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倡議書六年級(通用3篇)
白色污染倡議書六年級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綠色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幾千年的人類文明進程沒有犧牲地球的綠色,但是三百年的現代文明卻使我們綠色的地球日漸披黃蒙黑、黯然失色,尤其是被稱為環保頭號大敵的“白色污染”,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環境和質量的一道難題。
所謂“白色污染”,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快餐盒、餐具、杯盤、塑料包裝等廢棄的不易降解的塑料對環境的污染。目前,我國每年塑料廢棄量多達1000余萬噸。
不難發現,在我們周圍廢塑料碎片星羅棋布,隨處可見。這預示著“白色污染”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同學們、朋友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有義務、有責任保護我們的地球,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制止“白色污染”,拒絕塑料制品,使用可降解產品,共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
大連作為全球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當環境保護成為中央和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一個主題的時候,一批樂于為公益事業出謀劃策的大連的優秀企業及企業家行動了起來,我們具有強烈環保意識的大連市民行動了起來。
那么,作為一名有責任感的當代大學生,我們更應該在此時行動起來,制止“白色污染”,拒絕塑料制品,使用可降解產品,共同美化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為此,我倡議:
1、 不使用一次塑料飯盒、一次性餐桌布和一次性筷子。
2、 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籃子,重復使用耐用型購物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3、 積極參與校園的環保活動,為杜絕白色污染而努力。
4、 當好環保宣傳員,帶動家人和朋友使用環保產品。 就讓我們所有的大學生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用我們的小手牽起越來越多的人的大手,牽出綠色長城,牽出綠色希望,為珍惜綠色、創造綠色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讓天更藍,讓水更清,讓地更綠,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美麗。
白色污染倡議書六年級二: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你們好!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制造,最終歸結于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令人觸目驚心的是,這種可怕的污染物現在已由城市走向鄉村。由崇山峻嶺到大海之濱,無處不見他們的身影。
