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故事(精選14篇)
春節(jié)故事 篇1
我的老家在我小的時候是很重視過年的,雖然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不是很富裕,在我的記憶里,年味十足。貼紅對聯(lián),穿新衣服,吃肉,放鞭炮,吃糖果,都是我念念不忘的細節(jié)。
那個時候,我們那一幫小孩子最盼望著誰家殺豬,或者辦喜事。秋后經(jīng)過長時間的準(zhǔn)備,有的人家要給自己的兒子娶媳婦,這在莊稼院里是個大事情。在我七歲那年,我們大隊那條街上,外號叫疤瘌眼的人家要給大兒子娶媳婦,在娶媳婦的正日子(就是舉行結(jié)婚儀式的那一天)之前幾天要殺家里養(yǎng)了大半年的豬。村里的屠戶王二愣子專門干這活兒。肥豬一般都是前一天就不怎么喂食了,第二天王二愣子用一根繩子做個套子,三四個人把肥豬給套住,王二愣子拿著一個鎬把一棒子下去,肥豬就打昏了,然后就開始拾掇開了。給豬放血,吹氣,在開水里燙毛刮毛,開膛破肚。如果這家人家是個大方的,就會給我們這些小孩子每人幾塊糖吃,或者給一兩塊“餅干”(類似于餅干的面食,油炸過的,好吃得很),小孩子就歡天喜地鬧鬧哄哄撒著歡兒地走了。
那個時候家里給我買鞭炮,但是很少,我記得二踢腳才買了20個,小炮買了5掛(100響的),我每天眼巴巴地看著這些鞭炮,總想找個機會放一個聽聽響,但是不敢,怕挨打。我的哥哥會額外的給我一掛小炮讓我玩。我就拿著一盒火柴找小朋友顯擺去了。我把小炮放到墻縫里放,放到瓦片里放,放到牛糞里放,放到玻璃瓶子里放,放到狗眼前方放,反正就是覺得這樣好玩。好玩的結(jié)果是出了小小意外事故。我在扔點燃的鞭炮的時候,沒有掌握好時間,結(jié)果小炮在手里炸了,幸虧小炮威力小,只是把指甲炸劈了。把小炮扔到玻璃瓶里那次最危險,因為三個小孩同時往玻璃瓶里扔小炮,結(jié)果是玻璃瓶子被炸裂了,幸虧沒有炸碎,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極有可能將眼睛炸瞎了。有人當(dāng)了“叛徒”,我們幾個小孩子回家后都挨了打,打得很重,鬼哭狼嚎的。就這事記憶猶新,難以忘記的。
最令人噴飯的事情是吃肉。我記得有一年家里買不少肉,還燉了雞,看著家人弄肉煮肉,我眼巴巴地瞅著,饞得直流口水呢。姐姐偷偷地給了我?guī)状稳獬,也不管熟了沒有,塞到嘴里就使勁地嚼,就是覺得特別地香。臘月三十那天,正式開始吃年飯,我猛吃雞腿,肥肉塊,吃得滿嘴流油,那吃相要多難看有多難看。家人一再說慢點吃,慢點吃,別噎著,別嗆著,我根本就聽不到這些話。撐得直打嗝,才戀戀不舍地放下碗筷。結(jié)果是晚上睡不好覺,翻來覆去睡不著,就是因為吃多了撐著了,還不停地喝白開水,老是覺得口渴。折騰到后半夜,拉了兩趟屎,感覺肚子好受一些了,才哼啊哈呀地勉強地睡覺了。就老是覺得做惡夢,被狗咬住了,被貓抓住了,被人追著打,被人打的滿身是血,都被嚇醒了,結(jié)果一晚上沒少受訓(xùn)斥。結(jié)果是從初一到十五看見肉就難受,沒有一點胃口,沒有一點吃肉的欲望,那一次真的吃傷了。直到現(xiàn)在,我還是不能多吃肉,而且只喜歡吃瘦肉,肥肉現(xiàn)在一點也吃不了了。
童年里過年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有很多的可笑的事情,有很多的細節(jié)都淡忘了,隨風(fēng)遠去了,留在記憶里的就是童年往事的花香和暖暖的關(guān)愛,能夠被記住的細節(jié)就是最美的部分。最美的部分,就是我歲月里的最燦爛的,永遠也不會忘記,是我生命里最寶貴的財富,值得我細細地品味,欣賞,迷醉。
春節(jié)故事 篇2
