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的思想?yún)R報個人閱讀(精選3篇)
黨員的思想?yún)R報個人閱讀 篇1
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基礎、最核心的部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反映了我國社會所尋求的價值標準和文化觀念。價值觀是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核心與基礎,在現(xiàn)今價值觀多樣化、文化多元化的社會轉型期間,在青年大學生中旗幟鮮明地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更深層次地影響青年大學生的思想熟悉與行為方式,進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涵
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愛國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心識,也是調理公民和國家關系的基本政治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愛國主義始終是國家同一、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獨特性情、價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雖然不同的時代,愛國主義具有不同的時代特點,但作為一種正義的氣力始終一脈相承。從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赤忱照汗青”;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趨避之”,都是古代知識份子愛國情懷的生動寫照。
最近幾年來,我國制定的公民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都把“愛國”放在首位。作為一脈相承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盡不能切斷歷史文化的血脈和傳統(tǒng),只能在繼續(xù)的基礎上結合新的社會發(fā)展和時代要求予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
二、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
以人為本是時代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迫切要求,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必定要求。價值觀是人們在實踐中構成的,對價值的性質、構成、標準和評價的根本看法和態(tài)度,是處理各種價值題目時所持的比較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觀點的總和。以人為本之所以能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就是社會發(fā)展不再能把人當作客體、手段和工具,而要當作出發(fā)點和回宿,切實保障人的生存權、自由權和發(fā)展權,切實尊重人的尊嚴、人的勞動和人的創(chuàng)造,為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的延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靈魂。
是人類社會共同的理想目標,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屬性。它最集中、最鮮明地體現(xiàn)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訴求,是指導社會成員價值選擇、行為取向的基本標尺。資本主義所提倡的核心價值觀是效益,這是一切邏輯中的重要邏輯。這類價值觀固然能增進經(jīng)濟發(fā)展,物資財富增加,但也致使人際關系的冷漠和人與自然關系的惡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既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實生物”的繼續(xù),也是關注民生、重視公平的,是發(fā)展中的,是動態(tài)中的,是有序中的,更是民主法制保障下的。
四、責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底線。
責任作為一種寶貴的品質,是個人或組織應當秉承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準則,能對文明進化和社會發(fā)展作出質量上的規(guī)定,現(xiàn)在日趨遭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中國幾千年來的文明和道德傳統(tǒng),已構成了獨具魅力的東方人格——社會型人格,例如,“以天下為己任”、“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世繼盡學,為萬世開太平”等等。作為我們大力提倡的核心價值觀,就應將大寫的“責任”作為共同的價值目標和理想尋求。
作為一位黨員,應當依照共產(chǎn)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以實際行動爭取踐行入黨的錚錚誓言。
第一、作為一位黨員要正確地了解黨,就是要充分了解黨的歷史。了解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建黨時的幾十名地下黨員,發(fā)展到現(xiàn)在具有的7000多萬名執(zhí)政黨員。了解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獲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了解黨實行改革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一系列方針、政策,了解黨與時俱進,發(fā)展創(chuàng)新馬列主義,思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了解黨提出的“”發(fā)展規(guī)劃的雄偉目標。通過了解這些,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黨過往現(xiàn)在乃至將來仍然保持了旺盛和強大的生命力,你就會更加酷愛它。
第二、作為一位黨員要對黨的有深深的摯愛。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黨的事業(yè)拋頭顱,灑熱血寫下了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而又催人淚下的英雄史章。方志敏義士的《清貧》、《可愛的祖國》現(xiàn)在讀來至今還在鼓舞和鼓勵著我們每個黨員。一個黨有這么多為之奮斗的黨員,它能不偉大嗎?黨之所以有這么強的凝聚力,是由于它除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外,沒有其他任何私利。作為黨的一份子我感到很是自豪,酷愛黨、擁戴黨,在黨的領導下,繼續(xù)和完成先烈們未竟的事業(yè),是新時期黨員努力尋求的目標。
第三、作為一位黨員要對黨有著堅定不稱地信念。就是要堅定共產(chǎn)主義信念,假如理想信念動搖,信仰失落或缺失,就會被金錢、權色、名利所,乃至走向沉溺。因此,堅定理想信念,不忘黨的宗旨和入黨誓言,就要認真學習,打牢馬克思主義理底,進步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自覺承受住改革開放和各種風浪的考驗。
第四、作為一位黨員要努力為黨工作。也就是為黨努力工作。作為老師,要立足于本職工作,愛崗敬業(yè),恪盡職守,要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要有良好的工作態(tài)度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時刻用新時期黨員先進性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忠實履行黨員的義務,創(chuàng)造性、有效性地展開工作,增強黨員和服務意識,進步工作能力、業(yè)務能力和辦事效力,盡心盡力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為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教師而努力。
黨員的思想?yún)R報個人閱讀 篇2
“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借用這句話,于《小王子》“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小王子”。
這是我第三次讀《小王子》一本哲學童話書。每次讀來,都有不同感受和體會。
一個憂郁,美麗到不忍觸碰的小王子,與一朵驕傲脆弱的玫瑰花。很奇妙的組合。他們互相排斥,互相吸引,互相思念,他們被彼此馴養(yǎng)。“如果你愛上了某個星球上的一朵花,那么,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會覺得所有的星星都開出花朵來了。”
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值得細細品讀。不但用腦,更是用心。這是一本需要用心去體會的書。
