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幫困獻愛心倡議書范文 扶貧幫困獻愛心發言稿(通用3篇)
扶貧幫困獻愛心倡議書范文 扶貧幫困獻愛心發言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還嗷嗷待哺時,父母就遠離家鄉長年在外地打工謀生糊口。很多時候,他們只能從電話中或者從偶爾寄來的匯款單中,才能感覺父母的存在。當別的孩子都在享受父溫母暖的時候,他們卻被留在山村鄉下,孤獨地像荒草一樣生長。人們給這群孩子起了一個酸楚的名字: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同其他兒童一樣是祖國的未來,同樣承載著民族的希望,他們不僅關系到現實社會的安寧與和諧,還關系到祖國下一代的整體素質。我們需要關注這些留守兒童,讓他們在歡樂、和睦、關愛,健康的環境中成長,讓其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讓他們共享一片成長的天空,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無力去徹底改變他們的處境,我們無力去消除他們的貧困。但是,我們一定能盡自己的力量去做點什么。其實社會不是缺乏愛,只是缺少把愛心匯集起來的`倡導者,缺乏一個讓愛心流淌的渠道。關注留守兒童,關注祖國未來。同在藍天下,為了留守兒童都能擁有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傳承光大中華民族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同學們、老師們省下一件玩具錢吧,少喝幾瓶飲料,少抽幾包煙少買一件新衣服,少穿一雙名牌鞋?犊柚切崆衅谂蔚男』锇榘,用我們的愛心和善舉,架起愛的橋梁,奏響愛的樂章,讓他們暗淡的童年生活重新迸發出燦爛的光輝您彌足珍貴的愛心,一定能令這些留守兒童,感受到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帶來的溫暖與祝福;一定能感召身邊的人,也像您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美好的心靈;一定能激勵我們更努力地凝聚社會上無數愛心人士的力量,共同構建一個愛心家園。
倡議人:聯心小平小學少隊
X年XX月XX日
扶貧幫困獻愛心倡議書范文 扶貧幫困獻愛心發言稿 篇2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想起陪伴我們度過少年難忘時光的五通,你的心頭是否涌起別樣的溫暖;提起好同學葉春福,你的心里是否會依然倍感親切。在葉春福校長任教的五通鎮保寧中心小學,有那么一群家境貧寒的特困生和貧困生,正在風雨飄搖的求學路上艱難跋涉。
雖然義務教育階段,國家兩免一補的政策已在這個邊遠的山區小學得到貫徹落實,但那少量的伙食費補貼遠遠達不到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的營養需求。他們每日吃的是只有零星油光幾乎見不到肉的飯菜,穿的是僅夠遮體的粗布舊衣,用的是從各撤銷的村委小學湊合過來的桌椅板凳,陳舊、變形甚至缺腳少腿。
在這些孩子幼小的心靈里也許也幻想著擁有可以像城里孩子那樣在優越的環境里無憂無慮地只管穿著漂亮整潔地上學讀書、吃營養餐、上電玩城、吃肯德基、逛書城、買心儀玩具布偶的快樂童年,但這些對那群或沒爹沒娘、或親人殘疾、或父母離異、或家人深陷病魔的家徒四壁的孩子,卻是遙不可及的夢。
雖然生活窘迫、求學艱辛,但這些遠離父母寄宿在學校里衣單被薄食不裹腹的孩子并沒有放棄夢想,他們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沉重,他們渴求知識,希望通過求學改變命運。為使這些貧窮但不失志的孩子不因失學而折斷夢想的翅膀,我們的葉春福同學不辭辛勞地為孩子們奔走呼號,希望他們能得到關注和關愛。
親愛的同學們,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獻愛心,收獲希望。如果你的一份愛心能改變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你的一次善舉,可以點燃一家人的希望,你還猶豫嗎?給山區孩子一片燦爛且溫暖的陽光,我們也會收獲一段豐盛的人生!
倡議人:
時間:X年XX月XX日
扶貧幫困獻愛心倡議書范文 扶貧幫困獻愛心發言稿 篇3
經國務院批準,自2019年起,將每年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扶貧日”的設立,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貧困群眾的重視關愛,吹響了動員全社會力量向貧困宣戰的沖鋒號。
樂善好施、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助人為樂、患難相扶是社會倡導的時代新風;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自治州歷來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州黨委、州人民政府致力于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縮小貧富差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先后歷經三個階段2019年時間,舉全州之力推進對口幫扶和扶貧開發。
2019年,又再次提出鞏固幫扶成果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建立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援疆扶貧“四位一體”扶貧機制,實施“十大行業扶貧工程”,建立對口幫扶新機制,全面啟動新一輪對口幫扶和扶貧開發工作。隨著扶貧攻堅戰略的持續深入推進,對口幫扶、精準扶貧所面臨的任務還十分艱巨,鞏固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村村過萬元”成果實現“戶戶過萬元”、提前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扶貧開發總目標任重而道遠。值此第二個全國“扶貧日”之際,我們倡議:
緊緊圍繞“扶貧濟困、你我同行”主題,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宣傳自治州扶貧開發取得的顯著成就,宣傳全社會參與扶貧濟困的好人好事和先進事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員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扶貧濟困活動,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愛、幫助和支持貧困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扶貧的良好氛圍。
傳承扶貧濟困、崇德向善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積極組織參與社會募捐活動,廣泛開展扶老、助殘、救孤、濟困、送醫、助學等慈善公益活動,切實為困難群眾做好事、辦實事;發揮資源優勢和行業特點,積極組織開展“精準扶貧融情行動”,創新水利扶貧、交通扶貧、生態扶貧、旅游扶貧、信息扶貧、產業扶貧及興教助學、送醫送藥、技能培訓等活動形式,形成全社會支持和參與扶貧濟困強大合力,助推扶貧濟困事業再上新臺階。
組織開展“走進貧困村、共度扶貧日”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動員全州各級對口幫扶單位和社會公益組織深入開展結對共建、結對幫扶活動,進村入戶,宣傳政策、了解訴求、傾聽民意,送溫暖、獻愛心、辦實事,幫助貧困群眾解決最需要、最迫切的問題,助力貧困群眾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廣大干部群眾發揚扶貧濟困、助人為樂的慈善精神;國有、民營、外資企業及職工弘揚善舉濟世、慈心為民的奉獻精神,伸出援助之手,奉獻一片愛心,積極參與到扶貧濟困愛心捐助活動中來,以實際行動幫助貧困家庭和困難群眾走出困境,攜手走進幸福生活!
我們堅信,涓流共匯,足以涌成江河;綿力齊聚,定能眾志成城。讓我們共同為扶貧工作添磚加瓦,共同創建文明和諧昌吉!用我們發自內心深處的關愛和善舉,讓扶貧濟困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蔚然成風,讓友善互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人心,為加快自治州“三個率先”、建設“五個昌吉”、實現全面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10·17", 扶貧濟困,與愛同行。扶貧濟困事業期待您的參與,衷心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