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通用18篇)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1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秋高氣爽,菊花怒放的季節迎來了今年10月19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也是中國傳統的老人節。在這一天是讓老人們登高休閑更是為了讓人們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我知道重陽節的風俗,我們要吃重陽糕,要插茱萸和簪菊花等等,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
昨天晚上我幫媽媽做了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幫助了洗碗·掃地。還給勞累拉一天的媽媽獻上了一杯熱茶,媽媽對我說:孩子長大了,知道心疼人了。我心里樂滋滋的。
我還想到要幫奶奶,因為今天也是奶奶的節日,我早上幫奶奶捶背,奶奶說:莉丹長大啦,心疼奶奶了,我高興極了。
重陽節我幫了他們,我很高興!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2
聽媽媽說,今天是九九重陽節,我們開開心心的來到了姥姥家,媽媽說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就像我們小孩的兒童節一樣,要求我為她們做一件事有意義的事情,因為她們光操心太辛苦了,我是小孩又沒錢也沒辦法買禮物,捶背吧平時也可以做,我動腦筋想了想,平時我不聽話的時候老惹她們生氣,今天我就做個聽話的孩子光逗她們開心,讓她們過開心的一天。
我給姥姥姥爺講笑話猜腦筋急轉彎、還教姥姥玩陀螺,最好玩的就是:我用礦泉水瓶子在口上扎了個洞裝上水,捏著水在地上寫字,然后讓姥姥姥爺猜,猜對了有獎,可是她們每次都猜不出來,為什么呢,哈哈,因為我寫的字亂糟糟的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字。
到了晚上,我們要回自己的家了,姥姥姥爺說我是個乖孩子,還不舍得我走呢,其實,我也很開心,要是每天都能這樣就好了。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3
大家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吧!一個會感恩的人,才有一顆善良的心。
在這個秋高氣爽、果實累累的季節,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慣,它象征著團聚,這個時候我們就登山、插茱萸、游賞景等活動,如果你的親戚在遠方,可以給他回個短信、寄個郵件、打個電話等之類的交流。
今天是10月16日,也就是農歷9月9日,這里的九九來源于“久久”意思是長久長壽,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我為家長做了一件家務事。
傍晚,夜幕降臨、燈光閃爍,我們一家坐在一張桌子面前,吃著豐盛的晚飯,說說話,一起祝福著遠方的親戚,這個時候,一種喜慶、祥和的氣氛“沖進了我家”,因為我們家平時沒有這么熱鬧,吃完了飯。
我對媽媽說:“我給你洗玩吧!”媽媽說:“怎么了”我說:“老師讓我我們為家長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媽媽說:“那行吧”!我開始洗碗了,我先把洗潔精往碗里一倒,輕輕的洗了起來,泡沫從碗上滑了下來,仿佛好多個小孩子在滑滑梯,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幾分鐘,一個明明亮亮的碗已經洗好了,我一個接著一個,終于洗好了這幾個碗。接著,我又為爸爸媽媽都倒了純凈的白開水,讓他們都解解渴,好讓他們有個健康的身體。
在這里我又想起了一首思念的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秧少一人。”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4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么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么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著說:“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發了。我和外婆一邊說,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外婆過重陽節。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輕了幾歲。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5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九九重陽是個登高的好日子,在我們的家鄉,每到重陽節,家人們都要一起帶上香氣濃郁的菊花酒,相約登山遠眺、觀賞菊花。
去年我們一家就選在了在這一天攀登嶗山,這樣既能聯絡家人的情感,又能鍛煉身體。那一天我們經過了一番準備后出發了。嶗山之上真熱鬧啊,到處都是游玩的人群,我和爸爸媽媽們一起參觀了道觀,看了小瀑布還看到了一些小猴子,我還買了一些花生喂他們呢!
看到他們吃的開心我也很快樂。
經過三四個小時的努力我們終于攀上了山頂,媽媽拿出了香甜的桂花糕給我吃,正在我吃的開心的時候,爸爸感慨的說現在家鄉的變化真大啊,以前荒峻的高山如今已經變成了仙境般的存在,我一本正經的告訴爸爸,老師說國家在發展,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以后我一定會好好努力學習,等到將來建設家鄉,讓家鄉更加美麗。
在回來的路上我們看到了許多白鴿,我拿著一些買來的食物喂他們,幾只可愛的信鴿低下頭來,啄食著我手上的玉米粒,逗得我咯咯直笑。突然間一個孩子跑過,鴿群“唰”的一下飛了起來,潔白的翅膀連綴成了一片雪白的屏障,他們就像我們的家鄉一樣飛向了更美好的未來……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6
孝在人們的口中代表著的是孝敬,而九月九日正是重陽節——一個屬于老人的節日,一個讓我們可以孝敬老人的節日,所以我想為奶奶盡一份孝道!
