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項目營銷策劃書范文(精選3篇)
旅游項目營銷策劃書范文 篇1
一、內容提要:
安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殷墟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安陽的特色旅游景點之一,景色優美,文化氣息濃厚。本報告利用網絡營銷能力秀中梧桐子網站看家鄉這個平臺,結合博客營銷、微博營銷、搜索引擎營銷、病毒營銷等方式對安陽市殷都區的殷墟文化進行宣傳,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前往安陽旅游。
二、選題意義:
河南省安陽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早期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它是七朝古都,有33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安陽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殷墟、世界唯一的文字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同時也是魏武王曹操高陵所在地。燦爛的殷商文化給人類留下了歷史瑰寶,也給安陽的對外文化交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是,僅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悠久的文化對于安陽的旅游發展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有必要利用網絡加強對安陽文化的宣傳推廣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安陽,走進安陽。
三、現狀調查:
安陽的旅游業起步早,但是發展緩慢。近年來,隨著安陽經濟的快速發展,安陽的旅游業隨之迅猛發展,目前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第三產業中的龍頭產業。xx年,安陽市接待國內游客2726、6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82、87億元,入境游客人數達7、8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20__萬美元,再創歷史新高。但是與省內其他旅游業發達的城市相比,安陽市的旅游市場尚不成熟,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根據文獻調查法對安陽市的旅游發展進行SWOT分析,得出如下結果:
(一)安陽市發展旅游業的優勢:
1、旅游資源豐富。
2、區位交通優勢顯著,市場開發空間大;
3、人文積淀厚重,民俗特產獨特。
(二)安陽市發展旅游業的劣勢:
1、對旅游資源缺乏深入挖掘,知名度和競爭力不高;
2、旅游產業發展不平衡,娛樂購物發展落后;
3、旅游宣傳媒介利用不足,對外宣傳效果差。
(三)安陽市發展旅游業的機遇:
1、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機遇;
2、在安陽市新發現的遺址等等景觀帶來機遇(例如:曹操墓)
(四)安陽市發展旅游業的挑戰:
1、其他旅游城市的發展加大了旅游市場的競爭力
2、新型農業特色旅游、休閑度假旅游帶來的挑戰
四、推廣策劃方案:
針對現狀調查中安陽在宣傳推廣方面的劣勢,我提出了的策劃方案如下:
1、SNS營銷:
SNS,全稱SocialNetworkingServices,即社會性網絡服務,專指旨在幫助人們建立社會性網絡的互聯網應用服務。利用梧桐子網站發布有關安陽的的各類文章,并分享到微信、微博、QQ空間、人人和貼吧等等,讓網友可以閱讀、評論、點贊以及轉發,從而讓家鄉的信息得以推廣。
2、微博營銷:
微博營銷是以微博作為營銷平臺,進行的品牌推廣、活動策劃、產品宣傳等等營銷活動。利用微博營銷不僅方便快捷,而且覆蓋面廣,互動性強,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的微博粉絲快速了解安陽文化。
3、博客營銷:
博客營銷是一種基于個人知識,利用博客網站或博客論壇傳播信息的營銷活動。利用這種方式宣傳面廣,不僅可以吸引大量博友的注意,也可以減少宣傳成本,是宣傳經濟有力。
4、WIKI百科營銷
WIKI百科營銷包括百度百科、互動百科、搜搜百科等等,是網絡營銷的內容之一。百科平臺具有開放性,任何人可以編輯,降低了免費網絡傳播的門檻。詞條內容豐富,具有更高的搜索引擎可見度,同時在線百科平臺審核制度嚴格,詞條內容具有較高的可信度。所以利用WIKI百科營銷方式推廣家鄉信息,不僅可以提高外部網絡可見度,也可以提高網友對家鄉信息的信任程度。
5、網絡資源合作
網絡資源合作是網絡營銷能力秀最新推出的一項活動,我們可以通過與地方網站合作的.方式,以資源換鏈接,提高梧桐子主頁的訪問量。從而讓家鄉的自然風光、文化習俗等等得到近一步推廣。
旅游項目營銷策劃書范文 篇2
