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銀行活動策劃方案(精選3篇)
重陽節銀行活動策劃方案 篇1
一、活動時間
20xx年10月9日
二、活動名稱及主題
重陽感恩季、用“芯”來孝親
三、活動對象
銀聯持卡人
四、活動內容
(一)好戲連臺、6.22元看遍大片
活動期間,銀聯卡持卡人刷銀聯卡可以6.22元/張搶購全國熱門大片電影票,全國限量13萬張,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二)精彩不斷、電子現金享“驚喜”
20xx年10月9日,用銀聯ic卡電子現金在太平洋咖啡購買價值33元大杯咖啡,僅需6.22元/杯;在萬眾影城解放碑店看電影(包括3d),僅需6.22元/張,數量有限,先到先得,送完為止。
(三)歡樂聚宴、美食優惠享不停
活動期間,銀聯卡持卡人通過“銀聯錢包”下載優惠券,在指定餐飲商戶(滿記甜品、味道重慶、阿利與艾德、表哥、奇火鍋等)門店刷銀聯卡消費可享受62折、滿額立減62元等優惠,用銀聯ic卡插卡折上再享優惠。
(四)禮敬長輩、立減優惠購遍好禮
活動期間,銀聯卡持卡人通過“銀聯錢包”下載優惠券,在購物類商戶(沃爾瑪超市、好又多超市、屈臣氏、萬寧超市、孩子王、好兒尚等)和健康類商戶(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刷銀聯卡(號以62開頭)消費均可享滿額立減62元、62元特價等優惠。用銀聯ic卡插卡折上再享優惠。數量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具體如下:
(五)“銀聯請你給爸媽拆禮物”微信互動分享活動
20xx年9月17日至10月2日,銀聯持卡人在“銀聯錢包”公眾號,參加“銀聯請你給爸媽拆禮物”活動,即可贏取以下獎品:
獎項一:銀聯迷你付終端(共62名)
獎項二:在線私人醫生貴賓服務(共500名)
獎項三:重陽孝心保險(共15000名,保額最高10萬元)
(六)活動參與細則:
(1)每位微信用戶參加活動,均有機會獲得獎品。
(2)活動期間,每位微信用戶僅有一次抽獎機會。中獎后需將中獎頁面轉發至朋友圈集贊。集齊贊后填寫聯系信息,便于領取獎品。領獎后15個工作日內,持卡人會收到獎品實物或者開通相關服務的短信。
(3)活動參與用戶必須注冊并登陸“銀聯錢包”賬戶方可享受贈禮。
(4)獎品名額每天限量,額滿即止。
(5)若由于持卡人聯系信息填寫錯誤(包括未根據提示填寫信息),而導致獎品未領取或獎品權益無法正常實現,銀聯將不承擔相關責任。
重陽節銀行活動策劃方案 篇2
一、活動時間
中秋節前兩天
二、活動的目的
中秋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最大的意義和主題是“團圓”。與團圓的和諧緊密相連,團圓不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內在的和諧與溝通。為了充分挖掘傳統節日的內涵,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激發師生的民族感情,我們應該通過中秋節更多地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盡力去體驗中國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意義。
1.了解中秋節名稱的由來和習俗。
2.知道你的家鄉在中秋節有什么習俗。
3.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4.培養學生收集、整理、比較、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語言概括和表達能力。
三、活動準備
將學生分成四組,讓他們收集全國各地中秋節的風俗習慣,以及中秋節的相關資料。
四、學校中秋節活動計劃
1.活動準備
收集中秋節的名稱、來歷、燈謎和傳說,調查和走訪身邊的`長輩,了解家鄉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2.以班會的形式進入活動。
(1)中秋節的由來;
(2)中秋節的傳說和民間故事;
(3)你對中秋詩詞了解多少?
五、討論中秋節目。
1.中秋節快到了。你有什么想法嗎?談談你打算如何慶祝今年的中秋節。
2.學生們互相交流。
不及物動詞應用和深化
通過調查研究,學生們了解了一些關于中秋節的知識,以便設計如何度過今年的中秋節,并通過語言或其他方式表現出來。通過收集中秋詩詞,鼓勵學生培養收集整理的能力和習慣。
七。反思與拓展
通過師生間的討論交流,學生作品的展示和評比,指導學生總結研究成果。最后,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價值。同時,教師適當引導和鼓勵學生對其他研究活動的興趣。
八。摘要
孩子們,我們今天的月餅好吃嗎?中秋節快到了,請小朋友們吃好吃的月餅,好嗎?
