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倡議書4篇
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全市廣大人民群眾: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慈善總會的關心指導下,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長葛市慈善協會成立以來,開展以"助學、助困、助醫、助殘、助老、助孤、助居" 七助為主的社會救助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但在我們身邊,仍有不少家庭因下崗、殘疾、重病、災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難,生存狀況堪憂!他們當中,有的收入低下、入不敷出,身患重癥無法得到治療;有的無兒無女、年高體衰,在孤獨和貧困中苦度晚年;有的家庭破碎、無依無靠,優秀學子面臨輟學的危險;有的智障體殘、先天不足,毫無自救脫貧致富的能力……面對他們的不幸遭遇和處境,我們每一個有良知、有愛心的人都無法釋懷,不能自己.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不僅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共同義務.在當前形勢下,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幫助弱勢群體,既是時代發展的呼喚,也是困難群眾的期盼.為此,我們繼續發出倡議:立即行動起來,有錢捐錢,有物捐物,有力出力,共同投入到慈善捐贈活動中去.
開展慈善捐贈活動,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應當做出表率.在各類社會組織中,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擔負著重要職責,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推進慈善事業發展方面也應當率先垂范.盡管各單位財力并不富裕,盡管干部職工還不富有,但是,只要我們有愛心,有責任心,在這里節省一點,在那里擠出一點,就能為困難群眾解決燃眉之急.
開展慈善捐贈活動,各類企業應當成為主力軍.企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企業的成功離不開社會的支持,是黨和政府的領導,全社會的支持,使我們克服了金融危機的困難,為企業的發展迎來了曙光.企業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就是回報社會,反哺社會的具體行動.一個企業贏得更多的支持,才能創造事業的輝蝗.轉載請著名來自:
開展慈善捐贈活動,先富者應當慷慨解囊.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使一部分群眾先富起來.先富者在享受改革發展的同時,絕不能忘記社會上那些困難的人,"先富幫后富" 是社會公德,是傳統美德,更是社會責任,它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彰顯了人類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懷.一個充滿愛心和社會責任心的人精神才是充實的,一個富有善心的人生活才是快樂的,只有大家共建和諧,才能人人共享和諧.
開展慈善捐贈活動,廣大人民群眾應當積極參與.慈善事業是社會的崇高事業,是全體民眾的愛心工程.不論能力大小,不論捐款多少,都是為最困難的人獻上慈愛之心,都是向最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聚沙成塔,積水成流,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社會就會充滿溫暖,困難群眾就會感受到人間真情.
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有情有義是長葛人的秉性美德.同志們、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弱勢群體正等待著我們的救助,困難家庭正等待著我們的救助,失去雙親的孤兒正盼望著親人的關愛,家庭的溫暖,社會的溫馨!讓我們同舟共濟,與愛同行,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進程中,不讓一個兄弟姐妹掉隊,讓愛的陽光普照葛邑大地!
捐款帳號:01740101
開戶銀行:xx市商業銀行長xx市支行
開戶單位:xx市慈善協會
捐款地點:xx市慈善協會
聯系電話: 616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出好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同學們:
陽光明媚,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校園環境,多年來我校一直努力綠化、美化、凈化校園,并通過各種渠道普及環保理念,倡導綠色文明,更好的營造人文和諧的育人環境。但是,肆意被浪費,亂扔亂倒,不文明就餐等現象也時常出現在同學們身邊。在此,綠色地球環保協會特向全校學生發出以下倡議:
1.以節水、節電、節糧為榮——隨手關緊水龍頭,節約每一度電,珍惜糧食;
2.珍惜紙張——節約用紙,合理用紙,保護森林資源,不用、少用一次性制品;
3.良好的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扔亂倒垃圾,就餐將餐具送回餐車;
4.愛護公物——不在桌椅、墻體上亂涂亂畫,愛護校園內的一草一木。
全縣工商界朋友、個體私營業主:
你們好!