去年春節(jié)前夕,應(yīng)老家親友的邀請,我們老兩口帶上外孫女一家三口驅(qū)車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xiāng),過了一個年味濃濃的春節(jié),那里的風(fēng)土人情,開心場景,至今歷歷在目,回味無窮。
那是農(nóng)歷一年的最后一天,離津后的小車在高速路上疾馳,外面寒風(fēng)凜冽,車內(nèi)暖意融融。回鄉(xiāng)過年,對于農(nóng)村長大的我來說,自然是重溫舊夢,而對從沒去過農(nóng)村的十幾歲的外孫女飛飛來說,可謂一次充滿新意的旅游。
“姥爺,農(nóng)村怎么過年?有紅燈籠嗎?放鞭炮嗎?”飛飛一問,讓我不由想起小時候過年的情景:那時雖窮,但鄉(xiāng)村的年還是特別隆重的,殺豬燉肉、掃房清洗、購年貨、貼對聯(lián)是大人的事兒,穿新衣、觀花燈、放花炮卻給孩子帶來無限快樂。說到鞭炮,大年前后村子里炮聲不斷,煙霧繚繞。有一高姓人家,每年臘月都要自制好多鞭炮,自家放不完,還拿到集市去賣。每晚都讓幾個孩子幫忙配藥卷炮,有一天火藥突然爆燃,在場人都被燒傷,經(jīng)過搶救,幾個孩子保住了命,但個個落下滿臉疤。
如今的故鄉(xiāng),早已舊貌換新顏。往昔破舊的家早已被現(xiàn)今寬闊的院落、敞亮的小樓取而代之。親人們老少十幾口,像接待貴賓,噓寒問暖,把我們迎進一間大客廳,兩張大圓桌早已擺好,還沒說上幾句話,大年三十的團圓宴就開始了。男人們勸酒讓菜,難得喜相逢;女人們邊吃邊喝拉家常,好不熱鬧。小飛飛早被同齡的孩子請到樓上去玩……忽然,外面?zhèn)鱽磬枥锱纠驳谋夼诼暎?ldquo;誰在院里放炮?沒事兒吧?”老伴兒擔(dān)心飛飛,想出去看看。“沒事兒,沒事兒!”侄子說,“咱村移風(fēng)易俗抓得緊,人們再也不放煙花爆竹了,剛才是電子鞭炮,傷不著孩子,不污染環(huán)境。這都是孩子們搞的,咱不懂。”真沒想到,科學(xué)的腳步,農(nóng)村比城里還快。
午后,幾個孩子帶我們走出家門,眼前是寬綽平整的街道,青磚紅瓦的小二樓。家家張燈結(jié)彩,戶戶對聯(lián)映門,稀落的電子鞭炮聲不時傳來。聽孩子們說,村委會大院擴建成了“村民樂園”,那里有小禮堂、歌舞廳、京劇社、福壽院,小禮堂正舉行集體婚禮。“走,咱去看看!”不一會兒,果然來到一個偌大院落,拱門上方六個大字:“呂莊村民樂園”,兩扇大門上是一副新貼的對聯(lián):改革創(chuàng)新九州添瑞,清除腐敗四海呈祥。院內(nèi)小禮堂傳出陣陣歡笑聲,舞臺上燈光閃爍、五彩繽紛,10對婚服艷麗的新人站在臺上,司儀手執(zhí)活筒在講著什么,臺下座無虛席,兩邊還站著不少人……
在回家路上,我問孩子們晚上是否要看央視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他們卻說,吃完餃子要在大街上看耍龍燈。說到初一、初二有什么新玩意兒,他們說可多了,什么鄰里大團拜、歌舞會、踩高蹺、聽評書等等,看來這次回鄉(xiāng)過年來對了,陶醉于故鄉(xiāng)年味中的小飛飛,兩天后返城時,哭著不想上車……
春節(jié)故事 篇3
臨近春節(jié),這幾天零星的鞭炮聲已經(jīng)響起來了,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硝煙的味道,那是孩子們等不及春節(jié)的到來提前燃放的,大人們則是忙忙碌碌,籌備年貨,做各種拿手的菜肴,打掃一年積存下來灰塵污垢,有的家庭已經(jīng)貼出了大紅的對聯(lián),掛起了紅紅的燈籠,忙得不亦樂乎,到處洋溢著一派春節(jié)前的喜慶氣氛。
