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盼春節的作文800字(精選3篇)
九年級盼春節的作文800字 篇1
冬天已經降臨了,新年的腳步也悄悄臨近,活潑可愛的小兔跳走了,虎虎生威的金龍飛來了。要說一年有什么向往或懷念的,那就是春節了。
每到春節,大家便歡聚在奶奶家,歡聲笑語成了新年的點綴。天漸漸黑了,飯菜早已擺上桌,爸爸一手拿著一根長竹竿,另一手拿著一串鞭炮。大家一起將鞭炮掛上竹竿,爸爸把竹竿伸出窗外。膽小的我早早溜到爹爹的書房里,捂上耳朵,不敢面對那嗆人的火藥味和震耳欲聾的聲響。等了許久,怎么沒動靜?
我放下捂著耳朵的手,屏息靜聽。突然,“噼噼啪啪”的聲音突然響起,嚇了我一跳。
放過鞭炮,大家開始吃年夜飯。我和幾個表姐都是“肉食動物”,看見那燒得黏糊糊油汪汪的雞、魚、肉,都忍不住大快朵頤,奶奶看得是眉開眼笑,連聲問:“好吃嗎?好吃嗎?”“好吃!”大家齊聲回答。一陣風卷殘云、狼吞虎咽過后,大家打著嗝,撫摸著圓滾滾的肚皮,互相打趣、說笑。
“給壓歲錢嘍!”姑姑的一聲提醒喚醒了爹爹奶奶和我們幾個孩子。大家七手八腳地找來小板凳和墊子。我動作麻利地跪下來,磕了兩個頭,長輩們高興地遞給我好幾個紅包。
我們開始放煙花了。爸爸、哥哥拿著幾捆又粗又長的煙花在放,一時間,剛才還黑漆漆的天空頓時五光十色、五彩繽紛。我拿了幾支小的在放。我手中的煙花棒有金銀相間的條紋,一點燃,就“嗤嗤”地冒出幾團金色的火花。雖不如大的那么耀眼美麗,但也挺好玩呀!我一手拿一枝,舞動著、搖晃著,幾只金色的螢火蟲便在窗戶上飛舞跳動了。我燃盡一支又拿一枝,不知不覺就放完了。我戀戀不舍地離開陽臺。
春節晚會開始了,大家津津有味地看著、笑著、說著、唱著,開心極了。
我真盼望春節快快到來!
九年級盼春節的作文800字 篇2
歲月匆匆,年又將至,在對過去的追憶與巷戀中,又有簿未來的夢想與希望。本期為讀者安排了一組與“年”有關的文章,每篇文章角度不同。或從春節民俗中透見年的熱烈與喜慶,或從年的召喚匯總出游子思鄉的深沉與纏綿,希望讀者朋友喜歡。
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歷的新年(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里,寺觀里,都熬臘八粥。這種特制的粥足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這不足粥,而足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從臘八起,鋪戶中就加緊上年貨,街上加多了貨攤子——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都是只在這一季節才會出現的。這些趕年的攤子都教兒童們的心跳得特別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聲音也比平時更多更復雜起來,其中也有僅在臘月才出現的,像賣憲書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而都要守歲。
春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擠滿了人:春節,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們在午前就出動,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時,城內城外有許多寺院開放,任人游覽,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北城外的大鐘寺、西城外的白云觀,南城的火神廟(廠甸)是最有名的。可是,開廟最初的兩三天,并不十分熱鬧,因為人們還正忙著彼此賀年,無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廟會開始風光起來,小孩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觀外的廣場上有賽驕車賽 馬的:在老年間,據說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并不爭取準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騾馬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技能。
多數的鋪戶在初六開張,又放鞭炮,從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聲不絕。雖然開了張,可是除了賣吃食與其他重要開用品的鋪子,大家并不很忙,鋪中的伙計們還可以輪流著去逛廟、逛天橋和聽戲。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原始的電影——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里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大家還必須吃湯圓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結束了。臘月和正月,在農村社會里正是大家最閑在的時候,而豬牛羊等也正長成,所以大家要殺豬宰羊,酬勞一年的辛苦。過了燈節,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著干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著農村社會一齊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九年級盼春節的作文800字 篇3
每年過年都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可以回鄉下和爺爺奶奶一起住上好幾天。鄉下特別熱鬧,家家戶戶都好像特別忙碌,大家忙著打掃衛生,蒸饅頭,蒸年糕,買年貨,貼春聯,掛燈籠,真是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而我們小孩子就一天到晚在外面瘋,因為大人都在忙,顧不得我們了。
最讓我期待的就是和大人們一起蒸饅頭。那天早上,奶奶會起很早,看看裝在大盆里的面有沒有發酵。我想那面肯定很怕冷,因為大盆上面會蓋好多東西,還有厚厚的棉被罩在上面。開始蒸饅頭了,灶臺的大鍋里要燒滿滿一鍋的水,奶奶和其他的一些大人就開始做饅頭,她們從盆里抓一塊面團,拿在手里捏開,像個小燒餅那么大時,就往里面放餡兒,有豆沙的,蘿卜肉絲的,咸菜的,看得我都要咽口水。
做好的饅頭放在一塊塊圓形的木框里,奶奶說那叫“籠”,“籠”的最底下還要墊一塊紗布,然后饅頭就一個個整齊的放在紗布上,而裝滿饅頭的“籠”就放在燒滿開水的大鍋上,這些“籠”一個疊在一個上,每一個“籠”里面都裝滿了饅頭,我數了數大概有九個“籠”,真像蓋樓房。
大概要等上將近一個小時,饅頭才能熟。那時,大人們就一個接一個的拿著“籠”,把饅頭倒在竹簾子上,看著熱氣騰騰的,白白胖胖的饅頭,誰都擋不住這誘惑,不管是我們小孩還是大人們,都拿起一個,吹幾口冷氣,然后就大口大口地咬起來,真覺得比任何美味都好吃呀!
告訴你一個小秘密喲,聽大人們說,當大人手里端著“籠”的時候,我們小孩子可不能從“籠”下面鉆過,那樣以后會長“燈籠頭”的,而什么是“燈籠頭”呢,大人們說,就是頭上會出好多好多的汗!我覺得真是太有趣了,還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