我這個曾經(jīng)是孩子的成年人,隨著作者的文字,回到久遠的記憶中,去尋找我自己的那頭被誤以為是帽子的,被蛇吞吃的大象。我試圖回想,在我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是否也曾經(jīng)以成人的眼睛,去解讀過我的孩子的那頭被蛇吞吃的大象。我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眼睛所無法看見的”。我們在看不見的背后,是否能用心傾聽,孩子那頂“帽子”的背后,所隱藏的她對生命、對恐懼的理解和表達——那頭被蛇吞吃的大象。
這是一本矛盾且無法分類的哲學書。從其中,我們可以看到人生、看到親子關系、看到世界、看到他人,更看到自己。
我們看到矛盾無處不在,接近與排斥,思念與離別,忙碌與空虛,控制與恐懼,尋找與迷失。
但無論看到什么,我都真誠的希望,在我頭頂上這片天空的某處,真的住著這么一個好像水晶似的小王子,正在看顧著他的玫瑰花。
黨員的思想?yún)R報個人閱讀 篇3
《名人傳》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于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chuàng)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yōu)樽非笳嫔泼蓝L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羅曼·羅蘭稱他們?yōu)椤坝⑿邸保愿腥朔胃墓P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一部“英雄交響曲”。心向善,愛自由高于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名人傳》描述了處于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yōu)樽非笳嫔泼溃胬砗驼x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啟示更多,獲得更多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那么,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么呢?
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展開恢復20世紀文學崇高德人道主義傳統(tǒng),恢復其豐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貝多芬從剎那光輝享受的名譽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悲慘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斗爭,盡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nèi)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了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于創(chuàng)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于尋覓歡樂的執(zhí)著,對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zhàn),產(chǎn)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為了奮斗,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貴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擾,連他的精神與心靈也無能為力。這種瘋狂的激發(fā)存在于一個過于柔弱的軀體和心靈中無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從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么就一定會沖破精神上的束縛,他在斗爭和舍棄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時撫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緊跟著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jīng)歷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我深深地體會到,他為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為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我們享受著他們的天才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同享受我們先輩的偉績一樣,不再去想聽他們流出的鮮血,這無疑是使我們尷尬的事情,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xiàn)。我們寧愿去贊美他們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們?nèi)烁竦膫ゴ蟆2皇堑模瑐ゴ蟮男幕暧腥绯缟骄䦷X,我們將在那里獲得更大的啟示。
《名人傳》就是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發(fā)是: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害,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斗,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xiàn)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有了一個定位,在世界上可以站在哪個位置,讓大家都彼此得清醒著,不要再自欺欺人。只要我們體會到《名人傳》給我們心靈崇高的升華,使英雄的鮮血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英雄的紅旗在我們的頭頂上飄揚,我們就慢慢地感受到,在這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我們的靈魂也被所升華為一種崇高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chuàng)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nèi)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yī)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其實它一直在闡述一個道理!一個宿命最終還是結束在一個人質地堅硬的生命中!《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斗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于,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其實,托爾斯泰發(fā)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在這里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像貝多芬那樣堅強、潑辣而又富有人情的人物,他的振撼和扶掖我們,不用多說了。托爾斯泰和米開朗琪羅——特別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點的人,可是我們在傳記里和他們接觸,卻感奮地分了他們的痛苦、失敗,同時也分了他們的誠摯和成功。我們的生命和他們的差不多融成一片,決不只“枕著他們休息一會”而已。
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里,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zhàn)斗的勇氣”。對于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yè)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zhàn)斗。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們絲毫無懼。這就是成功的秘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jīng)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我們的時代千變?nèi)f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nèi)〉脮一ㄒ滑F(xiàn)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同時,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并戰(zhàn)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