去年,我到我們西南邊陲的一個小鄉村支教,這里可謂深山更深處,交通閉塞,人跡罕至。可就在這樣的小鄉村,白色污染早已作為外來文化的代表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小店里的掃除用具清一色是塑料制品,來趕集賣菜的菜農人人手中拿一摞塑料袋。我曾驚訝地問當地老師,此地盛產竹子,為什么不用竹子做掃帚,這樣即可以就地取材,又可以避免污染。當地老師說,用竹子做掃帚不賺錢,沒人愿意做。我懷著悲哀的心情尋遍整個集市,找到了一家賣竹籃子的,選了一個用來買菜。第二天,當我提著這個竹籃買菜的時候學生都圍著我笑。我問他們笑什么,他們說:“老師,這個籃子太難看了,連我們都不用,你這個來自大城市的人怎么會用它?”于是,我只好放下籃子,與孩子們促膝長談環保。學校外有一個大垃圾箱,街上來來往往的人都把垃圾丟在里面,每到周末,學校就要焚燒垃圾,頓時,青山碧水間沖起一道滾滾濃煙,各種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在烈焰中扭曲、掙扎,散發毒氣。
剛才所講到的是深山中的一瞥,那么,在我們這美麗的海島上,情況又是如何呢?下面,我又要給大家講一個我剛剛經歷過的故事。上周末,我和幾個同事一起到十里銀灘搞燒烤,純凈的海灘上除了細膩的白沙不見一物,我們都不禁贊嘆大自然的純美與壯闊。燒烤過后,我和另一個年輕老師負責“打掃戰
場”,我們將所有垃圾收在袋子中準備帶走。這時,一個帶小孩的老師說:“不用拿走了,水會把它沖走的。我第一次來的時候不知道,也要把垃圾帶走,我老公告訴我沒必要,水沖過什么都不會留下。”我詫異的望著這位受過高等教育的高中老師,她怎么連這點常識都沒有?水沖過了,岸上什么都沒有留下,那么水又把垃圾沖到哪里了?她難道沒有聽說過海洋污染嗎?而且,她身邊站著不足六歲的孩童,母親的這番話不知會影響他多少年。
白色污染,這源于城市的罪惡產物,以席卷之勢撲向鄉村,不知道會帶來多少可怕的惡果!當城市人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整個社會從上到下開始自覺抵制白色污染的時候,農村的第一代塑料袋使用者已長到二十多歲,他們自己以及他們的弟弟妹妹、兒子女兒都樂此不疲地繼續使用下去,他們的父輩也跟著他們用起來„„
我有一個朋友,今年二十五,他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對土地的熱愛自不必說。他接受過高等教育,學的就是與環境相關的科學,當看到一些環境污染的景象時也是義憤填膺。有一次,我和他談起人可以不使用塑料袋時,他問,菜怎么買。我說可以用籃子。他勉強同意,又問,那么垃圾怎么倒。我說,可以用一個桶提下來倒。他說,倒垃圾都是順便的,還要跑回來放垃圾桶,這樣不可行。我想了想說,也有辦法不用跑上去,可以在垃圾車周圍修一個水池,有專門清洗桶的工具,倒過垃圾就可以去上班,下班后再順便拿桶。他笑說,這么麻煩,我寧可提塑料袋去倒。我聽到他的話既感到氣憤又有一絲悲涼,難道他沒有從《焦點訪談》上看到塑料袋的來源?這些塑料袋的原料主要是舊塑料瓶、醫院扔掉的一次性針管甚至是農藥桶。一面是對自身乃至整個人類生存環境的極大破壞, 一面是一時的方便,作為一個早已接受新觀念熏陶的人,為何還是如此短視?殊不知,并不是因為有了塑料袋人們才使用,而是因為許多人都要用塑料袋才有人瘋狂地生產。
然而,我們不能過多地責怪他一個人,因為他的想法在當代,尤其是農村很有代表性。下面,我想談談白色污染對農村究竟有哪些影響。農村地區文化教育相對比較落后,對新興事物缺乏辨別力,這就是一切假冒偽劣商品都把農村地區作為傾銷地的原因,例如震驚全國的假奶粉導致嬰兒死亡案件就是發生在農村。同樣,白色污染將毒手伸向農村后也造成了比城市中更為可怕的影響。首先,農村群眾普遍喜愛塑料袋的方便實用,對其危害了解不多;而在城市中,由于信息領域發達,宣傳力度大,人們早已對塑料制品反感,主動擺脫對其依賴。因此,目前農村濫用塑料制品的情況比城市更要嚴重。其次,農村在垃圾處理上也會帶來更多污染。城市垃圾實行統一處理,這就降低了對環境的危害;而在農村,處理垃圾通常使用的是焚燒和填埋兩種方法。焚燒會對空氣造成二次污染。而填埋更可怕,會造成土地板結,使有毒物質滲入泥土和地下水中,滲入泥土中的有毒物質會進入種植的糧食作物中,進入人的消化系統;滲入地下水中的有毒物質會直接污染水資源。最后一點是,農村群眾的思想觀念一旦形成就難以改變,他們既已受益于塑料袋的方便,就很難一下子放下不用。而且,他們認為別人都在用,只有我自己不用也于事無補,只會遭人笑話,因此,誰也不愿做接受新觀念的第一人。
任何人都需要吃五谷雜糧,各種蔬菜,因而,農村是人類的生命源。一旦農村受污染,整個人類的延續都會受到危脅!而由以上的三點可以看到,目前農村群眾更熱衷于使用塑料制品,其觀念也更牢不可破,這些制品對農村的危害更大。因此,在農村地區加強環保宣傳是當務之急!
