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風俗作文(通用3篇)
過年風俗作文 篇1
在我外婆家——安徽黃山的一個小山村里,流行著一種很特別的過年習俗——打火堆。
今年我們在外婆家過年,我也親自體驗了這個有趣過年習俗。外公給我了一個廢棄的盆子,先點著一根小柴,火勢越來越大,火慢慢的燒旺了,我還時不時給盆子里加柴。開始只有一兩個人,后來隨著火勢越來越旺,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一起圍著火堆,聊聊天,烤烤火,吃吃零食,別提有多熱鬧了。
春節的時候,外婆的山村里家家都打火堆,特別是有小孩的人家,天天都打。小孩子們到處去找沒用的草,或是路邊廢棄的樹枝,搶著幫忙打火堆。有些人家火堆一天要打好幾次,來一個客人就打一個火堆;還有些人家,一個火堆從早上開始打起,一直要打到晚上睡覺,才會把火熄滅。
打火堆,多么令人溫暖的習俗。
過年風俗作文 篇2
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更是一個文明古國。她那無比燦爛的中華文化更是綿延了五千年之久,遼闊的疆域造就了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
而我的家鄉,素有“江北小蘇州”之稱的濟寧,也有很多風俗習慣。
每當過年時,人們都會穿上新衣、新鞋,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來,北京的舅舅一家也會趕回來過年。終于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只有這一天是這么的與眾不同,平時車水馬龍的大街上如今空空蕩蕩,家像一塊吸鐵石把人們吸附在它的身邊,千里萬里遙遠的兒女們都要趕回家過年,人們都在為團聚忙活著,有的剁肉餡、有的搟皮子、有的包餃子,而爺爺在準備給佛祖與祖先的供品,即是祭奠也是能多討吉利。我還會在餃子皮中包上糖,傳說誰吃到,他這一年都會甜甜蜜蜜,幸福快樂!而姥姥如果發現自己碗里有糖餃子總會悄悄夾到孩子們的碗里鼓勵你多吃,而誰吃到就會興奮的叫起來,大家也為他高興。
吃完餃子,全家人都會坐到沙發上看電視,每年的春晚成為全中國最關注的節目。接近12點了,新春來臨了,噼里啪啦的鞭炮響了起來,預示著新的一年里紅紅火火。
俗話說,正月十五前都是年。正月十五元宵節的傳統是看花燈、吃元宵。如今又增加一項新的項目——放許愿燈,特別是今年中國的元宵節和西方的情人節是同一天,公園里滿是放燈的人,天空中密密麻麻的升起了一盞盞燈,像滿天的星斗那么壯觀,映亮了整個夜空。
民俗民風,就是我們生長的血脈,是我們心里抹不去的最美好的回憶。
過年風俗作文 篇3
今年的春節,有三天是我特別難忘的。除夕夜做湯團,正月初一爬山,正月初三放煙花。
除夕夜,我們在家做湯團。姨父先把面粉做好,再把面粉捏成一小塊一小塊,最后由我們捏成一個餅,放進餡,包成一個個小湯團。湯團有桃子形的,有圓形的,還有露餡的,雖然樣子很難看,但我們吃得津津有味,因為這是我們自己做的。
正月初一的早晨,火紅的太陽從東邊慢慢升起,我們一家八個人去爬有名的保俶山。當我們爬到半山腰時感到很餓,就找到了一個休息的地方,把帶來的水果都吃完了。
接著我們一口氣爬到了山頂——初陽臺,站在山頂上往下看,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風景,西湖邊的人是多么地小呀,小得像螞蟻一樣看也看不清;西湖邊的人是多么地多呀,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
最后我們繼續往前走,走了一會兒,就拍了一張合照。外婆筆直地站著,媽媽看著我,我在想我的作業,阿姨在想單位里的公事,阿舅在看別的游客,姨父在欣賞周圍的美景,姐姐在拍蘇堤和白堤。我覺得我們一家人的表情真豐富!
正月初三,我回到了我向往的老家——新昌。一走進爺爺家,就看到了門口放著很多大箱子。爺爺說:“這是晚上準備放的煙花。”
我等呀等,等呀等,終于把天等黑了。只見爺爺先把煙花搬到了室外,接著叫我們躲到一旁,最后拿起打火機,果斷點燃了導火線。只聽“嘭”的一聲,煙花從地上飛快地飛到空中。有的煙花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有的煙花化身成“蝴蝶”在空中盤旋;還有的煙花劃出不同的顏色形成了美麗的彩虹。我們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煙花竟然這么神奇,能夠變化出這么多的花樣。
通過吃湯團、爬山和放煙花這三個過年習俗,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的傳統文化知識,而且還讓我渡過了一個快樂的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