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通用16篇)
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 篇1
新年快到,真的好熱鬧,花街就更加熱鬧非凡了。今天,我們一家人去逛花街。
花街上,除了花就是人。大街中間人頭涌動人們說著這種花,道著那種花,個個喜氣洋洋。大街的兩旁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五彩斑斕,一眼望不到盡頭,成了花的海洋。一陣風吹過,花兒點頭招手,好像在歡迎人們來觀賞它,又好像在為人們送上美好的新年祝福。
品種最多的要數菊花了。按大小分:有大菊,有中菊,有小菊。按顏色分:有紅菊、黃菊、白菊、紫菊、……細看花瓣:有平瓣的、寬瓣的、爪瓣的、鉤瓣的、還有針瓣的。真是品種繁多,五彩繽紛,美麗極了。
最有趣的就是豬籠草了。豬籠草的每片葉子的末端都吊著一條絲,絲上長著一個像瓶子一樣的“豬籠”,籠口還有個蓋子呢。聽說豬籠草的這個豬籠口會分泌一些甜如蜜的分泌液,吸引小昆蟲,小昆蟲來到豬籠口就會掉進籠子里出不來,直到蟲子死亡后,慢慢把它消化掉。原來這豬籠草還真是個實實在在的捕蟲器呢!賣花的阿姨把豬籠草一盆盆掛在花棚的竹竿上。我取下一盆左端詳,有打量的,真是愛不釋手。
最后,爺爺捧著五代同堂,奶奶舉著一朱桃花,爸爸扛著大紅桔子,媽媽載著一車菊花,而我就提著我心愛的豬籠草,一家人高高興興的走在回家的路上。這時,我想:很快我家的院子很快就會變成一個花園。
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 篇2
新年快到了,每個人都那么忙碌繁忙;每條街道都那么繁華熱鬧。買年貨的街道已經夠熱鬧了,可花街就更熱鬧非凡了。今天,我們全家一起去逛花街,感受感受花街的熱鬧。
花街上,除了花的海洋,就是人的海洋。如果從上面望下去,肯定是五顏六色、花團錦簇。這里有很多條小巷,每條小巷各有不同。我迫不及待地走進去。一進去而已,就有一股芳香撲鼻而來。咦,這味道好熟悉啊。是什么花這么香呢?牡丹?不可能。水仙花?不。難道是百合花嗎?我一路走下去,走的時候還嗅嗅旁邊的花,終于被我找到了,原來是百合花呀!看著那一朵朵競相開放的百合花姐妹們,簡直就像一個個清新的笑容。引得旁邊那些還沒有完全長大的妹妹們都駐足癡望,好像在說:“如果我長大后能像姐姐們那么天使般美麗就好了。”“哎,真是羨慕妒忌恨啊!”還有的妹妹崇拜地說。
突然,鳳姑娘輕輕地飄過,掀起了一場小鳳,發出了“呼呼”的風聲,像是在表演歌曲似的,又像是在彈奏音樂似的,把下面的花姑娘們都招惹了,使她們都婀娜多姿地跳起了五花八門的舞蹈來。各種各樣的花都使我眼花繚亂。
再往前看,還有劍蘭呢。劍蘭的顏色并不多,和百合的差不多。就連劍蘭的花也和百合的不分上下。劍蘭的花并沒有百合的那么香。不過,依我看,它們的區別就是,百合花是神仙姐姐,劍蘭是絕世佳人罷了。
花中品種最多的要數菊花了。菊花有大中小三種,顏色相當多,普通的有青色、紅色、黃色、白色與紫色。另外有墨色、橙色與粉色等等。花瓣有單瓣、重瓣、扁形、球形、短絮、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實心,有下垂與挺直,式樣繁多,品種復雜。
這里不但有“云裳仙子”百合花,“四君子之一”菊花。還有“凌波仙子”水仙花。水仙花沒開花時簡直就像一株株大蒜。開的花就像一張張文靜的笑臉。但幾株已經開了花朵的水仙花聚集在一起的時候,看上去十分小清新,充滿田園風格。它開的花香味十分濃郁,整間屋子都能聞到花香味。
花街上,除了有這些花,還有許多花,有桃花、蝴蝶蘭、銀柳、桂花、豬籠草與橘樹等等。
最后,爸爸用面包車載著一盆大小合適的橘樹,姑姑與媽媽手上都捧著幾盆菊花。我們隨后就高高興興地回家。回家路上,我想:今年過年肯定會很幸福吧!
