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節約能源,減少排放倡議書(精選3篇)
如何寫節約能源,減少排放倡議書 篇1
節能工作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作為公共機構,我們應堪當表率;作為人民公仆,我們更應率先垂范!為推進節約型機關的建設,切實做好我區公共機構的節能工作,我們向全區公共機構及干部職工發出倡議:
一、倡導節能減排。增強資源憂患意識,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的消費理念,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節約每度電、每度水、每度氣、每升油,減少廢水、廢氣,特別是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
二、使用節能產品。廣泛使用節能燈、節電開關、節水龍頭、節能汽車等節能產品,多使用節能節電認證產品,少用高耗能電器。
三、注重節約用電?刂齐娔芟,盡量利用自然光,做好隨手關燈、輕松節能工作,下班后及時關閉計算機、復印機等用電設備,嚴格控制電熱水瓶等其它電器的使用;安裝使用節能空調,嚴格執行辦公室夏季空調溫度設定不得低于26攝氏度、冬天空調溫度設定不得高于16攝氏度的規定。
四、做好節約用水。大力提倡節約用水、從點滴做起的新風尚,加強用水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嚴禁跑、冒、滴、漏。積極創造條件,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如綠化用水采用噴灌等方法,實現循環用水、一水多用。
五、減少燃油消耗。做好減少油耗、身體力行的宣傳發動,多選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減少公務車、私家車的使用頻率;建立健全公務車燃油一車一卡制度,注重車輛的日常維護保養,降低油耗和減少廢氣排放。
六、節約行政資源。認真遵守會議及接待制度,嚴格執行接待標準,嚴格控制公務活動規模,切實做到從簡節約、體現效能,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電話辦公做到語言精練準確,減少通話時間。
七、節約辦公耗材。強化機關辦公資源消耗管理,充分利用電子政務功能,減少紙質文件的印刷量,提倡雙面用紙和信封、復印紙的再利用。提高材料利用率,推進廢棄物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
八、提倡節能環保。建筑裝修盡量選用環保材料,盡量采用自然光和太陽能。帶頭響應限塑令,使用布袋子、菜籃子取代塑料袋。
節能減排,利國利民,節能減排,機關先行。讓我們快速行動起來,爭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倡導者、實踐者、示范者,營造人人講節能、處處講減排的濃厚氛圍,為我區節能工作做出積極的貢獻!
如何寫節約能源,減少排放倡議書 篇2
:
X年6月14日為“全國低碳日”,6月12日至18日為全國公共機構節能宣傳周。?到值栏鶕谱笾衅烊嗣裾k公室《關于X年公共機構節能宣傳周活動安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結合“節能領跑 綠色發展”及“攜手綠色出行 樂享創新生活”的主題,向轄區內廣大居民發出如下倡議:
1、倡議廣大居民朋友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等新產品、新技術,培養綠色生活、綠色辦公、綠色消費的良好行為習慣。
2、倡議廣大居民朋友盡量選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秉承“能走不騎,能騎不坐,能坐不開”的出行理念,盡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或步行等方式出行,支持節能減排低碳行動,宣傳綠色環保理念。
3、倡議廣大居民朋友養成離開辦公室及其他公共場所時隨手關燈、關空調、關電腦的良好習慣。
4、倡議廣大居民朋友在會議室、辦公室(家庭)做到冬天空調溫度不高于20度、夏天空調溫度不低于26度。
5、倡議廣大居民朋友積極推廣“無紙辦公”、“無紙通信”,節約打印、復印用紙,提倡雙面使用打印紙。
6、倡議廣大居民朋友樹立資源循環利用的意識,爭取做到“一物多用”。逛街時帶上購物袋,少用塑料袋,減少一次性用品(如紙巾、紙杯、筷子、方便碗等)的使用。
7、倡議廣大居民朋友謹慎處理舊燈管、廢電池等廢棄家電及電子產品,避免舊燈管、廢電池等廢棄家電及電子產品隨意丟棄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
倡議人:
時間:X年XX月XX日
如何寫節約能源,減少排放倡議書 篇3
在人口、產業和城市高度密集、資源環境先天不足的條件下,節能減排,保護環境,與全社會每一個成員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需要全社會的積極支持和共同參與,為此,我們特向廣大公眾發出以下倡議:
一、積極開展家庭“簡約生活”行動。我們要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進一步強化家庭節能減排意識,建立簡約、環保、健康、文明生活新方式。做到多用自然風,夏天空調溫度不低于26度。自覺養成隨手關燈、關空調、關電腦的良好習慣。堅持上班騎車或乘坐公交車,每周少開一天私家車。
二、認真做好家庭節能減排六件事。即:使用節水器具;使用節能電器;使用無磷洗衣粉;使用環保袋,少用或者不使用一次性用品;拒絕過度包裝;注重“一水多用,一物多用”。
三、積極開展節能減排“小竅門”創新活動。圍繞節能減排,積極動腦,尋找“竅門”,發揮才智。從家庭做起,并積極為單位、社區節能減排提合理化建議,充分利用各種優勢,積極開展節能減排創新活動。
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迅速行動起來,從家庭做起,從自己做起,“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