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重陽節主題活動總結(精選7篇)
鄉鎮重陽節主題活動總結 篇1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助老傳統美德,切實提高公民道德水平,促進家庭和諧、社會和諧,按照邛文明辦《關于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活動的通知》(邛文明辦[20xx]31號)精神,結合我鎮實際,認真組織開展了“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活動,現將活動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
“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活動,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重要載體,為了抓好這一工作,鎮上召開了動員會進行全面安排部署,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鎮民政辦、老齡辦、綜治辦、婦聯、團委及各村、社區主任為成員,下設辦公室,切實加強領導和指導,把“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活動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與“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結合起來,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與志愿者服務活動結合起來,精心策劃、統籌安排,認真有序地組織開展好各項工作。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在這期間,我們把“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活動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與“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結合起來,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與志愿者服務活動結合起來,精心策劃、統籌安排,以鎮老年協會為依托,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活動的重大意義的宣傳,用宣傳標語、宣傳欄、座談會、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舉辦尊老、敬老、助老活動,先后共書寫宣傳標語150條幅,舉辦宣傳專欄1期,組織文藝演出1場(次)等,宣傳一批敬老、愛老、助老的先進典型,營造歡樂喜慶、溫馨和諧的節日氛圍,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風尚。
三、經費保障
鎮財政撥出“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活動經費1000元,用于鎮老年協會開展活動補助,確保活動正常有序開展。
四、開展活動情況
1、重陽節期間,全鎮組織鎮、村(社區)干部、職工、志愿者等共計120余人,組成9個組,深入各村、社區、家庭、敬老院等,扎實開展“六個一”活動,以孤殘老人、貧困老人為重點,開展系列走訪慰問活動,努力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他們身邊。以高齡老人為對象,開展走訪慰問“百歲老人”活動,切實關心和解決他們生活中面臨的困難。組織志愿者到敬老院開展理發、打掃衛生、精神慰藉等助老服務。
2、以社區文化站為中心,在節日期間每晚7——9時組織150多名老年人在文化中心廣場跳園藝舞,開展形式多樣、積極向上、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體活動,文藝演出等,開闊老年人視野、增進老年人身心健康,使全鎮老年人過上一個歡樂、祥和而又豐富多彩的節日。
3、中小學校和社區在重陽節前后,積極組織廣大師生學習、誦讀中華經典,培養和教育廣大未成年人孝親敬老,提升中小學生的文明素質,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氛圍,促進家庭幸福、社會和諧。
