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風氣中小學生節糧倡議書(精選7篇)
新風氣中小學生節糧倡議書 篇1
親愛的同學們: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大民族,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惜的是,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人逐漸拋棄了節儉的傳統美德。我們國家現在雖然大部分人已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還有一些貧困山區的人們,他們還在為衣食無著而憂慮著,我們又怎能浪費糧食呢?有組數字顯示全中國一年內在餐桌上浪費的飯菜,能養活 2——3 億貧困人口。這樣驚人的浪費何時才能停止?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同學們,也許我們并未意識到那是在浪費,或許我們會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然而,你知道嗎?全球有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10000000人的生命,由于直接或間接的營養不良,全球每4秒鐘大約有1人死亡!聽了這些,你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呢?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從種到收,加上中間的加工環節,吃到我們的嘴里,你可知需要多少人的辛勤勞動。節約糧食是一種美德,也是對勞動的尊重。希望大家,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節約每一粒糧食而努力!借此,興華小學向同學們發出節約糧食的倡議:
1.適量取餐,杜絕剩餐。
2.合理點餐,剩菜打包。
3.面對浪費,及時勸導。
4.不偏食不挑食,營養均衡身體好。
5.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6.積極向家人、朋友等宣傳糧食的重要性。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節約糧食。
同學們,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也是一個人的品質,節約更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我們都是社會的主人,我們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我們要用心去愛護糧食,讓我們同心協力,拿出實際行動,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讓節約糧食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并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一直堅持開展下去,為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興華小學
新風氣中小學生節糧倡議書 篇2
親愛的家長們、同學們:
糧食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目前,世界上有上億的人,食不果腹,而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還遠遠低于世界水平。因此,節約、珍惜糧食應該成為我們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學習節糧知識,增強節糧意識,每天節約一點點,每天奉獻一點點,用我們的行動,用我們節省的糧食和資源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為此,學校向全校學生及家長鄭重地發出如下倡議:
一、爭做愛糧節糧的倡導者。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更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習“愛糧節糧”知識,反對講排場、擺闊氣、搞攀比。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樹立愛糧節糧的新風尚。
二、爭做愛糧節糧的踐行者。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日三餐做起,珍惜每一粒米,不偏食,不挑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以“光盤”為榮,以“剩飯”為恥,爭做愛糧節糧“小模范”。
三、爭做愛糧節糧的宣傳者。積極宣傳“愛糧節糧”的相關知識,增強節約意識,影響和帶動周圍人加入到“愛糧節糧”的行動中來,引領崇尚節儉的社會風尚。
讓我們行動起來,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共創節約型校園、節約型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新風氣中小學生節糧倡議書 篇3
社會各界、全州各族人民群眾: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在每天用餐的時候,你是否有過將只吃幾口的飯菜就倒掉的現象呢?……我們發現,每天在餐廳和食堂會有裝滿了剩菜剩飯的桶。看這滿桶滿桶的剩菜剩飯,難道大家不感到可惜嗎?也許大家會想,浪費一點點算的了什么呢?然而,你知道嗎?全球至今仍然有8.2億人處于饑餓狀態,53個國家或地區的約1.13億人遭受重度饑餓,掙扎在生死線上,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約1千萬人的生命,由于直接或間接的營養不良,全球每4秒鐘大約有1人死亡!在我國,目前人均耕地面積是世界人均值的1/4,糧食雖然連續豐收,但供需總量仍處于一種“緊平衡”狀態,解決吃飯問題仍然是頭等大事!從我州來看,20__年糧食總產量為9.41萬噸,總需求約為16.5萬噸,缺口約為7.09萬噸,缺口率高達43%以上,現實絕對不容樂觀!