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 篇3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束立盆栽成隊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這首詩是林伯渠描繪春節的花市情景,為了迎接新的一年,我們家不惜重本去買花,讓自己的家營造一個喜氣洋洋的氣氛。
吃完一頓豐盛的午餐后,來到了花街。這里早已人山人海,只是比起往年,花多了,人也多了,買的盆栽也多了,到處彌漫著濃郁的花香,這時我才發現:春節就要降臨了!
你看!一位大嬸手捧著一盆橘子,另一只手拉著小娃的手,在人堆里擠來擠去,一位叔叔正為一盆蝴蝶蘭而不顧別人的看法,粗聲粗氣地侃價。看來這位老板要“大戰”一場咯!
擠到了花市的中心,各種各式的品種讓我眼花繚亂。傳統的桃花,代表著斯文與友情的菊花,寓意富貴、高雅、吉祥的杜鵑,象征神圣、幸福與勝利的郁金香,真是讓人目不暇接。蝴蝶蘭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月季在陽光的襯托下含苞欲放,,富貴竹如針一般插入盆里……
我媽媽每年都會買一大盆橘子,一盆萬壽菊,今年也不例外,只是價格因金融風暴比往年便宜一些。我對金錢樹情有獨鐘,因為她代表著招財進寶,大富大貴。葉子如金子一般,樹干從粗到細,葉子從大到小,渾身綠油油,綠在廣東話的諧音是祿,表示一家大小無憂無慮,年年有俸祿的意思。
千奇百怪的花,吉祥如意的名字,鮮艷的顏色都是我們喜歡的,其中有一盆讓我過目不忘,那就是搖錢樹了。它又叫金錢榕,它個頭不大,葉子是一組一組的,每組有4片,像竹葉,葉子的形狀像手,好像天上的錢掉下來用手接住一樣,真有趣!
這次逛花市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知道了春節里逛花街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要一直把這種文化延續下去,直到永遠。
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 篇4
逛花街是我們廣州人過年的一大習俗。除夕那天,我們吃完團圓飯后,來到大沙頭三馬路越秀區東山花市逛花街。我們來到了入口處,看見了一個大大的燈飾牌坊:兩只巨大的手掌捧著兩只漂亮的小狗,在迎接春天的到來;漂亮的燈光把整個牌坊映照得五彩繽紛。我們高高興興地走著,終于擠到了花街里面,里面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花棚上擺放著金黃的菊花、雪白的水仙花、粉紅的桃花以及各式各樣的蘭花,還有金桔。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春節氣息。
一路走來,所吸引我的不是鮮艷的玫瑰,不是精巧的蝴蝶蘭,而是在花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種植物——豬籠草。他一襲灰衣,在綠葉下長著幾個“筒”—呈管狀。管有少許液體,很甜。平時,它不與花爭艷,總在角落默默清除害蟲,無怨無悔。清潔工亦是如此,人們總認為這是低俗的職位,可是,如沒有清潔工,我們生活的環境將會變成什么樣。我凝視著它,它卻只關心蚊子在不在我身邊。走出花市,它那憨態可拘的身影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 篇5
春節原起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著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著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 篇6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沉浸在一個歡樂的節日氣氛之中。我在春節里過得快快樂樂,因為我們在一起放鞭炮!
天一黑,人們拿起鞭炮,點了一根香柱,一點,人們急步走回原地,捂住耳朵,“乒乒乓乓……”我的魂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可整個人還安恙無事,我心花怒放,也和別人湊起熱鬧,“乒乒乓乓……”的聲音徹夜不絕,每一戶都通宵燈火!一會兒,鞭炮全被放完了。只好拿出一箱煙花來放,別看這么一小箱的煙花,它的威力可強了,第一聲就把我嚇得目瞪口呆,我自言自語的說:“這么小箱煙花威力這么大呀!”煙花的聲音個個不同凡響,形狀不一真討人喜歡!我又拿出像棍子的煙花出來放,“吱吱吱吱……”一種黃色的小東西飛出來了,“哇,好美啊!簡直是神仙放的煙花。我對這煙花刮目相看了,還對它贊嘆不已。我一根接著一根放,各種煙花五顏六色的,這種煙花爸爸買得最多,真是心想事成啊!
