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中國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你知道南寧春節的習俗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第一范文網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南寧春節的習俗,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南寧春節的習俗
過去,南寧人春節拜年有“初一仔、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舅娘”的習俗,即初一小輩給長輩拜年,初二新女婿給岳父母拜年,初三后則是出嫁女攜兒偕夫回娘家拜年。
拜年時,除了要拎只大閹雞,還必須送上年糕、粽子、粉利“三件頭”,意圖將好兆頭饋贈親友。在一些壯鄉,還有“定親粽”的風俗。一些壯族青年男女用粽子定親。在舉行定親儀式的前五天,男方家里用香糯米15公斤以及長條肉1.5公斤,配以綠豆、花生餡,由數人包成巨大的“定親粽”。包好的巨粽懸吊在大鐵鍋中,用冷水浸泡一天,再煮三天三夜。煮熟的粽子大約重30公斤,晾過一天后,便由本族的兩位姑娘抬到女方家中訂親。女方家里先將巨粽作供品供在列祖列宗牌位前,晚上喝訂親酒時,女方父親按本族叔伯兄弟人數切成若干份,每戶一份,各自帶回家中,稱之為“吃連心粽”。婚后前三年,每年春節,男方還需帶上巨粽去探望岳父母,稱之“親娘粽”。如此風俗,堪稱廣西一奇。“定親粽” 的風俗已有三四百年歷史了。
春節是南寧地區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初一零時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辭舊迎新。初二親友帶上禮物互訪“拜年”。十五元宵節晚上鬧花燈。十六縣郊農村舉行廟會、“搶花炮”。按壯家獨特的春節習俗,還要進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獅、舞雞、舞春牛等活動。
南寧春節食俗
每當春節來臨之際,南寧市民便會準備許多過年食品,其中,年糕、粽子、粉利是南寧人過春節必備的傳統食品,民間俗稱春節食品“三件頭”。
據祖父輩相傳,在民間,年糕、粽子、粉利這“三件頭”食品寓有好兆頭。年糕與粽子寓意“年年高(糕)中(粽)”;而粉利則與春節期間擺設在門戶兩邊的盆桔組合成“歲歲吉(桔)利”之意。而盆桔擺設在大門兩邊又寓含新年“開門大吉(桔)”的好彩頭。
南寧人制作春節食品“三件頭”是有講究的。制作年糕要先將浸透的糯米加水磨成漿,濾成濕米粉,把紅糖熬成糖水與濕米粉攪拌成較稠的粉漿,盛入抹過生油的銅托或銻托(蒸年糕用的盛器),放入沸水鍋中蒸熟,取出后再在糕面刷上一層生油即成。
不少人為了喜慶,在年糕蒸熟后,還用雕刻有十二生肖動物的木印章醮上食用顏料蓋印在糕面上,呈現出栩栩如生的雞、豬、牛、羊等十二生肖的形象,以此渲染年節氣氛,誘人食欲。
而南寧人春節食用的粽子往往比平常食用的要大些,一般重250克,被稱為“大粽”,也有的重達幾公斤甚至十幾公斤,稱“枕頭粽”。還有的大如豬仔,俗稱“豬仔粽”。
南寧春節美食地
1、中山路
中山路這條大名鼎鼎的街,不足百米的街道里,布滿了200多家店鋪,從南寧傳統的小吃,芋頭糕、圈筒粉、粉餃、油條、燒烤、田螺、海鮮、酸野、水果、涼茶、鮮榨果 汁、花生糊、芝麻糊、湯圓、餛吞、牛肉丸、八珍伊面、老友粉、小炒、亞熱帶特色水果,到武漢的鴨脖子、香港的缽仔糕、北京的炒板栗、云南的汽鍋雞,東南亞 美食,真是應有盡有,美味異常。
2、建政路
建政路才是屬于南寧本地人的美食天堂!在建政路上那些來自東西南北、形形色色的美食小吃絲毫不比中山路遜色。而見得最多的是老人們拿著個菜籃子,操著一口純正的南寧話和菜販子討價還價,與其說討價還價還不如說,菜販子和老人們順便買菜,也聊一下家常。這種場景在南寧建政路很常見!
3、農院路
南寧農院路上的小吃久負盛名,不輸南寧中山路。每到晚上人山人海,因為附近有幾所高校,西大、財經學院、南職什么的,人文氣息濃厚,可謂是年輕人的天堂啊。這里各種小吃云集,熱鬧非凡,花上5元、10元就可以美餐一頓,而且“過口不忘”,味道絕佳,東西各種平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