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捐資助學倡議書(精選3篇)
大學生捐資助學倡議書 篇1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家長們:
上半年,我校在市銀齡工程赴云南扶貧隊的牽線、幫助下,與云南省沾益縣花山鎮三道坎苗族小學結為"友好學校"。我們開展捐助活動向這所學校共捐助6000多元,購買了電腦贈與他們,還贈送了10臺電視機、vcd等,使他們激動不已。
學校領導還親赴云南,全面了解這所學校,并對這所小學做了詳細的調查:這所學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貧困家庭,他們的年齡是6歲到12歲,他們的背景有著驚人的相似--家境貧瘠,家庭突遭變故,單親家庭,甚至是孤兒,每年都有許多的同學因為開學交不起學費而輟學,他們渴望得到社會各界、老師同學的關心。
上學期末,他們寄來了面臨失學的39位貧困學生的資料,希望能夠得到幫助。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家長們:當你們漫步街頭盡情地欣賞改革開放帶來的繁華景象時;當你們在享受豐富的物質與精神生活時;……此時此刻,你可曾想到,在同一片藍天下,云南省沾益縣花山鎮三道坎苗族小學還有因貧困而失學的孩子,你可曾聽到,在那里不時傳來“我們要讀書”的震撼!
對此,我們又怎能無動于衷呢?!
我們怎能拒絕那雙無助的眼睛?我們怎能看她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而視若無睹?我們怎能在新學年既將開始的時候看著面臨失學的貧困兒童依然在校門外徘徊……
為此,我們倡議--
讓我們從自身做起,把關愛行動落到實處。讓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用生命中的全部熱情和力量,關愛苗族小學的貧困孩子。
明天早上,我們要在學校舉行全校“愛心捐助活動”,希望大家能夠積極參與。同時,我們還要和39名貧困兒童開展一對一的結對幫困,希望我們學生中有條件的家庭、老師能夠向這些孩子伸出溫暖的手,為關愛行動多盡一份心、多獻一份愛……
老師們、家長們,捧著您的愛心,加入到崇高的關愛行動中來吧,結對資助我們急需幫困的孩子,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在未來做個有用的人!
大學生捐資助學倡議書 篇2
各位領導,各位工商業主,各位朋友:
大家好!
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即將走進大學校園的特困家庭的大學生更需要社會的關愛和扶持。在這花一樣的年齡里,他們應該享受著幸福的生活,接受著良好的教育。但是,在我們的身邊卻還有那么多企盼與無助的眼神,生而不可選擇的家庭,貧窮使他們失去了太多的歡樂、失去了讀書求學的機會,而我們又怎能熟視無睹呢?
面對眾多貧寒學子,我們不僅應當深表同情和憐愛,更應伸出援手,扶助那些特困生,讓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圓他們的大學夢,也給自己一個修身養性、表達愛心、造福社會的機會。對我們來說捐出一點零花錢可能只是聊表寸心,但對受捐贈者而言或許能夠改變他一生的命運。
捐資助學是善舉,興學育人是美德!向貧困學生捐資助學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實踐,是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具體行動。同時也為社會愛心單位和愛心人士體現社會責任感,追求崇高道德,表現關愛之心提供了平臺和機會,是利國利民、利人利己的慈善事業。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獻愛心,收獲希望。朋友們,您的一份愛心,您所捐獻的一份善款,將改變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也必將點燃一家人的希望,只要我們給貧困家庭的孩子一片燦爛且溫暖的陽光,我們也會收獲一段豐盛的人生!涓涓細流匯成大海,讓我們共同伸出援助之手,以拳拳愛心為貧困學子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鋪設一條綠色的成長通道。
倡議人:
XX年X月X日
大學生捐資助學倡議書 篇3
各會員單位、基層團組織、家具同仁及團員青年:
“愛心無止境,助學見真情”。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有幸見證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有幸享受快捷舒適的都市生活。
然而,有一群孩子,因生長在一個貧瘠的地區,一個貧困的家庭,或因出現一些意外的家庭變故,從此掙扎在貧困、苦難的角落,成為孤貧、失學兒童。其實,他們多么希望擁有同齡孩子一樣的生活,有老師的教導,有同學的陪伴,有社會的關心,有知識的力量。
朋友,也許我們一絲的節儉,簡單的幫助,改變的可能是一個孤貧、失學孩子的一生。對此,廣東省家具協會、共青團廣東省家具行業工作委員會向各會員單位、基層團組織、家具同仁及團員青年發出倡議:
傾注一份愛心,獻出一份關愛,給予一個機會,創造一個未來,成就一個夢想!讓我們用真誠和善舉去澆灌面臨困境的花蕾,讓他們在同一片藍天下茁壯成長!
為搭建您與他們愛心助學的橋梁,廣東省家具協會、共青團廣東省家具行業工作委員會現正舉辦捐資助學活動,通過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的服務平臺,采取實名制、點對點地捐款資助廣東農村孤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善款將由省家協、省家具行業團工委轉交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由促進會提供公益事業捐贈專用收據,并出具捐贈證書,省家協及團工委負責做好捐贈及資助的具體工作,做到捐資助學工作公開透明、專款專用,并及時反饋相關信息。
期待大家以個人、單位或基層團組織的名義踴躍參與!
聯系人:張靖怡,轉614,。
廣 東 省 家 具 協 會 共青團廣東省家具行業工作委員會
20__年四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