(一) 活動背景
旅游業是戰略性產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日趨完善。旅游作為第三產業,在當今社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發展機會積極發展旅游業,是目前所有旅游行業提高競爭力的核心。
本次展覽旅游活動策劃主要側重于對商丘旅游的策劃與設計,景點作為旅游活動中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游客的重游率及宣傳效果。本次廟會策劃與設計,注重充分挖掘商文化歷史文化內涵,將火神文化融入到廟會中,同時與商丘現代文化融合,體現著古典文化與創新的緊密結合,將商丘推向旅游的前端。
本次策劃主要劃分為三部分:
(1)景點內涵延伸區;
(2)傳統旅游紀念品地區代表展覽區;
(3)廟會紀念品創新區。
商丘作為中原文明發源地,其旅游紀念的開發與設計有其自身的優缺點與機會和威脅。以下分析,為開發提供參考。
1、 優勢分析:
旅游文化資源豐富。商丘古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又名歸德府城, 建于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 商丘古城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八卦城,水上城、城摞城。它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城墻、城廓、城湖三位一體,圓形的外城郭和護城湖環繞著方形的內城,使古城呈外圓內方的古錢幣造型,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品、商業、商文化發祥地之隱喻。九十三條街道形如棋盤,隱含九三陰陽圓滿和諧之數。東西兩門錯街而建,是為避金木相克之理。
古城內目前尚保存有大量的文化遺產和文物古跡, 有遠古時的燧人氏墓、帝嚳陵、閼伯臺、宋微子墓、梁苑的平臺、清涼臺、三陵臺、金果園和官竹等,還有隋堤、八關齋、六忠祠、三圣廟、娥媚臺、中五臺、小南海等有據可查的古跡l00多處,具有很高的旅游價值。
2、 劣勢分析:
1. 對其自身優勢宣傳力度不夠,宣傳方式比較單一。
2. 旅游配套設施不夠完備。
3. 景點規劃不夠合理,缺少一些特色旅游線路,景點整合性不好。
(二) 活動目的及意義
加強各個景區的聯系,將景區打包給游客。 目前來說,商丘比較有名的景區是“睢陽古城”和“芒碭山漢墓群”,但還有很多價值比較高的景點還沒有推出去,鑒于這個情況,商丘旅游景點應加強景點關聯帶動效應,利用著名景點帶動客源較少的景點,逐漸使潛在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在此方面,應加大景區的整合性,將景區打包給游客,可提供的參考有:
1、在本景區的介紹中盡量多提及與其相關的景區,引起游客興趣。
2、打造幾條快捷的旅游線路,將景區聯系起來,使游客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游覽不同的景區。
3、印制精美的當地綜合性景區宣傳冊,免費發給游客,游客就會帶回家中,無形中對其家人和朋友起到了了宣傳效果及帶動作用。
(三) 活動目標及主題
芒碭山:芒碭山文物旅游區,位于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是豫東邊陲一座新興的漢文化旅游勝地。占地十二平方公里,內括四大景區,三十個旅游景點,是中原“一線五點”旅游開發的重點。其中價值較高的有梁孝王墓、梁孝王王后墓、柿園西漢壁畫墓、僖山金縷玉衣墓、僖山西漢梁王墓、漢代梁王室陵墓群、僖山畫像石墓等。該陵墓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AAAA”級旅游景區。柿園漢墓中出土的“四神壁畫”被中外專家、學者贊譽為“敦煌前之敦煌”,西漢梁孝王劉武之妻李王后陵以其龐大的規模及非凡的價值,被譽為“天下石室第一陵”。為紀念高祖劉邦斬蛇起義而立的石碑夜晚用燈光直射即可看到高祖的靈光幻影,被譽為“天下奇觀”,吸引游客競相探秘。 除此之外還有水滸英雄聚義的三星道觀,位居芒碭山峰頂的三國猛將張飛筑寨伐魏的張飛寨,春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在此避雨曬書的夫子崖,巍峨壯觀的文廟,挺拔秀麗、精雕細刻的郭塔,抗日文化價值極高的抗日民族英雄魯雨亭紀念館等。
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商丘市梁園區北部的黃河故道區域內,距市區11公里,規劃區總面積約65平方公里。由森林公園中心園區、天沐苑景區和天泉湖景區3大景區共20多個景點組成。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的中心園區,林木茂密,百鳥爭鳴,野生動物出沒其中。故道南岸綿延橫亙著被譽為“水上長城”的美譽。天沐苑景區天沐湖有水面12000多畝,天泉湖景區天泉湖有水面5000多畝,平均水深2米左右。兩處湖面碧水蕩漾,湖水清澈見底,湖內魚翔淺底,湖邊蘆葦茂盛,一年四季侯鳥棲息,成為獨特的“北國水鄉”。 黃河故堤平均高出地面13米,構成了獨特的黃河故道“懸河”景觀。商丘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是以綠為主,極具觀賞的生態自然旅游區,同時也集中了休閑游樂、動植物觀賞、高效農業示范等多種功能,集旅游觀光、生態保護、休閑娛樂、科普宣傳為一體的旅游性國家森林公園。