這個春節我過得興高采烈的,煙花和我成為了好朋友,我還把煙花當成親兄弟呢!
春節,一個快樂的節日,讓人喜歡的節日。這天,我吃了年菜,又放了煙花,鞭炮。我太高興了,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節。哇,那大家不是天天都大飽口福了嗎。我太喜歡春節了。春節快到了,我會熱烈的迎接這美好的節日!
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 篇7
伴隨著春節晚會的12下鐘聲,透過窗戶看著黑色的天空中飄落下點點冰涼,好像一個個雪精靈在跳著圓舞曲,純白色的雪覆滿大地,“嘭!嘭!”繽紛的煙花在墨色的天空中炸開,照亮了天空,照亮了雪,使夜不再是單調的黑色,使雪不再是凄涼的白色,瞬間變成了熱情的紅,溫暖的橙,閃亮的黃……在黑和白上所有的顏色都變得那樣和諧與溫暖,使這個冬天洋溢著溫暖的光芒,每家每戶的燈火徹夜點亮,在這個溫馨的夜晚迎來新的一年,除夕夜——祈福的夜。
“別在窗戶邊站著了,快來吃餃子吧!”媽媽一邊從廚房端出盤餃子,一邊叫著我。我快步來到客廳,用手捏住一個餃子,放在嘴里,一口吞掉,“吶……真好吃!三鮮餡兒的嗎?我吃到了一整只蝦仁呢!”我一邊嚼著餃子一邊含糊不清說。我剛要拿第二個,就被媽媽拍掉了手。“啊哦!”我尖叫了一聲。“還沒洗手呢就吃。快洗手去!洗完手叫奶奶也來吃餃子了。”媽媽“兇巴巴”的說。“哦!好的!”我故意拉長音說。
“都什么餡的啊?”我從洗手間出來一邊拉開椅子坐下,一邊說。“白菜肉、扁豆肉和三鮮餡的。”爸爸分別指著這幾盤餃子對我說。“原來和現在還真是不能比啊,”奶奶說,“我小時候那會兒,哪里吃得上肉啊!也就過年時每家憑票才能分到一點肉吃,和餡時在大鍋放好多白菜,肉就只有那么一小疙瘩,和好后放一點點的鹽,臨包前用筷子蘸兩滴香油抹在陷上,可香了。”“可不是,”爸爸說,“小時候家里孩子多,一聞到香味就都圍到灶臺旁,眼睛都盯著鍋里的餃子,恨不得馬上伸手撈出來就吃。餃子一擺上桌子,所有的筷子都奔著它去了,一口一個,吃的可快了,就怕筷子下晚了,就沒得吃了呢!”“不知道為什么,這餃子吧!種類多了,鹽啊、香油什么的也不缺了,可就沒有原來那味道了!當時一大家子人圍著一個小小的圓桌,那餃子可香了!”奶奶夾了一個餃子一邊嚼著一邊說,臉上的皺紋仿佛在流動,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了幸福的表情。大家一邊吃著餃子一邊說笑聊天一邊守歲,是那樣的和諧溫馨。
餃子的味道雖然變了,但是過年的味道從古至今都不曾改變過,過年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吃著餃子,一邊聊著這一年里的事情,是怎樣一副和諧、團圓、溫馨的畫面啊!這就是過年的味道啊!