世人都說:“孝乃人之本!”我上網查了查,想出了一個按摩的好口訣:揉一揉,泡一泡,擦一擦,按一按,捏一捏,讓疲勞的肌肉放輕松。
我按摩按得飛快,動作靈敏,力度更是如火純金。我問奶奶:“奶奶,我這樣按得舒服嗎?”奶奶回答:“舒服,是我孫子幫我按得,不管怎么樣就是舒服。”奶奶的臉上流露出歡快的喜悅,她身上的疲勞會一掃而盡。
我眉毛一揚,將鐵盆一拿,就開始幫奶奶洗腳,揉一下,讓腿放輕松,我手一搓,讓腿松松的,我使勁的捏了捏,奶奶如果走起路來肯定很輕松了。接著,我捶了捶奶奶的肩膀,于是我握緊拳頭,兩個小拳頭像小雞琢米似的,捶打著奶奶的背,我左捶捶,右捶捶,上捶捶,下捶捶,捶遍了奶奶整個肩,有時還學著大人的樣擰了擰肩,隨著節奏”咚咚”聲,我的手變得越來越有力,我的按摩技術越來越來精湛。按好后,我讓奶奶站起來試了試,是不是整個人都輕松了。奶奶一邊點頭,一邊美滋滋的說:“真舒服,我現在一點也不覺得累了。”我聽了奶奶的話,比心里吃了蜜還要甜。于是對奶奶說:“奶奶只要覺得舒服,我以后常常為你捶背按摩。”奶奶笑得連嘴都合不攏。
老人是應該孝敬的,讓人幫助的!我要多謝重陽節,讓我有機會進入老人的心聲,懂得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老人是一件多么開心的事。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7
重陽節快到了,老師讓我們星期天幫助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一些孤寡老人做些事,我就開始行動了。
星期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我把作業做完后,便開始想:幫助誰做什么事呢?突然,媽媽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媽媽興奮地說:“我們可以幫隔壁的爺爺、奶奶掃樓梯呀!”我立刻贊同了媽媽的說法。我拿起掃把開始掃樓梯,媽媽說:“掃樓梯的時候,人要站在上面往下掃。”我照著媽媽說的去做了,好不容易才把樓梯掃干凈。媽媽拎過來一桶水,我問媽媽干什么?媽媽說:“掃完后要用水沖一下才干凈。”于是,媽媽就把一桶水灑在樓梯上,看著那水從樓梯的第一階滾到第二階,從第二階滾到第三階……就像瀑布一樣,漂亮極了。
到了下午,樓梯上的水干了,我想隔壁的爺爺、奶奶看見了,心里一定很高興,看著掃干凈的樓梯,我的心里有一絲絲的甜意。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8
重陽節到了,我想為爸爸做一件事。今天就幫爸爸洗碗吧!晚飯吃好了,我對爸爸說:“今天就讓我來洗吧!”爸爸說:“好,今天就看你的了。”“我一定洗得比你洗得還干凈!”我信心十足的說。
晚飯吃好了,爸爸讓我來洗。我撩起袖子,開始洗第一個碗,把碗拿起來,開開水,用洗潔精把碗搓呀搓,一會滑下來,一會滑下來,像一個頑皮的小猴子,逃過我的手掌,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左手拿碗,右手沖洗,把碗洗得干干凈凈,給爸爸看,爸爸說我洗得很好,我聽了心里甜滋滋的!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9
重陽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公園,這樣會讓老人心胸更加開闊,便于長壽。
賞菊花是市民多年傳統風俗,戴菊花防災去病也是人們舊時一大習慣。重陽節到來各大公園將舉辦菊花展,北海、天壇、紫竹院、植物園名聲最大。
重陽節之時,北京正值秋風送爽,天高云淡的季節。到空曠之處放風箏,不但簡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清代時老北京人放飛之舉極為熱鬧盛行,店鋪集市都出售各種紙鳶,花市賣的風箏種類最全質量上乘。
如今,曾經住過的大雜院早已變遷,昔日重陽節“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象也已不見。但時逢佳節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鄰居在庭院吃著花糕,喝著清茶說笑聊天的溫馨,思念童年一起歡笑玩耍的小伙伴。不知不覺當中想起毛澤東的詩詞: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10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么重陽節是怎么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來源于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伙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里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帶到哪里。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伙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里,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斗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11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中國人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的老奶奶們在縣村里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上豐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麗。