當你的坐在空調雅座之間舉杯痛飲、品嘗美味佳肴的時候,當你攜妻帶子在專賣店購買品牌服裝、鞋帽,為什么顏色款式搭配比較協調而苦惱的時候,當你和二三好友結伴旅行、欣賞湖光山色而流連忘返的時候,你是否注意我們身邊還有那么一批年輕人,因為交不起學雜費而面臨輟學的危險,因為生活費不足而節衣宿食,甚至是餓肚子;因為上無父母、下無兄弟、孤苦無依,生活完全沒有保障?這些人就是所謂的貧寒學子。
青少年是國家的棟梁,是民族的希望,特困生是青少年兒童中的弱勢群體,關心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特困生理應受到更多的關愛和扶持。體現了教育和社會對特困生群體的特殊關愛,向貧困學生捐資助學是重要思想的具體實踐,是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具體行動。同時也為社會愛心單位和愛心人士體現社會責任感,追求崇高道德,表現關愛之心提供了平臺和機會,是利國利民、利人利己的慈善事業。
學校是全縣人民的學校。教育的發展一方面需要廣大教職工開拓進取、勤勉工作,同時也需要全縣各級機關、行政企事業單位和全縣人民的大力支持。當不少特困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學業深受影響甚至面臨輟學境遇的時候,它不僅讓教職工憂心忡忡,同時也牽動了各級領導和全縣人民的心。百業發展,教育優先;蕓蕓眾生,青年為重。面對眾多貧寒學子,我們不僅應當深表同情和憐愛,更應伸出援手,少抽一包煙,少喝一桌酒,少唱一次歌,節約出十元、百元、千元,扶助一個特困生,讓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圓他們的大學夢,也給自己一個修身養性、表達愛心、造福社會的機會。對我們來說捐出一點零花錢可能只是聊表寸心,但對受捐贈者而言或許能夠改變他一生的命運。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獻愛心,收獲幸福。讓我們每位業主都行動起來,慷慨解囊,集一元、十元的涓涓細流,匯成關心貧寒學子的愛的大海,讓更多的人遠離貧困、遠離愚昧,這是功在當世、利益千秋的善行義舉。讓我們共同伸出援助之手,以拳拳愛心為貧困學子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鋪設一條綠色的成長通道。
捐贈賬號:
報名登計:縣工商局院內個體私營企業協會。
各鄉鎮、縣直各部門及社會各界朋友:
中華民族素有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慈愛的暖流綿綿不斷,源遠流長。從漢代的“施粥”,到隋代的“義倉”,從明代的“同善會”,到清代的“安濟堂”,無不閃耀著人間慈愛的光芒。今天,我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集聚在共同富裕的旗幟下,這種美德將會進一步弘揚光大。
20xx年以來,縣委將政德建設作為干部隊伍建設的靈魂工程,連續三年來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并將XX年作為“政德建設落實年”。縣委提出要推進社會公德建設、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并要求廣泛開展“希望工程”“送溫暖”等公益活動,不斷提高群眾的公德意識和文明素養,這必將推動我縣慈善事業的進一步開展。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在享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美好生活的時候,我們不應忘記,全縣還有急需救助的弱勢群體,其中:城市低保對象600多人,農村低保對象7000多人,重點優撫對象3000多人,每年需要資助的貧困學生400多人,因患嚴重疾病和遭受雹災、風災、旱災、澇災等自然災害而陷入困境的每年約1萬多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幫助和救濟弱勢群體,既是各級政府的職責,也是黨員干部及我們社會大家庭每個成員義不容辭的義務。為此,我們發出“發展慈善事業,共創和諧滄縣”的倡議:
一、秉承 “我慈善,我快樂”理念,以團結互助、推進慈善事業為榮,以奉獻社會作為人生不懈追求的優良品德,讓慈善真正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二、大力宣傳現代慈善文化,弘揚慈善精神,營造關心慈善、支持慈善、參與慈善的社會氛圍,促進扶貧幫困、誠信友愛、互幫互助良好風尚的形成。
三、自覺履行公民的社會責任,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加政府和慈善組織開展的各項慈善公益活動。
四、切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盡企業的最大可能,配合政府和慈善組織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為慈善事業提供物力和財力支持。
五、團結協作,密切配合,不斷完善慈善工作機制,共同攜手推動全縣慈善事業發展,形成慈善事業發展的合力。
我們鄭重承諾,嚴格執行國家捐贈法和滄縣慈善協會章程,管好用好慈善款物,尊重捐贈者的意愿,接受社會各方的監督和政府審計。對所有捐贈款物我們將采取各種形式宣傳公示,并歡迎社會各界人士隨時查詢慈善款物的使用情況。
“慈心為人,善舉濟世”,您的慈心善舉,受益者將同澤受惠;您的仁愛厚德,受助者將一生銘記!我們堅信,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協力推動下,滄縣的慈善事業必將與日俱進、迅速發展,滄縣慈善事業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滄縣慈善協會捐贈熱線:0317-3155196
滄縣慈善協會
201x年2月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