老柳卻與這節(jié)日前的氣氛不大合拍,他一覺睡到十點半鐘才起床,慢慢悠悠地刷牙洗臉,約摸到十一點以后才走出單身宿舍,到超市扛了一箱方便面,拎著幾根火腿腸,幾包涪陵榨菜,這就是他打發(fā)鼠年春節(jié)的全部準(zhǔn)備工作。老柳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同事沒有朋友沒有親人,屬于典型的“三無”人員,要不是政府出臺和諧社會的政策,恐怕至今他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他原先在我們單位還是曾經(jīng)呼風(fēng)喚雨的人物,多年擔(dān)任辦公室主任,只要是單位有應(yīng)酬總是少不了他,一餐也喝七八兩酒,一天也抽一兩包煙,反正是公款也沒有誰計較他,但是老柳這人素質(zhì)低下,但凡是A片他必然或者租借或者購買,有空了就騎著一輛摩托滿世界尋花問柳。
有一次他回來跟我說:“李主任,你怎么從來不出去玩玩?昨天我花了40元在火葬場旁邊新開的一家雞店一口氣打了兩泡,那個女人三十多歲,年輕漂亮,聽說賭博輸了被追債跑出來的,叫價三十元,結(jié)果我沒把握好,幾分鐘就完事了,心里想想劃不來,坐下來抽了一根煙就跟她打商量,加十塊錢再來一把怎么樣?嗨,沒想到那娘們竟然同意,我于是又弄了她一把,可是讓她體會到什么叫真正的老爺們!”
我說:“老柳呀,你有家有業(yè),女兒都讀初中了,少干這些偷雞摸狗的事兒,有一天病得上身了哭都來不及,老婆孩子名聲也不好,做人還是好自為之,那東西也就是滿足了一下獸欲,不值當(dāng)?shù)摹?rdquo;
老柳極不高興地說:“老李,你這人就這一點不好!喜歡假正經(jīng),我把你當(dāng)朋友才跟你說這話,你問問我跟別人說過這事沒有?是個男人都好這一口,背地里不定在那兒銷魂來著。”我覺得道不同不相為謀,就不往下說了。
過了幾天我正在練書法,老柳又來了對我說:“老李,你的字寫得夠好的,又不當(dāng)書法家天天練它何益?今天我請客我們一起出去玩玩,給一個面子吧!”
我說:“人還是有一點高雅的志趣的,現(xiàn)在性病很多,再說還有艾滋病的風(fēng)險,別說你請客就是再給我十萬八萬我也不去趟這一淌渾水,謝謝你的好意,改日我請你喝酒。”老柳很掃興地離開了,望著他的背影,我生出一些惡心,領(lǐng)導(dǎo)怎么用這樣的人當(dāng)主任?后來仔細一想,也是對的,領(lǐng)導(dǎo)也是人嘛,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只有他駕輕就熟。
不久,一輛警車開到單位大院里,從車上跳下幾個如狼似虎的警察,一副冰冷的手銬戴到老柳的手腕上,據(jù)說是幼女,估計是一個未滿14歲沒有完全行為責(zé)任能力的小孩被老柳給弄了,按照法律無論嫖客是否給了嫖資,都應(yīng)該算是幼女罪。老柳當(dāng)時顯得十分狼狽,大家都出來看熱鬧,領(lǐng)導(dǎo)卻一個也沒有出來哪怕是問一問緣由,可見關(guān)鍵時候領(lǐng)導(dǎo)是指望不上的,警察還是比較人道給他的頭上罩了一個牛皮紙袋塞進警車,嗚嗚喂喂拉走了。
老柳坐牢以后,他老婆提出離婚,房子歸母女倆所有,據(jù)說他女兒最近出嫁也沒有跟他打招呼,也是的,誰愿意有這樣一個聲名狼藉的父親呢?說出去名聲多難聽,再說了,他如今朝不保夕,吃了上頓沒下頓,認(rèn)這樣一個父親不是憑空增加一份負(fù)擔(dān)嗎?使他失去了家庭和親人;老柳在單位時主要是跟領(lǐng)導(dǎo)關(guān)系比較密切,與同事來往很少,因此也就沒有什么朋友;領(lǐng)導(dǎo)自然會與這種品質(zhì)敗壞的人劃清界限,他坐了八年牢出來就真正成了鰥夫,加上那時候坐牢吊銷城市戶口,單位又把他開除工作籍,出來好長一段時間都是在外面流浪,這使我想起民間俗話:不看強盜吃肉,但看強盜受罪。老柳可不是自作自受嗎?