白色污染倡議書六年級 篇2
局機關全體干部職工:
為全面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新思想新理念,建設好西藏的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好日喀則的碧水藍天,讓我們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是我們的共同心愿,也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近年來,在“生態珠峰”戰略的推動下,我市在鞏固和發展“六城共建”工作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因各種白色垃圾等引發的各類環境污染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治理白色污染、共建美好機關”是我們每一位局機關干部職工都必須共同應對的課題。在此,向全體機關干部職工發出倡議,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迅速行動起來,從我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拒絕身邊的白色污染。
一、不把白色污染帶進機關大院,在機關大院生活區、辦公區域內不使用各類一次性塑料袋,在外購物使用綠色環保袋。
二、在機關食堂用餐使用食堂提供的專用餐具或自帶餐具,拒絕購買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的泡沫塑料飯盒、塑料碗、塑料杯、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等,拒絕一切“白色污染”。
三、各類辦公及生活垃圾倒入指定垃圾箱內,不隨意丟棄,共同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和收集。看到廢棄的塑料制品主動撿起來,認真組織回收。
四、節約用水、用電、用紙及各類辦公耗材,大力推行無紙化辦公,紙質資料提倡雙面打印,下班后及時關閉照明、電腦、空調、地暖等各類用電設備,杜絕“長明燈”“長流水”“長空調”,不浪費每一張紙、每一滴水、每一度電。
遠離白色污染、共建美好機關,需要你我的行動。以我們全體機關干部職工的實際行動,進一步帶動全市教育系統干部職工積極加入治理白色污染的行列中,發揚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倡導綠色、環保生活,維護生態、保護環境,為建設一個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家更美的幸福家園而共同努力!
白色污染倡議書六年級 篇3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你們好!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制造,最終歸結于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令人觸目驚心的是,這種可怕的污染物現在已由城市走向鄉村。由崇山峻嶺到大海之濱,無處不見他們的身影。
去年,我到我們西南邊陲的一個小鄉村支教,這里可謂深山更深處,交通閉塞,人跡罕至。可就在這樣的小鄉村,白色污染早已作為外來文化的代表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小店里的掃除用具清一色是塑料制品,來趕集賣菜的菜農人人手中拿一摞塑料袋。我曾驚訝地問當地老師,此地盛產竹子,為什么不用竹子做掃帚,這樣即可以就地取材,又可以避免污染。當地老師說,用竹子做掃帚不賺錢,沒人愿意做。我懷著悲哀的心情尋遍整個集市,找到了一家賣竹籃子的,選了一個用來買菜。第二天,當我提著這個竹籃買菜的時候學生都圍著我笑。我問他們笑什么,他們說:“老師,這個籃子太難看了,連我們都不用,你這個來自大城市的人怎么會用它?”于是,我只好放下籃子,與孩子們促膝長談環保。學校外有一個大垃圾箱,街上來來往往的人都把垃圾丟在里面,每到周末,學校就要焚燒垃圾,頓時,青山碧水間沖起一道滾滾濃煙,各種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在烈焰中扭曲、掙扎,散發毒氣。