4、結合全民體檢和信訪維穩工作,鎮衛生院、鎮綜治辦在節日期間,向全鎮老年人提供醫療保健、體檢3500人次、法律咨詢服務50人次,切實維護好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鄉鎮重陽節主題活動總結 篇2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的老人節、敬老節。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體現黨對老同志的關心愛護。為此,我校在重陽節期間請離退休老同志重返校園,匯聚一堂召開茶話會。現就走訪慰問取得收效進行總結。
1、向老同志通報了學校情況。一年來學校發展變化,學校硬件建設、學校管理、教育教學,介紹一年來學校取得的各項成績。讓老同志知道他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在不斷發展,不斷變化,使他們從中分享喜悅。
2、與老同志共謀學校發展。在茶話會上認真聽取老同志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學校領導與老同志共商學校發展大計,請老同志為學校發展出謀獻策。
3、鼓勵動員老同志發揮余熱。請他們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參與家長學校建設,發揮他們的優勢,為教育下一代再作貢獻。
4、關心老同志的生活,讓他們安度晚年。在重陽節座談上,逐一了解了老同志的身體狀況,生活情況。學校盡可能解決他們的具體困難,為每位老同志發了一份紀念品,讓他們感受到黨組織對老同志的關懷。
鄉鎮重陽節主題活動總結 篇3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認真貫徹上級關于在重陽節期間組織開展敬老愛老志愿服務活動的要求,根據興寧區《關于深入開展20xx年“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通知》(南興文委〔20xx〕1號),我鎮在20xx年重陽節期間深入開展了“我們的節日·重陽節”——“幸福重陽、感恩孝親”主題活動。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緊扣主題
我鎮開展“幸福重陽、感恩孝親”為主題的重陽節系列活動,緊扣主題,開展了敬老院慰問活動、文藝聯歡慶重陽活動、退休老干部座談活動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精心策劃實施,大力培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風尚,努力營造歡樂喜慶、溫馨和諧的節日氛圍。
二、精心策劃,扎實開展
(一)組織團員志愿者到敬老院開展慰問活動。
三塘鎮團委在重陽節期間,組織鎮機關、站所20余名團員青年志愿者前往四塘敬老院為老人們送上節日的祝福并送上慰問品。志愿者幫助老人們打掃衛生,收拾屋子并與老人親切交談,了解他們身體、生活、飲食等方面情況,同時囑咐他們要保重身體,送上重陽節的祝福。通過此次活動老人們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青年志愿者們以實際行動傳承尊老精神,提高了社會責任感和奉獻意識,使青年團員學會感恩,學會奉獻,并號召更多的人關注老人、敬老愛老。
(二)開展轄區企業退休老人慰問活動。
在重陽節來臨之際,我鎮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志愿服務隊結合社會保障服務情況,積極聯系轄區企業,給企業的退休職工共3050位老人送上重陽節的慰問。每到一戶,志愿者們都與老人親切交談,仔細詢問老人的健康狀況、生活情況、退休金領取情況等,同時送上毛巾等慰問品,老人們都非常高興,讓老人感到社會的溫暖,使民族傳統的敬老美德進一步得到發揚。
(三)開展文藝聯歡慶重陽活動。
重陽節期間,我鎮積極組織退休老干部、村(社區)共4支文藝隊參加了興寧區第七屆老年人文藝匯演,由鎮退休老干部發動組織的壯錦文藝隊表演了舞蹈《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四塘社區文藝隊的粵曲清唱《頌偉人》、四塘煤礦社區文藝隊表演的舞蹈《中華全家福》、四塘粵韻文藝隊的樂器合奏《步步高+平湖秋月》,老人們載歌載舞,歌唱美好的祖國,歌唱現在的幸福生活,唱出了老人們的心聲,展現了新時代老人的風采。
(四)開展離退休老干部座談活動。