共建和諧社會以后,大概是對于這樣人給予出路,不至于使他重蹈犯罪的泥坑,才又把他安排回單位打掃清潔衛(wèi)生區(qū),一個月給幾百元生活費,分了一間集體宿舍給他立足。他回來找我給他安排工作那天,我正在寫一份通知,他問我:“老李呀,你好像比我還大五六歲吧?怎么眼睛還沒有老花?我可是不行了,又老花又有夜盲癥,哎——也不知怎么回事?”
我想說,你是從農(nóng)村出來的,難道沒聽說過農(nóng)民的諺語嗎?色是一把刀,不傷眼睛就傷腰,你大概是傷眼睛了。想想還是說話不揭人短,打人不打人臉,于是改言道:“你吧,一個人饑一餐飽一頓,食物營養(yǎng)搭配不均衡,可能是維生素缺乏癥,有空到街上藥店買一瓶21金維他,興許有些作用。”他唯唯諾諾地答應(yīng)著然后走出了我的辦公室。
我不知道當(dāng)除夕夜萬家鞭炮齊鳴,家家戶戶一家大小圍坐在酒桌前歡歡喜喜過大年時,他將作何感想?
春節(jié)故事 篇4
據(jù)說貼春聯(lián)的習(xí)俗,大約是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根據(jù)《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lián)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中國古代神話中,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dāng)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dāng)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fā)現(xiàn)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rèn)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zhèn)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朝,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lián),一則不失桃木鎮(zhèn)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lián),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有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xí)慣。據(jù)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rèn)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lǐng)。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zé)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tǒng)的武器,隨時準(zhǔn)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zhàn)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dāng)作門神。
春節(jié)故事 篇5
說起春節(jié),要從臘八開始。因為只要過了臘八這一天就算是進入春節(jié)的門了。喝過臘八粥,就不能講不吉利的話。比如說,什么東西碎了破了都不能直接說。餃子煮破了要說掙了,盤子打碎了要說歲歲平安。在我小時候碗盤破了可是件大事情,絕不是現(xiàn)在孩子們打破碗盤家長會說,有沒有傷到?那時候,打破碗盤可是要挨揍或者挨罵的,畢竟那時的物質(zhì)生活比較匱乏,生活用品都是剛剛夠用,沒有誰家像現(xiàn)在那么寬裕,所以那會兒,打孩子也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兒。放在現(xiàn)在,這算什么事兒啊。
除夕前一天要貼春聯(lián)。這是家里的長子要干的活兒,那些沒有兒子的在這一天就顯得分外凄慘。家家戶戶貼大紅的春聯(lián),有喪事的會有不同,剛剛有人去世就貼白的春聯(lián),去世不足三年的貼紫色的春聯(lián),當(dāng)然內(nèi)容都是吉利的,和睦幸福之類的。
除夕的夜晚是最重要的,這一年無論你在哪里,這一天的晚上你必須回家,守歲,一家人團圓吃餃子。當(dāng)然也少不了放爆竹,迎接財神等各路神仙和老祖宗們回家過年,當(dāng)然老祖宗們也成為神仙了。吃飯之前先祭祖先,我記得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掛祖譜,村里的祠堂要掛族譜。供上水果,饅頭做的豬頭、雞鴨魚之類的。吃餃子之前,先盛出一碗供上,給祖宗們先吃。