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 篇8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 篇9
寒假開始了,轉眼間就要過年了,大人們都忙忙碌碌的準備年貨,而小朋友們也盼望過年。可大家知道過年有哪些習俗嗎?下面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在全國各地,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有打掃衛生、清洗各種器具、被子等,這種習俗被稱為“掃塵”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貼上一幅大紅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聽說這一習俗從宋代就開始了,一直傳到今天。在民間的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人們還喜歡在門、墻、窗花等地方倒貼“福”字。大家知道為什么要把“福”字倒著貼嗎?因為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到了”,“福氣倒了”。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過年習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著年夜飯,圍坐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
小朋友們最喜歡的習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小朋友們能收到好多的壓歲錢,不過在此提醒小朋友們:壓歲錢可不能亂花哦!要用在學習上!
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 篇10
“當當當……”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農歷鼠年來到啦!人們互相傳遞祝福,家家戶戶燃放煙花爆竹。美麗的煙火照亮了新年的夜空。當然,我也不例外。為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我特地早早地做好了準備工作——買了兩大袋煙火。由于奶奶家在農村,門前有一大片柴草,這可成了安全隱患:萬一煙火星子燃到了這些柴草,后果不堪設想。為此,爸爸特地提醒了我幾句。
晚飯前,天還未完全黑,我就迫不及待地找了一根長條,走到門外,點燃導火線,靜靜地等待著。幾秒之后,一團紅色的煙火從棒子里噴發而出,“嘣”的一聲在我的眼前飛快地竄過,在夜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向遠處飛去,又如流星一般落下消失不見了,“哇!”我不禁咧嘴稱好。媽媽來叫我吃飯了,一想到豐盛的年夜飯,我哪里還有心思放這小煙火呀!于是我便匆匆放下剛放完的、還冒著白煙的煙火一頭扎進屋里了。
吃完豐盛無比的年夜飯之后,我溜達到門外,忽然看見不遠處火光沖天、濃煙滾滾,火舌瘋狂地舔著柴草,“噼里啪啦”的聲音不斷地傳來,心中不覺“咯噔”了一下:難不成是我剛才放煙火時……不好!先救火!我沖進屋里,見爸爸正在水斗旁,焦急地大喊:“爸爸,柴草堆起火啦!快幫忙救火!”聽到這話,爸爸先是愣了一下,但隨即反應過來,快速遞給我一個小桶,自己端起一個盆子,接了一盆水,迅速跑了出去,我緊隨其后。來到著火之處,我奮進全力將桶中的水朝火勢最為兇猛的地方潑了出去,“嗤”的一聲,那盆水所潑之處,就變黑了。而爸爸,則一點一點地用手將水灑出,澆滅了在周邊燃燒的火苗,又將余下的水,潑在了仍在熊熊燃燒的柴草堆上的火焰上,火勢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不再蔓延開去。我不敢松懈,又奔回去拎了幾桶水,終于將“漏網之魚”給消滅了。望著黑乎乎的、滴著水的柴草堆,我和爸爸都長舒了一口氣。怎么樣?我的這個春節夠“火”吧!不過,我要在這里提醒大家,春節放煙火時一定要小心,不然,燃燒的就不僅僅是柴草了……
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 篇11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節日,這一天中國人民同歡喜共度過,雖然各地的習俗不同,但歡樂仍在每個人的心中蕩漾。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的開端大約是在臘月二十幾吧,一過臘月二十,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過年的物品,孩子們也陸續放了假。歡天喜地的和伙伴們一起玩耍,大人們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榮景象。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時候。媽媽的廚藝在我們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嘗她為我們準備的豐盛晚餐啦!面對著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桌邊,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們一群小朋友,手里拿著鞭炮,在大人們的帶領下放鞭炮,在天上炸開時,一朵朵七色花鉆出來,像彩虹一樣,五彩繽紛;又像仙女撒花,送給人們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媽媽去看春節晚會。家家燈火通明,熱鬧極了。
在第二天,天沒亮,媽媽就催促我快點起床,我起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起了。媽媽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盤子里,我們有說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會,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親訪友給長輩拜年去了。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媽媽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顯得更英俊瀟灑,媽媽變得更年輕美麗!“噼噼叭叭”,陣陣清脆的鞭炮聲迎來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給親戚們拜年。走著走著,我們來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見老奶奶就像跪下給老奶奶磕頭,可是被老奶奶攔住了!“唉,你說你磕什么頭呀!來塊吃點瓜子,抽根煙!”“不用不用,我不抽煙!”。拜完老奶奶家,我們又去給大媽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們終于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節就結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去上學了。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紛紛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標進發、努力了。
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 篇12
寒假開始了,轉眼間就要過年了,大人們都忙忙碌碌的準備年貨,而小朋友們也盼望過年。可大家知道過年有哪些習俗嗎?下面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在全國各地,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有打掃衛生、清洗各種器具、被子等,這種習俗被稱為“掃塵”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貼上一幅大紅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聽說這一習俗從宋代就開始了,一直傳到今天。在民間的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人們還喜歡在門、墻、窗花等地方倒貼“福”字。大家知道為什么要把“福”字倒著貼嗎?因為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到了”,“福氣倒了”。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過年習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著年夜飯,圍坐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
小朋友們最喜歡的習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小朋友們能收到好多的壓歲錢,不過在此提醒小朋友們:壓歲錢可不能亂花哦!要用在學習上!
