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文明交通倡議書(通用3篇)
幼兒園文明交通倡議書 篇1
尊敬的家長朋友:您好!
文明出行是公民道德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具體體現,交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做文明人、行文明路”,自覺遵守交通安全法規,倡導文明交通新風,摒棄不文明交通陋習,不僅是我們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體現,更是每個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一言一行既折射出個人的修養,也關系到我們豐縣城市的形象,我們理應成為文明交通的積極參與者和認真實踐者,為孩子們樹立良好的榜樣。
為了緩解早晨和傍晚接送孩子時幼兒園門口交通擁堵情況,給孩子一個安全暢通的出行路線,給大家一個文明有序的良好交通環境,我們將攜手家長加大幼兒園“綠色通道”建設。在此,我們向廣大幼兒家長發出如下倡議:
1.請您認真學習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規,教育孩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加強自我保護安全意識,樹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2.請您教育孩子上學、放學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靠路邊行走;不闖紅燈,不橫穿馬路,不翻越護欄;不在路上追逐打鬧;橫穿馬路要走人行橫道,做到“一慢二看三通過”。
3.請您積極倡導公共交通、“綠色交通”,接送孩子盡量以步代車。
4.用汽車、電動車、三輪車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請您在幼兒園門口50以外停靠上下車,并做到車子不隨意掉頭、停靠;用其他交通工具送孩子上下學的,請您把接送車(如電動車、自行車)整齊地停放到幼兒園門口路對面和幼兒園兩側指定的停車處,盡量遠離幼兒園的大門,不要直接將車停在幼兒園大門口,防止擁擠和碰撞到孩子,為了所有孩子的安全,請您自覺整齊的停放車輛,“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給別人提供方便時,也給自己的孩子創設了安全的環境。
人讓車,讓出一片安全,讓出一片理解;車讓人,讓出一片溫情,讓出一片秩序。家長朋友,請您牽起孩子的小手,開文明車、行文明路、做文明人,共同營造出一個安全、文明、暢通的交通安全環境!
幼兒園文明交通倡議書 篇2
春臨大地百花艷,節至人間萬象新。在龍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為弘揚文明新風,建設文明石家莊,營造文明祥和的節日氛圍,共建文明和諧宜居上栗。縣文明辦向廣大市民發出如下倡議:
文明慶賀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睦鄰友好,給親朋好友拜年、送祝福,不編發、轉發不良和不健康短信。給孩子“壓歲錢”要適度、不攀比,崇尚節儉。注重綠色環保,燃放煙花爆竹時,遵守有關規定。倡導健康娛樂方式,不酗酒、不賭博、不沉迷網絡、不搞封建迷信。
文明出行
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行文明路,不闖紅燈、不亂穿馬路、不翻越護欄、有序通行;開文明車,慢行禮讓、不酒后駕駛、不超速行駛、不疲勞駕駛、不超員超載、車輛不亂停亂放。
文明用餐
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文明餐桌”行動,反對鋪張浪費,倡導“光盤行動”,不剩菜、不剩飯。親朋好友聚會,不貪杯斗酒,注意飲食和個人衛生,做到不食用過期、有毒食品。
文明游園
維護公園廣場環境,不踐踏花草,不攀爬樹枝,不采摘花朵,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外出旅游注意遵守公共秩序,保護生態環境,愛護文物古跡,愛惜公共設施,崇尚綠色低碳,講究與人為善。
文明祭掃
崇尚科學,摒棄封建陋習的'祭奠方式,提倡祭悼不攜帶火源上山,不在上墳時燒紙、燒香、放鞭炮、放孔明燈,不在在林區吸煙,不在林區烤火取暖、生火野炊。如確需在墳地燒香、燒紙,請自覺做到未開好防火線不燒,未備好打火工具不燒,刮風、高溫、干旱天氣不燒,無人看守不燒。遇到森林火災時,積極撲救并在第一時間內報告當地村委會,以便及時組織人員撲滅。
廣大市民朋友們,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樹文明新風,過平安新年。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幸福!新春快樂!
20xx年xx月xx日
幼兒園文明交通倡議書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1、崇尚禮讓的交通行為。校園內自覺養成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互相禮讓的良好交通習慣,自覺遵守交通法,和諧為本,禮讓在先。
2、崇尚有序的交通行為。行人靠右行,自行車靠左行駛;車輛按規定入庫、入位,有序停車。
3、崇尚安全的交通行為。機動車駕駛員務必遵章慢行、按規定停車,行駛中不隨意鳴喇叭,以確保校園寧靜、道路暢通及行人安全。
4、崇尚模范的交通行為。行車走路爭做遵守交通法規的模范,注重自身形象,倡導交通文明行為,營造良好的校園交通環境。文明校園有我在,和諧交通伴我行。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場所,校園環境與安全文明尤其重要,交通文明更是一個學校文明程度的標志。文明校園呼喚文明師生,文明師生創造文明校園。
老師們、同學們,美麗的校園需要我們精心呵護。從今天起,讓我們爭做一名創建建文明校園的參與者、傳播者、監督者。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摒棄陋習,文明禮讓,做文明人、走文明路、開文明車,為創建文明校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我院創建省級文明校園譜寫新的篇章。
“文明校園有我在和諧交通伴我行”,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倡議人: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