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共產黨員先進性的認識
實、正、真、政
——我對共產黨員先進性的認識
我是一個基層黨總支的書記,同時是兩所學校的校長。因此,我自身的形象在學校,乃至在更大的范圍有一定的影響。人有自然屬性的一面,他必定有屬于他生活的空間。當代教育竭力地呼喚人的自然屬性的一面,主張“張揚個性”,這是有特定的時代意義的。但不能否認,人是有社會屬性的。他必須受制于他生活的環(huán)境,服從社會的規(guī)范。而共產黨員的身份,不僅具有社會屬性的一面,更有時代賦予的特殊使命,他應該是名符其實的先進者。
塑造一個共產黨人的形象,我經常思考并實踐下列要點。
實
中央電視臺的“實話實說”是我最喜歡的欄目。每當觀看那精彩的場面,總忍不住激動的淚水。要真正做到實話實說是不容易的,不僅要求對人生觀、價值觀有獨特的把握,也要求有直面現實的勇氣。不管我能在多大程度上實話實說,但只要有這點追求,并不斷地在實踐中體現,已經是不容易的事了。隨著年齡的上升,說實話的勇氣在與日俱增,但還必須努力。
作為校長的角色,我思考問題必須從實際出發(fā)。許多事情,空談理想,不負責任,天方夜譚,是極不困難的事,但我不能這樣。假如我經常不從實際出發(fā),對學校的發(fā)展是有害的。在“三個代表”的學習過程中,我曾經說過要“代表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家長”的話,盡管“三個代表”的思想并不是說的那樣簡單,但細細想來,作為校長的我,真正能做到代表這三種對象,已經很不錯了。問題是從哪種角度,多大程度去代表他們。在這次抗擊“非典”的斗爭中,一些學生、教師、家長對“五一”不放假都程度不同地有些想法,但我不能適合少數人的需求,應該考慮從斗爭的實際出發(fā)。
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不少人追求表面的,形式主義的東西。為了學校的“地位”,也為了自己的面子,一些校長不惜犧牲學校發(fā)展的長遠利益和學生真正的質量,創(chuàng)造一些不切實際的工作,追求一些變異的東西。而我一直嚴格地要求自己,走自身內涵發(fā)展的道路。
踏實的作風同樣是十分重要的。我欣賞的人,都是實干的人,不做表面文章,不華而不實的人;都是那些講實話,不拍馬屁的人。我關注或投入研究精力的事,都是那些下了苦功還不容易出成果的,而不是用一、二個星期就出了很大“成果”的事。我主張的觀點,校長不能站在高樓里看校園,而應該走進教室,走近教師,走近學生,成為一個特殊的,又是普通的一員。我贊頌的名言之一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最敬佩的人之一,是我的前任副校長史仰山,他每一學期聽課不少于120節(jié),與教學一線的教師泡在一起。
正
這是人的品質、內涵的東西,這也是一種人格的魅力,當然更是黨性的體現。
記得在六十年代末期有兩件事一直影響著自己的人生道路。
當時我的那個生產隊有一部分成年人常常夜間偷集體的魚,且有干部參與其中。我就白天公然到集體的河里釣魚,碰到麻煩時公開揭露他們劣跡,惹了不少非議;另一件事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在一次批斗會上公開提出不同觀點,迫使主持人無奈宣布休會,差點兒遭來人身的侵害。自己走向成熟后反思這兩件事,始終未感到后悔。
要做一個正派的人是要作出努力的,要做一個正義感很強的人就更困難。
在星辰實驗學校招聘教師的過程中,我反復勸告那些急于鑒約的畢業(yè)生:應該到教師中去,多接觸一些人,尤其是了解一下這個學校的校長是不是一個正派的人。人是掩蓋不了本性的。校長在長期的工作中,在許多問題的處理過程中,無時不在體現著個人的品質和黨性:在人與人的關系上有沒有劃圈子,搞清疏;在提拔干部的問題上能不能公開、公正;在處理問題過程中敢不敢“獎不避仇,罰不避親”;在處理上下級關系上有沒有做到讓旁人信服;對持不同觀點或者反對過自己的人能不能寬容與大度。這些都是作為校長角色的人必須提高的自身修養(yǎng)。
本人由于個性方面的原因,經常會得罪一些人,有時甚至會使自己的下屬很難堪。但在當校長的歷程中,尤其是在主持工作以后,我能不斷地反思自己,努力使自己成為正直的人,別人可以信任的人。我堅信,這種力量是學校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為只有校長有了正氣,才會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許多讓教師信服的精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