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鎮黨代會上的講話
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加快富民強鎮進程
為開創七圩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而努力奮斗
——在中共七圩鎮第十三次代表大會第二次年會上的報告
劉國成
(XX年1月8日)
各位代表: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十六屆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十屆二次年會精神,總結XX年工作,部署XX年任務,進一步組織和動員全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實踐“三個代表”,團結和帶領全鎮人民,牢固確立科學發展觀,全面提高執政能力,振奮精神、克難求進,為開創七圩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而努力奮斗。
現在,我代表中共七圩鎮第十三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
XX年工作的回顧與總結
XX年是我鎮實現“三年總量翻番,率先全面小康”的關鍵之年。一年來,面對各種矛盾和挑戰,鎮黨委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主動適應國家宏觀調,緊緊依靠全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克難求進、創新思路,加快發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形成了心齊、氣順、勁足、實干的局面。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億元,同比增長38 %;工業經濟實現產值21億元、銷售18.95億元、利潤1.1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32%和31.2%;吸引和利用外資266萬美元、民資1.85億元,完成技改投入2.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4.89億元,同比增長44%;外貿自營出口總額4000多萬美元;財政收入3592萬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5380元,同比增長15%。
回顧和總結一年來的工作,主要有三大亮點:
1、虹橋工業園區規模不斷擴大。積極利用虹橋工業園區省級鄉鎮工業園區的品牌優勢和地處靖泰常三角地帶的區位優勢,努力推進“三個加快”:一是加快了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實現區內水電設施和通信通訊聯網、亮化綠化配套的同時,新建虹橋西路,拓寬改造虹橋東路,規劃延伸中丹南路,進一步完善區內路道設施,拉大了園區框架,提升了園區品位,為重大項目的引進打下了較好的環境基礎;二是加快了園區的招商引資步伐。年內累計引進港口機械廠、耀龍服飾有限公司等一期工程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新企業3家。臺商投資100萬美元的健身器材項目也在洽談之中;三是加快了園區的重大項目建設。中丹藥業項目總投入在億元以上,一期工程投入5500多萬元,已于今年年中竣工投產,并已順利通過國家gmp認證。宏大特種鋼廠引進的鏈篦機項目,在邊生產邊建設的同時,正在加緊與美方洽談,預計投入200萬美元,40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基本竣工。洽談投資6200萬元的造船廠,已經報請泰州市發展計劃局立項,于XX年12月份正式開工。同時,金長城照明器材、中玻耐窯熱兩個公司的增產擴能項目都在加緊實施。
2、農業生態園區品位不斷提升。始終堅持立足鎮情、挖掘資源、培植特色的總體思路,努力加快農業生態園區建設步伐,長江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已經躋身泰州市重點農業科技生態園區行列,并已初步形成規模。今年新上了3000多畝生態防護林、500畝苗木、萬只水禽、千只山羊、四個新品種的特種水產等項目,新注冊“春江”、“振泰”、“富江”、“牧江”4個農業企業和商標。長江特色水產養殖成功申報省級無公害產品。
3、集鎮新區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始終按照“思想大解放、規劃大手筆、建設大推進、實施大動作”的總體思路,努力加大集鎮新區開發和建設的力度,集鎮新區框架不斷拉大,人氣不斷提升,形象不斷改觀。一是新區框架基本拉開。規劃在新七港以南、泰常路以北和人民路以西、東風路以東建設集鎮新區,容納工業和農業園區建設必須拆遷的農戶,逐步撤并零星散落的自然村莊。隨著投入270多萬元的東風南路的全面建成,集鎮新區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新區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也更加明確。二是年度工程基本竣工。今年計劃實施的綜合市場二期工程、東風南路商住樓、中興街休閑娛樂中心等項目,總計投入近3000萬元,已全面建成,交付使用。原農貿市場轉讓開發的批發市場也已投入運行。三是在手項目即將開工。全面完成了農民公寓的征地和規劃設計報批工作,并引進南京正泰房地產公司投資1.2億元實施聯合開發,目前圍墻圈建已經結束,準備開工建設。整個農民公寓占地200多畝,打破了過去居民點的布局方式,采取分散布點,錯落有致的布局模式。建成后將融現代氣息與水鄉特色于一體,有望成為全市的示范工程。與常州大順房地產開發公司合作的中興街商住樓工程,也已完成了協議洽談、規劃論證和方案設計等準備工作,春節前將土地掛牌上市。在注重新區開發的同時,我們還十分重視“建管并舉”,組織專門力量,加強集鎮管理,確保集鎮建到哪里,管理就跟到哪里。較之于往年整個集鎮面貌有了新的改變,集鎮變大了、環境變新了、人也變得更加文明了。
回顧和總結一年來的工作,主要還有三個特點:
一是支柱優勢產業更強。在中丹牌靛藍產銷總量勇奪世界第一、“四醚”產品產銷量穩住亞洲第一、乙氧基喹啉產品躋身全國第一的基礎上,突出產品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優勢產品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主導產品的市場覆蓋進一步擴大,外銷產品的觸角進一步延伸,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八圩醫藥化工、康威塑業、港口機械、宏大特鋼、嘉豐等一批成長型企業的投入加大、發展加快,成為重點骨干企業的進程日漸加快,必將成為全鎮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