重陽節當天,鎮黨委召開離退休老同志座談會。37余名離退休職工歡聚一堂,慶祝老人節的到來。座談會上,鎮領導感謝老同志為三塘的發展做出的努力和貢獻,并向離退休同志匯報了一年來取得的成績,會上,老同志們暢所欲言積極的為三塘的發展獻計獻策。此次座談讓老同志們感受到了組織的關愛,營造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氛圍。
鄉鎮重陽節主題活動總結 篇4
本次活動從10月20日開始籌備,義工聯的義工們根據從萬秀區有關部門取得的名單,逐個走訪社區,了解情況,并親自到全部貧困孤寡老人家中核實情況(部分老人上門核實情況時外出了),同時與各社區的同志協商,從名單中的57位老人中選擇了身體健康較好,能夠參加活動的28位老人,邀請參加10月29日的聯歡活動。
10月28日晚上,在市委黨校會議室,義工聯召開了活動準備會,會上對29日活動的注意事項進行了安排,對參加活動的義工進行了分組和服務老人的技能培訓,將義工和老人一對一安排落實,同時成立了緊急醫療小組,確保活動時老人的安全。
10月29日早上7時30分,參加活動的義工們陸續集中到鴛江麗港繽紛麗港大酒樓樓下,7時40分,參加活動的老人們和萬秀區各社區的同志陸續到達。8時20分,茶話會正式開始,梧州義工聯合會副會長劉先生(一碌杉杉)向參加活動的老人們致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義工們根據準備會的安排,一對一和老人們坐在一起,耐心細致的和老人聊天,為老人提供服務,現場氣氛熱烈而融洽。
早茶結束后,根據活動安排,由義工們全程陪同,一對一陪護著老人們漫步麗港長堤,老人們的興致普遍很高,一路上歡聲笑語不斷。短暫的步行結束后,義工們陪護著老人,來到騎樓城,在騎樓城牌坊下,義工聯合會副會長劉先生和部分義工、老人接受了梧州電視臺8:30新聞、百姓無小事專欄記者和西江都市報記者的采訪。然后,參加活動的全部老人和部分義工,乘坐義工聯租借的騎樓城游覽車游覽了騎樓城。游覽結束后,義工聯向參加活動的老人們贈送了慰問品,并由義工們將老人一一安全送回家中,活動圓滿結束。
本次活動是梧州義工聯合會的第一次正式亮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活動過程中,義工們統一的著裝,良好的素養得到了市民們的一致好評,很多市民都向我們咨詢怎樣加入義工行列。義工們通過這次活動,對義工的性質加深了認識,和服務對象進行了溝通,取得了信任,服務技能也得到了提高。今后,梧州義工聯合會將進一步深入開展各項公益活動,致力于梧州公益事業!
本次活動開支共4632元,主要為茶話會、慰問品、租車費、義工衣服等方面費用,所有開支均由義工聯自籌資金中支出。
本次活動實到貧困孤寡老人23名,參加義工名單:一碌杉杉、算了吧、普救眾生、小 海、24X秒(2人)、綠 子、琉璃淚、清水河魚、二叔公、碎冰點、旭 日、Love聲吾出、雯 雯、縈紆小倩、誘人兒、遺 忘、癲 鳥、舒 心、風情浪子、兵 哥、一嚴九頂、芊 葉、回 憶、微笑糖、甘 敏、完美浪子、山鷹之子、善 忠、Kami、佐佐寧子、薰衣草、細 粒、友共情、秋水共長天、網事如風、鮮 麗、懶寶貝、敏 伊共39人,如有遺漏,請向組織者提出。
鄉鎮重陽節主題活動總結 篇5
金秋送爽,九九重陽,20xx年X月X日,**小學組織部分老師和學生,捎上全校師生的誠摯問候,來到敬老院開展慰問活動。
在慰問中,學生代表用純真的笑臉和熱情的問候向老人們致意,并送上了親手制作的賀卡,表達了誠摯的祝福。這一份份的情都代表著他們的一顆愛心。慰問始終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
小學校長對筆者說,敬老愛老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將繼續發揚下去。
通過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強感恩意識,在活動中真切地體驗助人的快樂。
幾度夕陽紅,悠悠重陽情,為慶祝第XX個老人節,蘆浦中學開展了向老人送溫暖一系列活動。
當天下午,蘆浦中學團委帶領學生代表看望了蘆浦鎮96歲的劉園珠老人,并送上了慰問品和學生們親手制作的賀卡,祝老人身體健康,節日愉快。與此同時,學校工會還組織34名退休教師在怡人的秋色中領略大自然的神奇,讓他們過了一個有意義的老人節。
此次重陽節慶祝活動,不僅體現了學校對老人的尊重和關心,同時也營造了全校“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圍。
鄉鎮重陽節主題活動總結 篇6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為弘揚民族文化,要讓傳統美德深入孩子們的心靈。在一年一度的“重陽節”的到來之際,教育幼兒有尊重長輩、關心、體貼長輩等良好品德養成更是乘勢而發的良好契機,是個好的教育氛圍。我班采取了幾點做法來教育幼兒:
