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家鄉的春節作文大全
篇一:熱熱鬧鬧過春節
今年的春節是在姥姥家過的,千里迢迢趕到河山,就是為了一家人團聚的歡聲。人在車上,心早已飛到窗外了,短短幾個小時的路途,卻覺得格外漫長。終于跨過千山萬水,來到了姥姥家。剛到門口,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年味。
大門上威風凜凜的門神,精致的燈籠,喜氣洋洋的春聯,無不散發出“年”的氣息。
一副“迎新春事事如意接鴻福步步高升”對聯貼在青色的石墻上,瞬間感覺石墻增添了一脈風情,橫批:好事臨門,似乎表達了人們對來年的無限期盼。
“吃飯啦!”姥姥喊道。
我們幾個孩子便一窩蜂的涌來,飯桌上,各種各樣的美食看得我眼花繚亂:酸菜魚,水煮螃蟹,油燜大蝦,小雞燉蘑菇,土豆燉排骨……我真是垂涎三尺了啊!可沒辦法,要等長輩先吃呀!
12點的鐘聲敲響,伴隨著電視里春節晚會的歌聲,熱氣騰騰的餃子上桌了!
“餃子里有糖餡的,還有包著硬幣的,看你們誰能吃到!”媽媽笑瞇瞇的說。
瞬間,一場“餃子爭奪戰”便拉開了序幕,我們都想吃到特別的幸運餃子,好像吃到它在這一年就會一直幸運一樣,這或許就是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童心吧!正當我們拼命往嘴里塞餃子時,媽媽發話了:“你們知道春節是怎么來的,為什么要過年么?”
這一問,可把大家問住了。我們你看看他,他看看你的,一時間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我知道,我知道!”我興奮地站了起來,“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
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方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哈哈哈!”大家都一起為我鼓掌,屋內一片歡聲笑語。
“看,煙花!”小妹叫道。我們連忙跑到門外,只見各種煙花在空中盡情的綻放,五彩繽紛。
忽然,外婆網我們手中塞了個東西,一看,我們都驚喜極了,一個寫著“好好學習”的紅包!我連忙打開,里面除了壓歲錢,還偶有一只鋼筆!“外婆希望你們都能好好學習,將來為國爭光!”“恩!謝謝外婆!”
在爆竹聲中,年,過完了。刻著濃濃的年味然在我們心里,揮之不散……
篇二:家鄉的春節
一鄉一風俗,每個地域的人對于傳統節日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故而風俗習慣也不盡相同,其中滲透了當地的文化與風土人情,有著自已獨特的魅力。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寄托了人們對新年的希冀。我的老家湖南也有對春節獨有的表達方式,從祖輩開始,一直傳承至今,可謂底蘊深厚。
春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開始準備年貨。打糍粑是必不可少的。老家的風俗:說起得越早打糍粑代表來年豐收就越大。所以每家每戶都會早早起來制作糍粑,他們用石器將糯米飯搗碎打成粘狀,放在模型里壓制成圓圓的餅,外表光滑、美觀。吃法可以煎、烤、煮、炸、蒸都行。但平日,我們喜歡把糍粑放在微微明滅的炭火上慢慢烘烤,火氣不能太大,要不外皮焦糊,內里卻生硬。而且還要不停的翻烤,讓它兩邊受熱均勻,糍粑在火氣下漸漸鼓脹,表皮微黃并隆起,外皮噴著熱氣裂開笑口,糍粑就大功告成了,喜歡甜的在里面放上沙糖裹起來,那吃味真是別具一格。一到過年,當地人都要用紅糖拌好煮熟的糍粑來招待客人,象征家庭甜甜蜜蜜、圓圓滿滿,以表吉利。還有豬血丸子、臘魚、臘肉、臘板鴨、甜酒等等也是當地人過年必備的食物。
大年三十拜祖宗,這是本地特有的習俗。焚香送亮,家宅祭祖,大人們攜著小孩,帶著鞭炮、香燭、紙錢等,上祖墳祭祖。鞭炮“噼噼啪啪”地響著,煙霧彌漫中,大家將紙錢大把大把燒與于祖先墳前,點兩根燭,燃三根香,跪下虔誠磕三個頭,以示對他們的懷念。