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 篇13
大年三十,年夜。
坐在電腦前,與遠在美國的姐姐漫不經心地用視頻交談著。房外的麻將聲震耳欲聾。弟弟妹妹爭奪玩具時的哭泣混合著電視中新年聯歡晚會的聲音一遍又一遍地“洗劫”著我的耳朵。在這中華傳統佳節到來的這一天,本應該歡天喜地的我,卻不知為何,心中蔓延著一股酸澀而又冰涼的滋味。
也許是家中太過于吵鬧,使我的心無法平靜下來吧?這樣想著,我穿好了外套,戴上了帽子,悄悄地走出了家門。
室外冰涼刺骨的寒風呼嘯著刮過,使我一陣顫抖。猶豫了幾秒,還是走出了大樓。原本處于溫室中的我突然進入到這樣冰冷的環境里,雖有種不適的感覺,但卻覺得心靜下來了很多很多。
漫無目的地往前走著,街道兩旁房內的麻將聲依然不絕于耳。街上幾乎沒有人影,偶爾只有一臺車飛奔而過。突然,曾經過年時的場景躍然于我的腦海,心,仿佛被出動了某個柔軟的角落,記憶如潮水般涌出……
大街上人來人往,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孩子們也仗著大人們無暇顧及自己,四處亂竄。長輩忙著給孩子們分發著紅包,拿到紅包的孩子,總會綻放出最天真的笑容。爆竹的聲音響徹云霄,美麗燦爛的煙花灑滿了廣闊的天空。歡呼聲與笑聲匯成歡樂的海洋,人們互相祝福著,來年,平安,吉祥,幸福,安康……過年時那應有的甜蜜與幸福的味道,蔓延在了每個人的心中……
猛然撞到了一根冰冷的欄桿,才回過神來。看著那依舊清冷的大街,聽著那嘈雜的麻將聲,望著那偶爾匆忙而過的冰冷的面孔,突然覺得有些諷刺。我點燃了一個“二踢腿”,希望它能喚起人們的一點回憶,可它卻沉默了,仿佛在思索著什么……
一戶戶冰冷的大門緊閉著,如同每一個人的心門。華夏兒女啊,這就是你們對傳承了千年的傳統佳節的發揚與繼承?讓高科技的產品代替了親切的面對面問候,讓電子娛樂工具取代了曾經的快樂,你們不覺得少了些什么、丟失了些什么嗎?你們是否在視珠玉如糞土啊!
