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助學募捐倡議書(精選3篇)
金秋助學募捐倡議書 篇1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在充滿歡樂的今天,我們都在盡情呼吸著校園里這份清新怡人的空氣,享受著人生中這份絢麗多彩的生活,可你是否想到,就在我們的身邊,有多少家庭因下崗、殘疾、重病、災害等原因,生活狀況堪憂;有多少家庭支離破碎,許多同齡同學失去了往日的歡笑,有的甚至離開了留戀的校園……是貧窮阻止了他們走進知識殿堂的腳步,是貧窮折斷了他們追求理想的翅膀。
盛素欽,一位79歲的株洲老人,一名老兵的遺孀,平時特別省吃儉用,卻經常關愛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關愛青少年一代,關愛農村里貧困的家庭。一直沒有工作的她每月只有100元的生活補貼,卻在抗冰救災時毅然捐款300元,四川地震時捐款500元……
臨終前,她更是做出了一個讓人欽佩的善舉,將畢生節省的105563元積蓄無私捐獻給希望工程,全部用于資助貧困學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盛奶奶一生的寫照,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生命的真諦--生命的價值在于無私的奉獻!
同學們,逝者長已矣,風范永長存。幫助貧困學子實現求學夢想,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為此,在新一輪的“愛心使者在行動”即將來臨之際,我們代表一(一)班全體同學向全校少先隊員發出倡議:省下你的零花錢,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在能力范圍內獻出一小部分零用錢,慷慨捐助那些處在困境中的人!
奉獻愛心,收獲希望。同學們,盛奶奶已經離我們遠去,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以“##弘揚素欽精神、彰顯仁愛情懷”為信念,接過愛心接力棒,把愛心不斷傳遞,讓愛的火種熊熊燒!
金秋助學募捐倡議書 篇2
親愛的朋友:
又是一年大學圓夢時!多少年的寒窗苦讀,多少年的求索渴望,多少年的期待熱盼,終于凝結成今秋的碩果--金榜題名時。但是,在這美好的金秋時節,在這一群歡欣鼓舞的少年中,在喜悅笑容的背后仍然隱含著一絲焦慮和憂愁……
“少年強則中國強”。為幫助家境貧寒、品學兼優的孩子們踏入大學校門,由市教體局、市民政局、市總工會、市文明辦、團市委、市殘聯、市婦聯、市工商聯、市惠民幫扶中心等九家單位聯合開展的20xx年“金秋助學”活動,將帶著拳拳的愛心,開啟希望之風帆,圓莘莘學子的求學之“夢”。
“中國夢是強國之夢”,要強國必興教育。所以,讓所有貧困學子圓夢大學、振翅高飛,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具體體現。要興教育、幫學子,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個家庭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與熱情參與!當我們大家攜起手來,共同面對,共同付出,就會獲得無窮無盡的力量,去推動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進步、進步、再進步,中華復興的夢想便指日可待!
在此,我們向全市機關黨員干部、社會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倡議:
親愛的朋友們!請伸出您的援助之手,讓我們共同用愛心點燃孩子純真的希望,用溫暖驅散孩子心中的陰霾,讓孩子們的前途閃耀希望。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獻愛心,收獲希望。您的一份愛心,必將改變一個貧困家庭學生一生的命運;您的一次善舉,更將換回更多心靈的感恩。
努力學習,報效祖國,感恩社會!讓愛在大家手中不斷傳遞!
一滴水,也許微不足道,但匯聚成河就足以滋潤萬頃良田!
一個人的夢,也許改變不了世界,但中國人共同的夢想、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夠創造美好的未來!
愛心無止境,助學見真情!在20xx年的這個金秋,讓我們一起行動吧!
金秋助學募捐倡議書 篇3
倡議書
全區各級黨政群機關、企事業單位、廣大干部、職工同志們和社會各界朋友們: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落下惟幕,十年寒窗,金榜題名,多少年的求索渴望,多少年的期待熱盼,終于在這一刻凝結成收獲的碩果。然而此刻寒門學子們卻更加憂心如焚、愁眉不展——家庭的貧困將阻斷他們的求學成才之路。
一滴水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匯成一股清泉,就足以滋潤干渴的心田;一根火柴只能帶來點點星火,卻足以引燃仁愛的心,匯聚成萬丈光亮,為無助的貧困學子們送去一片光明。
如果您曾伸出左手,那就再伸出右手,如果不曾,那就伸出您的雙手,參與到今年的助學活動中來!您奉獻的愛心,將照亮別人,也快樂自己!
全區“金秋助學”活動自20xx年開展以來,社會各界紛紛慷慨解囊,788名貧困學子通過“金秋助學”這個平臺,幸運地圓了大學夢,成為一道和諧的風景,一個響亮的品牌! 讓我們牽手莘莘學子,共同撐起一片藍天,用您的真誠和善舉,去熨貼和慰藉一顆顆求助的心靈;讓“金秋助學”化為甘霖雨露,澆灌一片干渴的幼林;讓友愛伴著春風,吹
過您,也吹過大家的心窩;讓我們的無私奉獻,匯成巨大的力量,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我們堅信,在愛的力量鼓舞下,他們將以更加飽滿的學習熱情和一顆感恩的心進入向往已久的大學校園,成長為德才兼備的一代新人,報效祖國、回報社會。
用您的愛心,承載貧困學子的夢想,在此,面向全區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有識之士發起助學倡議,我們將本著“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在新聞媒體上及時公示助學情況,同時接受有關組織和社會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