祭拜完祖墳回來,往往是下午四五點,天近黃昏。這時,留在家里的女人殺雞宰魚,農村家里有條件的還會殺豬宰羊,準備豐盛的飯菜,桌上的菜愈豐盛表示這一年愈豐收,看的孩子們那叫一個口水直流。當然在吃年夜飯之前,拜堂屋是免不了的。在農村,每家都會有一個地方留作供奉祖先,這便是堂屋了。除夕夜的雞鴨魚肉肘子等大碗大碗在上餐桌前,必須先放置到堂屋供奉祖先,在祖宗牌位前的桌上擺滿佳肴和酒水,大人小孩認認真真、恭恭敬敬地拜過了,才移到餐桌上開始吃年夜飯,這代表了湖南人尊親敬祖的美好品德。大家許下美好的愿望,將新的希冀告與祖先,望他們在天之靈能保佑自己平安喜樂、事業順利。
吃年夜飯是春節中最重要的一環,這代表著闔家團圓。一大家子人圍在飯桌前,敬著酒說著吉祥話。飯菜蒸騰的熱氣模糊了他們的臉,但親情卻點亮了他們的笑容,讓他們的面容看起來是那樣生動、真切。而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完,一定要留到初一再吃,這象征著年年有余、五谷豐登之意。
吃完年夜飯后,全家老少圍著電火桌打牌、一邊吃著糖果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等待新年的到來。而我的奶奶總怕我們守歲餓著,喜歡在新年到來時架上水壺,燒起柴火,在柴火灰里悶上桐子葉粑粑,香氣撲鼻時粑粑也烤好了,將外面的葉子撕掉,粑粑外表焦黃,里面松軟,非常香脆。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長輩們相互給壓歲錢,大大小小都有,給完壓歲錢后燃放爆竹。頓時,大街小巷鞭炮齊鳴,硝煙彌漫,震耳欲聾,到處洋溢著辭舊迎新的氣氛。
一到初一,老習俗是不許掃地和倒垃圾的,如果非掃不可時,掃的垃圾不能往外掃,掃到外面說是把財往外送。湖南人特別重禮節,拜年地方也有講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姨娘。”老人到了什么日期會有哪些人來,算無遺漏真正是料事如神。新年大家紛紛提著禮物走出家,串門拜年,互祝吉祥。
到了元宵燈節,還能看到舞龍舞獅。它們的外形惟妙惟肖,十分威武,獅子表演時而閃轉騰挪,時而歡騰跳躍;龍舞得猶如飛龍騰空,又如深海翻浪;真是滑稽風趣,十分壯觀,為春節增添了不少喜慶和熱鬧。有些人家為消災降福,驅邪鎮妖、保佑家人健康平安。常常會讓長龍往家里的每個房間游走一遍,祈望辟邪消災,生活能吉樣如意,健康平安,當然也少不了打賞。
這就是我家鄉湖南的春節,有著濃濃的地方特色,處處洋溢著年的味道。
篇三:文明春節擁抱藍天
這幾天,霧霾一直彌漫在我們身邊,那原本藍寶石般的天空都有些灰暗。我仿佛在一個奇怪的世界,一米外的地方都有些模糊,有些撲朔迷離,帶給我一種壓抑感。建筑物好似蒙了一層面紗,如同仙境。
……
“我們該去買鞭炮了。”“不,今年我們不放炮,我們要過一個綠色環保的年!”
今天是除夕,大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其樂融融的。吃完了,人們在一塊兒有說有笑,不一會兒就談到了放炮。二叔高興地說:“買炮了嗎?我們下去放炮吧。”我抿嘴一笑,回答道:“沒有,現在霧霾污染這么厲害,我想我們應該選擇低碳環保的喜慶方式,用電子爆竹、喜慶音樂、對聯、紅燈籠等一樣可以傳遞喜悅和歡樂!”他顯然有些詫異,不過還是認可了我的觀點。
大概夜里12點,炮聲不斷響起,但明顯比以前少了,大概是宣傳工作有效了吧。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我們去附近的公園里玩兒,決定綠色出行,便集體步行到公園。雖說是在附近,但也走了20分鐘。不止這一次,到附近的地方我們都是步行的;稍遠一點的就騎自行車,反正不管怎么樣都要做到綠色出行。而且我們也在社區里做了一些宣傳,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蘇醒吧,人們,不要再污染空氣了!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核爆炸等,都是造成環境污染主要原因,不要埋怨自然災害,人類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請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不受霧霾的侵害,擁抱美好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