“九”包蘊著長久,吉利,祝福老人們延年益壽,健康。“九”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重陽節它又可以稱為茱萸節、菊花節,甚至“野餐節”。秋天是野游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做了什么,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奶奶的節日,我怎么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么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孫子孫女的應該陪自己的爺爺奶奶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笑著說:“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奶奶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奶奶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國慶節?”“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
”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攙著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邊談,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池水,飽覽壯麗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陪著奶奶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12
這星期的我校紅領巾一條街活動是慰問孤寡老人,你們知道這些老人是多么需要我們的幫助啊!平常我們學校里老師總是教育我們多幫助孤寡老人,他們真的是很可憐。這次活動我真想出一份力量,幫助老人做點事。
今天一大早我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一箱牛奶餅干,帶上小朋友們要放的禮品袋,早早地來到學校,等小朋友到齊后,穿上老師發的衣服出發了。我們興高采烈地排著整齊隊伍先到東大社區報到,由那邊的社區工作人員帶領我們去慰問孤寡老人。
我們慰問的是天主堂一家老人,一看是平房,里面很漆黑,只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幾把椅子,老人一個人坐在桌子旁,她頭發蒼白,滿臉的皺紋,聽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老人年輕的時候是領導干部。我聽了后心里感到一陣陣的酸,我們圍在老人周圍拍了一張合照,然后把帶來的禮物往老人手里塞,老人很感激的看著我們,臉上一道道深深的皺紋笑成了一朵花,看得出她心中有說不出的激動,“小朋友,你們叫什么名字?是哪所學校的?真的很感謝你們送來的禮物。”
接下來,高原小朋友主動地拿起手帚,把老人家的門口打掃得干干凈凈,還有過了一會,我們要和老人告別時,我對她表達了我最最衷心的祝愿:愿老人健康長壽。
雖然這次的活動力量有限,卻給老人帶來了歡樂,同時我們也開闊視野。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13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對老人應該是關愛,應該是尊敬,應該是盡孝。
現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敬老院,有人覺得那是一件好事,我個人并不反對這種說法,但是,敬老院的存在是否意味著有很多子女不愿意照顧自己的父母所以寧可花錢將父母送到敬老院讓別人照顧呢?或許是有不得已的理由。一個老人也許更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他更需要一個幸福的晚年。
去年過年我回家的時候,發現爺爺的時間變得空虛了,變得空閑了,我想他老了,他的時間比我的要慢許多使他變得啰嗦了。他看見我時,總想找我說說話,開始我很樂意,但后來我便不耐煩了,爺爺的話似乎說不完,他的話有時還讓我聽不懂,他喜歡和我聊家常,說一些我早已聽得耳朵發炎的話。當時,我找了個借口走開了,離開時我竟然心里暗暗自喜,現在,我后悔了,這樣的一個老人與他最疼愛的孫女的聊天就這樣結束了,那時,爺爺是悲傷還是失望呢,我不敢想因為我傷害了他,傷害了一個老人的心,一種莫名的罪惡感在心頭燃燒。
如果你是位老人,你的子女不愿贍養你,你的后代也嫌棄你,你每天都是一個人面對空蕩蕩的房子,你會怎么想?如果你是位老人,你的孩子都很忙,他們為了工作可以幾年不回家看望你,可以幾個月不打電話給你,你會怎么想?如果你是位老人,你每天和一群老人在一起享受陽光的活力,你的子女對你很孝順,你會怎么想?關愛老人,善待老人,他們的今天也許就會是你的明天。
九九重陽,關愛老人,從你我做起,讓老人不再孤單!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14
一個值得愛的人,肯定是一個懂得愛的人;一個懂得愛的人,才會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佳節。秋高氣爽,人們登高,可強健體魄,調劑身心;是發揚我國傳統孝道和報本思源的美德。
我的爺爺今年已經快8旬,但還是一直為我們操盡了心。爺爺的臉上深深地刻下一道道細細的皺紋,且在那稀疏的頭上,長滿了白花花的頭發。而他那雙手也結出厚厚的老繭!
