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祖墳修繕倡議書(精選3篇)
家族祖墳修繕倡議書 篇1
高陽梓叔:
上祖名元公,號六郎,諱宦生,原籍福建汀州府長汀縣宅田鄉,十八歲游學流寓于廣東大埔縣黨坪鄉,聯婚吳氏在華竹窩居住,祖妣吳五娘生二子,長四郎,次五郎。夫妻合葬于黨坪田心塮,癸山丁向,呼名黃龍出洞,龍脈從上而來,金井開得好,正是"龍位","墳穴"為四水歸槽,真是塊風水寶地。離今已有八百多年,界碑范圍清楚,今已五修,地理師曰:“此風水越修越旺!倍詈笠淮涡拚窃1983年癸亥歲冬月,距今已25年了,歷代至今每年正月27日<上祖規定日>數以萬計許氏裔孫徒步,驅車前來祭拜,但今年<20__年戊子歲>8月間發現祖墓被人損壞,墓碑被火燒脫層,帽頂頭脫落下來成為兩斷,碑墳字被損得模糊不清,近處裔孫曾幾次向當地政府交協,要求追查原兇,進而批評教育,以保古墓文物的完整。
碑墳已損壞,情況如實,倡導碑石一套固原定尺寸,用花崗巖重建,墳的月影,拜攤及以外地用花崗巖石條鋪墳,還屬祖墓范圍也全部用花崗巖石條豎立圍起,不再受當地人侵蝕。擴大墳坪地盤,征購當地人水田及菜地近300平方米面積,砌坎鎮土筑池,地板全面混凝土鋪設。
目前已組建籌備小組,并產生各村聯絡員,擬定20__年已丑歲,上半年進行重修,詳情待由興寧羅家日課定后告知。為此,我們倡議按能力大小,隨心樂助,自愿獻資,或按人口<不分男女>每人收10元人民幣,聚資后用,眾梓叔,估計工程需費用10———30萬元人民幣,凡獻資百元以上者上碑紀念,千元以上者并載入功德錄,發送全國各地元公裔孫。請眾梓叔鼎力支持。謝謝。
倡議人:
家族祖墳修繕倡議書 篇2
朱氏家族五祖墳后裔們:
人本乎祖,世代相傳。朱氏家族在中華姓氏普中位居十四,九千多萬人口,真是樹大根深,枝繁葉茂。五祖墳后裔,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各自奮斗在社會各條戰線上,為國家繁榮、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努力。今年,先祖們地下有知,也為此而興奮不已。六月二十三日一伙不法分子,耖動了我們祖先,盜走了古墓石雕,在當地父母官朱建平和族裔代表朱紅等人報案后,花坪派出所迅速主辦了此案,現已將部分不法分子緝拿歸案,厲經千辛,已將古物追回。在朱以素先生等人的倡導下,組織了五組墳就近的后裔們近百余人,給花坪派出所獻了一面錦旗,名曰:“樹神警雄風,促民族和諧”。鞭炮鼓樂齊鳴響徹云宵,甚是隆重。借此機會,在大家的擁戴下,組織了祖墳修繕代表小組十三人(詳見附表)。
小組成員于當日蛭實地勘察后商定:尊重古墓原有風貌,重點修復完善;新筑拜臺,拜臺下方建一米高,二十米長的功德碑,將捐資百元以上者,按數額排列,刻入功備碑;廣場中央建一坐四米見方,六米六高,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碑亭,亭中建一坐一米見方,五米高的朱氏家族五祖墳紀念碑,正面為主題,左側序述朱姓起源,右側序述五祖墳來龍去脈,簡介朱和中先生等名人;后面記敘本次活動意義,鐫刻派序及朱子治家格言;沿墳塋建修一條環形公路,路旁用松柏及長青樹類綠化;不用名貴樹種及花草,不用精美雕刻,不求奢侈,全然以美觀大方,質量堅固為標準,方便觀光祭祀為目的。
