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平安離校倡議書(精選5篇)
文明平安離校倡議書 篇1
親愛的X屆畢業生: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你們即將結束大學生活,帶著母校的美好祝福,告別老師和同學,踏上人生新的征程。憶往昔,崢嶸歲月,歷歷在目,感慨萬千;看今朝,羽翼漸豐,鏗鏘蓬勃,意氣風發!短暫的大學生活,莘莘學子情,你們與X大學共成長,你們的身上已經深深烙下母校的烙印。即將告別美好的大學生活,臨行之際你們是否也在思考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告別母校?在此,學校向全體畢業生發出倡議:光榮畢業,文明安全離校。
一、銘記師恩,珍惜友情。離校前主動、熱情地向關愛我們的老師道別,感謝他們的辛勤勞動和精心培養;向身邊的同學道別,珍惜同窗友誼,團結互助,以誠相待,共同進步。離校后常與老師、同學聯系,讓大學期間結下的深厚感情相伴一生。
二、盡己所能,奉獻離校。一是積極參加有意義的活動。給師弟師妹傳授經驗、分享心得,為母校的建設與發展留下自己的建議;請將你不便帶走但能用的書籍等物品捐贈出來(屆時學校會在各宿舍大院門口設置捐贈點),送給有需要的人。二是清理宿舍,留下溫暖。臨行之前,請將你不能帶走的全部物品整理好放置到宿舍指定的垃圾存放處,并將陪伴你們度過大學四年的宿舍清理干凈,用自己的雙手為清潔員工減輕工作負擔,也為即將入住的學弟學妹留下溫暖。
三、遵守紀律,文明離校。不酗酒,不打架,不放煙花鞭炮;自覺遵守校規校紀,不在校園內喧嘩吵鬧,不妨礙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不影響其他同學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遇到困難和問題,應通過正常渠道反映、解決,絕不采用不恰當方式宣泄情緒或集體鬧-事,爭當文明離校楷模。
四、提高意識,安全離校。愛護生命,珍惜生命,提高防盜防騙意識,做好防盜防騙措施;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注意人身和交通安全,平平安安離校去。
五、認真對待,圓滿離校。努力做好畢業前各項準備工作,認真完成畢業論文及論文答辯等各項學習任務,爭取以優異的成績為大學生涯畫上完滿的句號。
今天我以海大為榮,明天海大以我為傲。背上行囊,你們不是離去,而是起航;揮一揮手,雖有留戀,但未來在召喚你們勇往。不管你們走在哪里,母校都會用溫暖而堅定的目光注視和鼓勵著你們。請牢記你們最初的夢想,勇于擔當,奮力拼搏,用青春的激-情和汗水建設祖國,實現人生的遠大抱負!
最后,祝愿所有畢業生心想事成,展翅高飛!希望大家常回母校看看!
X大學學生工作部(處)
共青團X大學委員會
X大學學生會
X年6月1日
文明平安離校倡議書 篇2
親愛的X屆預科結業同學們:
去年金秋,你們從祖國四面八方邁入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短短一年大學預科生活,你們團結、拼搏、努力、進取,播撒青春汗水,留下了驕傲與自豪的美好回憶。過去的每一天你們迎著老校區校園的第一道曙光,送走西邊的最后一縷余暉。一顆顆年輕的心隨著時光在放飛、在成長!在這里,有你們青春的腳步,雖匆匆,卻踏實;在這里,有你們收獲的喜悅,雖微小,卻充實;在這里,有你們追逐的夢想,雖遙遠,卻真實。在X屆結業離校之即,學院團委提出如下倡議:
一、講秩序、講團結。提倡以健康文明的方式告別預科,反對和杜絕酗酒滋事、打架斗毆、出言不遜、行為不羈,絕不參與破壞民族團結及擾亂校園秩序的其他行為;
二、講理性、講公德。正確面對本科專業選擇,反對和杜絕無理取鬧、尋釁滋事、損壞公物、在公共場所亂燒、亂摔、亂砸等行為;
三、講大局、講責任。反對發泄怨氣、私憤、偏激和消沉的情緒與行為。有規律科學作息,愛惜身體,加強鍛煉,以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面對結業離校;
四、講學習、樹榜樣。黨團干部、入黨積極分子、學生干部要充分發揮先進模范表率作用,協助學院老師做好結業相關工作,確保畢業生在校期間安全、穩定、有序。
離別在即,我們要真誠感謝民族大學對我們的培養,感謝預科教育學院對我們的溫馨關愛,感謝老師們對我們的教育與幫助。結業不是結束,而是揚帆出航;結業更不是句號,而是大學新生活的開始。讓我們保持平和的心態,面帶豐收的微笑,帶著殷切的希望,留下美好的回憶,懷著憧憬希望愉快地奔向人生新的征程。
祝你們前程似錦,一生平安!常回家看看!
