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意外捐款倡議書(通用3篇)
交通意外捐款倡議書 篇1
各位同學,目前,我們正在積極備戰,迎接期末考試,正在滿懷激情,期待寒假,憧憬新春。但是,一條來自電視臺今晚8:00報道的冕寧縣復興鎮響石九組的消息讓我們夜不能寐,難以釋懷。請你放下手中的筆,放下手中的書,和我們一起了解。
20xx年11月25日,正在讀幼兒園的李茹怡高燒40度,她的爸爸和奶奶用摩托車帶她去看病,途中遇見了一輛拖拉機,因路況太差,搶道的拖拉機把爸爸、奶奶和李茹怡騎乘的摩托車撞翻,爸爸和奶奶當場死亡,李茹怡因頭部受傷,不省人事,后由派出所民警把她救起,送到西昌搶救。目前,小茹怡雖然保住了生命,但已不幸成植物人。
就這樣,一起交通事故讓一個美滿的六口之家瞬間破碎。由于肇事者當時所開的拖拉機沒有買保險,車主經濟能力又差,事后只做了象征性賠償。小茹怡家里掩埋了死者就沒有多少錢來醫治小茹怡了,F在,小茹怡因家里拿不出醫治的錢,只能用一般的藥物維持生命。她的媽媽鄧明瓊哭干了淚水,她說:作為一個母親,只要有一點希望我都要醫她,血濃于水,親情無法割舍,但是她現在都還是昏迷不醒的,我實在是一分錢都拿不出來了!
同學們,小茹怡是我們社會大家庭的一員,她就是我們的小妹妹,現在她需要我們的幫助,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幫她點燃生命之火!相信有了大家的幫助和支持,小茹怡一定可以戰勝困難,度過難關,重返校園!
我們倡議:伸出大家的援助之手,為小茹怡獻上一份愛心,重燃一個幼小的生命!讓干枯的生命之花重新綻放,讓枯涸的生命之河永流不息!
交通意外捐款倡議書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生命如此可貴,人生僅此一次,當我們和朋友高歌、放聲歡笑的時候;當我們和家人團聚、共享快樂的時候;當我們努力學習,暢想人生理想的時候,您可知道,就在我們身邊,有一位不幸的同學卻在緊急呼救,一個柔弱的生命正在與病魔進行殊死搏斗,一個年輕的生命正在泣血求援……
我們__學校的__級__班的同學__于去年12月在__醫院查出得了腦瘤。此消息猶如晴天霹靂,震撼了他的親人、鄰居、老師和同學。每一個熟悉__的人都不愿相信這個不幸的事實,有誰能想到一向活潑開朗、熱愛生活、樂于助人的他,腦袋里會長瘤呢?多么殘酷的現實啊!誰也不愿意希望的火種就這樣熄滅在我們身邊,誰也不愿意看到這樣一位年輕的小伙子悄無聲息地離我們而去!
得知病情后的他,很平靜,沒有退縮,沒有膽怯,依然樂觀地面對生活給予他的一切。他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希望自己能早日康復,回到社會中為祖國做貢獻。多么堅強的人啊!我們多么希望__能早日康復、盡快的像我們一樣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啊!
可是,__同學生長于隨州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為了他的治療,他的父母不僅無法做工掙錢,每天還要支付近幾千元的診療護理費用。前期為他進行初期的化療和腦積水引流手術就已耗盡了積蓄,還背負著累累外債。而后期進一步的治療費用更不知著落,面對巨額醫療費用令這個貧困的家庭一籌莫展……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請伸出您的援助之手,讓我們立刻行動起來吧。用我們的愛心來幫助__同學,您所捐助的每一分錢都蘊含著無價的愛心,都將化成一屢屢陽光,匯成一股股甘泉,溫暖著他的心胸。雖然我們的力量微乎其微,但只要有希望,我們就不能放棄!生命因堅持而美麗!!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共同期待__同學戰勝病魔重返社會的那一天!
簽名:
日期:年 月 日
交通意外捐款倡議書 篇3
全縣各級文明單位、各志愿服務組織、廣大志愿者們:
近日,9號臺風“利奇馬”過境,我縣部分地區出現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強風暴雨給我縣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對此,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全縣上下眾志成城,黨員、干部積極行動,與群眾合力嚴防死守,妥善安置受災人員,譜寫了一曲災情無情人有情、危難時刻見真情的大愛之歌。
在此,縣文明辦、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向全縣各級文明單位、各志愿服務組織和廣大志愿者發出如下倡議,請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和特長,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積極投入志愿服務活動,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服務隊,積極為受災群眾奉獻愛心!
一是開展救災慰問志愿服務活動。緊緊圍繞受災群眾的實際需求,有序有效協助各鎮(街道)黨委政府做好抗洪救災工作,做好探望慰問、心理疏導、搬運發放救災物資和恢復生產等志愿服務活動。
二是開展專業救援志愿服務活動。醫療衛生志愿者積極深入災區村莊、群眾安置點,開展義診、衛生防病知識普及和防疫消毒藥物噴灑工作;農業技術志愿者深入受災一線,指導受災群眾及時開展災后復產工作;具備戶外應急救援技能的專業團隊和志愿者深入受災地區,積極參與人、財、物搶救工作,主動維護受災區域交通和社會秩序;其余各志愿服務團隊結合自身所長,積極開展相關專業志愿服務。
三是開展幫助幫扶志愿服務活動。各志愿服務隊伍積極行動起來,組織志愿者走進農村(社區),幫助清理垃圾污水、打掃環境衛生。要積極為受災群眾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資,幫助群眾穩定情緒,樹立抗災救災和戰勝困難的信心。
四是開展網絡文明傳播活動。通過網絡平臺積極傳播正能量,幫助群眾增強防范意識和安全意識,讓更多群眾了解、關注、支持和參與抗災復產工作;進一步增強群眾是非辨別能力,做到對不真實的輿情和謠言,做到不信謠、傳謠、不造謠。
讓我們萬眾一心、齊心協力,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積極投身救災一線,向受災群眾伸出援助之手,為他們送去愛心、送去溫暖,為奪取抗臺救災勝利貢獻志愿服務力量!
沂源縣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