我們都是社會的主人,我們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我們要用心去節約糧食、愛護糧食!讓我們同心協力,拿出實際行動,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讓節糧愛糧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為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為此,在全州廣泛開展“節糧愛糧”主題活動之際,甘南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5部門聯合向全州發出倡議:
節約糧食、愛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建設幸福美好新甘南的基本要求。豐年不忘災年欠,面對糧食供需矛盾的不斷凸顯,提高節糧愛糧意識勢在必行,珍愛來之不易的糧食,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積少成多,匯溪成河,樹立起全州節糧愛糧的新風尚。
新風氣中小學生節糧倡議書 篇4
建國以來,我們以占全世界7%左右的耕地,養活了占全世界20%多的人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與此同時,糧食浪費現象依然普遍存在。糧食來之不易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道理,而且,糧食也是有限的、寶貴的資源,不可能取之不盡。節約糧食不僅是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要求,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然。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文明的大同市民,理應從每一天做起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倡議:
一、爭做“愛糧節糧”的倡導者。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僅是我們的民族傳統,更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習“愛糧節糧”知識,反對講排場、擺闊氣、搞攀比,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樹立"愛糧節糧"的良好風尚。
二、爭做“愛糧節糧”的踐行者。從我做起,從每一天做起,從每一餐做起,適量定餐 ,避免浪費,合理消費。認真學習科學節糧知識。堅持做到餐餐不浪費,科學節糧不放松,爭做愛糧節糧的表率和楷模。
三、爭做“愛糧節糧”宣傳者。人人宣傳“愛糧節糧”的相關知識和減少浪費的措施,增強節約意識,養成良好習慣,引領崇尚節約糧食的社會風尚,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市民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我們行動起來,掀起“愛糧節糧”的熱潮,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大同市糧食局
新風氣中小學生節糧倡議書 篇5
親愛的同學們:
當你捧著噴香的米飯、吃著雪白的饅頭、端起美味的面條時,你是否知道這是農民伯伯頂著烈日辛勤耕耘換來的。當你面對著滿桌好菜漫不經心地挑挑揀揀時,你是否知道還有很多偏遠山區的孩子因為貧窮而吃不飽飯,上不起學。當你埋怨飯菜不可口、隨意傾倒吃剩的飯菜時,你可曾想到四川地震災區中還有很多與我們同齡的伙伴,他們頃刻間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家園,他們是怎樣的缺水斷糧啊?糧食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
目前,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還遠遠低于世界水平,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糧食才能滿足需求。節約糧食、珍惜糧食應該成為我們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作為青少年,我們更應該成為節約糧食的表率。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積極參加“節糧在我身邊—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認真學習節糧知識,自覺增強節糧意識,每天節約一點點,每天奉獻一點點,用我們的行動,用我們節省的糧食和資源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為此,我向全校同學鄭重地提出倡議:
1、盛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飯吃干凈,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
2、不偏食,不挑食。
3、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的要帶回家。
4、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5、對垃圾進行分類,盡量減少垃圾排放,減少耕地污染。
同學們,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讓我們以節約為榮,讓節約成為一種時尚,讓節糧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新風氣中小學生節糧倡議書 篇6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糧食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作得來的,每一粒糧食都是他們的心血!糧食跟水一樣,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我們每天工作、學習的動力之源。俗話說的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所以,我們要改掉浪費糧食的壞習慣,要珍愛糧食,節約糧食,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多少人吃不上飯,還要堅守在陣地和敵人做生死斗爭,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美好的生活。如今生活富裕了,但也有不少流落街頭的乞丐吃不飽穿不暖。他們那一雙渴望食物的眼睛,是多么楚楚可憐。而我們如果浪費糧食的話,最終也會造成吃不上飯的后果,所以號召大家節約糧食迫在眉睫。我的身邊就有許多珍惜糧食的人,我們要向他們多學習學習。
我的奶奶今年已經60多歲了,奶奶雖然年齡大,但一直保持著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比如說一盤新鮮的菜出鍋了,第一頓奶奶先是撐破了肚皮往肚子里裝,如果實在吃不了,就放到冰箱里,等第二頓再拿出來熱熱吃,一直是吃了熱,熱了吃,直到菜酸了,奶奶也舍不得扔,最后倒給家里的雞吃。
我常和奶奶說隔夜的飯菜吃了容易得病,但奶奶仍然舍不得扔這些糧食,還教導我們說:“我們雖然生活好了,但不能忘本呀。在六七十年代,莊稼青黃不接,你的老太爺就是活活餓死的,老太太也是吃樹皮和花生皮才勉強活了下來,那時候要是有這么一碗白米飯,該有多高興啊,所以你要珍惜糧食,浪費可恥呀!”我一直對浪費這個詞理解很膚淺,聽了奶奶的話,我才明白,沒有了糧食將是多么的可怕。
在學校有的小學生,餐盤里總是或多或少的剩些飯菜扔掉。這些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在豐收時,農民伯伯想到我們狼吞虎咽的吃著他們種的糧食該有多么高興,可如果看到我們把他們的勞動果實扔到垃圾箱內,又會多么傷心失望啊。此時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節約糧食,像珍惜我們的生命一樣去珍惜它吧。
20xx年xx月xx日
新風氣中小學生節糧倡議書 篇7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品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可是,在學校食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許多同學將只吃了兩口的饅頭、整碗的飯菜倒掉。不一會兒,泔水桶就倒滿了。看著滿桶滿桶的剩菜剩飯,真是令人感到可惜!
當你捧著噴香的米飯、吃著雪白的饅頭、端起美味的面條時,你是否想到這是農民伯伯頂著烈日辛勤耕耘換來的?當你埋怨飯菜不可口、隨意傾倒吃剩的飯菜時,你是否想到還有很多偏遠山區的孩子因為貧窮而吃不飽飯,上不起學?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費糧食就是踐踏農民的勞動成果,就是無視我們父母的辛勤汗水。同學們,讓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作出貢獻!在此,我們向同學們發出如下倡議:
1、愛惜糧食,避免剩餐,減少浪費,把碗里的飯吃干凈。
2、不偏食,不挑食。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
3、就餐時保持安靜,文明就餐,愛護餐具,保持餐桌衛生。
4、積極監督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希望同學們積極響應,自覺履行倡議,從我做起,從現在開始,文明就餐,節約糧食,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
同學們,我們一定行!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