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建動員捐款的倡議書(通用3篇)
籌建動員捐款的倡議書 篇1
局機關各科室、局屬各單位,社會各界愛心人士:
20xx年7月,市環(huán)保局蘆淞分局45歲的一直低燒不退,去市中心醫(yī)院檢查,確診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妻子無工作且體弱多病,兒子去年考上長沙理工大學。經(jīng)過數(shù)月的化療,已是債臺高筑,雖然去年12月份兒子的骨髓配型成功,但面對不低于40萬元的巨額治療費用,全家人一籌莫展,只能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尋求社會幫助。
行善積德,患難相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請大家伸出援助之手,捐獻一份愛心,幫助完成骨髓移植手術,戰(zhàn)勝病魔。
祝早日康復!
倡議人:
日期:
籌建動員捐款的倡議書 篇2
尊敬的薛氏宗親:
大家好!
貴州仁懷薛氏一支系出廣東潮州伯肇公后裔,歷史滄桑,幾經(jīng)遷徙,我村薛氏一族由廣東省潮州伯肇公后九世孫遷興始祖用康公攜子仁甫公(二世祖)遷居廣東興寧,八世祖對湖公感懷祖德宗功創(chuàng)修承繹樓;十四世端智公清乾隆年間官遷四川瀘州府;十八世先桃公攜子正興、正萬、正炳遷居貴州省遵義縣鳳朝門石子浦居住十三年,后正萬公與正炳公遷居貴州省仁懷縣李博里九甲地名魯班鎮(zhèn)隆保村萬壽板栗灣,正興公遷居烏江,后因江水漫延,后裔遷居貴州省畢節(jié)市金沙縣,自始祖用康公而下,至今已繁衍二十五代。我村由伯肇公始祖順排而下第廿七世裔孫正萬、正炳落戶貴州仁懷開基一百多年今已傳世七代了,我村現(xiàn)有人口兩百多人。自先祖遷居仁懷,世代均想修建祠堂,敬奉祖先,然我地族眾因各方條件限制終不如愿,盛世修祠,為緬懷先祖,修建宗祠,敬祖敬宗,傳承后世是我仁懷薛氏舉族之愿望!
今我地族人念祖之心日甚也!思慮再三我地族人決定成立修祠理事會舉全族之力修建宗祠,讓祖宗亡靈有棲身之所,子孫祭祀有拜謁之堂,因我仁懷薛氏一支,人單力薄,懇請各位宗親慷慨樂捐,助我仁懷薛氏族敬祖之心早日如愿!我地薛氏全族人將銘感于心,樂捐宗親之名字刻碑永記于仁懷薛氏宗祠,萬世流芳,后代敬仰。
樂捐建祠,功德無量!
倡議人:
時間:20xx年xx月xx日
籌建動員捐款的倡議書 篇3
各機關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好心的各界人士、朋友們:
納雍一中的王勝杰老師,不幸患肝癌。他從教26年,以火熱的激情,嚴謹?shù)膽B(tài)度,潛心教學,勇于教改,大膽創(chuàng)新,在這塊陣地上,辛勤耕耘、播種,嘔心瀝血地澆灌著祖國的花朵,他先后發(fā)表多篇文章和受到領導的好評。在多年的教學中不時的支助有困難學生。20xx年3月24日不幸的他被確診為肝癌中期,從此他離開了講臺,但他一心想的是教室和他的學生,同時,還要支付高達80多萬元的醫(yī)藥費用。
“一人有難,眾人支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在此呼吁所有的愛心企業(yè),熱心的公眾及社會各界人士,向王勝杰老師獻出一點愛心和暖暖情意。善舉不分先后,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愛心善舉一定能匯成愛的暖流,幫助王勝杰老師渡過難關。
本人陳魁星乃是王勝杰老師的學生之一,在學習上深受王老師的無微不至照顧與培育,深知他是一個極負責任、關心同學的老師。在此,我謹以一個學生的身份為老師的病尋求一點社會各界人士以及各位老師同學的幫助,并希望他的病能夠有希望治好。
此致
敬禮!
倡議人: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