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資助倡議書(精選3篇)
學生資助倡議書 篇1
全體干部職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暑假即將結束,在您為自己的孩子準備好學習用品,興高采烈送孩子步入學堂之際,您可曾想過,在我省蘇北灌南地區,有不少求知若渴的孩子,因經濟難以為繼而輟學失學;有不少品學兼優的孩子,因家境困窘,年幼時便在求學與生計之間奔波忙碌,想到這些,我們不該也不能無動于衷,為了孩子,應奉獻我們的一片愛心。
捐資助學是善舉,興學育人是美德。為此,我們特向全體干部職工發出倡議,組織開展向灌南貧困地區捐資助學活動,衷心期望您心存仁愛之心,伸出援助之手,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為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您的慷慨解囊將被他人銘記,您的樂善好施將永遠被他人尊重;您的善舉,可以給一個貧困的家庭減少壓力;您的幫助,可以使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一生受惠;您伸出的援助之手,可以為他人的生活增添一份感動,也會為您的生活增添一份溫馨。您撒下的雖是點滴溫情,成就的卻是高尚人性。
讓我們攜手互助,積極行動起來吧,真誠期待您的參與。
學生資助倡議書 篇2
21世紀是提倡素質教育的時代,需要培養自立、創新的人才,對于培養未來人才的全面素質來說,勞動技能素質是必不可缺少的。美國哈佛大學經過四十余年的研究發現:適量勞動可使孩子快樂。那些童年時參加過勞動,甚至做過簡單家務勞動的人,要比那些小時候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因為孩子在勞動中,不僅獲得了才干,而且會意識到自己的社會價值。從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來看,3--6歲是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的最佳時期,加強勞動教育可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勞動興趣和勞動習慣,也能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同時也能讓幼兒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勞動創造出來的,讓幼兒從心底尊敬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所以身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重視勞動教育,從小培養幼兒良好勞動習慣,這將會對他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此,在本月我園將開展十大素養之——熱愛勞動月主題活動,我們特邀您參與我們的活動當中。
我們向家長提出以下倡議:
一、自己的書包自己背。現在大部分孩子的書包都由父母代勞,爸爸媽媽們都有這樣的借口:怕書包太重,壓壞孩子的背脊!孩子還太小,還背背不動書包!孩子不愿意背,沒辦法! 幼教專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獨立性,包括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重點培養自理生活能力。獨立性的培養必須從小抓起。一歲左右的孩子,在邁出人生第一步時,心中充滿了好奇,和喜悅,這是孩子身體獨立能力的展示。從兩歲起,孩子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逐漸學會自己吃飯、穿衣、睡覺、收拾玩具等。在這過程中,孩子從不會做到逐漸學會做,從做得不像樣到像模像樣,是必然規律,也是必經過程。
二、自己吃飯。孩子在自己完全有能力可以自己使用筷子和湯勺時,家長為了讓孩子快吃飯和吃好飯以及避免有時器具造成的危險而剝奪了孩子通過自己使用器具吃飯的嘗試。很多孩子五六歲還讓家長喂飯,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自己吃飯以及熟練掌握吃飯器具的能力,以及這些器具使用帶給孩子大腦發育的鍛煉。
三、自己穿脫衣服。孩子穿衣、穿鞋、簡單收拾家務等等這些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鍛煉讓家長們代替和包辦,家長們很多借口:每天時間很緊張,沒有時間讓孩子磨磨蹭蹭的自己干那些事,我們給他們穿衣服,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這些事,等他們長大,都會做的。 從表面上和眼前看,包辦代替似乎對孩子有好處,節省了父母等侯的時間,但從長遠看,對孩子卻非常不利,剝奪了孩子實踐的機會,使孩子身心得不到鍛煉,阻礙了孩子的成長,即使孩子長大一點有能力完成那些事,孩子也沒有習慣自己完成,也不愿自己去做,更不愿去嘗試超出自己能力的事,反而認為父母本來就應該幫自己做這些事情的。
四、學會自主交往。自己與小伙伴朋友和諧相處,自己學會處理與小朋友之間的小問題,遇事有主見,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多給孩子創造鍛煉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包辦替代,要有意識地培養和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我們同樣倡議,小朋友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從現在開始,積極行動起來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放手吧!讓孩子自己去成長!
學生資助倡議書 篇3
:
瓊山是海口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素有“瓊臺福地”美稱的府城,是一座有千年尊師重教歷史的文化古城,歷來有幫困助學的優良傳統。為實現瓊山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我們發動各企業、各界愛心人士獻愛心,資助瓊山籍渴求知識卻因家庭貧困的今年被高等院校錄取的本科以上的學生,去實現求學成才的夢想。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讓每一個孩子能夠繼續深造,完成學業,是我們的共同心愿。我們發出“捐款助學行動”倡議,為那些亟需幫助的貧困學生伸出援助之手,籌集扶助資金,用愛心點燃希望,用愛心勵志成才。我們相信,生活因為你們的付出愛心而更加幸福,社會因為你們付出愛心而更加和諧。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進一步營造瓊山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更加激勵孩子們勤奮學習,實現建設家鄉、回饋社會、報效祖國的愿望。我們期待您的關注和參與!
倡議人:
時間: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