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的倡議書(通用3篇)
拾金不昧的倡議書 篇1
同學們:
拾金不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說起這個話題,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為在我的身邊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兩年前的一個傍晚,我放學回家,上樓梯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在樓梯上躺著兩張鈔票,一張 50 元,一張 10 元。
我頓時眼睛一亮,三步并做兩部,把錢緊緊地握在手中,心里高興得咚咚直跳。
60 元錢啊,對我來說,可是一大筆的財富呢!巧克力、漢堡包、奶油餅干、高級鉛筆盒……一股腦地涌進我的腦海。
我跑回家,告訴媽媽這個驚人的喜訊,沒想到媽媽并不高興,反而給我分析說這錢一定是鄰居家丟的,動員我還給人家。
我一聽就把嘴噘起來了,一百個不愿意,這錢是我撿來的,又不是偷來的,有什么不光彩的?媽媽給我講了一大堆道理,我都聽不進去。
第二天,媽媽又給我帶回一本書來。
我十分喜歡讀書,便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
原來,這是一本《中華五千年美德叢書》。
當我讀到《許衡不吃無主之梨》時,我深深地被打動了。
故事講的是元朝學者許衡一次和同伴趕路,烈日當頭,走得口渴難耐,突然前方有一片梨樹林,黃澄澄的.梨兒掛滿枝頭,讓人垂涎三尺,同伴們紛紛上樹吃梨,只有許衡坐在樹下不動。
同伴們勸他說:“這里附近沒有人家。
這梨是沒有主人的,吃吃又有何妨?”許衡卻說:“梨無主,心有主。
意思是說:梨兒即使沒有主人,但我的心是有主人的,不是自己的東西,我是不能據為己有的。
比比許衡,想想自己,我認識到自己的確做錯了,于是主動要求媽媽把錢還給人家。
錢果然是鄰居家丟的。
同學們,古人云:“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
拾到別人的錢物,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別人的損失和心情,而不是自己的利益。
拿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是一種羞恥。
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羞恥,那將是一個人墮落的開始,對于一個民族來說,則是一個民族沉淪的開始。
所以,同學們,拾到錢物而據為己有,看似一件小事,其實是一件大事,以后我們再也不要去做這樣的事了。
讓我們把這句話永遠地記在心里吧:先義后利者榮,先利后義者辱。
拾金不昧的倡議書 篇2
同學們:
拾金不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說起這個話題,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為我曾經經歷過這樣一件事。
三個星期前,我放學后打完針,回家的路上來到地鐵站,爺爺說去面包店買面包,我沒什么事干,就左晃晃,右轉轉,東張張,西望望。突然發現不遠處地上躺著一個錢包,我頓時眼前一亮,三步并作兩步走,把錢包撿起來緊緊地握在手中。我看著來往的人群,沒有一個人在尋找東西,都是急匆匆走過。打開錢包,發現里面有一張身份證和一沓厚厚的鈔票!呀,這些錢可以買好多東西呢!我站在那里等呀,等呀,沒有失主過來認領。頓時,巧克力、漢堡包、奶油餅干、高級鉛筆盒、小玩具……一股腦地涌進我的腦海。正當我想入非非的時候,爺爺買了面包走了過來,我連蹦帶跳跑到爺爺面前說:“爺爺!我撿到一個錢包!”爺爺用鼓勵的目光看著我,問:“沒有失主過來認領,你說該怎么辦呢?”我突然想起一個故事:《許衡不吃無主之梨》,講的是元朝學者許衡一次和同伴趕路,烈日當頭,走得口渴難耐,突然前方有一片梨樹林,黃澄澄的梨兒掛滿枝頭,讓人垂涎三尺,同伴們紛紛上樹吃梨,只有許衡坐在樹下不動。同伴們勸他說:“這附近沒有人家,吃吃又有何妨?”許衡卻說:“梨兒即使沒有主人,但我的心是有主人的,不是自己的東西,我是不能據為己有的。”想到這里,我大聲對爺爺說:“把錢包交給警察叔叔!”爺爺輕輕拍拍我的頭說:“你真是爺爺的好孫女!”爺爺又接著對我說:“失主一定特別著急,你知道嗎,有的時候身份證或其他證件比錢還重要,證件丟了會嚴重影響失主的工作和生活,有身份證在,警察叔叔會很快找到失主的!”聽了爺爺的話,我又懂了好多道理。
說話間,我和爺爺走出地鐵站,朝警察崗亭走去,爺爺叫我把錢包交給警察叔叔,我走進警務室,把錢包遞給警察叔叔說:“我撿到一個錢包!”,說完扭頭就走,警察叔叔叫住了我說:“小朋友先別走,你真棒,贈給你一個小牌子,也替那位失主謝謝你!”
我和爺爺離開警務室,看著警察叔叔送給我寫著“拾金不昧”四個字的愛心小牌子,我很開心,感覺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也是一件自己應該做的事。如果是大家遇到這樣的事,也一定會這樣做的!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拾金不昧的倡議書 篇3
尊敬的校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們大家好:
每當我從電視上、報紙上看到有人拾到東西后物歸原主,我深深為他們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所感動。
我默默地想:他們豈止是拾到了財物,更多的是拾到了一顆發光發亮金子般的心。
拾金不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說起這個話題,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為我有親身經歷。
上個月三十一日中午下學,我像往常一樣高高興興和朋友一同回家。
當走到城建局宿舍時,一個黑色的錢夾映入我的眼簾。
我和朋友隨即撿了起來,環顧了一下四周,打開一看,里面有五張百元大鈔,還有幾張卡。
我們想:失主一定很著急,于是,我們加快了步伐,小跑回家,和朋友告了別。
一到家,我就告訴媽媽這個消息。
媽媽也著急地說:“看看里面有沒有手機號碼,如果有,趕緊給失主打電話。
”我雖然想,誰家往錢包里放電話號碼呀!但我還是抱著一絲希望翻看了錢包。
很失望,沒有。
里面除了錢,還有四張銀行卡、身份證!還有今天下午六點多的動車票!我和媽媽更著急了,看了看身份證,名字叫:暢晉鵬,太原人。
我和媽媽商量,下午借助張老師的幫助,一定要盡快找到失主。
下午張老師經過電話聯系警察,在六點之前,終于找到了失主。
我心里懸著的大石頭終于放了下來。
同學們,古人云:“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
拾到別人的錢物,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別人的損失和心情,而不是自己的利益。
拿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是一種羞恥。
所以,同學們,拾到錢物而據為己有,看似一件小事,其實是一件大事。
而后,張老師在班上表揚了我們,其實我明白,這是我應該做的,物歸原主本來就是恒古不變的道理。
而且我相信,我們161班的同學都會這樣做。
什么是拾金不昧?顧名思義:“拾”就是撿到,“金”就是類似與金錢貴重的東西,“昧”就是不據為己有。
拾金不昧便為撿到貴重的東西不據為己有。
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優良的傳統美德:拾金不昧、尊老愛幼、見義勇為、關心弱勢群體、節約用水……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這個世界充滿著愛。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