初一一大早,要相互拜年,給本家長輩們拜年。小孩子們穿新衣,一年里也就這一天從頭到腳的新,四處磕頭拜年,收到壓歲錢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嘴巴乖巧的會有不少的收獲呢,那可是一年的零花錢,那時候孩子們沒有多少零花錢的。
初二這一天的規(guī)矩是,給姑姑拜年。
初三這天要回娘家,女婿給丈人拜年。
總之,初三之前的這三天是天天吃吃喝喝。卻又是按規(guī)矩不能亂來的吃吃喝喝,該去誰家去誰家,不知道為什么總是要吃到天黑才回來,大概這也是規(guī)矩。另外,還有很多講究,不能掃地,不能動刀剪,不能做縫縫補補的事情。不吉利的話當(dāng)然是更不能講的了。不能打孩子,這一條非常的好,小孩子們可以放肆的玩耍不用擔(dān)心挨打挨罵。
初四之后就隨便了,可以尋親朋好友聚會,自然還是少不了吃吃喝喝。一直到正月十五之前,統(tǒng)統(tǒng)稱為春節(jié)。
十五這天也叫元宵節(jié),要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在古代應(yīng)該還有作詩的吧,我小時候已經(jīng)沒有這一項了。
過完十五,春節(jié)結(jié)束了,該干嘛干嘛了;貞浾麄春節(jié),真的是民以食為天,除了吃還是吃。吃喝玩樂,就是幸福人生的標(biāo)準(zhǔn)嘛。怪不得小時候那么喜歡過春節(jié)。我能記得的也就這么多了,長大之后,沒有那么愛過春節(jié)了,貌似沒有那種熱鬧了,也沒有那么愛吃了。以前那么吃也不見長肉,現(xiàn)在不吃也長?峙逻@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大概是角色變了,不再是除了吃喝玩樂啥也不管的小孩子了。
還是懷念小時候啊。
春節(jié)故事 篇6
春節(jié)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jì)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jié)束了混狀態(tài),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guān)。女媧摶士造成時,由于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里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jì)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nèi)包有餡(線),用嘴咬吃。春節(jié)故事 篇7
我國民間有春節(jié)貼窗花的習(xí)俗,此俗始于遠古,是由一個古代傳說演變而成的。相傳,堯在位7年,有一種屬于鳳凰一類的吉祥而后罕見之鳥叫鸞鶻鳥,年年飛到都邑棲息生活。由于鸞鶻的到來,嚇得麒麟跑到大澤的草叢里,不敢出來;鴟梟逃到了荒無人煙的森林中,瑟瑟發(fā)抖。從此,人民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太平日子。后來,不知為什么,鸞鶻不再飛來了,為害黎民百姓的兇禽猛獸重又出現(xiàn)在都邑,到處橫行無忌了。人民感到很失望。
當(dāng)時有個折支國,聽了堯民十分崇敬鸞鶻鳥,鸞鶻鳥又不知飛往哪里去了,就主動獻來一種“重明”鸞鳥。因為這種鳥每一只眼內(nèi)都有兩個瞳孔,所以又叫“重睛”!爸孛鳌钡男误w很像公雞,鳴叫的聲音又十分像鳳凰,人們都認(rèn)為它是一種吉祥的神鳥。剛獻來的時候,羽毛已經(jīng)全部脫掉,但它用肉翮照樣飛翔。“重明”十分兇猛,能夠追趕猛虎,并勇敢的進行搏斗,老虎也常常成為“重明”的美味佳肴。自從有了“重明”,兇禽猛獸和妖魔鬼怪都不敢危害百姓了。
因而百姓十分崇敬“重明”,對它愛護有加,每天都用美玉磨成細粉,做成流質(zhì)飼料喂它!爸孛鳌庇袝r一年幾次飛臨,有時幾年也不飛來。為吸引“重明”能經(jīng)常飛來為民除害辟邪,廣大的黎民百姓都把門戶打掃得干干凈凈,為它準(zhǔn)備停落棲息的場所。
但是,月月等,年年盼,“重明”一次也不飛來了,老百姓為此十分憂慮,怕那些兇禽猛獸邪魔外祟重新為害,各家各戶都在動腦筋想辦法,有的鑄金鳥,有的刻木雞,都放到窗戶上。說來也真靈驗,兇禽猛獸和妖魔鬼怪見了這些木雞金鳥,以為是“重明”又飛回來了,因而都嚇得魂飛魄散,飛快地逃往遠方,躲藏起來了。于是,黎民百姓都在妖魔鬼怪集中出來作惡的新年期間,在窗戶上普遍懸掛著栩栩如生的金鳥木雞。
時間一長,逐漸演變成一種民間習(xí)俗,每年的正月初一,家家戶戶都或刻或畫金鳥木雞,貼掛在窗上。至隋唐時代,剪紙雄雞取代了古代的金鳥木雞,貼在窗上,就是后來的窗花了!
