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的保護倡議書范文(精選7篇)
文化遺產的保護倡議書范文 篇1
天地造化,日月精華,孕育了神州的山河大地;廣土眾民,毓秀鐘靈,創造出五千年燦爛的文化。這山川與文化交相輝映,共同織就了錦繡中華。她的集中代表,就是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與文化遺存。這些自然珍萃、文化瑰寶,不僅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面對這些自然與文化杰作,我們在驚嘆自然造物之神奇,祖先創造力之偉大的同時,對祖國的摯愛會愈加深沉、博大。
新的世紀已經到來,現代化的浪潮必將以前所未有的深廣之勢席卷全球。在市場與技術力量的無情擴張面前,傳統的世界己漸行漸遠。自然生態與文化遺產的保護,也己成為日益緊迫和不容回避的大問題。對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遺存豐厚的大國,尤其如此。
目前,全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存27處,申報待批的還有幾十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5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千多處,地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萬處,而登錄在冊的文化遺存更是多達40萬處。據文化部的統計數字,1999年全國文物保護經費總計支出7.29億元人民幣,如果平攤到全國縣級以上的6萬多處文物保護單位頭上,每單位所得不過1萬出頭,而在實際上能夠得到上述保護經費的不過三、四千家。經費的不足,使文化遺產的保護面臨嚴重的問題。對現有的文化遺產,保護經費己感不足,而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隨著經濟開發和建設的深入,未來還將有大量新的文物出土,其發掘、保護和研究對于人、財、物力之需求也會非常巨大。凡此種種,顯然己非政府所能獨力承擔。文化遺產,為全民族之共同財富;其保護,也不僅只是政府的責任,而是需要全社會關注和參與的'事業。
聯合國《世界遺產公約》規定,凡由于保護不力或過度開發等人為原因損壞的自然與文化遺存,將被取消“世界遺產”資格而列入“瀕危遺產”名錄。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對于該遺產所在的國家和民族將是巨大的恥辱,其將有何面目面對自己的祖先、后代與世界呢
我中華文化素有天人合一之境界,民胞物與之情懷,慎終追遠之傳統,尤其重視人與自然及社會之和諧共存。當代中國人自應高揚中華文化的這種精神,使祖國的天長藍,水長綠,山長青,鳥獸孳盛,萬物欣榮,將錦秀中華完好無缺地交到我們子孫后代的手中。這是十三億中國人的神圣義務,也是功在當代,澤及子孫的偉大事業。
北京市文化發展基金會,力雖微薄,但有志于中華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事業,我們深知非有全民全社會之警醒與努力,不足以成此大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同樣如此。只有持久不懈地進行文化遺產知識的普及與宣傳,使之深入人心并最終成為全民族之自覺意識和行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否則即使一時保護住了,也還會壞掉。
北京乃大國之都、首善之區與政治文化中心,這項事業自應從首都做起,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實事做起。愛護古跡遺存,維護古都風貌,率先垂范,帶動全國。這是首都各界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北京市文化發展基金會倡議并發起建立中華文化遺產專項基金,主要用于文化遺產的知識的普及與宣傳,文物保護人才的培訓,兼及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研究項目。
中華文化綿延不絕,是我們民族的血脈,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家園,文化遺存則是世代先民們智慧與創造力的載體和豐碑。文化傳承和文物保護的大業,赤縣神州,四海內外,風我炎黃子孫,與有責焉!我們堅信,凡我同胞,必會以其良知和對祖國的熱愛,向這一事業投入自己的一份關注和愛心。我們亦真誠期待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參與,通過全社會與全民族的不懈努力,使我中華文化發揚光大,文化遺產代代相傳,在新世紀中建設起一個繁榮富強、堪為全球表率的綠色中華、文化中華!