小時候,爸媽工作很忙,就把我托付在了爺爺家。從小,我覺得爺爺的話好多,好嘮叨,我上了幼兒園,他總是千叮嚀、萬囑咐。想不到上了小學,還是喋喋不休,要注意安全、和同學和好、要聽老師的話……
不管風吹雨打,放學時,您總是出現在我的視線里,這么多年來,為我遮風擋雨。
而在家里,爺爺總是不讓我干這不讓我干那,總是說:“小孩子家的,學好你的課本知識,這些我來就好啦,去去去,快去做你應該做的事!”
爺爺每天在忙碌著,每當我一放學,他都給我準備可口的點心,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半夜怕我著涼,經常起來給我蓋被子。
隨著年輪的增長,我心更上一層樓,爺爺的愛,讓我學會了做人,明白了學習的目的。當然,感恩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也要付諸行動。爺爺喜歡喝茶,我每天將為她沏一壺香飄四溢的茶,為他那被歲月壓彎的脊梁,揉揉背!學習上,用優異的成績來感恩。在生活中,爺爺教會了我許多,這么多年來,是您教會了我生活的常識!
爺爺,您生命的秋天,是楓葉一般的色彩,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
在重陽節之際,祝:爺爺您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也祝天下所有的爺爺奶奶健康長壽!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15
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節已經過了,也不知道大家在重陽節中為家中的老人做了些什么,那么大家就先聽聽我在重陽節中做了什么。
重陽節那天,我在放學回家路上我猛然間想起來今天是重陽節,我還沒想好送給奶奶什么例禮物呢。我躡手躡腳地走進房間里放下書包從儲蓄罐里拿出我所有的“私房錢”,由于平時大手大腳地花費,所以,嘿嘿,錢也沒有多少,這里我也不好意思說。正當我拿著錢“偷偷摸摸”走出家門時,奶奶叫住了我:“乖孫子,到哪兒去啊,鬼鬼祟祟的。”“沒事,我出去運動一下。”說著我像作賊被別人發現似的奪門而出。
一路上我不停地在思考,我就這么點錢能買些什么呢。眼看天氣越來越冷了,奶奶只忙著給家人編制毛衣手套,自己總是說熬一熬就過去了。我去給奶奶買一雙手套吧,這樣奶奶打毛衣時就不會感到手冷了。
我來到專門買紡織品的商店一看,這里稍微好一點的手套就要賣到一百多元,最好的更不用說了。我看看手里攥著的錢,正準備垂頭喪氣地離開時,售貨員阿姨叫住我,和藹地問我來買什么,我沮喪多地說:“今天是重陽節,我來為奶奶買雙手套,可惜我錢太少了,買不到。”阿姨親切地拍拍我的小腦瓜,說:“你真是一個孝敬長輩的好孩子,就沖著你孝順這一點上,我給你優惠。”我如在黑暗中看見了曙光,那股興奮勁又從我心底涌現出來,“謝謝阿姨,謝謝您!”我挑了雙有山羊圖案的手套,奶奶是屬山羊的,這雙手套簡直太配她了。我付了錢,興沖沖地回家了。
回到家,我把手套藏在背后,笑嘻嘻地走到奶奶面前,把手套遞給她,說:“奶奶,節日快樂,這雙手套送給你,這樣你打毛衣手就不會冷了:”奶奶一把把我摟在懷里:“呦,乖孫兒懂事了,曉得為奶奶著想了。”奶奶摟著我,久久不愿松手……
每年的重陽節我都要給奶奶送禮物,這份禮物雖輕,但在奶奶心里卻是孫兒一份沉甸甸的、對祖輩的一份孝順。可見,老人們多么需要我們這些小輩們去關心呀!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16
在農歷九月初九這一天,我家鄉的重陽節到了。
清早,大街上買艾葉的人已經車水馬龍了,但是人們還是在耐心的等待,因為在以前有個習俗就是人們當天得頭插艾葉,中午登山,下午賞菊、品菊花酒,晚上觀看那明潔的月亮。
不一會兒,中午到了村里的人們都坐著公交車,準備去白龍山登山呢。一下車,我便看著那又高又大的白龍山說:“這要多長時間才能爬完呢?”爸爸答到:“不要多長時間的,你看人家都爬到頂了。”
又過了一會兒,到了下午,爸爸、爺爺、奶奶和媽媽又帶我到菊花園里觀賞菊花,品菊花酒。
晚上,我們全家一起坐在門前觀賞那明潔的月亮,談著家庭的發展,不時地發出陣陣爽朗的笑聲。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17
孝在人們的口中代表著的是孝敬,而九月九日正是重陽節——一個屬于老人的節日,一個讓我們可以孝敬老人的節日,所以我想為奶奶盡一份孝道!