春節(jié)故事 篇8
過年了!過年了!親友們都到奶奶家過年,大家都知道春節(jié)肯定要吃餃子,所以晚上大家都要包餃子。
中午,我看見奶奶和媽媽還有親友們都在廚房里剁肉,和面做餃子皮包餃子。我看見大家都很累,我走進廚房決定要幫助她們一起做餃子。我拿了一塊媽媽和好的面,趕成餃子皮,用勺子挖了一點餃子餡放到餃子皮上,然后我照著媽媽包餃子的樣子,捏著餃子,可是我怎樣捏也捏不好,只能捏成圓圓的像湯圓一樣,媽媽看見我包的餃子說你的餃子的形狀怎么是圓形,媽媽看我不會包,媽媽慢慢的教我,不一會兒我終于學(xué)會了。
我們就這樣一直包一直包,直到把餃子餡包完為止,我包到最后餃子的形狀還是給大家的不一樣,還是很像圓形,但是我努力了。
不過一會,我們的餃子有用途了,我們把鍋放到火上,加滿了水,等到水開了,才把餃子下到了鍋里面,我們坐在餐廳等了一會兒,餃子就熟了,媽媽把餃子端了上來,我們吃的津津有味,因為這是我們自己包的餃子。
我雖然包得不很好,但這是我包的餃子,它凝聚了我的心血。嚼著它,這碗餃子別提有多好吃了!
春節(jié)故事 篇9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xí)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xí)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
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zhǔn)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口來煞,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
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
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xí)慣。 守歲習(xí)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fēng)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jié)故事 篇10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jié)曰——春節(jié),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lián),忙忙碌碌……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爭了個第一,因為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仿佛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
吃過飯后,我邀幾個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袋里裝著父母給的零花錢,甭提多高興了。今天的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里也很高興吧。今天過年嘛!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樣樣俱全。看到的大多數(shù)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數(shù)麻辣攤的生意:
“我要一串年糕!”一個胖孩子叫道。
再去別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攤前,我又停下了腳步。那里有各種玩的東西:造型逼真的飛機模型、視野開闊的望遠鏡、動力十足的電動汽車……盡是一些玩的東西。我發(fā)現(xiàn)歡迎的是那些玩的東西。
在其它地方,我還看見有的在賣氣球、跳繩,有的在賣小吃、點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樣樣俱全,真是無奇不有。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飽眼福二飽口福三飽手福了。最為幸運的是那些賣主了,今天可是生意興隆啰!
在這里,我真心祝愿今天全國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樂樂,沒有煩惱,學(xué)習(xí)進步,但千萬記。翰灰巴嫖飭手尽眴!
