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比賽的倡議書(精選3篇)
有關比賽的倡議書 篇1
各位兄弟姐妹:
現代醫學和體育科學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健康至少有七大作用。一是預防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是當今世界上危及人類生命的頭號殺手,我國死于心血管病的人居各疾病首位。大量研究表明,參與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可以顯著地降低心血管病形成和發生的危險性。二是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人在體育鍛煉中呼吸過程加深,會吸進更多氧氣,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從而使肺活量增大,肺功能加強。經常鍛煉的人由于身體適應能力較強,其呼吸顯得平穩、深沉、勻和,頻率也較慢,安靜時呼吸頻率為7~11次/分,而不鍛煉的人呼吸頻率為12~18次/分,女性比男性快2~3次/分。三是提高消化系統的功能。體育鍛煉會增強體內營養物質的消耗,使整個肌體的代謝增強,從而提高食欲;另外,還會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改善肝臟和胰腺的功能,從而使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得到提高,為人的健康和長壽提供良好的物質保證。四是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人的活動是在神經系統支配下的協調活動,堅持鍛煉的人常表現為肌體靈活、耳聰目明、精力充沛,這正是神經系統功能健壯的表現。五是降低糖尿病發生的危險性。有規律的體育鍛煉由于能控制血糖水平的提高,從而使個體產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大大減小。六是控制體重與改變體形。過分肥胖會影響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尤其容易造成心臟負擔加重,壽命縮短。如果一個人的皮下脂肪超過正常標準的15%~25%,那么,他的死亡危險率會增加到30%。由于體育鍛煉能減少脂肪,增強肌肉力量,保持關節柔韌,故可控制體重,改善體形和外表。七是延年益壽。有一項持續30年的研究顯示,不鍛煉的人比經常鍛煉的人早逝的可能性大31%。原因主要在于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可以預防心臟病和癌癥的發生。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響應蔣書記在“七一”表彰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增強大家身體素質,在鎮機關形成崇尚健康、熱愛體育風尚,培育機關健康的文化,特向機關全體人員發出如下倡議:
一、提高認識,從現在開始自覺進行體育鍛煉。從現在開始,走到戶外,擁抱陽光,融入自然,積極行動起來,以熱愛生命、熱愛運動的態度對待體育鍛煉,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來,用健康的體魄和飽滿的精神狀態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要由“要我鍛煉”轉化“我要鍛煉”,克服自身的惰性,排除各種不利因素的干擾,培養對某項體育活動的興趣,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讓我們每個人都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
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科學鍛煉。鍛煉要遵循人體發展和適應環境的生理規律。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活動功能,有一個逐步適應,逐步提高的過程。鍛煉身體的運動量要由小到大,運動的持續時間、距離、次數、速度、頻度和強度等要逐漸增加,鍛煉的內容和方法也要由易到難,從簡到繁,逐步提高。等到正常了,要做到每星期至少鍛煉3-4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時。開始了,就不要停止!讓鍛煉身體成為一種習慣、成為生活不可確實的一部分,不淺嘗輒止,不暴冷暴熱,要持之以恒,堅持到底。
三、因人而異,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鍛煉要適量負荷、因人而異。因為鍛煉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運動刺激的強度,運動量太小,對機體的影響輕微,不足以引起人體生理功能的變化,鍛煉效果不佳。運動量過大,反而有損身體健康。引起運動性疾病。普通健康人鍛煉身體的適宜負荷量,一般采用心率百分數來確定,即有氧鍛煉,以本人最高心率的70-80%的強度;無氧鍛煉以本人最高心率的90%的強度進行鍛煉。最高心率的直接測量比較困難,一般用(220-年齡)來估算每分鐘的最高心率。如20歲的人適宜負荷量應控制在心率為(220-20)_(70-80%)=140-160次/分的范圍內。堅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可每天參加晨跑、晚練、廣場舞、工間操等活動,帶動機關群眾體育蓬勃開展。
四、提高興趣,踴躍參加集體體育活動。參加單位統一組織的體育活動可增強單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鎮將在國慶、元旦等合適的時間舉辦一些適宜的體育比賽,希望大家平時加強鍛煉,屆時展示良好的鍛煉成果。
