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關(guān)于過年的回憶故事
編者按: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過年的興趣越來越少了,因此作者回憶起自己童年的春節(jié),下面我們來看看那個回憶中的《過年》吧!
可能是年齡大了的緣故吧,對年的興趣和新奇越來越淡了。前幾年,春晚還覺得是一大盛宴,再然后,節(jié)目即便是小品也沒了味道。
年夜飯有時也在飯店訂上一桌,全家人也沒太多的交流,只顧自地低頭玩著手機(jī),各忙各的給或遠(yuǎn)或近連面都見不著的朋友拜年問好,內(nèi)容也是千篇一律的轉(zhuǎn)發(fā),只看姓名就是了。
原本年不是這樣過的,小時候過年是盼望的,向往的,也是急切的。要說過年有趣,當(dāng)屬七、八十年代,現(xiàn)在回憶起來就像陳釀的老酒,愈發(fā)濃郁馥香。每到臘月,年味就會在村子的上空彌散開來,飄入家家戶戶,催快了忙碌的腳步,拉開了春節(jié)的大幕。
大掃除、買年貨、寫對聯(lián),還有小孩像個甩不掉的小尾巴,樂顛顛跟在大人后面去趕集,坐在“永久牌”自行車大梁子上,久了,腿麻的不得了,這個“犧牲”是自愿的,也是幸福的。
寫春聯(lián)是村里幾個秀才大顯神通的好時機(jī),誰家不會寫,秀才們都會自報奮勇地?fù)?dān)了這個活,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不要錢的,紅紙黑字,對仗工整,大都是祈福、祝愿和喜氣的文字,如果留心點,還會從中收獲知識呢。
如果說你幫我助寫春聯(lián)其樂融融的話,那么蒸饅頭更是好氣派的熱鬧場面,嬸子大娘們齊上陣,幾家合著一起干,用磚壘個大火,弄個大風(fēng)箱,搬個大鐵鍋,上面有十來層的大蒸籠,再搞個大瓦盆子發(fā)面,然后壓面,幾個人輪番上陣拿個搟面杖兩頭,在面上來回碾壓,時不時“嘿呀、嘿呀”喊著口號。
其中“麻大娘”(因為滿臉麻子)是這個蒸饃群的搞笑能手 ,她嘴不停講笑話,逗得大家前仰后合,麻大娘很能干,掄胳膊,挽袖子,和大家伙變著樣做豆包、棗糕、花糕,做花糕最下功夫,手搓多個長短不一的面圓條,卷起來,弄成各種造型,上面按上紅棗,在一個圓圓的面餅上均勻擺布著,不一會漂亮的花糕就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
花糕預(yù)示著來年步步登高,裝籠上鍋,熱氣蒸騰,風(fēng)箱“呼打”,火苗竄紅,院內(nèi)飄蕩著人們的說笑聲,每個人心里裝著年的期盼和希望。
年臨近,平日里怎么也舍不得買的肉,這個時候也會大方一回,燉海帶肉是過年的必備品,調(diào)餃子餡是豬肉大蔥白菜,吃起來怎一個“香”字了得?什么韭菜、大蝦仁跟村里人沒關(guān)系的,饅頭、海帶肉和餃子餡都在除夕前全部搞定,天冷不會壞,能吃一個正月。
最興奮活躍,還是小姑娘們,過年可以穿新嶄嶄的衣服,花衣花褲花棉襖,外加新做的小花鞋,頭上用卡子別上紅的黃的綠的頭繩,花枝招展,喜慶可人,覺得美的像朵花。
真正的春節(jié)鐘聲敲響還是大年初一的早晨,準(zhǔn)確地說應(yīng)該是凌晨,凌晨一點左右,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起,夜空漸漸被點亮,街上人頭攢動,嘈雜的腳步聲和人語聲夾雜在大街小巷里,即便寒風(fēng)刺骨,也絲毫不影響年輕人積攢了一年的興奮和喜悅。
村里輩分大的人都會在家里“收頭”,也就是等著年輕人來拜年,成群結(jié)隊的,一波一波挨家挨戶串,見面不是拱手作揖,而是實實在在磕頭,有喊叔叔的,有喊大爺?shù)模泻盃敔數(shù)模有稚嫩的聲音喊老老爺?shù)模豪锖衾怖补蛞淮笃嬗悬c當(dāng)“皇上”的意味。
長輩高興的忙著饞了這個,又饞那個,拿著糖和軟棗直往小孩兜里塞。人們用這種方式彼此問好,面對面地拜年,不管之間曾經(jīng)發(fā)生過什么不愉快,而在大年初一這一天就會化為烏有。
大年過后是小年,正月十五十六也熱鬧的很,除了白天唱戲、踩高蹺、劃旱船外,那就是晚上了,這個可是小孩子最盼望的時刻,天黑,小孩們從各家冒出來,挑著紙糊的小燈籠,燈籠四周印有五顏六色的老戲里的人物,中間用蠟油焊上個小紅蠟燭,點亮后透過燈籠紙,閃爍著或明或暗橙黃色的光,影影綽綽,甚是好看!
一會兒三個、五個、十個,越來越多的小燈籠從四面八方聚攏而來,小孩們傳唱著自編的順口溜“燈籠會,燈籠會,燈籠來了不瞌睡……”
有的小男孩自制燈,用白菜疙瘩,挖去中間軟的部分,塞進(jìn)蘸了汽油的老棉花套子,點著,再用一長棍從側(cè)面插進(jìn)去,一個自制燈搞定了,自制燈火苗竄竄的,在燈籠群里招搖地穿過穿去,小孩們玩的不亦樂乎,全然不在乎凍成紫芽姜的小手。
小孩即便睡的晚,也不會放棄早晨烤火,家門口用棉花桿子點火,大人們說烤火就是圖吉利,烤百病,可以驅(qū)病,這個萬萬不能錯過,誰烤火誰不生病,火焰在人們期盼的眼神里熊熊燃燒,照亮心中美好的愿景還有紅紅火火的來年。
過年的經(jīng)歷是記憶長河里一朵美麗的浪花,也是人生的一份財富,人生每一步都是算數(shù)的,待到年齡大了,獨處發(fā)呆,回首往事時,偷偷地“噗嗤”一笑,心里暖了一下。
作者|常虹
公眾號|鄴城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