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重陽節微信文章
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 陽”,你知道20xx重陽節微信文章嗎?下面第一范文網小編精心整理了20xx重陽節微信文章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20xx重陽節微信文章篇【1】
重陽節幾乎是處在年尾時段最后一個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它與除夕、清明、中元,并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由此也可看出重陽節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中國古代屬于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因為必須要依靠前人總結的教訓、祖先遺留的智慧來耕織種植,由此,就形成了一種祖先崇拜的文化心理。中國古人,對于先祖的無限敬重、對于祭祀的高度重視,都由此文明根源而來。既然祭祖是如此重要,那么,重陽節能被列入“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就可見這個節日的地位之高、分量之重。
因此,重陽節的第一個節日主題,就是“祭祖節”,這是一個游子風塵歸來、全族祭奠先人的節日。
從而我們才看到有關重陽節最著名的那首唐詩,詩行里傳達的是這樣一種情感基調: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初九,宗族親人都在故鄉從事著重陽節的風俗活動,唯有王維一人獨在異鄉、獨自寂寥,他才分外懷念故土鄉親,懷念手足兄弟。
20xx重陽節微信文章篇【2】
杜甫也有一首《登高》詩,雖沒明說是重陽登山,但的確是秋末登臺,他寫盡了一種寥落老態的悲哀: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如果不到行至暮年,活力無限、前途大好的中青年群體,確實很難了解滄桑老者那一份身體力不從心的嘆息、生活希望沉淪的無奈,是像杜甫詩里描繪的那樣,多病纏身,霜鬢苦顏,落葉聲哀,登臺步遲。
所以,重陽節的第三個主題意義就凸顯了出來,重陽節,也是“敬老節”。
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九,是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就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在里面,重陽節由此有著為老人祝壽吉祥、祝禱長壽安康的節日寓意。
形容人到晚年,最常見的就是李商隱的一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以及他另外一句經典詩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還有劉禹錫詩里的老當益壯的一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夕陽散發余熱,人間看重晚晴,桑榆晚景幸福,這都是非常美好而溫暖的景象。
尊親孝親,該是任何家庭里永恒不改的話題;
敬老愛老,這是任何社會中體現文明的標度。
在人生暮年,心境不免走向蒼涼,身體不免走向老態,生命不免走向衰落。但是,依然可以有“夕陽無限好”的另外一種人生狀態里的美,依然可以有“為霞尚滿天”的另外一份璀璨光華綻放給人間,那是蓬勃朝陽不及的大器晚成,是正午日頭不懂的成熟厚重。
處在一年秋盡、行至歲末的重陽,如同經過一天運轉、行至暮時的夕陽,提醒著人們去關愛、去感謝、去敬重,那些經歷一生奉獻、行至晚年的老者。
20xx重陽節微信文章篇【3】
重陽節,落木蕭蕭下,群芳紛紛謝,此時只有菊花,盛放傲人驕姿,獨攬天地秋意,所以,當中國文化中提起重陽的時候,就必與菊花緊密相連。
比如孟浩然唐詩里寫“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與友人把盞對菊、共話重陽;而李清照的宋詞寫“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清冷孤節,一人挨過,她也要把酒菊花叢,愁飲菊花香。所以,在獨屬于菊瓣長長的重陽深秋,菊花與重陽活動形影不離,重陽與菊香飄搖融為一體。
重陽,是一個賞菊的節日;菊花,是屬于重陽的主角。因此重陽節的第四個節日主題,就是“菊花節”。
中國人愛重一種植物,絕不僅僅是貪圖它的芳姿本身,而是看重植物承載的文化內涵,是愛那一層貼給了某種植物專屬的文化標簽。比如“梅蘭竹菊”四君子:
愛梅,是愛它“寒梅傲雪”的“傲”骨;
愛蘭,是愛它“空谷幽蘭”的“幽”情;
愛竹,是愛它“咬定青山”的“堅”勁;
愛菊,是愛它“人淡如菊”的“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