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重陽節的傳說400字(精選4篇)
關于重陽節的傳說400字 篇1
晉代人干寶,是一位很有學識、文筆優美的史官。在他的《搜神記》一書里,有一段這樣的故事:淮南有一女丁氏,嫁給當地姓謝人家。
謝家是一大富戶,她的婆婆陰險毒辣,千方百計虐待丁氏。她總是強迫她一刻不停地干繁重的家務,哪怕是一點點的不順眼,就會遭到拳打腳踢,百般折磨。丁氏最終忍受不住,在重陽節那天含恨懸梁自盡。
該女生前受盡凌辱,死后冤魂不散,便常常依附在巫祝(神漢神婆之類的)身上向人們祈求:“做人家的媳婦太辛苦了,沒日沒夜地干活,終年勞累不得休息,求求各位婆家,到了重陽節,讓媳婦們休息一天吧。”
據說,丁氏的祈求,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后來,許多人家開始善待媳婦。江南人每逢重陽日,都讓媳婦們休息,叫做“媳婦休息日”,我想,這也許就是今天三八節的萌芽吧;每逢重陽,父母們要把嫁出去的女兒接回家吃花糕;到了明代,甚至將重陽節稱為“女兒節”,此事是否屬實,筆者未曾考證。
以死抗爭,陰魂不散的丁氏,當之無愧地應該是我國女權運動的先驅者了。因為她的貢獻,后人為其立祠祭祀,稱為“丁姑祠”。
關于重陽節的傳說400字 篇2
很久以前,汝南縣有個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著幾片地,安分守己的過日子。誰知天有不測風云,汝河兩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奪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子時候曾聽大人說過,汝河里住了一個瘟魔,每年都會出來散布瘟疫,危害人間。為了替鄉民除害,桓景打聽到東南山中住了一個叫費長房的神仙。他就決定前去拜訪。
誰知他翻越了千山萬水,還是找不到仙人的縱跡。有一天,他忽炙看見面前站著一只雪白的鴿子不斷地向他點頭,桓景走近前一看,鴿子忽然飛了兩三丈遠,落地后又不斷地向桓景點頭。就這樣,桓景跟著白鴿,終于找到了費長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門口,恭恭敬敬的跪了兩天兩夜。到了第三天,大門忽然開了,一個白發老人笑瞇瞇的對他說:“弟子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進院吧”。
費長房就給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讓他練習降妖的法門。有一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說完,就用手招來一只仙鶴,把桓景載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鄉,就把費長房的話向大伙兒說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帶著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分給每人一片,讓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說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當后,他就帶著降妖青龍劍回到村中,等著斬殺瘟魔。
不一會兒,汝河里狂風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來。忽然抬頭看見人群都在山上歡聚,它便沖至山下,卻被酒氣及茱萸的香味嚇得不敢上前。一回頭,又看見桓景抽出寶劍,和瘟魔斗了幾個回合,瘟魔斗他不過,轉身就跑。桓景”嗖“的一聲射出了寶劍,寶劍閃著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釘死在地上。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人們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禍的習俗,一代代的傳到現在。
關于重陽節的傳說400字 篇3
重陽節的名稱得來是因為,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九日則是雙九,也就是重陽日。關于重陽節的來歷,有一個具有濃厚神話色彩的傳說。
傳說在公元前三世紀,那時有一個神通廣大的人,名字叫費長房。他不僅能 呼風喚雨,還能遣神捉鬼。有一個叫桓景的青年知道后,很崇拜他,要拜他為師 。由于這個青年決心很大,費長房就收他為徒,教他學本領。
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這天,你們全家將有一個大災難降臨 ,你要提早作好準備。”桓景聽了,十分驚慌,連忙跪下求師傅教給他躲避災難的辦法。費長房說: “九月九日這一天,你多做幾個紅色的布袋,里面放進茱萸,纏到胳膊上,再帶 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攜帶全家老小到一個高坡上飲酒。這樣,就可避開大禍。” 桓景認真地照師傅的辦法去做了。到了九月九日這一天的清晨,桓景帶著全 家來到附近的高坡上,平安地渡過了這一天。
晚上,桓景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中一 看,大吃一驚,家里的牛羊雞犬都死了。他們果真避過了一場災難。從此,重 陽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相沿成習,流傳了兩千多年。
關于重陽節的傳說400字 篇4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陽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于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于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給他一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來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桓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桓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在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就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做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后來重陽節被立為老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