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級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精選3篇)
2023年四年級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1
我們這春節最熱鬧的幾天就是除夕、初一、初二、初三,初五這幾天了。
除夕那天,家家戶戶都開始了打掃模式。男人擦玻璃,貼對聯;女人捏餃子,煮肉;小孩子就干一些雜活。到了晚上,一家人做在一起看聯歡晚會,吃著年貨,聽著外面的鞭炮聲,到處都是年味。除夕那晚一直到半夜十二點才睡覺,俗稱守歲。古時守歲的目的是為了趕跑年獸,祈求平安。現今的“守歲”,人們賦予了它新的含義,代表著辭舊迎新,寓意沒好幸福。
在我的家鄉,初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門口放鞭炮。初一一開門,就得“開門炮仗”,為新的一年開啟順利的開端。正所謂:爆竹聲中歲又除,頓回和氣滿寰區。接下來,就是吃餃子了,那餃子一個個長得像元 寶,有富裕之意。
農諺中有“初一餃子初二面”,昨個吃了餃子,今日就該吃面了。吃面必須“面正條順”,表示新的一年順順當當。初二也是走親戚的好日子,在婆家過年的媳婦今日都要回娘家,一家人和和氣氣在一起吃上一頓飯,餐桌禮儀在這天尤為突出。桌子上輩分的人不動筷子,剩下的都不能動;倒水倒酒要按輩分從大到小來;吃魚時要先喝一圈酒,再放一盤鞭炮且千萬不能吃魚眼。
在初一初二的走親訪友的忙碌之后,初三就要休息了。初三這天不宜走親訪友,易與人發生口角。我們這初三有燒門神紙的習俗,初三要把門神紙燒了,代表新年假期已經結束,要開始營生了。初三又有老鼠娶親的傳說,人們為了方便老鼠嫁女,常常在角落里放一些米飯花生,在角落里讓老鼠拿走。
初五俗稱“破五”,初一到初五有很多禁忌,不能生火,不能打掃……但是到了初五這日這個禁忌都可以打破了,所以得此俗稱。這天,我們會在家里從里到外的放鞭炮,把晦氣都炸出去。初五一大早就可以看到有人為了拜五路神在路口放鞭炮(五路神是財神的一種)。在初五,人們為了比別人更早的迎接五路神,常常在路口等著。“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路頭。”
人們總說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馮驥才說:“濃濃的年味,其實是被我們自己的無知消解的”了解自己的文化,重視自己的節日,不再忽視精神上的需求,讓年味不再隨往日的記憶淡去。
2023年四年級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2
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將農歷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異常豐富多彩。
有關于年的傳說也很多。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類的性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逃往深山,以此躲避“年獸”的傷害。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顫栗,再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第二天正是正月初一,人們回來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訴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起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紛紛換新衣,到親友家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驅趕“年獸”的辦法了。
現在中國過年都會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等等。貼“福”字,人們會故意倒貼在門、窗、家具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吃魚,則象征年年有余。
在我的家鄉,每到年末,每家每戶都要祭祖,祭祖的前一天,大家都會把屋子里打掃的干干凈凈,準備好祭祖所要的物品,而在除夕的當天,每家每戶在大門兩邊貼對聯和貼“福”字,一大家子人都會聚在一起吃團年飯,象征團團圓圓。除夕晚上12點鐘聲敲響時,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正月初一,大人小孩都會穿上新衣服和新鞋子,普遍都會穿紅色,寓意“象征新的一年新面貌和紅紅火火”,走親訪友拜大年。
過年是中國民間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我們要把民間傳統傳承下去!
2023年四年級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3
按家鄉的老規矩,正月初一的前一天除夕,我們都會去摘艾草,把舊的扔掉換新的。把對聯、年畫都貼上,貼完后整棟樓使我們覺得很舒服,整個世界已煥然一新。真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除夕是最繁忙的。奶奶、媽媽包粽子、釀豆腐,爸爸殺雞切肉……我們小孩打下手。忙得團團轉,不亦樂乎。晚上吃團圓飯,看聯歡晚會,高聲說笑……高興歸高興,說好今晚要守歲,結果,時間一到22點,我們小孩就呼呼大睡了。
正月初一,早上五點就得起床,就連我這個大懶蟲都起床了,那是被鞭炮聲吵醒的。我從樓上直到樓下最底層,一直聽到鞭炮聲響,濃煙像個調皮的孩子到處躥。我在下面一起幫大人們干活,這樣速度就更快些。其實就是準備供品,裝香,點蠟燭,斟酒,拜神,燒寶……我們把所有的東西都做完了,就準備了一條長長的鞭炮。我讓爸爸給我把它點燃。我剛走到鞭炮前,就提心吊膽,害怕極了。我拿著打火機往炮引那里點。我一伸過去,炮就響了,我立刻跑走,那時嚇得我的心都快跳出來了。
我們去廟里燒了香拜了佛,回到家里,大人們就準備好紅包了。首先,我弟弟向一個人喊:“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那個人說:“叫誰呢?”當時笑死我了,連人稱謂都不叫,鬼知道叫誰啊。其實那個人就是我們的爸爸。爸爸趁機又把我們教育一番:做人要有禮貌!這新年撈撈的……我們一群小孩叫完了家里人的紅包,就四處走,見到熟人就對他(她)說一聲:“叔叔(阿姨)新年快樂!”領完紅包,我們就高高興興的回家,在家里數著自己的錢,多開心啊!在老家過年恭喜別人發財得紅包已經成為一種習俗。這紅包也寄托長輩們對小輩們的美好祝福。真好!
正月初一晚上,我們小孩都提議說弄燒烤。于是,大人們就把燒烤材料買了回來,把吃的也買了回來,我們就坐在一起燒烤食物。這天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看電視等,真是熱鬧極了。
這天晚上,我們把地弄得臟臟的——那是五顏六色的臟,花花綠綠的臟,仿佛一年的大吉利是都在地上了。直到正月初二早上,大家才一起把它打掃得干干凈凈的,可以在地上打滾呢。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我們家的春節就是家鄉春節的縮影,家鄉的春節真熱鬧、喜慶、祥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