一、晨間談話:
介紹重陽節的來歷: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在20xx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我園歷來重視家園共育,加強德育工作。為了使這一良好的傳統繼續傳承下去,萌發孩子主動關愛爺爺、奶奶們的愿望,增進和爺爺奶奶之間的情感交流。
二、教學活動:
1、歌唱活動《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用邊唱邊舞的形式,通過表情和動作表演,表達對爺爺奶奶的感情。
2、繪畫活動《慈祥的爺爺奶奶》,讓幼兒為親愛的爺爺奶奶畫張畫,祝福爺爺奶奶節日快樂。
3、手工活動《制作節日禮物——愛心卡》,讓孩子們在愛心卡上留下一句祝福的話。
三、延伸活動:
讓幼兒回家,把自己親手制作的愛心卡送給爺爺奶奶,并說上一句祝福的話;平時為爺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用自己的小手輕輕的幫他們敲敲背、捶捶腿,用精彩的歌曲演唱慰藉老人們的心靈。
通過重陽節系列敬老愛老活動,讓小朋友們了解了重陽節的來歷和一些風俗習慣,更讓小朋友們懂得了要尊敬老人,愛戴老人,愿意為老人獻愛心的良好品德。
鄉鎮重陽節主題活動總結 篇7
桔紅橙黃,丹桂飄香,在這個金燦燦的美麗季節,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結合重陽節開展關于“尊老、敬老”為目的主題活動是非常必要的。為了更好地從小培養孩子們尊老愛老的優良習慣,我們班在重陽節到來之季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爺爺、奶奶等老人的關心和愛護。
20xx年10月22日,也就是農歷的九月八,我班小朋友與其它大中小班的部分小朋友、園領導,參加國培的全體指導老教師,“影子教師”一起到天門敬老院舉行了一場以“九九重陽,老少同樂”為主題的聯歡活動。活動主要是由幾個環節組成:給爺爺奶奶贈送禮物、幫他們敲敲背、捶捶腿、節目表演、合影留念。整個活動進行得較順利,大家在陣陣歡聲笑語中度過了一個愉快、難忘而又有意義的時刻。
活動中,小朋友將自己親手選的禮物送給爺爺奶奶,用自己的小手輕輕的幫他們敲敲背、捶捶腿,用精彩的演出慰藉老人們的心靈,讓老人們的心里甜絲絲的,不停地夸孩子們有禮貌、通過本次活動,讓孩子們與老人家愛到“老少同樂”的氣氛,從而培養小朋友們尊敬老人的良好品質。
20xx年10月23日農歷九月初九上午,我們班的小朋友在大三班活動室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慶祝這個佳節。爺爺奶奶不能來的我們也邀請了爸爸媽媽參加。
整個活動在一首充滿愛的童話詩《奶奶講的童話》展開,小朋友們滿含深情的朗讀表達了對爺爺奶奶的愛與感謝,接著表演唱《尊敬老人有禮貌》,然后又用優美的舞蹈表演了《有你的地方是天堂》,隨后還為爺爺奶奶捶捶背、揉揉腿,拿出糕點與桔子親手喂給他們吃,恭敬的敬上一杯菊花茶,在場的老人們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紛紛夸獎自己的小寶貝長大了。
接下來爺爺奶奶們也興高采烈表演了自己拿手的節目,歌表演的有李肖陽的爺爺《敢問路在何方》,馬良駿爺爺的《踏浪》,李傲楓爺爺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曾舒迪奶奶的舞蹈《最炫民族風》,代雨澤爺爺的詩朗誦等等。老人們歡歌笑語,好不開心。
最后小朋友為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制作節日禮物——千紙鶴。老師把準備好的紙發給每個小朋友后,他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動手折了,老人們也在一旁幫助小寶貝們,一起制作。還有些小朋友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沒有到場,有爸爸媽媽過來和小朋友一起做。當千紙鶴做好后小朋友將它送給爺爺奶奶,還對他們說了一句:“我愛您,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此時此刻,老人們都十分感動地和小寶貝們抱在一起。
通過重陽節系列敬老愛老活動,讓小朋友們了解了重陽節的來歷和一些風俗習慣,更讓小朋友們懂得了要尊敬老人,愛戴老人,愿意為老人獻愛心,同時也鍛煉了小朋友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