倡議人:
20xx年xx月xx日
文化遺產的保護倡議書范文 篇2
文化遺產是人類燦爛文明、輝煌歷史和非凡創造力的集中體現與智慧結晶,是歷史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的永恒記憶,是后人傳承歷史、繼住開來的文化淵源,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精神財富。文化遺產就在你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保護文化遺產是一項與整個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密切相連、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
青田,鶴山甌水,千年古縣,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是中國石雕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石文化之都和浙江魚燈之鄉。勤勞智慧的青田人民創造出了無數優秀的文化遺產,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目前,青田石雕、青田魚燈、劉伯溫傳說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保護名錄。
青田縣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中心,肩負著全縣文化遺產的普查、宣傳、保護、傳承、研究和利用等職責。現有縣文物保護點198處、縣級文保單位76處、省級文保單位9處;館藏文物——元代龍泉青瓷葫蘆瓶選入特種郵票發行,9件青瓷文物珍品載入國家文物精品集;先后編纂出版7本青田文物史料書籍。近年來,內馮縣委誕生地舊址、北山吳氏宗祠、萬阜夏超舊居、阜山裕堂別墅、石門洞劉文成公祠、高市陳誠故居、鶴城劉府祠、龍現吳乾奎舊居等一批文物建筑得到合理的保護修繕和開發利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項嶄新的工作,我縣在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普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的基礎上,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現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國家級3個、省級7個、市級26個、縣級78個;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1個、省級9個、市級20個、縣級20個;傳承基地國家級1個、省級3個、縣級傳承基地20個;省級經典景區1個。目前,還在積極申報世界人類與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然而,隨著時代飛速發展,強勢文化不斷沖擊,社會成員流動頻繁,價值觀念急劇變化,我縣文化遺產保護正面臨嚴峻的挑戰:一些承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建筑不斷遭到損毀,一些飽含民族思想感情美麗結晶的藝術品種、傳統工藝在悄無聲息地消逝——能不能將祖先留下的這些珍貴的.精神財富完好保存并傳予后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考驗。
文化遺產保護時不我待,刻不容緩,迫在眉睫,任重道遠。每年6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是我國的“文化遺產日”。值此第七個全國文化遺產日(6月9日)到來之際,我們呼吁,全社會都積極行動起來,以主人翁的態度重視文化遺產,關注文化遺產,走近文化遺產,參與文化遺產,熱愛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留住文化之根,守住民族之魂,為“建設美麗村居、構筑和諧家園、打造幸福僑鄉”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倡議人
年月日
文化遺產的保護倡議書范文 篇3
文化遺產是人類千百萬年來積累起來的最豐富的連接歷史記憶、應對未來挑戰的發展資源。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文明作為惟一沒有中斷、連續50XX年發展至今的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跡,留下了數不清的珍貴文化遺產。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對于這些依附著民族魂魄的珍貴文化遺產,尤其需要我們倍加呵護,依法保護,這樣才更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文化的繼往開來。
作為長期活躍在文化遺產保護一線的民間志愿者,我們目睹了全國各地在大拆大建中迅速消失的歷史文化遺產,深感責任在肩。為了喚起全民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切實的落實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作為首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杰出人物獎和年度貢獻獎獲得者,我們發出如下倡議:
第一,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
堅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堅持依法保護、科學保護,克服阻力、排除困難,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呼吁盡快修訂、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加大對破壞文物的刑責懲處力度。
第二,停止對歷史文化名城核心老城區的大拆大建。
將文物保護納入政府的城市規劃中去,對歷史城區、街區實施成片保護。設立歷史城區、街區保護委員會等機構,以應對非法拆遷對文物的破壞。
第三,對暫時不具備文物身份的歷史建筑,采取謹慎處理、保護為主的方針。
第四,加大對文物日常維護的投入。
對文物的修復,實行嚴格監督,杜絕肆意篡改、拆后重建等有悖于文物保護精神行為。
第五,大力扶植各類民間文化遺產保護機構。
鼓勵民間團體和個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研究不可移動文物的開發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鼓勵民間團體及個人參與監督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喚醒全民文保意識。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鼓勵設立私人博物館,鼓勵將私有文物捐獻國家,化私為公。
文化遺產保護形勢嚴峻,讓我們共同承擔起歷史的責任,最大限度地留住承載著數千年中華文明史精髓的物質和精神!
