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墓倡議書(精選4篇)
修墓倡議書 篇1
尊敬的各位宗親、族賢:
您們好!
首先向您們致以真摯的祝福:全家幸福、事業有成、財源廣進!慎終追遠,后輩之責。我族劉氏先人自山西洪洞大槐樹遷至鄖縣楊溪鋪鎮烽火山黃龍寺,后分支到峪劉家灣。劉士瑜一支落腳茅草嶺。劉士瑜逝后葬于當地,及后人永字輩、明字輩亦皆葬于此。明國初年,先祖劉士瑜墓由族人劉伯舟牽頭,劉成階操勞修建,距今已百年。劉公后裔衍居面甚廣,以本地茅草嶺、溜石板、廟堡居多,后衍至十堰、武漢、仙桃等地,人口近萬之眾,業及七十二行,其昌盛繁榮,人才輩出,財丁之茂,永不衰敗,全賴劉公墳之寶地風水,真龍正位,福地之蔭也。
劉公墳地歷來香火不熄,多有叔侄族賢前來拜祭,可見族人省親念祖之情甚,飲水思源,發財不忘祖,十分難能可貴。然因墳地年久失修,面目全非、幾夷為平地,其墓碑亦殘缺傾倒,淹沒于荒草荊棘之間,其狀令人傷懷。劉氏宗祖墳地不敢以面目示于后裔,也是我房內一大羞也。我輩百年之后也覺無顏見老祖,深感遺憾。今逢盛世,國運昌盛,家族文化方興未艾,全社會傳家風,盡孝悌,我劉氏家族素來恪守禮法,講究孝道,為緬懷先人之德澤,圓我族人之夙愿,今發起修復我劉氏先人士瑜公及永字輩、明字輩墓地事宜,以供后人瞻仰,并藉此勉勵我輩及后人謹勤處世,正直為人。為此,特倡議我族人慷慨解囊,獻智獻力捐資,盡自己一點孝心,成先祖一件事業,積子孫一分功德。這是心安理得之事。祖墳無顏,后人無面;祖上有靈,必佑各房世代顯赫,永葆榮華富貴。大家同是劉公后裔之希望和驕傲,為祖墳重光,必將留名立世激勵后人!
集資方式:以自愿為原則,凡捐款200元以上者刻碑銘記,置于墓旁顯目之處,激勵后人,流芳百世。發起人將組建籌備組組織,設立專用賬戶,聘請監理,劉氏族人可親往捐資,可信函相約,可電話聯系。敬請宗親族賢全力支持,為早日竣工慶典,謹向各位鞠躬為敬!修繕劉士瑜及永、明字輩先人墓籌委會成員簡介及職責如下:
會長:
成員:
聯系人:
款收集人:帳號:我族人才濟濟,皆可為先人墓修繕之事運籌,發起人不分房系,以鄖縣境內方便之士組起,未上名之族賢請多多原諒,勿以為意。籌委會成員全屬自覺自愿無償服務,絕當秉持公心,不遺余力將善事做好。當下需做好以下事項:
1、起草倡議書,并以書信送達眾族人,或電話傳達修繕捐資事宜。
2、明確籌委會各成員之職責,選任會計、出納、監理等角色。
3、設立專用賬戶,接受捐贈,開具收據,代為監督管理資金,做好資金使用情況預算、決算及公示。
4、收集眾族人意見后征集修繕,最終確定。
5、組織修繕工程實施,監督工程質量,把握工程進度,研究開工工程、竣工事宜。
6、策劃落成慶典。
7、制定后期管理措施。
8、促進族人間常來常往,深化聯系。
修繕相關事宜適時通知,不夠之處敬請原諒。
倡議人:
日期:
修墓倡議書 篇2
尊敬的全村父老兄弟姐妹們:
當今社會,各地經濟飛速發展。試看周邊的村莊,竟相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道路暢通,經濟飛快發展。反觀我們村,在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上,由于基礎薄弱、資金匱乏形成交通滯后的問題,給村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帶來了諸多不便,也嚴重阻礙了我村的經濟發展。因此,多修幾條村道,方便群眾的生產生活,已成為全村上下的共識,也儼然上升為全體村民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
值得慶幸的是,今年,恰逢上級政府對有道路建設的村莊有獎補資金,對道路建設完畢驗收合格的村莊政府獎補60℅以上的道路工程款,這是我們建設村街道的最佳時機。由于橋口村修道路面積特別大,覆蓋全村,資金缺口過大,僅依靠村民捐資無法正常施工。因此,必須緊緊依靠全村父老兄弟姐妹的力量,凝聚合力,捐款獻策,群策群力,共建美麗新村。在此,橋口村支兩委發出倡議:希望全村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外出鄉賢、私營企業老板、社會各界有識之士,伸出援助之手,捐資不論多少我們感激不盡,哪怕一點力量也是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希望在外務工經商有實力的村民能鼎力相助,獻出一份情,父老鄉親不勝感激!道通則人興,路通則財旺。在家務農經商有收入的村民應以大局為重,盡責盡力、捐款獻策,建設修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橋口村的未來一定會因為你們而更精彩!
