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服務”承諾書范文(通用4篇)
“三服務”承諾書范文 篇1
銀行主要負責人承諾:進一步簡化信貸審批流程,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綠色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助推湖州市經濟社會高質量趕超發展。
1、積極向上爭取信貸規模,加大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綠色企業信貸投放力度,20xx年新增信貸投放確保3億元,力爭5億元;全年計劃新增小微企業客戶250戶。
2、加大減費讓利力度,通過合理定價、創新還款方式、精簡服務收費項目,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轉貸成本,力爭20xx年減費讓利100萬元,節約企業轉貸成本50萬元以上。
3、積極對接我市綠色企業融資需求,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并做好“綠貸通”平臺的應用,20xx年,力爭對接“綠貸通”企業100戶,授信金額2.5億元。
4、進一步優化信貸審批手續,落實限時審批要求。個貸授信審批時間不超過2天,200萬以下公司類授信3天內完成,貸款周轉當天完成。
5、扎實開展公眾金融知識普及活動,提高人民群眾防范電信詐騙、非法集資和消費者權益意識。
6、加大對員工業務技能、服務禮儀相關培訓,不斷完善營業大廳便民服務設施,切實提升服務品質。
7、加大網點布局,在我市縣域增設網點,進一步增強金融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能力。
“三服務”承諾書范文 篇2
銀行主要負責人承諾:堅持社區銀行商業模式,堅守小微客戶目標市場定位,努力提高服務效率,提升服務增加值。
1、堅持普惠金融市場定位,加大小微企業貸款投放力度,降低對小微企業貸款投放利率。力爭20xx年底,涉農貸款新增5億元以上,涉農貸款授信戶數新增1000戶以上;小微貸款新增4.6億元以上,小微貸款戶數達到4500戶。
2、堅持免費銀行政策,推廣業務移動化辦理,減費讓利,提升效率,不斷提升客戶滿意度。
3、充分利用好“綠貸通”平臺,加強銀企雙向高效對接,主動服務企業。力爭到20xx年底幫助160家以上企業獲得融資,企業通過“綠貸通”獲得授信累計超5億元。
4、加大對村(社區)的服務拓展力度,充分利用“移動工作站”下沉服務,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做好限時服務,辦理時間公開化、透明化,主動接受客戶監督。
5、推廣自主綠色信貸產品“綠色節能貸款”。至20xx年底,完成綠色節能貸款投放20xx萬元;投放完善快速審批通道,不斷提升小微客戶獲貸體驗,助推小微企業轉型升級。
6、嚴格遵守工作紀律,嚴禁向客戶索取或收受財物;嚴禁向客戶借款、借物或接受各類娛樂消費活動安排;嚴禁向客戶收取本行明文規定以外的任何手續費或其他費用。
“三服務”承諾書范文 篇3
銀行主要負責人承諾: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堅守小微定位,創新業務產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社會形象。
1、全面支持民營小微客戶,全年計劃新增小微企業及企業主授信客戶1000戶以上,授信金額不低于5億元。
2、持續推廣“綠貸通”平臺,全年計劃通過平臺對接企業至少300戶,授信金額不低于3億元。
3、切實降低小微企業經營成本,持續推進近70項免費政策;進一步做好續貸無縫對接工作,確保無還本續貸規模較20xx年增長不低于20%。
4、大力推進信用貸款工作,確保20xx年末信用貸款戶數及規模較20xx年底增長均不低于15%;充分下放信貸審批權限,確保實現“三三制”服務落地,90%的業務在支行內審批完成。
5、大力推進“一次不用跑”改革,實現PAD辦理信貸業務比例不低于90%。
6、落實授信盡職免責工作,將盡職免責工作與企業幫扶等機制結合。
7、堅持“黨建+金融”“團建+金融”工作,全年完成覆蓋網點社區全面走訪工作,加大入園、入企、入戶走訪與宣傳力度,滿足客戶的金融需求。
8、繼續加大產品與服務創新,重點推動保證擔保與信用擔保,探索機器設備抵押、應收賬款質押等擔保方式的運用。
“三服務”承諾書范文 篇4
銀行主要負責人承諾:以“三服務”為導向,真抓實干,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加強金融服務實體能力,助推湖州經濟高質量趕超發展。
1、堅持“中小企業主辦銀行”的市場定位,通過“三服務”走訪調研等各種渠道,開展“金融入園進企”活動,了解企業融資需求,制定差異化金融服務方案,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實現全年小微企業新增貸款5000萬元,新增客戶50戶。
2、堅持“公平信貸”“保本微利”的原則,深入推進“無還本續貸”等創新型業務,緩解企業融資難,提高金融服務質效。
3、全面配合推進湖州市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助力“綠貸通”平臺建設,實現與企業的深度對接,提高基層金融服務精準度,實現全年對接“綠貸通”企業20家,新增授信20xx萬元。
4、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簡化金融服務流程,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開展“移動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建設,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5、持續開展“金融知識進萬家”等普及宣傳活動,豐富傳播渠道,提高群眾金融消費權益防范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全力打造市民銀行的品牌形象。
6、推動金融服務“下沉擴面”,積極推行“惠農貸”等普惠金融產品,擴大金融普惠面,持續推進普惠金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