五、全面發展,建立個人健康體系。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憲章中對健康作出的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的總稱”。健康包括三方面,即身體健康、精神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單就身體健康,有四方面因素影響,即運動、飲食、心態和遺傳。大家平時要從這四個方面著手,適量運動、科學飲食、調整心態,達到全面健康。另外,體育鍛煉要與運動衛生、環境衛生和飲食衛生結合起來,才能達到促進健康、增強體質的效果,希望大家在家里和單位要養成講究衛生的習慣,把家里和鎮機關創建搞好。
只要你想鍛煉,運動場隨時就在你身邊!各位兄弟姐妹,“如果你想睿智,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為了我們的工作、生活和事業,為了我們的家庭、單位和社會,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不斷完善身體、發展身體、修煉人生、健康心靈、健全人格,在體育運動中收獲健康,在健康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體驗人生!積極參加全民健身,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倡議人:__
時間:__年_月_日
有關比賽的倡議書 篇2
各位家長:
“健全的身體是一個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為了增進彼此的了解,讓父母與孩子共同體驗參加親子活動的樂趣,我們利用業余時間,想組織一次一(2)班小朋友和父母共同參加的題為“我參與,我快樂”的親子活動。
我們希望在這次活動中
一、活動主題:“我參與,我快樂”。
二、活動形式:親近自然,享受 “家庭自助餐”
三、參加人員:一(2)班全體同學及家長報名參加,以自愿參與為原則。特邀其他任課教師一起參與。
四、活動地點:1. 西溪濕地洪園2.植物園3.其他(預選其一,歡迎討論,家委會商議再定)
五、活動時間:20_年11月9日上午(遇雨天順延一周)
六、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各個家庭提前1天做好家庭自助冷餐的采購或烹制準備。
2.到目的地互相檢查、整理衣服、鞋子、背包,做好活動前準備。
3. 到目的地同學們分成9個小組(與值日的小組一樣)。
(二)游戲。
1.分成若干組舉行拔河比賽,邀請家長老師參與;
2.舉行跳繩、踢毽子親子學、練,也可以組織親子比賽;
3.踩氣球等等各類游戲活動,邀請家長老師參與。
4.……
(三)自助冷餐
1 .中午11:45左右各小組進行家庭自助冷餐,或幾個小組一起;
2 .餐后自由活動,可繼續親近自然,或回家。
倡議人:__
時間:__年_月_日
有關比賽的倡議書 篇3
親愛的家長、小朋友們:
你們好!
又到了柳條吐綠、迎春花開的時節,春天,象征著萬物復蘇、生機活力。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而跳繩可謂是一項非常便捷的運動項目。一根繩,一塊小空地,便可搖出生命的多彩。
跳繩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項體育活動,是以四肢肌肉活動為主的全身運動項目,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有氧運動,具有很好的鍛煉價值。經常參加跳繩活動,能夠增強上下肢肌肉、關節、韌帶的力量,促進肌肉、骨骼的生長;增強內臟器官的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神經系統得到很好的訓練,提高身體的靈敏性、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培養意志力和節奏感等。可見跳繩對兒童身心健康和智力發展都十分有益。
跳繩能促進孩子身體均衡發展。跳繩時,身體以下肢彈跳和后蹬動作為主,手臂擺動,腰部配合上下肢活動而扭動,腹部肌群配合提腿,上下肢在不停地交替運動,同時由于呼吸加深,使胸、背、膈肌都得到了活動。此外,還有助于加快胃腸蠕動和血液循環,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而且,被人們稱為“第二心臟”的雙腳,腳底布滿了血管、脈絡、穴位、神經,在跳躍中這些部位不斷得到刺激,也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跳繩還是一種很好的健腦運動,有利于改善孩子的記憶力,提高思維和想象能力。跳繩是一種不間斷的上下跳躍運動,能供給大腦更多的氧氣與養分,使大腦的活力增強。此外,跳繩時,手握繩頭不斷旋轉,會刺激拇指的穴位對腦垂體發生作用,進而更增加腦細胞的活力,提高思維和想象能力,使得大腦的思維更加靈活和清晰。
跳繩能夠幫助孩子加深數字概念。當孩子一邊數數、一邊揮舞手柄跳繩時,數字對于孩子便不再抽象,而是那么的生動具體。這樣在寓教于樂種,將抽象的數字與實際的事物相聯,有利于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數字。
跳繩有利于增強孩子手腳協調能力,變得心靈手巧。跳繩運動是在大腦協調指揮下的手、腳、腰、腹等部位肌肉、關節的綜合運動,對傳送信息的神經系統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同時又會有大量的信息反饋給大腦,從而刺激大腦進行積極的思維、靈活的判斷。堅持跳繩,就會提高神經系統的靈敏度和反應速度,提高手、腳等各肢體器官的協調配合能力,從而達到鍛煉神經系統的目的。
跳繩能培養孩子的平衡感和節奏感。跳繩是的動作可謂手腳并用,左右開弓,有助于孩子做腦和右腦的平衡發展,同時跳繩時一頓一躍的節拍,還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節奏感,增強身體的協調性。
此外,由于跳繩形式多樣,或單跳、或雙人跳,或集體同跳,或“鯉魚跳龍門”穿梭式的跳……有利于孩子形成準確的范圍感;同時孩子在不同的樣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這便有助于加強孩子的角色意識,增強協作精神和集體觀念。
那么,還等什么呢?
周一請為孩子準備一根跳繩,我們的跳繩活動就要開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