲子,非常驚喜,隨即又狂奏一曲,子期又道:“巍巍乎若高山兮”,伯牙聽后為自己終能尋到知音激動萬分,便與子期結為知音,從此,子期每次砍柴,伯牙都扶琴相接,彈琴相送。若干年后,子期因病亡故,幾年以后伯牙攜琴來探望子期,途中遇一老夫,伯牙便問:“老人家可相識子期?”老人沒有搭言,卻落下兩行淚水。伯牙感到奇怪,繼續追問,才知老者便是子期的父親,并得知子期已經去世,伯牙悲痛萬分,并求老者帶他到子期墳前跪拜,又最后彈奏了一曲。子期已故,伯牙失去知音,他回到他經常為子期彈奏的這里,摔琴于崖下(指瀑布下),以謝子期。這就是伯牙摔琴謝子期的故事。琴弦變成了我們眼前的這六顆松樹,琴韻化為這谷間飛瀑。
北天門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北龍潭景區的一個景點北天門,大家望這里看,這是祖山的迎客松(指迎客松),他雖然小了點,但他代表著純樸、熱情的青龍人民歡迎各位的光臨,在迎客松后面的這塊突兀的石柱叫無字碑,千百年來風吹雨打,但它初衷不改,操守如一,默默鏤刻著人間的是非功過,詩人劉章游完此景做詩道:“祖山雄奇而著名,山花野草喚文宗。高碑無字云間立,留著詩家寫不平”。
天橋山(介紹完迎客松,邊走邊說)我們面前的這座山叫天橋山,古時這里沒有路,山民進山打柴、采藥都是用石塊插進石縫中形成懸空的石棧道,石棧道極高,極險,所以叫天橋,故名“天橋山”。后來,林場在1966年為了運木材開鑿這個隧道。
曲徑通幽(走出洞口邊走邊說)這個景點是曲徑通幽。這里的一些奇石都有些像西游記中的人物形象,所以就以西游記中的人物命名。在這座山的外面有個唐曾盼徒,這里有悟空戲八戒、八戒尋兄、萬卷經書巖等。大家請望這看(悟空戲八戒處),這就是悟空戲八戒(指悟空石);大家回頭望這里看(指天橋山的絕壁),這就是奇松的代表——絕壁生松,看上去不大,卻都有上百年的樹齡了;這就是八戒尋兄(走道八戒巖處)相傳唐僧師徒西天取經途徑此地,饑渴難挨,唐僧便派大徒弟悟空前去化齋,悟空許久未歸,又派二徒弟八戒前去打探,八戒走到這里,忽聞兵器相擊之聲,以為師兄又和哪路妖怪廝殺,嚇得八戒不敢前行,看他那愁眉不展,憨態可掬的樣子。其實,傳來的聲音是谷底驚濤拍岸,鶴唳風聲。因為在祖山有九個瀑布,在這個景區就有7個,其中南龍潭就在這下面,落差70多米,前面這里又有三跳潭,到了雨季水聲很大,所以八戒誤以為是廝殺聲)。悟空也并未走遠,正在拿老豬開涮呢。詩人劉章觀后有詩云:“天橋石板長青苔,鶴唳風聲老豬哀。一個跟頭十萬里,猴哥何故不歸來!
萬壽山(看完八戒巖,指對面萬壽山)我們大家請往對面看,這座山叫萬壽山,大家仔細看山上的好多石頭,都很象老壽星;這些老壽星都是來這尋求萬年靈芝,以求長生不老的。大家請看山頂拿塊大石柱上面是不是有一棵萬年靈芝啊,其實它是一株屬齡逾百年的松樹,它破石而生、抱崖而立。
望海寺景區
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地方是五大景區之一的望海寺景區,望海寺景區是祖山的中心景區,下山可觀瀑布,上山可登主峰,西去可游花果山,東區可觀畫廊谷。
望海寺景區景點比較集中,不用遠行便可一覽祖山眾多風光,有仙女云床、秀才觀榜、山字峰、醉臥劉伶、龜兔賽跑、窟窿山、神龜探海、蛟龍出水等奇石、形神兼備、惟妙惟肖。
仙女云床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景點叫仙女云床。相傳,七仙女經常來我們祖山的北龍潭瀑布洗澡,每次洗完澡后都來這里曬太陽,久而久之就留下了這樣一個印跡。這只是一個傳說,其實它是冰臼,據科學家考證,在二三百萬年前以前,這里曾是20_米左右厚的冰川,冰川內的高壓融水高速旋轉沖擊作用,使巖石表面自然形成一個臼.狀坑穴,它是兩個冰臼連在一起的,稱連體冰臼,在別的地方是很少見的,堪稱世界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