倡議人
年月日
文化遺產的保護倡議書范文 篇4
我國歷史悠久,古跡眾多。但由于種種原因,有些已經遭遇到了破壞。
有的名勝古跡因為為了慶祝游覽過此地在墻上亂寫亂畫,例如:“到此一游”,我還發現有人在古跡里亂扔果皮、礦泉水瓶、一次性筷子……這些都是損壞古跡的行為。作為一名文明古國的中國人,這些事情多么不應該發生啊!
我是一名環保意識極強的人,我要去古跡里進行宣傳,撿拾垃圾,讓這些古跡恢復原來的模樣。在這里,我還要提出一些建議。
一、學校要經常組織一些撿拾垃圾的活動。
二、讓大家多了解一些保護文物上的事情。
三、讓公安局增派人手,加強管理……
大地啊,海洋啊,所有的人們啊!覺悟吧!不要再向大自然發出挑戰啦!讓我們手拉手保護文物,保護我們的文明歷史吧!
倡議人
年月日
文化遺產的保護倡議書范文 篇5
晉城市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數千年的社會演變在太行山南端這段美麗的土地上留下了眾多的文物遺存,形成了深厚的物質文化積淀。
我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5處,古民居、古廟宇、古墓葬、古城堡隨處可見,石橋、石塔、石碑、石窟星羅棋布,磚雕、石雕、木雕精美絕倫,僅以宋金古建筑為例,我市有50多處,約占全國同期同類古建筑的三分之一。這些古代文化遺存,使我市自豪地驕傲地躋身于全國文物大市之列。這些珍貴的文物凝聚著澤州先民的智慧,見證著晉城悠久古老的文明。但同時我們必須看到,無情的歲月風雨正在侵蝕這些珍貴的文物,不少極具價值的文化遺址正在我們眼前消失。文物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我們在為它們感到驕傲和自豪的同時,更加有責任和義務去愛護它們、保護它們。為此,晉城市旅游文物局、晉城市旅游文物協會向廣大干部群眾發出倡議:
一、積極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用法律法規來規范我們的文物保護行為。
二、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各級基層政府應加強文物保護工作,認真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有效地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三、城鄉基本建設工程選址,應當盡可能避開不可移動文物,施工前要及時上報文物部門進行審批和文物保護工作。日常生產生活中,如果發現地面或地下有價值的文物時,要立即向我市文物管理部門報告,并自覺上交文物,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暫時不能上報上交時,要妥善采取有效保護措施,以便文物不致流失。
四、無論何時何地,凡發現文物面臨被毀、被盜危險的,要立即制止,并及時報請市文物管理部門,以便對文物進行及時搶救保護。
五、社會人士通過捐贈等方式支持文物保護工作,市級文物部門將予以表彰和獎勵。
六、不盜竊、哄搶、私分、非法占有國家文物,旅游時不刻劃、涂污、損毀文物,發現或者撿拾到文物,要及時上交文物管理部門。
七、勇于同盜竊文物、走私文物、破壞文物等違法行為作堅決的斗爭,發現盜竊、哄搶、破壞國家文物行為時,要主動向公安機關報案或提供線索,向文物管理部門報告情況,盡可能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支撐,保護文物就是保護歷史、保護文明,文物是我們的文化之根,更是我們創造新時代的源泉和動力。讓我們把保護文物當責任,為保護文物盡義務,為傳承中華民族的文明薪火而努力工作,為建設晉城和諧家園而努力奮斗!