全村的父老兄弟姐妹們,讓我們團結一致,共謀大業,一起行動吧!
我們承諾:凡捐款者一律由村委會統一開具收據,設立理財監督小組專款專用。所有捐款,按照金額,依次排列,對捐款人芳名、金額刻碑銘記;凡個人捐資1000元以上,企業捐資1萬元以上,石刻個人姓名和企業名稱(法人姓名),讓人們和子孫后代永遠銘記捐資者的功德。
修路難一時,爛路難一世!真誠希望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道路一通萬象更新,橋口村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
期待您的支持,敬候你的佳音。
倡議人:
20xx年x月x日
修墓倡議書 篇3
尊敬的龍溪祝氏宗親:
你們好!
樹有根,水有源,修墓、修譜、修祠歷來被視為尊祖敬宗的三大孝行。龍溪祝氏先后修繕了宗祠,續修了宗譜,唯有始祖僖五公和夫人管氏合葬墓尚未修繕。
龍溪是傳統歷史文化名村,村內的祝氏宗祠、江浙社、文昌閣、觀音閣等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據《祝氏世譜》記載,元末明初,郎峰四十二世祖紹文公由江郎山宅基遷居龍溪。六百多年來,紹文公的子孫在龍溪這塊風水寶地繁衍生息,現已達六千之眾,遍布廣豐、衢州、江山、浦城,甚至遠播上海、南昌、鷹潭等地,人才輩出,實為祖宗福澤所致,我們這代及后世子孫都應感恩祖宗的功德。
紹文公僖字輩,排行第五,世稱“僖五公”,因此龍溪祝氏歷來酒席上猜拳不猜“五”的獨特風俗,這是龍溪祝氏子孫尊祖敬宗的體現。僖五公和夫人管氏合葬墓坐落于大墳垅,歷經六百余年歷代多有修繕,后隨國人宗族觀念的淡薄,日漸失管,經多方查找重新發現,但已墓塌碑倒,在廣泛征求意見后,經龍溪祝氏宗祠管理協會討論,決定啟動始祖墓修復工程,在修舊如舊的原則上,增設墓志、墓亭、祭拜臺等附屬設施,以及一百余米石階和過河石橋,初步預算耗資需25萬元。
為盡快籌足資金,完成修復工程,現倡議所有龍溪祝氏后人為始祖墓的修復捐資、捐物,所有捐助者名單將予以立碑紀念。龍溪有句俗語叫“為祖公墳山”,意指做十分重要的大事,因此修始祖墓,是我輩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呼吁全體龍溪祝氏,積極響應,群策群力,共同完成這件上慰祖先九泉之靈,下佑子孫繁榮昌盛的家族大事。
向為此做出貢獻的宗親致以崇高敬意!
20xx年2月
修墓倡議書 篇4
譚家河鄉、十三里橋鄉各位彭姓宗親:
咱們的六世嫡祖彭思德夫婦是彭家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是我們譚河西門人的嫡系祖先。留下了四歲的兒子彭禮傳子:正倫——比年——光明——明貴,十一世祖明貴大人傳下了我們一群子孫118人之多。文革中這塊古碑被紅衛兵打倒推在塘里。族人彭春祥發現后悄悄背回,至今存放在他家豬圈之中,咱們當地的明貴夫婦兩塊公碑已立了,是祥鐸捐款3000元,是我們敬祖的典范人物,值得譚河宗親學習。思德這塊古碑和彭氏先營記事碑是咱們彭氏家族的傳家之寶。我們一定要想法重立保護起來,不然,就對不起祖宗!
為此,倡議全體族人集資盡孝,望人們向祥鐸那樣慷慨解囊,多少不限捐款立碑,捐款人都刻在古碑上,給彭姓的子孫后代留個念紀,何樂而不為呢。計劃20xx年清明節或今秋十月一日立碑。
倡議人:
20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