共青團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委員會
X年5月23日
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
-5-24 10:18:05
文明平安離校倡議書 篇3
親愛的同學們:當你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時;當你匆忙趕路,踏過綠草時;當你衣著邋遢,在教室大聲喧嘩時;當你吞云吐霧,在宿舍吸煙時;當你舉止粗俗,讓臟話脫口而出時……你可曾意識到,作為一名大學生,文明已離你越來越遠了呢?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講究謙謙君子,談吐優雅,自有其大方之氣。而對作為未來棟梁之才的大學生來說,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術,更要傳承傳統的禮儀文化,要能夠修身立德,講禮貌,懂禮儀,這是新時期大學生應該必備的行為習慣。只有讓“做文明人、辦文明事,創建文明校園”的理念深入我們的內心,大學校園里才能煥發清新的空氣,才能如優雅的蘭室一般,滋潤人心,沁人心脾。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響應學校構建文明和諧校園的號召,校學生會向全體學生發出如下倡議:
一、舉止文明1.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2.不踐踏草地,愛護花草樹木;3.要容貌端莊,禮貌用語;4.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追逐打鬧;5.不吸煙、不酗酒、不打架。
二、課堂文明1.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不缺勤;2.認真聽課不睡覺、不玩手機;3.不將早餐、零食等帶入教室;4.杜絕“課桌文化”,及時清理垃圾,保持教室整潔。
三、網絡文明1.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2.要誠實友好交流,不辱罵欺詐他人;3.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4.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四、宿舍文明1.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精神狀態;2.保持寢室整潔規范,物品擺放井然有序;3.不私拉亂接電線、網線,不使用大功率電器;4.不破壞宿舍公共設施,徹底排除安全隱患;5.與室友保持良好關系,營造宿舍和諧氛圍。
五、食堂文明1.自覺排隊就餐,不擁擠吵鬧;2.節約糧食,踐行光盤行動;3.就餐后將餐具主動放到回收處。
六、社交文明1.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互相幫助,共同進步;2.樂于奉獻,講求誠信,真誠待人,大方有度;3.男女文明交往,自尊自愛,言行得體,交往得當;4.學會尊重,寬容,平等待人,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
與此同時,我們向大家發出如下號召:我們號召廣大同學開展自查自糾,對照學習《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生文明行為規范》、《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生文明公約》,發揚自身優點,改正不足,及時總結,認真改進,自覺按規范標準要求自己。我們號召各班、各團支部以主題班會、團日活動、知識競賽等多種載體形式,做好基礎文明知識的教育普及,在學生中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做文明人、辦文明事”的氛圍。我們號召各系部組建文明督導隊,督導本系部內不文明言行,對校園文明、課堂文明、宿舍文明、食堂文明、網絡文明、社交文明進行重點督導,做好文明宣傳、文明勸導、信息報送,引導學生在公共場所自覺踐行文明行為規范,爭做文明大學生。“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創建文明校園,是號召、更是行動,是倡議、更是共識,讓我們攜起手來,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為創建文明校園貢獻力量,讓我們的青春與文明同行!
文明平安離校倡議書 篇4
計算機互聯網作為一種信息傳播和交流工具,已經開始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互聯網的發展一方面為我們的學習、交流以及娛樂提供了更為寬廣的天地,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互聯網資源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也會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造成危害。為了抵制網絡污染,提倡文明上網,在此我們向社區廣大居民提出如下倡議:
1、自覺遵守國家有關互聯網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堅持依法上網,文明上網。
2、提倡網絡文明健康,不傳遞不健康文字和圖片,不鏈接不健康網站,不進行不健康內容搜索,不運行帶有兇殺、色情內容的游戲;不在網站社區、論壇、聊天室、博客等中發表、轉載違法、庸俗、格調低下的言論、圖片、音視頻信息,營造健康文明的網絡文化環境。
3、提倡互相尊重,摒棄造謠誹謗,促進網絡和諧共處;杜絕任何形式的虛假新聞、侵權新聞、低俗新聞,尊重個人隱私權,促進網絡和諧共處。
4、提倡誠實守信,摒棄弄虛作假,促進網絡安全可信;拒絕虛假新聞和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
5、提倡社會關愛,摒棄低俗沉迷,促進健康成長;互聯網是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的陣地。
6、提倡人人受益,消除數字鴻溝,促進信息資源共享。
讓我們信守倡議,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文明上網,上文明網,自覺遵守國家有關互聯網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維護好自己在網絡世界的尊嚴與權利,為營造文明的網絡環境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____社區
20____年____月____日
文明平安離校倡議書 篇5
我倡議所有登山者都嚴格按照風景區管理部門的要求,認真遵守風景區管理制度,遵從環境最小沖擊法則,做一個文明的登山者。我們將做到:
1、為了不增加垃圾的產生,不把多余的物品帶入景區,在登山前做好登山的計劃與準備工作。隨身攜帶環保清潔袋,將自身產生的垃圾帶下山。
2、沿景區開發的路線登山,不踏足未開發區域,減少對環境的沖擊。
3、保持景區自然原貌,遇到文化歷史遺跡、文物、建筑、雕塑、花草樹木、山石等,不攀爬、不踩踏、不刻劃、不移動,更不帶走任何屬于大自然的物品。
4、尊重保護景區內野生動物和其棲息的環境,不靠近、不追趕、不獵殺、不喂食野生動物,使動物與人類和諧共存。
5、保護景區內的水源,使泉、溪、河、瀑永遠清澈。
6、不在野外用火,不在景區內吸煙,防止火災的發生。
7、共同倡導文明登山,從我做起,義務向其他登山者宣傳環保最小沖擊法則,見到不文明的登山行為及時給予制止。
讓我們象熱愛母親一樣去熱愛大自然,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大自然在我們每個人的精心呵護下將變得更加絢麗多姿,更加舒適宜人!
倡議人: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