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立春的前一天是絕日嗎_立春的前一天叫什么
立春我們是知道的,二十四節氣之首,這個節氣在民間有相當的關注度。但是立春的 前一天叫什么你知道嗎?這么生僻的問題估計是要難倒很多人的,那么,立春的前一天是絕 日嗎?這個答案是正確的,為啥立春前一天是絕日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20xx立春的前一天是絕日嗎_立春的前一天叫什么。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立春的前一天叫什么
立春的前一天叫絕日。
在老黃歷中,人們比較相信五行學說,認為萬事萬物都有其固有的屬性,并且不斷地自 然變化,最早應用在醫學上,后來逐漸拓展到世間萬物中,人們根據各節氣自然變化的特點 總結出來,冬屬水,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的說法,所以按照自然變化的規律,立春后大 地回春,那么水就沒有了,所以稱之為冬絕。所以當然立春的頭一天就是絕日了。
本來是四季的正常交替,但是因為這個絕字的說法很不好,有斷絕和窮盡的解釋說法,所以 人們認為這一天是不好的日子,民間也因此有諸多禁忌,比如說絕日子不宜出門、不宜辦事 等說法。
什么是立春
春天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春。
立春為每年的2月4日戴3日,視太陽位置達黃經315度時開始。關于這一點,在《月令七 十二候集解》中有過如下記載:“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在二十四節氣中,素來有“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指春、夏、秋、 冬這四個季節開始的日期,提醒著舊時的中國人要依據季節的變化進行“春種、夏長、秋收 、冬藏”。因為二十四節氣的劃分起源于黃河中下游流域,所以“四立”對于幅員遼闊的中 國大地而言,并不完全適用。
中國古代將立春起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陸負冰。” 說的是從立春之日開始的五天,東風送暖,氣溫上升,大地開始解凍;五日后,蟄居洞穴的蟲 類開始慢慢蘇醒;再過五天,河流的冰面逐漸融化,魚兒開始到水面上游動,因為此時冰面并 朱完全化開,所以河里的碎冰塊如同被魚負著浮在水面上一樣。這也就意味著,從立春這一 天開始,大地漸漸解凍,蟲兒慢慢蘇醒,大自然要開始煥發其盎然生機了。
立春吃什么
立春吃蘿卜
在中國北方,立春盛行吃蘿卜,又常常稱其為“咬春”,但是地域不同,社會階層不呵,吃 蘿卜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吃蘿卜可以分為啃、切片、切絲、做餡等多種形式。京津一帶以 及山東的習俗是生吃囫圇蘿卜。明人劉若愚《明宮史>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 卜,名日‘咬春’。”清初乾隆年間潘榮陛的
立春吃春酒
這里的春酒有著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春酒指的是酒,在北方一般是燒酒,在南方是米酒 ,只是立春飲食的成分之一;廣義的春酒指的是立春的春宴,例如
在立春宴席上,春餅和春盤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只要有春盤,人們一般就要飲春酒。在宋 代就有飲春酒的習俗,蘇軾的詩句對此作了描述:“辛盤得青韭,蠟酒是黃柑。”如果沒有 春盤,那么一般也沒有春酒。在中國飲食習俗中,酒和菜一般是不能分開的,有酒就要有菜 ,菜是豐盛還是簡單這并不十分重要。
立春吃春盤
春盤是立春宴飲所調制的菜盤,在清代已經是一個全國性的習俗,但是春盤在不同的地區 有著不同的內容。春盤在南方尤其普遍,因為北方咬春,生蘿卜可以拿來就啃,而南方的生 菜卻必須進行加工和調制,盛于盤中,那么這種盤則稱為“春盤”。舊時,立春日設“春盤 ”食之,并互贈親友,表示迎春祝福。杜甫《立春》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全盛 時。”春日即立春。兩京即指長安和洛陽。他吃了春盤,感想到了國家的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