春節(jié)故事 篇11
我最喜歡在春節(jié)時鬧,最喜歡過新年,人們在過年時,貼春聯(lián),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放鞭炮,放煙花,吃火鍋……新年真熱鬧!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開始了,一家人準(zhǔn)時地圍在電視機前,目不轉(zhuǎn)睛,精神集中,口里不時地跟著哼著,手里不時地跟著舞動著。晚會的節(jié)目豐富多彩,有相聲、小品、唱歌、跳舞、魔術(shù)……每一個節(jié)目都博得大家的稱贊,喝彩,笑聲。晚會接近尾聲,主持人高呼:“十、九、八……二、一”“當(dāng)、當(dāng)、當(dāng)……”零點的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開始了,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新的開始,都會朝著自己的新目標(biāo)前進。
我們共同祝福新年好,我許下了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成績能提高。大地成煙花和鞭炮聲的世界。哦,那幸福之花開在天上,開在地上,也開在人們的心里……啊!那煙花五彩繽紛,千姿百態(tài),爭奇斗艷,把新年的夜空點綴成美麗的空中花園。這里的“紅牡丹”剛剛飛上天,那里的“穿天猴”又急著跳上天?矗沁叺“閃電雷”,果然名不虛傳。它以閃電般的速度飛上天,又以雷鳴般的響聲爆炸了。瞧,這邊這個“金龍狂舞”也不甘示弱,彎彎曲曲地飛上天,以龍吟一般的聲音爆炸了。最精彩的非那邊的“搖錢樹”莫屬了,只見它一炸開,里面就立刻閃出火花,越閃越大,慢慢現(xiàn)出一個樹形,一朵朵金色的火花從“樹”上擺落下來,“噢,發(fā)財嘍,發(fā)財嘍……”人們望著“搖錢樹”歡呼雀躍。
還有許多我叫不出名的出現(xiàn)在廣闊的天空中,有的像天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地沖上天空;有的像秋菊,月季花,萬紫千紅,千姿百態(tài);有的紅似血,恰似紅梅;有的白如玉,酷似雪蓮……五光十色的禮花把天空照映得如同白晝。望著天空撒下的滴滴金雨,地面開出的朵朵銀花,我們拍著手跳著,笑著……我們的笑臉映著火光,顯得更加可愛。我喜歡新年,因為新年真熱鬧;我喜歡元宵節(jié),因為元宵節(jié)真熱鬧;我喜歡中秋節(jié),因為中秋節(jié)真熱鬧。所以各個節(jié)日才變得如此熱鬧。
春節(jié)故事 篇12
今天是大年三十,闔家團圓的日子,我們一家三口早早起來,之后就飛奔奶奶家了,順路也接上了我的大哥和二哥。到了奶奶家一股香氣迎面撲來,到屋子一看,原來團圓飯已經(jīng)做好了,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有“香酥雞、山藥拔絲、燉豬肉、……吃完了團圓飯,我和大哥二哥拿炮拿香跑到院子里放炮,家里的炮可真多呀!有”黑蜘蛛“、”鉆天猴“、”二踢腳“……我們一人拿了五盒”黑老大“一人一根香便去放炮了,我們剛放一會就感覺沒意思,我們就琢磨怎么玩更好玩,我想出來一個法子我先挖出來一個洞再向里面扔一個”黑老大“。迅速埋上只聽”噴“得一聲,來不及閃,我們?nèi)齻都成了泥人。下面就是”鉆天猴“的舞臺了為此我們還做了一個”排擊炮架“”鉆天猴“就是炮彈了,只聽”吱“”砰“得兩聲,你看它還在天上轉(zhuǎn)圈呢!好玩極了。
到了晚上11點,我們?nèi)议_始包餃子了,有韭菜餡的、白菜餡的……形狀更是千變?nèi)f化有:元寶形、貓耳朵……都寓意著祥和喜慶,比如在餃子里放鋼幣,吃到了以后就會有錢花……到了凌晨12點外面開始有放鞭炮的了,都想在鐘敲響的時候放第一聲,于是我們放起了”驚天花“。好漂亮了,所有的炮,響徹云霄。”餃子出鍋了,快洗手吃飯了“奶奶在里屋大聲喊,于是我們一家人歡歡喜喜的去吃餃子了。這時我吃第四個餃子的時候,一個硬東西咯我牙了,啊是鋼幣呀!快給我壓歲錢吧。我有錢花了。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春節(jié)啊!