倡議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文化遺產的保護倡議書范文 篇6
晉城市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數千年的社會演變在太行山南端這段美麗的土地上留下了眾多的文物遺存,形成了深厚的物質文化積淀。
我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5處,古民居、古廟宇、古墓葬、古城堡隨處可見,石橋、石塔、石碑、石窟星羅棋布,磚雕、石雕、木雕精美絕倫,僅以宋金古建筑為例,我市有50多處,約占全國同期同類古建筑的三分之一。這些古代文化遺存,使我市自豪地驕傲地躋身于全國文物大市之列。這些珍貴的文物凝聚著澤州先民的智慧,見證著晉城悠久古老的文明。但同時我們必須看到,無情的歲月風雨正在侵蝕這些珍貴的文物,不少極具價值的文化遺址正在我們眼前消失。文物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我們在為它們感到驕傲和自豪的同時,更加有責任和義務去愛護它們、保護它們。為此,晉城市旅游文物局、晉城市旅游文物協會向廣大干部群眾發出倡議:
一、積極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用法律法規來規范我們的文物保護行為。
二、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各級基層政府應加強文物保護工作,認真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有效地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三、城鄉基本建設工程選址,應當盡可能避開不可移動文物,施工前要及時上報文物部門進行審批和文物保護工作。日常生產生活中,如果發現地面或地下有價值的文物時,要立即向我市文物管理部門報告,并自覺上交文物,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暫時不能上報上交時,要妥善采取有效保護措施,以便文物不致流失。
四、無論何時何地,凡發現文物面臨被毀、被盜危險的,要立即制止,并及時報請市文物管理部門,以便對文物進行及時搶救保護。
五、社會人士通過捐贈等方式支持文物保護工作,市級文物部門將予以表彰和獎勵。
六、不盜竊、哄搶、私分、非法占有國家文物,旅游時不刻劃、涂污、損毀文物,發現或者撿拾到文物,要及時上交文物管理部門。
七、勇于同盜竊文物、走私文物、破壞文物等違法行為作堅決的斗爭,發現盜竊、哄搶、破壞國家文物行為時,要主動向公安機關報案或提供線索,向文物管理部門報告情況,盡可能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支撐,保護文物就是保護歷史、保護文明,文物是我們的文化之根,更是我們創造新時代的源泉和動力。讓我們把保護文物當責任,為保護文物盡義務,為傳承中華民族的文明薪火而努力工作,為建設晉城和諧家園而努力奮斗!
倡議人:_
日期:__年__月__日
文化遺產的保護倡議書范文 篇7
朋友們: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們勤勞、智慧的祖先,創造了瑰麗多彩、蔚為大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及其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傳統體育和游藝;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擔當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維護全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我國在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的同時,還主動與周邊國家合作,為跨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資源建立聯合保護的工作機制。
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廣大民眾知識和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卓越創造力和思想情感的體現,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庫。在廣大民眾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不斷地再創造,為我們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增強了對文化多樣性和民族創造力的尊重。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來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指出,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城鎮建設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在20__年文化遺產日(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20__年為6月14日)期間,文化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將以“非遺保護與城鎮化同行”為主題,在全國所有城鄉社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讓廣大民眾更方便、近距離地了解非遺,參與保護。在此,文化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共同向全國發出倡議:非遺傳承,人人參與!
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自民眾,民眾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者,同時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展的主體。人人參與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好的傳承保護。
我們相信,有您的參與,那些祖輩們唱過的歌、跳過的舞、扮過的戲、做過的手工以及傳統的民間實踐活動和高度智慧的思維方式將重放異彩,為社會發展注入強勁的活力。而您,將獲得參與非遺實踐活動的教益和快樂;在與祖先、與今人的精神共鳴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獲得豐厚的人生滋養。
文化傳統是一條豐沛的河,源自遠古,流向未來。關愛它、保護它,讓它川流不息,奔涌向前,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歷史責任。今天,這份責任傳遞到你我之手,為了使文化遺產與時代同行,為了實現民族復興、文化復興的共同愿望,讓我們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傳承非遺,弘揚傳統,美麗人生!
倡議人:_
日期:__年__月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