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教育倡議書(精選3篇)
責任教育倡議書 篇1
全校教職員工們:
千秋大業,教育為本;教育成敗,系于教師。作為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們肩負著為祖國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的職業道德水準,將直接關系到千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此,認真貫徹落實_對廣大教師提出的“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勇于創新、奮發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四點要求,提高我們的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我們積極參加縣教育局組織的“愛與責任”主題教育活動。為打造一支富有愛心、敬業愛崗、學識精深、品行高潔、學生愛戴、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特向全校教師發出如下倡議:
一、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志存高遠,無私奉獻,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盡職盡責,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把自身的發展與學校發展統一起來。立足本職勇挑重擔,用扎扎實實的工作去開創我校教育事業嶄新的未來。
二、淡泊名利,勤奮工作。倡導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誠實守信、淡泊名利、廉潔從教的園丁精神,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職業形象,以身作則。用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及刻苦鉆研、不斷探索的進取精神去感染學生;用自己淵博的學識和精湛的講課藝術去吸引學生;用自己榜樣的力量去引導、激勵和鼓舞學生。
三、以人為本,不歧視體罰學生。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熱情關愛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公平公正對待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形成相互激勵、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堅決反對譏諷、歧視、侮辱學生,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廉潔從教,不參與(違規)有償家教。堅持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反對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不參與(違規)有償家教,不強制學生捐款、訂閱報刊雜志,不接受家長與學生的請吃和饋贈,不利用學生家長為自己謀取私利。終身廉潔從教。
五、求真務實,勇于創新。倡導熱愛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精神,樹立求真務實、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的態度和觀念。努力學習新的專業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深入鉆研業務,及時把握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和趨勢。建立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團結協作的機制,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智慧,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
三尺講臺,關系未來。教育是事業,需要我們去奉獻;教育是科學,需要我們去求索;教育是藝術,需要我們去創新。老師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用實際行動去塑造和提升教師的良好形象,做學生愛戴、人民滿意的教師。
此致
敬禮
倡議部門:衢山初中工會
責任教育倡議書 篇2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切道德的基礎,是為人處事最重要的品質,更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誠實守信是一種道義、準則、責任,也是一種聲譽,已成為評價人的必不可少的標準。誠實守信,已被人們廣泛地實踐到修身立業之中,“一諾千金”“一言九鼎”“人無信則不立”,正是人們講究誠信的高度概括和真實體現。身為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我們,應該讓誠信無愧于自己的靈魂,讓誠信無愧于這個偉大的時代。為此,我們向全體學生發出如下倡議:
1、樹立社會個人誠信形象:明理誠信,嚴守公民道德;實事求是,倡導良好社會風尚;真誠待人,恪守承諾;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做一個有知識、有道德、守法律的小公民。
2、樹立家庭個人誠信形象:熱愛家庭,孝敬父母、長輩,不做“小皇帝”、“小公主”;提倡儉樸生活,合理消費;提倡自己的事自己做,為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言行一致,勇于負責。
3、樹立學校個人誠信形象:熱愛學校和班級、熱愛老師和同學;嚴格遵守《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在學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考風和行為方面做到:不說謊,不抄襲,不作弊;不隱瞞自己和他人的錯誤,有錯就改;說實話,做實事,言必信,行必果;不貪便宜,明辨是非;為人誠實,講信用,重信譽。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不斷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做一個對同學有幫助、對班級有益、對學校有貢獻的人。
我誠信,我美麗,我誠信,我自豪!讓我們樹立起“做誠信人、說誠信話、做誠信事”的誠信觀念,培養誠信意識,珍視誠信價值,推動誠信教育。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要像珍愛自己的生命那樣珍愛自己的信譽,大家攜起手來吧,將誠信進行到底
長慶七中德育處、少先隊大隊部
20__年11月17日
責任教育倡議書 篇3
1981年艾滋病首次在美國被發現和確認以來,它以驚人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在30多年的時間里,艾滋病的流行不僅危及人類的生命和健康,成為有史以來人類所面臨的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而且還引發了一系列社會矛盾,演變成為影響社會穩定、阻礙社會進步的嚴重社會問題。
在艾滋病的預防控制工作中,向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提供關懷和支持,消除社會對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羞辱和歧視,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是控制艾滋病進一步傳播的有效策略之一。它對于保持社會穩定,降低艾滋病的社會影響,保證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發展,實現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于社會公眾對艾滋病認識的缺乏,對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羞辱與歧視現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更令人遺憾的是,這些現象在醫療場所也時有發生。消除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歧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社會的各個方面和每一個社會成員共同做出努力。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們呼吁更多醫務人員,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一、正確認識消除醫療場所與艾滋病相關的羞辱與歧視的重要意義;二、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正確看待艾滋病感染者;三、尊重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權利;四、努力消除對艾滋病患者的羞辱和歧視,向他們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同時,致力于宣傳、普及艾滋病知識,消除社會公眾對艾滋病的恐懼,消除他們對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偏見。倡導全社會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綜合的關懷與支持,為改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生存環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