春節(jié)故事 篇13
盼啊,盼啊,眼看春節(jié)就快到了,想到這,我便難耐心中的喜悅,因為在春節(jié)前夕滿世界都是一副熱熱鬧鬧的景象,人們個個喜氣洋洋,精神飽滿。逛街的人絡(luò)繹不絕,有的在買年畫,有的在買年貨,有的在買迎春時要用的煙花爆竹,還有的人在打麻將打撲克,等等不一而足。
街上,各種各樣的貨物齊全,男女老少們也都在歡聲談笑著,只是這琳瑯滿目的商品,讓人恐怕想買什么都難做選擇。
春節(jié)前,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各有各的個性。他們把買來的年貨放得滿地都地。買來的年畫怎么貼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風(fēng)格和喜好了。有的正著貼,有的倒著貼,還有的歪著貼,各有千秋。人們把買來的菜全部準(zhǔn)備好,一切就緒,只等春節(jié)一到,就可飽口福了。家家備有鞭炮,人們穿上新衣服,準(zhǔn)備迎新年,在春節(jié)前,人們一出門,如果遇上了鄰里朋友,總是口中不忘說一句:“上街。
人們殺豬宰羊,忙碌地準(zhǔn)備著春節(jié)大吃大喝一番。
春節(jié)到了,一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嘗著美酒佳肴,暢談著一年來的辛勞與收獲,聊著些有趣兒的話題,然而興的則是我們孩子,只要嘴一甜,就可以大把大把地攢取壓歲錢,為自己的小金庫多添一筆。大人們總有說不完的話,敘不完的舊,直到桌上豐盛的菜肴被吃的所剩無幾只剩些殘渣,這才陸陸續(xù)續(xù)起身說上幾句祝福語,再一一道別。
時間過得可真快,一晃就是春節(jié)過去,可人們那份對春的熱情卻久久沒有褪去,人們都還沉浸在新春的歡樂中呢!
春節(jié)故事 篇14
中國有許多令人難忘的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熱鬧非凡的元宵節(jié),家人團聚的中秋節(jié),粽香飄溢的端午節(jié)……但是我還是最喜愛傳統(tǒng)隆重的春節(jié)。
過春節(jié)的時候要守歲。在除夕之夜,要一天晚上不睡,放鞭炮,貼紅對聯(lián),長輩還要給晚輩壓歲錢。聽說是“年”在古代是一個可怕的怪獸,它怕紅色,怕聲音,還怕火光,所以在臘月三十這天,人們要放鞭炮、貼紅對聯(lián),于是它再也不敢到村子里禍害百姓了。這就是春節(jié)的來歷。
大年初一,家家都在包餃子,我們家也不例外。奶奶在廚房張羅不停:做餃子皮、剁肉餡、包餃子••••••忙得不亦樂乎。我吃過餃子,看過別人包餃子,也親手動過,這回我可以大顯身手了。我隨手拿了一張餃子皮,用勺子舀了滿滿一勺肉餡放在餃子皮上,我看了看,挑掉了一點肉餡后,我把四周涂上了一點水然后包起來,一個普通的餃子就包好了。我又取了一張餃皮,放入適量餡,將餃皮對折并將兩側(cè)往里折,還將兩邊折起來的口捏牢,右手拇指捏住右頂端角,把它捏薄,將變薄的頂端往下按,連續(xù)向下按捏形成絞邊紋直至左端,一個蛤蜊形水餃出現(xiàn)了。我想在電視上還播出過兔子型的餃子。于是,我也便想試一試,經(jīng)過奶奶的指導(dǎo),我把一個普通餃子的中間壓了下去,再把兩頭做成兔耳朵的樣子,再把它捏胖,立在桌子上,一看,雖然外形像兔子,可是仔細一看,還是和電視上的不一樣。
大年初一的夜晚,耳邊依舊會傳來稀稀落落的爆竹聲,街道上也依舊會看到高掛的紅燈,閃爍著迷人耀眼的霓虹。年的味道越來越濃,回到人們期盼已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