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國家烈士紀念日倡議書
9月30日是我國第2個烈士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馬上來臨之際,讓我們向那些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寧、安全,在平凡的崗位上獻出生命和鮮血的共和國"忠誠衛士"致以崇高的敬禮。以下是關于9·30國家烈士紀念日倡議書!
9·30國家烈士紀念日倡議書
老師們、同學們:
六十六年前的今天,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的前一天,人民英雄紀念碑在首都天安門廣場中心奠基。
今天,我們聚集于此,舉行莊嚴的紀念活動迎接第二個國家烈士紀念日,緬懷無數為新中國成立與發展撒下熱血的革命英烈。
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也迫切需要弘揚先烈精神,通過學習革命烈士的事跡,凝聚我們團結奮進的共同意志。
李大釗先生曾在革命的高潮時期說道,“吾愿吾愛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中山大學的無數青年師生曾在中華民族遭遇亡族滅種的巨大危機時挺身而出,用他們的鮮血澆灌著祖國的明天:
1927年“四一二政變”中,時任中山大學學生會主席的畢磊及其他百余名中山大學師生在迫害中英勇犧牲;
1931年“九一八”事件發生后,陳太炎、鄧少卿等中山大學學生在廣州掀起了抗日救亡浪潮,后于“永漢路慘案”等事件中獻出了寶貴生命;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后,包括林誠厚、吳群卓、張純綱、李樹中等難以計數的中山大學師生則在祖國各地的疆場上為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偉大勝利殉國捐軀。
我們面前的這座惺亭,就是為了紀念民主革命烈士史堅如、區勵周、許耀章等人而建造的,他們先后就義于“三洲田起義”與“沙基慘案”。
歷數中國革命歷程,無數如史堅如一般的偉大革命前輩,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前赴后繼,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血與汗,他們的舍己與奉獻,也為現今中國的繁榮強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無數我們這樣的華夏后人實現自己的“中國夢”成為了可能。
今天,我們作為中大人,在這里紀念、緬懷先烈,就是要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堅忍不拔、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學習他們前仆后繼、舍生取義的進取精神,學習他們不求索取、舍己為人的奉獻精神,學習他們敢于承擔起時代賦的使命與責任的膽魄與堅持,做時刻胸懷中國夢,胸懷中華民族的未來的新時代青年,努力書寫出無愧于先烈、無愧于時代的新篇章。
在此,中山大學學生會向廣大中山大學同學們發起倡議:
一、緬懷革命烈士,學習革命精神,增強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
烈士的壯舉是青年學生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號召中山大學的青年學生們來到惺亭等校內外革命場所開展紀念活動,通過了解烈士們的革命事跡學習革命精神,并通過學習近現代中國史與中共黨史來增強我們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
二、繼承烈士遺志,傳承中大校訓,身體力行奉獻青春熱血。
“革命不忘讀書,讀書不忘革命”,魯迅先生的宣言成為了中大學子的光榮革命傳統。我們號召中山大學的青年學生們繼承烈士遺志、堅定理想信念,既讀圣賢書,又心系天下事。通過學習與實踐回到校訓“修身至誠”的本意,并通過打造“人心向學”的校園氛圍,為我們在祖國建設中奉獻青春熱血打好堅實基礎。
三、凝聚奮進力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烈士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我們號召中山大學的青年學生們通過主題黨日、研討會、座談會等多種活動形式,凝聚奮進力量、弘揚烈士精神、傳遞社會正能量。通過學習烈士精神,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實踐,并將重點落在中山大學校訓提到的“篤實”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緬懷革命烈士,繼承烈士遺志,凝聚奮進力量。振興中華的責任在青年,而承擔青年責任的便是我們。讓我們牢記使命,一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