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鳥周倡議書(通用3篇)
愛鳥周倡議書 篇1
親愛的同學們:
鳥是人類的朋友,是翱翔藍天的精靈。“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
然而,隨著人類對自然的大規模開發,我們周圍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不斷遭到破壞,鳥類的生存也受到了極大威脅。據調查,在過去的50年里,已有73中鳥類和其他動物在地球上消失,有180種鳥類大量死亡,有的正趨近滅絕。
鳥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是地球大家庭中的一員。如果人類再不采取具體行動善待這些大自然的生靈,用不了多久,它們就將永遠成為塵封的歷史,在這寂寞凄清的世界里,人類又能孤獨地持續多久呢?朋友們,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拿出理智和愛心吧,保護鳥類,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肩負起每個地球人義不容辭的神圣使命。
如今,正值春暖花開之際,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愛鳥周”,讓我們成為鳥兒的知己,加入到愛鳥護鳥的行列中來吧!為此,我們倡議:主動學習鳥類保護知識,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積極宣傳愛鳥、護鳥、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意義。努力做到:
一、多植樹、種草、養花,保護鳥類的自然棲息地,為鳥類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
二、不傷害、不捕殺野鳥,不掏鳥窩,不拾鳥蛋,不籠養野生鳥類;
三、對傷害鳥類者主動勸說,發現捕殺、販賣鳥類的不法行為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
四、拒食野鳥等野生動物,并勸誡親朋不食野生動物;
保護鳥類,人人有責,讓我們攜起手來,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我們鳥兒的明天筑巢,共建人與自然和諧的綠色家園!
愛鳥周倡議書 篇2
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環境污染等原因,致使許多鳥類正面臨種群數量迅速減少的危機。
為了維護生態平衡,為了讓鳥兒自由生存,為了人類自己的安危,我們每一位社會公民都要提高自己的生態保護意識,承擔起保護鳥類資源的重任,積極投入到野生動物保護的行列中來。
為此,在第39屆“愛鳥周”宣傳活動之際,我們倡議:
一、自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等法律法規。
二、全社會成員要自覺增強生態保護和公共衛生安全意識,移風易俗,全面禁食包括鳥類在內的野生動物,提倡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與野鳥保持距離,不干擾野鳥的生活、不破壞野鳥的棲息地。
四、自覺規范觀鳥和野鳥攝影行為,充分地尊重野鳥生活的自然規律,做到綠色出行、文明觀鳥、生態攝影。
五、不隨意放生野鳥,特別是不要捕捉或到市場上購買野鳥放生。
六、不將野鳥當寵物飼養,要觀鳥,不要關鳥。
七、發現受傷、病弱、饑餓、受困的野鳥,要及時報告當地野生動物救護部門,不撿拾鳥蛋,不接觸死亡野鳥。
八、發現有捕捉、投毒、獵殺野鳥,破壞野鳥棲息地等違法行為,要及時向當地野生動物保護部門或公安部門舉報。
讓我們善待大自然的精靈——鳥類。
愛鳥周倡議書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鳥是人類的朋友。據統計,地球上與人類共同生活的鳥類有近萬種,從陸地現存最大的鳥--鴕鳥到最小的蜂鳥,從極地的企鵝到熱帶叢林中的鸚鵡,她們在用各自獨特的方式展示自身美麗的同時,也以其婉轉輕靈的歌聲、絢麗多彩的羽色裝點著我們的生活。抬頭仰望鳥兒的飛翔總能激起我們無盡的遐想……“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
鳥和人類一樣,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員。試想:如果沒有鳥類,自然界的生態將失去平衡,人類將受到各種各樣的威脅;如果沒有鳥類作為天敵,森林病蟲害肆虐,自然界的生物鏈將被打破;如果沒有鳥類作為傳媒,很多植物將無法繁衍;如果沒有鳥類歌舞飛翔,世界將變得單調寂寞。愛護鳥類,保護鳥類的生存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正值春暖花開之際,我們迎來了全國第三十一個“愛鳥周”。今年“愛鳥周”活動的主題是“愛鳥護鳥觀鳥,共享自然之美”。讓我們成為鳥兒的知己,加入到愛鳥護鳥的行列中來吧!為此,我們倡議:
一、人人爭當學法、知法、守法公民。努力學習有關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樹立熱愛自然、熱愛家園、護鳥光榮、獵鳥可恥的新風尚。
二、人人爭當護鳥宣傳員。了解鳥類知識,了解它們在調節生態平衡中的作用,積極向全社會宣傳,提高每個公民愛鳥護鳥的意識。
三、人人爭當“護鳥使者”。不捕殺野鳥,不掏鳥窩,不拾鳥蛋,不籠養野生鳥類,堅決破除捕鳥、吃鳥的陋習。發現受傷鳥要精心治療,傷好后放歸大自然。對傷害鳥類者要主動勸說,發現捕殺、販賣鳥類的不法行為要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
四、人人爭當造林綠化的先鋒。讓我們植出更多的綠樹,保護自然資源,愛護鳥類的棲息地,為鳥兒們創造一個美麗、舒適的家園,讓小鳥和人類共享一片藍天!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保護大自然的天使吧!保護維護生態平衡的精靈吧!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給予我們的回報將是一片鶯歌燕舞、一片鳥語花香!將是一個更加富有生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環境。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證明我們的倡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