剛才所講到的是深山中的一瞥,那么,在我們這美麗的海島上,情況又是如何呢?下面,我又要給大家講一個我剛剛經歷過的故事。上周末,我和幾個同事一起到十里銀灘搞燒烤,純凈的海灘上除了細膩的白沙不見一物,我們都不禁贊嘆大自然的純美與壯闊。燒烤過后,我和另一個年輕老師負責“打掃戰場”,我們將所有垃圾收在袋子中準備帶走。這時,一個帶小孩的老師說:“不用拿走了,水會把它沖走的。我第一次來的時候不知道,也要把垃圾帶走,我老公告訴我沒必要,水沖過什么都不會留下。”我詫異的望著這位受過高等教育的高中老師,她怎么連這點常識都沒有?水沖過了,岸上什么都沒有留下,那么水又把垃圾沖到哪里了?她難道沒有聽說過海洋污染嗎?而且,她身邊站著不足六歲的孩童,母親的這番話不知會影響他多少年。
白色污染,這源于城市的罪惡產物,以席卷之勢撲向鄉村,不知道會帶來多少可怕的惡果!當城市人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整個社會從上到下開始自覺抵制白色污染的時候,農村的第一代塑料袋使用者已長到二十多歲,他們自己以及他們的弟弟妹妹、兒子女兒都樂此不疲地繼續使用下去,他們的父輩也跟著他們用起來
我有一個朋友,今年二十五,他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對土地的熱愛自不必說。他接受過高等教育,學的就是與環境相關的科學,當看到一些環境污染的景象時也是義憤填膺。有一次,我和他談起人可以不使用塑料袋時,他問,菜怎么買。我說可以用籃子。他勉強同意,又問,那么垃圾怎么倒。我說,可以用一個桶提下來倒。他說,倒垃圾都是順便的,還要跑回來放垃圾桶,這樣不可行。我想了想說,也有辦法不用跑上去,可以在垃圾車周圍修一個水池,有專門清洗桶的工具,倒過垃圾就可以去上班,下班后再順便拿桶。他笑說,這么麻煩,我寧可提塑料袋去倒。我聽到他的話既感到氣憤又有一絲悲涼,難道他沒有從《焦點訪談》上看到塑料袋的來源?這些塑料袋的原料主要是舊塑料瓶、醫院扔掉的一次性針管甚至是農藥桶。一面是對自身乃至整個人類生存環境的極大破壞, 一面是一時的方便,作為一個早已接受新觀念熏陶的人,為何還是如此短視?殊不知,并不是因為有了塑料袋人們才使用,而是因為許多人都要用塑料袋才有人瘋狂地生產。
然而,我們不能過多地責怪他一個人,因為他的想法在當代,尤其是農村很有代表性。下面,我想談談白色污染對農村究竟有哪些影響。農村地區文化教育相對比較落后,對新興事物缺乏辨別力,這就是一切假冒偽劣商品都把農村地區作為傾銷地的原因,例如震驚全國的假奶粉導致嬰兒死亡案件就是發生在農村。同樣,白色污染將毒手伸向農村后也造成了比城市中更為可怕的影響。首先,農村群眾普遍喜愛塑料袋的方便實用,對其危害了解不多;而在城市中,由于信息領域發達,宣傳力度大,人們早已對塑料制品反感,主動擺脫對其依賴。因此,目前農村濫用塑料制品的情況比城市更要嚴重。其次,農村在垃圾處理上也會帶來更多污染。城市垃圾實行統一處理,這就降低了對環境的危害;而在農村,處理垃圾通常使用的是焚燒和填埋兩種方法。焚燒會對空氣造成二次污染。而填埋更可怕,會造成土地板結,使有毒物質滲入泥土和地下水中,滲入泥土中的有毒物質會進入種植的糧食作物中,進入人的消化系統;滲入地下水中的有毒物質會直接污染水資源。最后一點是,農村群眾的思想觀念一旦形成就難以改變,他們既已受益于塑料袋的方便,就很難一下子放下不用。而且,他們認為別人都在用,只有我自己不用也于事無補,只會遭人笑話,因此,誰也不愿做接受新觀念的第一人。
任何人都需要吃五谷雜糧,各種蔬菜,因而,農村是人類的生命源。一旦農村受污染,整個人類的延續都會受到危脅!而由以上的三點可以看到,目前農村群眾更熱衷于使用塑料制品,其觀念也更牢不可破,這些制品對農村的危害更大。因此,在農村地區加強環保宣傳是當務之急!
海陵中學是整個海陵島文化教育的中心,因此,作為海陵中學的一份子,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從自身做起,為保護美麗海島的環境盡一份力。以教師為例,我校教工宿舍樓有六十套,假設每戶每天買菜要用五個塑料袋,一天共用300個塑料袋,一個月用9000個,一年用109500個,三十年用3285000個。三十年后,這3285000個塑料袋早已足夠將整個海陵島鋪上一層,將海陵中學墊高幾厘米,一個用白色垃圾鋪成的海島,該是何等丑陋,何等可怕!這還只是計算了半數教師使用塑料袋的后果,如果將海陵中學兩百多名教師,三千多名學生使用的塑料制品都計算在內,恐算會超出我的電腦的運算能力吧!
因此,我倡議海陵中學全體師生杜絕白色垃圾,抵制塑料制品,將污染源趕出海中。并大力宣傳,動員親朋好友加入我們的行列,為構建綠色海中,環保海島不懈努力!
此致
敬禮!
倡議人: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