在大年的這一天里,我卻品嘗到了本不該嘗到的,一種冰涼、酸澀的味道……可我卻期待著,期待著有朝一日,過年時本該擁有的快樂與幸福,能夠重臨我的心間……
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 篇14
過年了,過年了,路邊掛著紅紅的燈籠,樹上掛著彩燈,到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砰、砰、砰,是誰在叫我?哦,是煙花姐姐。哈、哈、哈,是誰在笑?哦,是小孩在笑。你看、你看,是誰在說話?哦,是穿著新衣服的小朋友,在比誰漂亮。小鳥在窗戶外叫著,小鳥在樹上叫著,小鳥在天空叫著。在家的我,迫不及待的穿著新衣服,背著煙花,拿著壓歲錢,到街上去玩。
爸爸好了嗎?一起數吧:“三、二、一。”砰、砰、砰,五顏六色的煙花在天空中飛著。一個煙花等于一朵花,五個煙花等于一個大花壇。
放完煙花后,我和我的朋友一起玩。我說:“誰的衣服漂亮啊?”,“我的。”“不,是我的。”“不不不,是我的,你看,這里有朵花,那里有朵花,大家說是不是。”“不。”“我的。”“我的。”——停,請不要吵了,我們石頭剪子布,誰贏了,誰的衣服就漂亮,好嗎?“好。”“石頭剪子布。”“哈、哈,我贏了,我贏了!”其他人垂頭喪氣。我看了看手上的壓歲錢,又看了看朋友,我就說,我請大家吃東西,話音剛落,朋友們高興極了!
吃完東西回家了,哇!春節晚會開始了,慢慢地,看到了十二點鐘,今年的春節晚會真精彩!
過年了,祝大家虎虎生威、喜氣洋洋,大發馬財!
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 篇15
關于春節的風俗習慣還有很多很多,它既是傳統節日,也是傳統文化。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陣陣鞭炮聲響起,迎來了我盼望已久的春節。早上,吃完飯,爸爸媽媽要帶我去拜訪親戚,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新衣服要穿時,媽媽看見了衣服上的商標還在,于是拿來剪刀正要剪時,我連忙叫住:“媽媽,過年時不能用剪刀,免得惹來口舌之爭。”媽媽恍然大悟,馬上放下剪刀,用手扯下了商標。
晚上,媽媽請大伯、叔叔兩家人來我家吃飯,晚餐可豐盛啦,雞、鴨、魚、肉等擺滿了餐桌,飯后,垃圾桶的垃圾已堆成了小山,媽媽叫我幫助把垃圾倒了,我搖了搖頭,媽媽有點生氣地說:“長大了一歲,你倒是變懶了。”我連忙解釋道:“媽媽,過年時,不能倒垃圾,以免把財運倒了。”叔叔、大伯們大笑起來,說我的年紀雖小,學問卻很多。媽媽也禁不住笑道:“她呀,知道的比我還多。”我聽后,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過年的習俗還不止這些,還有:大年初一不掃地,怕把財運掃走;不倒水,以免把財運倒了。可真是有趣的風俗。
描寫過春節逛花街作文 篇16
今天是大年三十,俗稱“除夕”。
家家戶戶都貼上了火紅的對聯和一個大大的“福”字。還準備好了在吃團圓飯和除夕夜十二點整時放的鞭炮。
大家都到齊了,“倒茶”這個光榮的而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我。我忙得團團轉,剛才還為接受這個任務高興的我現在卻有點想打退堂鼓了。看見大人們有的打牌,有的打麻將,還有的在看電視的樣子,我心里就像有無數雙小手在我的心上撓癢癢似的,難受極了。
要吃團圓飯了,桌子上豐盛的美味忍不住讓我饞涎三尺。我準備用手去偷一塊嘗嘗,可是我猶豫了,生怕弄壞了大家對我新一年的印象。“啪,啪——”爸爸在放炮竹,在放炮竹的傳統中,還有一個簡短的小故事呢!傳說在時候,有一個大怪獸,大家把它叫做“年”。“年”每年的年底都會去老百姓家中吃東西、搞破壞。后來大家知道它怕巨大的響聲,于是大家在年底放起了大紅炮竹,趕走了討厭的“年”,后來的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天,把這一天叫做“過年”。這也是“過年”的故事。
吃完飯后,大家圍在火邊烤火,看“春節文藝晚會”。一些大人把年糕烤熟了給小孩吃,據說,這樣可以使吃年糕的小孩年年高升。剛起完年糕,餃子又出鍋了,白白的、胖胖的,象一個個大大的白金元寶。吃了又可以不使耳朵不會被凍壞,還又香又軟,好吃極了!
不知不覺就到了十二點,放完炮竹后,大人們把準備好的紅包給了小孩,據說把錢壓在枕頭下面,這一年就會有好財運。
過年真是又熱鬧又高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