世人都說:“孝乃人之本!”我上網查了查,想出了一個按摩的好口訣:揉一揉,泡一泡,擦一擦,按一按,捏一捏,讓疲勞的肌肉放輕松。
我按摩按得飛快,動作靈敏,力度更是如火純金。我問奶奶:“奶奶,我這樣按得舒服嗎?”奶奶回答:“舒服,是我孫子幫我按得,不管怎么樣就是舒服。”奶奶的臉上流露出歡快的喜悅,她身上的疲勞會一掃而盡。
我眉毛一揚,將鐵盆一拿,就開始幫奶奶洗腳,揉一下,讓腿放輕松,我手一搓,讓腿松松的,我使勁的捏了捏,奶奶如果走起路來肯定很輕松了。接著,我捶了捶奶奶的肩膀,于是我握緊拳頭,兩個小拳頭像小雞琢米似的,捶打著奶奶的背,我左捶捶,右捶捶,上捶捶,下捶捶,捶遍了奶奶整個肩,有時還學著大人的樣擰了擰肩,隨著節奏”咚咚”聲,我的手變得越來越有力,我的按摩技術越來越來精湛。按好后,我讓奶奶站起來試了試,是不是整個人都輕松了。奶奶一邊點頭,一邊美滋滋的說:“真舒服,我現在一點也不覺得累了。”我聽了奶奶的話,比心里吃了蜜還要甜。于是對奶奶說:“奶奶只要覺得舒服,我以后常常為你捶背按摩。”奶奶笑得連嘴都合不攏。
老人是應該孝敬的,讓人幫助的!我要多謝重陽節,讓我有機會進入老人的心聲,懂得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老人是一件多么開心的事。
關于重陽節的好文章 篇18
重陽節的時候,我們學校三至六年級的師生在老街石臺潭上的敬老院游覽了一次。
一路上,春意綿綿,風景美得讓人陶醉,遠處還不時飄來一陣陣花香。一眨眼,我們就來到了敬老院。聽蔣老師說,這座敬老院已經建好了一年半,政府投資了70多萬元來建設這座敬老院,看來國家對老人門的生活還是很重視的。
住在敬老院的人們可是很勤勞的。
看著這一塵不染的操坪,就知道這兒的老人們很勤勞,瞧,操坪周圍的菜長得多茂盛啊,這可都是老人們親手中的呢!進入老人們的住房,看來挺不錯--四室一廳,客廳里還有一臺電視機,房間里的東西樣樣齊全,床上的被褥疊得整整齊齊。圍墻旁有一條門,是通向一口池塘的,池塘里有很多魚,老人們時不時地在池塘旁斗魚玩。
住在敬老院里的老人們也很節儉。
“咦?這三個是什么東西?“有個同學疑惑的問道。等我上前一看,哦,原來是三個沼氣池,看來老人們是在盡一切努力幫國家省錢。老人們的伙食也很豐盛,每餐是一菜一湯,每人每月有240元的生活費。如果菜地里的菜沒有吃完,老人們就會把菜拿到街上去賣錢。空閑時,老人們還會一起在活動室里做打火機,以便獲得額外的生活費。
住在敬老院里的老人們還很熱情。
也許,是因為老人們長期居住在敬老院里,沒有幾次機會能和小孩子接觸的原因,所以,當老人們看見我們的時候,笑得眼睛都瞇成了一條縫。有些老人還主動告訴我們--他們的生活情況,甚至還給我們發糖吃呢!其實,老人們并不是很寂寞,他們常常聚集在活動室里,一起打牌,一起下象棋,還一起談論國家大事,看來敬老院里的老人們的生活比兒孫滿堂的老人不會差,只會好。
“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看來這句話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其實,在中國,像這樣的孤寡老人還有很多,所以,我們應該從現在起,努力讀書,將來掙了錢,為更多的老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