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光盤倡議書范文集合(精選3篇)
關于光盤倡議書范文集合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當前,餐桌上浪費的糧食數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在我們的身邊,對糧食的浪費比比皆是。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我們每年倒掉了約2億人一年的口糧。餐桌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縮影,小餐桌,承載的不僅僅是人類的生生不息,更傳承了人類自古以來文明有禮、節儉惜福、珍愛糧食的優良傳統!肮獗P”是一種節約,是一種素質,是一種美德。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校學生會、研究生會向全校師生發出如下倡議:
1、注意文明就餐,倡導健康飲食。在用餐時,注意自覺排隊、主動禮讓;愛護餐廳設施,保持環境衛生,主動回收餐具;飲食注重營養分配,合理選擇,杜絕暴飲暴食。
2、努力厲行節儉,堅決杜絕浪費。杜絕攀比浪費,樹立“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理念,努力做到按需選餐,不剩菜,不剩飯,做“光盤一族”,珍惜糧食,拒絕浪費。
3、堅持身先示范,積極倡導新風。在自身厲行節約的同時,也倡導大家做勤儉節約的實踐者、宣傳者、監督者,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勤儉節約的良好氛圍。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光盤”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也是一種厲行節約、倡導珍惜的生活態度。希望全校師生員工積極支持和響應“光盤行動”,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日三餐做起,珍惜資源,理性消費,做一個光榮的“光盤一族”,共同為建設文明、和諧、環保的社會環境作出自己的貢獻!
“光盤行動”倡導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帶動大家珍惜糧食、吃光盤子中的食物,得到從到民眾的支持,成為xx年十大新聞熱詞、網絡熱度詞匯,最知名公益品牌之一。
關于光盤倡議書范文集合 篇2
當前,在餐飲消費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費現象,近日一組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_億元,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為響應中央節儉的號召,在全社會形成“珍惜糧食講文明,儉以養德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尚,我們特向廣大市民朋友發出“文明餐飲,拒絕浪費”倡議:
(一)傳承美德,營造良好餐飲氛圍。希望每一個市民都自覺傳承愛物知恩、尊重勞動、勤儉節約、珍惜幸福的傳統美德,踴躍參與“文明餐飲,拒絕浪費”行動,享受“文明用餐、節儉惜!钡目鞓。
(二)綠色消費,積極參與“光盤行動”。希望每一個市民都積極踐行低碳生活方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就餐后打包剩飯剩菜,“光盤”離開,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三)理性消費,杜絕鋪張浪費陋習。希望每一個市民都遵循“吃多少點多少、不夠吃再點、剩菜要打包、千萬別浪費”的理性消費理念,增強勤儉節約光榮、鋪張浪費可恥的意識。
(四)文明用餐,遵守餐桌禮儀。希望每一個市民都自覺遵守餐桌禮儀,愛護用餐環境,做到不在餐飲場所肆意喧嘩,不在禁煙場所吸煙,不勸酒,不酗酒,開車不喝酒,酒后不駕車。
市民朋友們,讓我們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與文明握手,與陋習告別,養成勤儉、理性、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用“文明餐飲,拒絕浪費”的實際行為譜寫美德人生,攜手共創共享幸福富錦!
關于光盤倡議書范文集合 篇3
各位市民朋友:
餐桌文明體現著尊重勞動、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建設節約型社會,是黨和政府從中國國情和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要求。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當前,在餐飲消費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費現象,這與厲行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相違背。近日,在新華社一份《網民呼吁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的材料上作出了批示,要求狠剎浪費之風;為貫徹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精神,在全市形成文明、科學、健康的餐飲消費新風尚,我們特向市民朋友發出“光盤”行動文明餐桌倡議:
一、更新觀念,告別陋習。市民朋友在餐飲消費中要告別“愛面子、講排場、比闊氣”的舊陋習,樹立“重實情、求健康、講環保”的新觀念,傳承取之有度、飲食調理的中國飲食文化和中華民族愛物知恩、尊重勞動、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二、厲行節約,惜糧惜福。餐飲服務單位要在餐桌上擺放“節約惜福、文明用餐”標識牌,酒店點菜人員做到主動提醒顧客適量點餐,引導消費者避免產生餐桌浪費;餐飲服務單位要主動提供免費打包環保餐盒或餐袋,鼓勵消費者將剩余飯菜打包帶回。市民朋友在餐飲消費中要自覺理性消費,要“吃多少點多少、不夠吃再點、剩菜要打包、千萬別浪費”,要“光盤”離席,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三、文明用餐,優雅生活。市民朋友在餐飲消費中要倡導餐桌禮儀,遵守用餐秩序,愛護用餐環境,做到談吐文雅,不大聲喧嘩,做到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的哲言猶在耳畔。各位市民朋友,讓我們身體力行,我“光盤”我光榮,厲行節約、文明用餐,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細節做起,拒絕“舌尖上的浪費”,與陋習告別、與文明握手,自覺養成勤儉、理性、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吃出健康、吃出文明、吃出和諧,讓我們用文明演繹健康生活,用行動展示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