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918事件85周年愛護和平的倡議書(精選3篇)
紀念918事件85周年愛護和平的倡議書 篇1
同學們:
1931年9月18日——一個令中華兒女永遠痛徹心扉的日子,日本關東軍發動了對我國東北的大規模武裝進攻,策劃并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大好河山,風云失色,淪于敵手。3000萬東北同胞在此后的2019年中過著飽受侮辱的亡國奴生活。
歷史的車輪已經緩緩地碾過了八十三年,昔日的屈辱歲月雖然漸漸遠去,但歷史的警鐘卻依然時刻警醒著我們。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特殊的日子與歷史重逢,緬懷先烈,銘記苦難,青年就要銘史于心,勵志于行,勿忘國恥,發奮圖強。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感動,總有一種精神催我們奮進,作為師大學子,作為國家和社會的棟梁,我們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努力實現“中國夢”的目標不斷邁進。今天,我們借這個曾經苦難的日子,來點燃心中并不匱乏的激情,發掘我們心中深藏的理性,用這種激情、這種理性去描繪自己、國家和民族的燦爛明天;用一顆顆赤誠的愛國之心,譜寫共和國新時代更加絢麗多彩的篇章!
哈爾濱師范大學團委
哈爾濱師范大學愛國青年學會
20xx年9月18日
紀念918事件85周年愛護和平的倡議書 篇2
親愛的同學們、青年朋友們:
歷史不會忘記,沈陽北大營中國軍隊駐地那天的炮火轟天;歷史不會忘記,隨后的2019年里中華大地的戰火四起;歷史不會忘記,意謀不正者對歷史的回避和不尊重。
從1931年9月18日起,歷史的車輪已碾過84年。84年前的今天,日本帝國主義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在中國開始了長達2019年的侵略與殺戮。而今,歷史早已翻開了新的篇章,但歷史的警鐘之聲依然警醒著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那段屈辱動蕩的歲月!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為此,我們向全校學生發出以下倡議:
做到刻苦學習,提升自我。讓我們樹立拼搏進取的積極心態,認真總結學習方法,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在學習中勤于思考,善于發問,努力營造科學嚴謹、誠信務實的優良學風。習得過硬本領,為奉獻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做到勤于實踐,勇于創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創新是取得進步的源頭活水。在校期間,讓我們牢牢把握每一次參與實踐的機會,積極參加科技活動、創業大賽等,廣泛學習各類知識和技能,努力在實踐中提高創新能力。
做到志愿奉獻,倡導文明。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活動,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爭做社會文明的實踐者和傳播者,為建設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盛衰,青年有任!同學們,讓我們以中華的強大為信仰,以民族的振興為己任。刻苦學習,勤于實踐,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校團委 校學生聯合會 校研究生會
20xx年9月18日
紀念918事件85周年愛護和平的倡議書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榮幸有這個機會代表濟南十一中全體同學,說出我們中學生的心聲。
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舉辦的全國未成年人“向國旗敬禮,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開始了,中國文明網、央視網在首頁顯著位置設立了專門網頁,供我們未成年人登陸簽名,熱情抒發愛國情感。我們中學生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抒發愛國情感的園地;終于可以把自己對祖國母親的熱情傳遞給所有的中華兒女,我們既高興,又激動。
“人類最高的道德標準是什么,那就是愛國心。”這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侖的名言。
愛國是一種情感。滔滔的江水,滾滾的黃河,連綿不斷的山路,屬于我們偉大的祖國。燦爛的文化,驚世的發明,五千年的歷史,屬于我們偉大的祖國。在長期生活中,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對養育自己成長的青山綠水、肥田沃土,產生濃濃的依戀之情。這,就是愛國之情。
愛國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責任。
在民族危亡的年代,面對侵略者的鐵碲踐踏我們美麗的山河,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 都會為了心中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祖國舍生忘死、視死如歸。那,就是愛國。
在祖國繁榮發展的和平年代里,作為我們十七八歲的中學生,又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呢?愛國,常常在每一個微小的地方。一個微笑,一次讓座,這是愛國的表現;彎腰拾起一片廢紙,抬手節約一粒糧食,這是愛國的表現;一句激勵大家愛國的話語,一種對祖國母親的美好祝愿,這都是愛國的表現。
我們是跨世紀的新一代,黨和國家對我們寄予了厚望,給了我們最優越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我們怎能按捺住心中那份對祖國的感激之情呢?現在,全國未成年人“向國旗敬禮,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就給了我和我的同學們 一個 對偉大祖國表達 美好祝福和衷心祝愿的機會。
孔子言:“一言以喪邦,一言以興邦。”親愛的同學們,在我們偉大祖國63歲華誕之際,就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把肺腑的心聲和對祖國的美好的祝愿,流于指尖,傳遞網上,使它穿越空間,跨過萬里,去激勵更多的中華兒女吧。
倡議人:_
日期:__年__月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