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建動員捐款的倡議書(精選3篇)
籌建動員捐款的倡議書 篇1
尊敬的薛氏宗親:
大家好!
貴州仁懷薛氏一支系出廣東潮州伯肇公后裔,歷史滄桑,幾經遷徙,我村薛氏一族由廣東省潮州伯肇公后九世孫遷興始祖用康公攜子仁甫公(二世祖)遷居廣東興寧,八世祖對湖公感懷祖德宗功創修承繹樓;十四世端智公清乾隆年間官遷四川瀘州府;十八世先桃公攜子正興、正萬、正炳遷居貴州省遵義縣鳳朝門石子浦居住十三年,后正萬公與正炳公遷居貴州省仁懷縣李博里九甲地名魯班鎮隆保村萬壽板栗灣,正興公遷居烏江,后因江水漫延,后裔遷居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自始祖用康公而下,至今已繁衍二十五代。我村由伯肇公始祖順排而下第廿七世裔孫正萬、正炳落戶貴州仁懷開基一百多年今已傳世七代了,我村現有人口兩百多人。自先祖遷居仁懷,世代均想修建祠堂,敬奉祖先,然我地族眾因各方條件限制終不如愿,盛世修祠,為緬懷先祖,修建宗祠,敬祖敬宗,傳承后世是我仁懷薛氏舉族之愿望!
今我地族人念祖之心日甚也!思慮再三我地族人決定成立修祠理事會舉全族之力修建宗祠,讓祖宗亡靈有棲身之所,子孫祭祀有拜謁之堂,因我仁懷薛氏一支,人單力薄,懇請各位宗親慷慨樂捐,助我仁懷薛氏族敬祖之心早日如愿!我地薛氏全族人將銘感于心,樂捐宗親之名字刻碑永記于仁懷薛氏宗祠,萬世流芳,后代敬仰。
樂捐建祠,功德無量!
倡議人:
時間:20xx年xx月xx日
籌建動員捐款的倡議書 篇2
局機關各科室、局屬各單位,社會各界愛心人士:
20xx年7月,市環保局蘆淞分局45歲的一直低燒不退,去市中心醫院檢查,確診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妻子無工作且體弱多病,兒子去年考上長沙理工大學。經過數月的化療,已是債臺高筑,雖然去年12月份兒子的骨髓配型成功,但面對不低于40萬元的巨額治療費用,全家人一籌莫展,只能通過互聯網尋求社會幫助。
行善積德,患難相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大家伸出援助之手,捐獻一份愛心,幫助完成骨髓移植手術,戰勝病魔。
祝早日康復!
倡議人:
日期:
籌建動員捐款的倡議書 篇3
教師們:
你們好!
當我們井然有序地工作、幸福安康地享受生活之樂時,就在我們的身邊卻有同事在無助中掙扎,在悲傷中承擔著生命不能承擔之重!!
張小葉教師就是典型的一例,她在江聲從教兩年以來,兢兢業業、熱愛學生、盡職盡責做好自我的本職工作。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20xx年9月,張小葉的母親因身體不適赴xx市中心醫院檢查,被確診為尿毒癥。一年多以來,靠在懷化、湘潭、長沙等多家醫院每星期做血液透析一次來維持生命,每次需要近400元,20xx年下半年,她的母親身體惡化,醫生提議僅有換腎才能挽救生命,200x年12月,經過銀行貸款和親戚朋友的幫忙,她的母親成功的在重慶一家醫院做了腎移植手術,共花費了近26萬元,后期治療費每月還需要4000——6000元。而家中父親已48歲,沒有穩定的工作,還有70多歲的爺爺需要照顧,弟弟23歲在外打工,她自我才畢業兩年,巨額的醫療費將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推向了深淵,家中已傾其所有、負債累累,張小葉教師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應對張小葉教師的不幸,我們怎能忍心不聞不問,袖手旁觀呢讓我們一齊為自我的同事盡一份力吧!在此,我們倡議,廣大教職員工伸出援助之手,向“江聲愛心基金”奉獻自我的一分愛心。用我們的愛、我們的心,點亮一盞盞期望的燈,幫忙像張小葉教師一樣的亟待幫忙的同事撐起一片蔚藍的天!!對于您的關愛,我們在此致以崇高的敬意!
倡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