我們都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想更多地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并盡力體驗傳統節日的意義。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好機會,也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好機會。
首先,教師將注意力集中在“獨特的中秋節”主題上,請學生帶著他們的問題,引導他們進入書店、計算機房、教師辦公室和社區...廣泛閱讀,開展交流、調查分析、實踐體驗等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在去尋找答案的時候,把思維引向深處,引向研究者的狀態。
二、活動日期:小學生中秋活動計劃,也就是5月15日李霞8日。
三。地點:教室里,自己家里。
四。內容:
中秋節活動的習俗和歷史
1、知道中秋節的日期快到了,了解中秋節的習俗并閱讀一些歷史。
2.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屈原崇敬之情初步產生。
3.經驗分享,趣味勞動和三個在線活動閱讀。
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他們可以瀏覽互聯網,組織學生關于中秋節的故事和詩歌,記錄他們最感興趣的內容。
4.合作與交流活動
為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合作,根據興趣愛好形成相應的交流,發現自己的群體和收獲,聚在一起共同體驗歡樂。
動詞 (verb的縮寫)應用和深化
通過調查研究,讓學生了解一些關于中秋節的知識,讓他們自己設計如何度過今年的中秋節,并使用語言或任何其他方法。通過中秋節,鼓勵學生善于收集和整理。
不及物動詞反思與發展
通過師生、學生作品的展示和比較,引導學生總結研究成果。在最后一個中秋節,舉辦“我最快樂”主題展覽活動,讓同學們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價值。同時,教師引導和鼓勵學生對其他適當的研究活動的興趣。
期待每一位同學的參與,相信我們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重陽節銀行活動策劃方案 篇3
月是國家和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來,中秋節不僅是家人團聚的時刻,也是舉國歡慶的時刻。從季節上看,中秋節是“秋收節”。從起源上來說,中國古代就有春天拜太陽,秋天拜月亮的禮制,中秋節也被稱為“拜月節”。
祭月習俗始于魏晉,盛于唐宋,甚至被定為國祭。燒香、放天燈、在月亮上行走和跳火龍極大地豐富了中秋節的活動。一個民族巧妙地將宇宙現象最完美的時刻與農耕相結合,將月圓之夜作為國定假日,讓原本純粹的自然現象有了豐富的人文意蘊。
文化是月亮的靈魂。既要讓傳統文化在市場的沃土上生根發芽,又要不斷賦予“中秋月圓”新的時代內涵,重新發現時代的感覺。今年中秋節,我們學院為師生搭建了中秋賞月平臺。為此,我們設計了一個活動計劃。
一、活動時間
中秋節前兩天
二、活動的目的
1.了解中秋節的名稱、起源和習俗。
2.通過了解家鄉中秋節的習俗和習慣,可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在生活中體驗家庭的歡樂和幸福。
3.通過對節日的了解,學生可以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特點。
4.培養學生收集、整理、比較、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語言概括和表達能力。
三、準備工作
1.收集中秋節的名稱、起源、燈謎和傳說等。
2.調查走訪身邊的長輩,了解家鄉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3.中秋節故事演講。
四、以班會的形式進入活動。
1.情境導入
播放音樂《花好月圓》,營造中秋氣氛。展示滿月的畫面,引出春節后的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
老師:中秋節是月亮最圓的'時候,是團圓的日子。我們的心中會充滿喜悅和幸福。
向全班同學介紹中秋節的悠久歷史和傳說。
傳說嫦娥在中秋節飛到了月亮上。
傳說吳剛在中秋節贏了。
傳說朱元璋與中秋節月餅起義
2.進入活動主題,交流感受。
(1)月圓了。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交流、等傳說,感受中秋文化的博大精深。欣賞古詩,體會思鄉之情。
這蛋糕是甜的。老師介紹了月餅的種類和制作工藝。學生談論他們帶什么樣的月餅。在享用完各種月餅后,同學們進行了游戲,贏了游戲的同學獎勵月餅,并現場品嘗。
(3)心連心。每個人都給老師、同學或家人送上一份中秋祝福。
活動在歡樂喜慶的歌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