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網絡文明倡議書格式范本(精選3篇)
共建網絡文明倡議書格式范本 篇1
隨著移動互聯網飛速發(fā)展,各種移動即時通信工具(如微信、陌陌等)成為大眾日常通訊、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為廣大網民獲取信息提供了方便。同時,一些不良、不實甚至惡意有害的信息也借助微信等移動即時通訊工具傳播,侵犯公民隱私,擾亂正常社會秩序,損害公共利益和公民權益。特別是今年以來,在我市微信圈中,頻繁傳播一些無實質內容但惡意攻擊的貼文,給當事人和社會都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為營造文明健康的網絡傳播環(huán)境,榆林市互聯網協會向全市微信、陌陌、QQ、微博等用戶發(fā)出倡議:
一、依法上網,依法使用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文明健康傳播網絡信息,做一個負責任的網絡公民。法律明確規(guī)定,網絡誹謗、網絡轉載侵權、網絡公開他人隱私等行為造成后果,將承擔法律責任。
二、自覺抵制網絡謠言,不制造、不聽信、不傳播任何謠言,不在微信公眾平臺或朋友圈隨意傳播違法不良及虛假信息。不以訛傳訛,不煽風點火,對沒出處、不實名、無證據的舉報、泄露隱私、個人攻擊、不良政治言論等貼文,不隨意傳播。
三、尊重新聞報道,尊重原文內容。在傳播網絡信息時不帶傾向性,不對新聞標題或網貼內容進行修改,不斷章取義、篡改原意,拒絕“標題黨”行為。
四、微信公眾賬號等公眾網絡平臺要依法依規(guī)轉載網絡信息,不傳播任何形式的違法不良及虛假信息,自覺接受網民監(jiān)督,主動開設舉報電話和舉報郵箱,及時處置網民舉報的違法不良及虛假信息。
共建網絡文明倡議書格式范本 篇2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互聯網在帶來民眾便利的同時,一些不良行為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網絡是社會公共空間,并非是可以不負責任的虛擬世界,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網絡是廣大網民的第二家園,維護互聯網秩序,凈化互聯網空間是我們的共同責任。為凈化網絡環(huán)境,宜賓新聞網互動宜賓論壇特發(fā)出如下倡議:
一,文明上網,不使用低俗.污穢語言。
二,正確發(fā)言,不發(fā)表違法或有違社會公德的言論。
三,不造謠,不誹謗。不發(fā)布、不轉發(fā)未經證實的有可能會給社會或他人造成傷害的信息。
四,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尊重事實,不肆意夸大,不隱瞞真相,不歪曲事實原貌。
五,不詐騙,不違法,不幫助他人利用互聯網實施犯罪。
六,互相尊重,尊重他人信仰、民族風俗及習慣。不侵犯他人隱私,不進行人身攻擊,不中傷他人,不侵犯他人權力。
七,加強行業(yè)自律,不為不正當言論提供溫床和土壤。加強個人自我約束,謹慎發(fā)言,不發(fā)表沖動和不負責任的言論。
八,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傳遞正能量,堅持正確導向,積極傳播、弘揚文優(yōu)秀文化和文明,營造積極良好的網絡氛圍。
九,不發(fā)布,不轉載有害身心健康的文字、圖片、影音資料及各類淫穢、低俗信息。
十,不發(fā)布引起公眾恐慌、敗壞社會風氣、誘發(fā)犯罪、擾亂正常生活生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論。不發(fā)表和傳播惑眾及危害社會的迷信信息。
廣大網友友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網絡文明的建設者和捍衛(wèi)者。我們應該齊心協力,弘揚文明,倡導健康生活。為營造綠色、文明、純凈的網絡環(huán)境做出應有的貢獻。讓我們既受益網絡,也奉獻網絡,把網絡家園建設成為向世界傳播正義和文明的窗口。
共建網絡文明倡議書格式范本 篇3
11月24日至30日是我國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11月24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了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副組長_在啟動儀式上發(fā)表講話,并參觀了網絡安全公眾體驗展。他指出,網絡信息人人共享、網絡安全人人有責,要不斷增強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切實維護網絡安全,著力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為建設網絡強國提供有力保障。
同學們,計算機互聯網作為開放式信息傳播和交流工具,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當它剛剛興起時,我們以十分激動的心情迎接它的到來,以如饑似渴的態(tài)度學習它的知識,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推動它的應用;當它迅猛發(fā)展的時候,我們也應以清醒的頭腦關注它的走向,關心互聯網絡的安全問題。
說到網絡安全大家都深有體會,網絡已經成為我們今天工作、生活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的一個重要工具。網絡也可以說是一個雙刃劍,對于網絡也許您非常熟悉,但是也許您還有許多的未知,無論是我們對于網絡有多少了解,在今天網絡安全早已不容忽視。面對日益嚴重的網絡安全問題,作為學生的我們首先要養(yǎng)成三個習慣:第一,不輕易下載那些看似好玩,但是存在安全隱患的程序;第二,不要小看每一個網絡賬號和密碼,必須做到定期更換;第三,該打補丁的程序一定要進行及時的升級。只要做到這三點,就可以避免絕大多數的網絡安全問題。
在此,我校團委向全校師生發(fā)出如下倡議:
一、嚴格遵紀守法。主動學習法律,增強法律意識,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自覺履行法律義務,不散播有害國家穩(wěn)定、民族團結的言論;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不擅自公開他人隱私,不侵犯他人名譽權、肖像權等。
二、提高道德自律。誠信友善,不借匿名之便過分玩笑甚至侮辱、欺詐他人;慎獨自律,不瀏覽不健康的網站,不傳播不健康的信息內容,堅決抵制腐朽文化的誘惑。
三、警惕上當受騙。不貪心、不輕信,不相信“天上掉下的餡餅”,發(fā)現騙局之后主動警示身邊同學;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隨意約見網友;一旦發(fā)現被騙,及時報警。
四、理性傳播信息。提高政治鑒別力,主動傳播正能量,審慎參與評論;拒絕轉發(fā)自己把握不準、不科學的信息;主動制止身邊散播謠言的行為。
五、避免上網成癮。要珍惜青春年華的寶貴時間,要善于規(guī)劃課余時間;不要一有空閑就上網,防止形成對網絡的過分依賴,避免沉溺于網絡游戲或網購成癮等等,避免因網絡耽誤了學習成才,淡漠了人際關系。
正能量的網絡生活需要用我們的美德與文明共同創(chuàng)造,用法律與道德共同維護。我們倡議全校師生要善于懂網、科學用網,提升網絡安全防范意識,提高網絡安全防護技能,增強網絡信息識別能力;從現在做起,自尊,自愛,自重,自律,合理合法地利用網絡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