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春節的游記故事:感受平壤的春節
編者按: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然而作者還去了平壤感受春節氣氛,下面我們來看看《感受平壤的春節》這篇文章吧!
去年的春節,父親曾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救過的一位朝鮮老戰友,邀請父親去平壤過年,我有幸一同前往,感受了朝鮮的春節。兩位50多年未見面的老戰友,相聚在平壤,相聚在大年三十前一天。
朝鮮與我國相鄰,加之兩國歷代的密切友好往來,使得朝鮮也屬于中華文化圈的范疇。朝鮮的人民全為朝鮮族,春節習俗有許多地方與我國朝鮮族相同,但也有其獨具特色的地方。
大年三十,在朝鮮也是守歲之夜,家家都在享用年夜飯。我的這位朝鮮大伯和妻子一起為我們和專程從外地趕回來過年的幾個兒子、兒媳、孫子女準備了豐盛的守歲晚宴,當然我也為大家精心烹調了幾道中國特色菜,最后,大嬸端上了人人都得吃的甜飯,它用糯米、松子、大棗、蜂蜜、花生煮成,類似我國的八寶飯,吃了它,預示新的一年日子過得甜蜜。
大年初一的早晨,要早早起床,洗梳完畢,穿新衣服。接著舉行茶禮,茶禮是祭祖宗、報答其恩惠的一種形式。這也是迎接新年舉行的第一個活動。大伯一家是有著十八口人的大家庭,客廳旁有一間小房設為祠堂,里邊有祖先的牌位。只見牌位前供奉著大嬸早已做好的年飯和米糕片湯,由大伯主持,全家一起叩拜了祖宗,既莊重,又熱鬧。茶禮結束后,大家按順序就座,并按祖父母、父母、兄妹等順序叩頭拜年,家族內的歲拜結束后,全家圍坐一起享用早餐,早餐是茶禮時用的年飯和米糕片湯。這時,大伯的一個孫子打開了電視,只見電視熒屏上出現了一個小姑娘,身著鮮艷的朝鮮民族服裝,綠長裙,小紅襖,微笑地給觀眾磕頭拜年,嘴里還說著:“祝各位新年吉祥!”頓時增添了過年的氣氛。
早餐后,大伯全家一起前往鄰居家拜年,我也隨同前往,大伯一家先到其祠堂祭拜,然后兩家又互拜,“恭喜發財”、“萬事如意”,用朝鮮語娓娓道來,給小孩發放壓歲錢,圍坐在一起享用水果、糕點、糖等。屋外是零下20度的寒冬,屋內一片暖意融融。在朝鮮,不會拜年則被認為是沒有教養的人。對于住得較遠的親友,只要不超過正月十五,就不失禮節。
朝鮮是個提倡尊老愛幼的國家,聽大伯講:金日成主席在世時,每到春節都要回鄉,給自己的老母親磕頭拜年,大副照片刊登在報紙上。在朝鮮,只要父母在,不管離多遠,兄弟姐妹拉家帶口都要到父母家團聚;父母過世后,大哥就成為家長,弟妹幾家則要到大哥家聚會。朝鮮人團聚吃年飯,主要是在家里,幾乎沒人下館子。所以餐館則是門可羅雀,平時難訂的單間雅座,你可隨便挑。這與中國過年時餐館生意紅火的情景形成鮮明對比。
在以后的幾天,朝鮮政府專門為大伯和父親配了一輛專車,我們到平壤市區轉了轉,路上空空蕩蕩,冷冷清清。大商店開很晚,小商店干脆關門。聽大伯講,平時繁華的街道,擁擠的市場,顧客寥寥無幾。此情此景與中國過年時街市的張燈結彩,人頭攢動,大不一樣。
我們一起去50多年前大伯和父親并肩戰斗過的松林地區觀光旅游,這里山清水秀,風景迷人,使人流連忘返。據父親講,這里當年因為戰爭,一片廢墟。春節的假期很快就結束了,現在回想起來,這個春節過得真是別有一番滋味與情趣在心頭。
作者|張昆
公眾號|咱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