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傳統文化遺失 倡議書(精選3篇)
別讓傳統文化遺失 倡議書 篇1
莫讓傳統文化遺失
近年來,傳統節(jié)日“申遺”備受關注,可見傳統節(jié)日亟須在繼承中豐富發(fā)展。如何傳承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節(jié)日,留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脈,并讓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發(fā)揚光大,值得深思。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jié),讓人們再一次體味了傳統節(jié)日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近年來,經常有人倡議將我國傳統節(jié)日捆綁申遺,對此,筆者舉雙手贊成。問題是,申報各種“文化遺產”,難道只是為了多得些現實的好處,甚至多得些經濟的實惠?君不見,那些地方性的申遺,不少地方不惜弄虛作假,甚至不顧顏面,居然連西門慶故里也拿出來當寶貝說事……這不就讓文化遺產的申報完全變味了嗎?就像最近一直有人批評的,有些申遺更多是出于商業(yè)利益的考慮,而有些申遺成功后卻又不知道保護文化遺產。
這里,筆者還想特別提出的一個問題是,我們今天保護的各個級別文化遺產的名目確實已經不少,但是,我們對這些“文化遺產”的繼承,是不是有些只繼了“遺產”,卻恰恰“遺棄”了“文化”了呢?就拿清明節(jié)來說,我們享受著這個法定節(jié)日的放松、休閑、開心、隨性,當然也有機會祭奠故人以寄托懷念之情。然而,“清明”真正的文化內涵是什么?“清明”的來歷又究竟是怎么回事?究竟有多少人認真地想過呢?又究竟還有多少人在“清明”這樣的日子里,能夠想起那個渴望國家“清明”,甚至以生命呼喚“勤政清明”的介子推呢?然而,十分遺憾的是,如今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把“清明節(jié)”當成了一個“假日”,或者頂多也只知道這是一個掃墓祭奠的節(jié)日。
而如上所言,“清明節(jié)”的文化內涵是這樣被淡忘了,或者是被有意無意地淡化了。那么,別的傳統節(jié)日又是怎么樣呢?其實,也有很多是在商業(yè)化以及技術化的包圍下漸漸變味的。就拿春節(jié)這個我國最重要最隆重的節(jié)日來說,原本不僅是合家團圓日,而且也是親朋好友,甚至鄰里同鄉(xiāng)之間相互拜年祝福、交流情感的節(jié)日。但是,到了今天,這些拱手相揖、笑臉相對的溫暖場景,全都被短信、郵件等取代了。尤其是,人們手里有錢了,不管鞭炮有多貴,也都千方百計盡量把鞭炮造得更大更響。從除夕一直到元宵節(jié),人們的心思幾乎都用在了折騰那些煙花爆竹上面了。巨大的噪音和煙塵以及鞭炮碎屑鋪天蓋地,那污染的程度讓我們的祖先看了一定會目瞪口呆!我們的國民,尤其是我們的文化主管部門,能不能想一想,我們的傳統節(jié)日既然是文化遺產,那么,應該怎么把我們的傳統節(jié)日,過得更有文化?
別讓傳統文化遺失 倡議書 篇2
保護傳統文化,人人有責
廣大的青少年朋友們,當今的世界,物欲橫流,人很的世界觀都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人們只知道去關心快餐文化,垃圾文化。然而我們卻忽律了最最重要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傳統文化是我們后輩們賴以生存的精神力量!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可以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可以促進人們全面發(fā)展!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對我們是深遠持久的。所以我們要積極的去保護傳統文化,我們要積極的了解傳統文化!在外國,很多國家都開始實行保護文化的措施,其中典型的是日本,他們很多的文化是我們中國傳入的,但是經過他們的發(fā)展,成為他們自己獨特的文化,也就是東洋文化。他們每年都有自己的節(jié)日放假,過年,喪事,喜事都要穿上本民族的傳統服飾以至于讓后代不忘記。希臘也是,他們甚至于頒布一套保護傳統文化,防止外來文化侵蝕的法律!由此可見,保護傳統文化,刻不容緩!!在此,我倡議:保護傳統文化,人人有責!我們要保護傳統的書籍,讓祖先們的思想得以流傳!保護古跡,讓我們世世代代可以欣賞這無言的樂章!保護我們的節(jié)日,讓我們在傳統節(jié)日里勾勒起我們共同的信念!我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一定可以讓我們的傳統文化發(fā)揚廣大!!
倡議人:
別讓傳統文化遺失 倡議書 篇3
焚書坑儒是一個有兩面性的東西,一方面,他使我國先秦早期及以前的很多文化資料學說失傳了,另一方面,他間接促進了我國多民族文化的整體融合,使我國的人民在文化上成為一個整體,并通過統一的文化教育,促進了我國文化更專一燦爛的發(fā)展。打個比方,當時的稷下學宮學風興盛,但是除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他們也沒得到什么,最后很簡單的被秦國給滅了,除了關于情啊愛啊的詩歌和一些異想天開的浪漫想法,他們留下的有用東西幾乎沒有。焚書坑儒最大的損失應該是史料和其他諸家學說的學術資料了。再大一點深入到民族文化領域,當時分裂的中國的中華民族文化是畸形發(fā)展的,不見得有多好,也不見得有多壞。詩經之類的確實是個很大的損失,甚至到周前的我國文明變遷具體到朝代興替,人們生活方式的資料都失傳了,不能不說也是損失。最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在唐末達到頂峰,在宋初才是最燦爛的。宋以后通過儒家閹割了民族精神的我們已經在文化方面走下坡路了。甚至到清朝的時候,連朝鮮和日本當時的儒家學者也說我們已經不配再叫中國人了。當時只有女人還保留了傳統漢服,朝鮮文人說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淪落到了女人的衣袖上。。清朝是最大的罪孽啊,跟焚書坑儒那種有好有壞的效果來說,清朝的存在,整個就是完結了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BS那些老拍清朝皇帝片子的導演,一群沒有素養(yǎng)的渣滓),順便也感謝我們近代的文化先驅和國學大師,在清朝滅亡后使中國的文化傳承重新開始興盛。(我對孫先生仿效日本學生服的中山服是很有抵觸心理的,民族自強不在于衣服,只要文化還在,穿西服也是可以的啊,結果中山服成了中國傳統服裝成了中國人的帶名詞。。。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