此基功德,能從真正意義上體現祖訓“孝悌忠售、禮義廉恥,仁誠勇恕、勤儉謙和!庇矛F代話講,能促進和諧社會發展,推動文明建設進程。但此項工程浩繁,需要大量的資金,要真正成為現實,只能依靠全族力量,出力獻計。經小組商定:倡議,凡五祖墳后裔,能自食其力者,都有義務同修功德。當然人上一百,種種色色,參差不齊者有之,更有甚者,爹媽不認,照穆不分,何謂朝祖之意,但朱氏家族自古積德行善,依然興旺發達,輩出畢竟占絕大多數明理事端,認大體,顧大局,相售我族后裔不是因為吝嗇幾塊錢,而是關系到在蕓蕓眾生中有何顏面如何立足的問題。捐資善款采取自愿,不分地域,不分男女,不限數額,損資請于八月三十一日前捐到聯系人手中,外地捐款可匯入專賬。同時留下姓名、住址、聯系方式,我們將以花名冊形式反饋信息。資金收支、建立帳戶,由專人管理,小組計論使用。待工程竣工后,做好詳細說明,反饋給每一位捐資者一份,永久保存,作為紀念。
初步擬定,秋收后動工,春節前竣工,在節假日內,統一時日,組織張家槽、易家荒、沈家荒、小坪、麂子水、花坪鎮六班鼓樂隊、六樂合湊、邀請縣民宗局當地政府及有關單位屆時光臨,通知本族后裔、自備祭品、集中朝祖、告慰亡靈,昭示后裔,永世不記忘。
倡議人:
時間:
家族祖墳修繕倡議書 篇3
尊敬的各位長孫氏宗親:
為弘揚中華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更好的保護國家文物讓長孫氏后裔勿忘吾組吾宗,長孫氏宗親聯誼會特倡議修葺陜西省永壽縣永壽坊村長孫無忌公塋。
永壽坊村,人杰地靈,人才輩出。長孫氏《門傳鍾鼎,家世山河》后人重修先祖之塋是緬懷過去,以祖為榜,激勵子孫,以使輝煌,亦是中華民族復興之舉。
宗祠即宗堂宗廟和墳塋,是先祖靈魂和身體的安息之所。重建祠堂墳塋為的是妥慰先靈,抒發后代子孫報本追思,因為“宗祖雖遠其精神遞嬗于子孫,修祠以萃之”則其精神有所依,而子孫之誠亦得以伸。宗祖所賴于子孫者,為其與我,守一抔之土。
若無墳塋和碑記,將來世遠人離,滄海桑田,何從別識,修葺祖塋,豎表立碑,按時祭掃,覆土維護,言念先人,裕后光前,才是修塋建冢之初衷和目的。
我長孫氏,宗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古往今來為國家和社會都有著卓越貢獻,宗族秉承傳統美德,家族茂盛,人丁興旺。先祖長孫無忌終生勤奮好學,博通文史,性通悟,有籌略。位居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冠,加太子太師同中書省門下三品等職。太宗得天下后,能克節盡忠,恪盡職守,協助治理天下,成為身為外戚而不以外戚自居的治國名臣,為“貞觀”“永徽”封建德政做出了重大貢獻。然人有之本、水有之源、木有之根、飲水思源,追先賢念祖德是我們的共同心聲,欣逢當今盛世,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政府鼎力支持。此時此刻,我輩富而思源,思祖敬宗,不僅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更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此舉也成為人們繼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課題。所以修塋建祠成為長孫氏族的共識和呼聲。
無忌公塋修葺工程即將開始,特向長孫氏族眾位后裔及社會各界人士發出倡議,希望各位宗親鄉賢及各界人士,慷慨解囊,踴躍捐款,從而保護國家文物以慰先祖。
注:凡捐款300元以上者,均于功德碑鐫刻芳名留念,以章其德;凡捐款300元以下者均造冊留名,以顯其德。
倡議人: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