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讀書節倡議書(精選3篇)
大學讀書節倡議書 篇1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八精神,落實中央宣傳部、文化部等部委關于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通知精神,值此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__大學20__年度校園讀書月活動今天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__大學圖書館與學校黨委宣傳部、工會、團委、 學生處、離退休工作處、出版社等單位共同舉辦,主題是“誦讀經典名著,弘揚傳統美德”。
經典名著凝結了前人對于人生、社會和大自然的觀察與理解,閃爍著人類智慧的光芒。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讀書,能吸取幾千年的知識。閱讀經典,接受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熏陶。對人的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最是書香能致遠,常吟清詞愈馨香。也正是在濃厚的讀書氛圍中,__大學100年來,代代師生矢志不渝地追求“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發揚光明的德性,革新心智,達到完善。
在本次讀書月期間,我們將開展“讀書報告會”、“讀書征文”、“圖書漂流”、“讀者薦書”、“青年學子晨讀”、“數字資源利用培訓”、“國學知識競賽”、“珍貴古籍展”、“圖書展銷”等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愛讀書,本身就是一種美德。大凡在學術上做出顯著成就的人,都有著令人欽佩的人格魅力,而其人格魅力的形成,主要來自于優秀文化的滋養,讀書無疑成為汲取文化精華的主要方式。讀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對話”,讀書是一種心靈的“旅行”。
__大學圖書館作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和“全民閱讀活動先進單位”,現已擁有紙質文獻460余萬冊,電子資源覆蓋各個學科,能夠滿足廣大讀者的讀書和文獻需求。20__年,隨著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在我校的實施,__大學圖書館辦館投入經費超大幅增長,中外文數據庫資源建設迎來新的高潮,已推出超星發現系統、RFID現代化自助借還系統、無線網絡的更大范圍覆蓋、知識共享空間的設立等一系列創新舉措,極大優化了閱讀環境,閱讀已成為我校廣大師生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追求,獲取信息、豐富知識、激發靈感、富于創新。知識改變命運,閱讀燦爛人生。
讀書,猶如彈奏人生美妙的樂曲,有明志的清晰,有醒悟的明亮,有德馨的悠揚。讓我們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讓我們與名著為伴,塑造美好心靈。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自覺主動地融入到本次讀書月活動中,為精神打底,為人生奠基,為校園增彩!
倡議人:_
日期:__年__月__日
大學讀書節倡議書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還記得去年冬季為期一個月的讀書節嗎?去年的讀書節活動中,全校掀起了讀書熱潮,老師和同學們灑下了滴滴汗水,收獲的是讀書的累累果實。
今天,在這金風送爽的時節,我們又迎來了城南小學第二屆校園讀書節。本屆讀書節活動的主題是“主題學習伴我成長,陽光校園溢滿書香”。
今年三月份,為了提高同學們讀書的能力,從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學校啟動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研究,為同學們購買了配套的語文主題學習叢書。這次的讀書節,學校希望大家能以主題學習叢書為依托,全面開展讀書活動,享受閱讀的快樂。下面我們誠摯地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
愛上讀書吧!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走向文明與進步的階梯。在知識的大海中遨游,將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才智,并充分享受著快樂與愉悅。讀書將使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得更加充實、更加健康。
愛上讀書吧!“讀書是每個人生命成長的必由之路”。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根據自己的興趣、職業與志向,選擇你所喜愛的書籍,參加到全員讀書的活動中來!在讀書中體味人生,感悟生命;在讀書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在讀書中提高生活品位;在讀書中成長成才。
“學而不思則罔,讀而不用則怠”。愛上讀書,既要讀書也要思考,體驗過程,領會思想,這才是讀書的最終目的;愛上讀書,既要讀也要寫。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放手寫下自己的學習工作中的所思所感所悟。學習將因寫而豐富,工作將因寫而生動,人生將因寫而精彩。
老師們,同學們,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讓我們以極大的熱情去擁抱這個人生中最有意義、時間最長的節日;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積極投身本屆讀書節的各項活動!從現在開始,從今天著手,制定自己的讀書計劃,在讀書中吸收新知識,愉悅工作,幸福生活,為我們短暫而又充盈的一生奠基幸福!
倡議人:_
日期:__年__月__日
大學讀書節倡議書 篇3
4月23日是世界文學的象征日,塞萬提斯、莎士比亞、維加等許多著名的作家都在這一天出生或逝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5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世界讀書日”,鼓勵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發現讀書的樂趣。幾年來“世界讀書日”已成為全世界讀者的節日。
現實世界,網絡半統天下,讀書之風日趨衰微。據上海一項讀書調查顯示:中國學生業余閱讀量年人均五千字,而美國學生三萬字。在中國學生閱讀的五千字中,70%是教輔。這種“有功利心的閱讀”,一旦無功利驅動,閱讀自會停止。
古人云:一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古今中外名人多有論及讀書之重——“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無限地相信書籍的力量”(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發現自己,檢查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羅曼·羅蘭);“生活中沒書籍就如沒陽光,沒書籍支撐的智慧,就如鳥兒沒翅膀”(莎士比亞)。
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市副市長朱永新以事例和數字論證閱讀習慣之重。猶太人年人均閱讀64本書。因酷愛閱讀,猶太人亡而又興。酷愛閱讀的國度誕生了馬克思、愛因斯坦,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及富豪。他由此得出:“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有閱讀習慣的人的道德基準不會有大偏差,精神世界不會萎縮。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公民整體閱讀水平。人類精神延續主要靠書。”目前教材僅是知識傳授,遠達不到精神歸屬。因此朱永新首倡“營造書香校園”——為精神打底,為人生奠基。學生不讀書難以全面健康成長。閱讀狹窄的教師,也不能成為優秀的教師。
為此在我校“第三屆大學生讀書節”即將開幕之際,讀書節組委會向全體師生發出倡議:讓我們讀書吧!在讀書節期間,至少讀1本好書,寫一篇讀書心得、少上一小時網,多看一小時書,不拘泥于形式,但一定要由此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葉圣陶說“教育歸根到底是培養好習慣”。讓我們共同把我們學校建設成學習型學校,讓書香在政法校園處處飄蕩。
同時,為加強圖書館與讀者的溝通,在讀書節期間擬成立“讀者協會”,望熱愛讀書的同學們踴躍報名參加。
倡議人:
時間: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