火神臺:有著千年歷史的火神臺廟會已經成為商丘市春節文化活動的亮點。
位于商丘市睢陽區古城西南的火神臺(閼伯臺),是祭祀火神閼伯的地方,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傳說在原始社會時期帝嚳讓兒子閼伯到這里任“火政”,閼伯盡職盡責地為人類保存了火種,他死后,后人為紀念他,就在他保存火種的土臺上修了“火神臺
1、 活動日程安排:
考慮到旅游重在宣傳旅游景區和地方文化,以及旅游活動具有季節性的特點,故活動安排在12月31日—1月2日之間,為期三天的展覽,在以參展商、參與者為服務主體,歡迎零散游客參與的理念下,將展覽的優勢發揮到極處,使其影響到寒假人們的旅游動向,為商丘的旅游淡季創收,避免旅游資源的浪費與閑置。
活動問題及細節
由于廟會重在宣傳旅游特色既文化特色,在制作過程中應本著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將產品做的精細,美觀。旅游紀念品在展覽過程中要防盜竊,減少損失。此外對其他緊急狀況能夠及時處理,保證整個活動的順利進行。
(四) 主要負責人與參與者
本次展覽活動主要負責人為活動的主辦方,參與者主要有參展商、與會者、以及臨時觀眾(零散旅游者)。
(五)總結
廟會發展直接影響到旅游業快速的發展,設計出符合地域特色、品種多樣、做工精良的旅游紀念品不僅能繁榮旅游紀念品市場,而且也會促進旅游業的發展,繁榮我省經濟,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旅游項目營銷策劃書范文 篇3
一、項目背景:
浮戲山雪花洞風景名勝區是省級首批風景區,位于河南省鄭州市西南58公里處的鞏義市新中鎮,西距洛陽76公里,游覽面積124平方公里,分為七個景區,主要自然與人文景觀126處。總體特色為:峰險泉碧、幽靜深邃、寨古洞奇,中原第一,以其山清水秀,寨古洞奇的自然人文景觀獲“中原小桂林”之稱。浮戲山自古聞名遐邇,《山海經》載:泉水欹危,映帶左右,晨起伏而憑之,煙霞彌漫,萬頃茫然,峰巒盡露其巔,煙移峰動,如眾鳥浮水而戲天下奇觀也。浮戲山在夏、商、西周、叫“陽城山”、“童戲山”、“越戲方”;春秋戰國以“、九洲之險”、“洛陽屏障”聞名于世;《左傳》稱為“陽城”,《水經注》稱浮戲山為“石城”;隋末以來歷代農民起義軍所修的古城寨堡在大小山巔之上都可覓得遺跡;抗日時期皮定軍、徐子榮在這里建立了著名的豫西抗日根據地,現有革命遺址17處,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基地。以將軍寨為首的30多座古城寨堡被國防科工委譽為“中國軍事歷史博物館”、“中華第一城堡群”。
景區烈士陵園是人們緬懷先烈的革命圣地。
景區森林覆蓋率為89%,5公里以上的大峽谷18條;玉仙河貫穿全境,以小龍池為代表的日流量1.2萬噸的溶泉30多個;集石英巖、喀斯特、黃土丘陵三種地貌景觀于一體,薈萃北國江南風光于一區,繪成了“天集云色,地溶石花、山峰奇秀,潭泉生涯,石竅怪狀,林色奇葩,廟宇星羅,勝跡幽雅”的古代八大名景。雪的發現,使古景又增新容,實為中華文明攬勝之名珠。
景區還是道教文化發祥地之一,各類道教文化遺跡遍布景區,以玉仙圣母廟為中心的200多座廟宇構成了深厚的道教文化內涵。
二、核心目標:
緊緊圍繞浮戲山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濃厚的人文歷史,吸引廣大游客前來觀光游覽消費,同時為其樹立良好的旅游景區品牌形象,爭取將其打造為河南省會鄭州的核心旅游內容。策劃一系列相關的焦點活動,進行層層推進式的全方位宣傳,以增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優劣勢分析:
優勢:
1、浮戲山本身擁有奇秀的自然景觀和濃厚的人文歷史氣息以及道教色彩,這是最好的先天條件。
2、浮戲山東臨省會鄭州,西臨古都洛陽,可受這兩地旅游的輻射影響。
3、河南省省政府,鄭州市市政府及相關單位對浮戲山旅游業的發展予以高度的重視和支持。
劣勢:
1、鞏義境內高檔酒店較少,旅客食宿條件較差。
2、市區環境較差。
四、市場分析:
放眼整個中國境內,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具體到河南,雖旅游景點頗多,然而旅游業的收入甚微,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宣傳力度不夠。
2、片面地重視自然資源的開發,從而忽視了對寶貴的人文歷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3、景區內諸多亂收費現象和高價商品對景區的形象造成了損失。
因此,要使浮戲山從眾多旅游資源中脫穎而出,必須有獨特新穎的品牌定位和大力的宣傳,同時加強景區管理,協調與旅游業相關的其他產業活動。
五、項目內容:
(一)第一階段:完善基礎配套設施,開發鄉村旅游,加大營銷力度,增大游客量。
1.在景區內統一規范若干個農家旅館;
2.在景區附近建設一座集住宿、餐飲、停車、娛樂于一體的賓館;
3.對景區內現有游覽線路上的泥石路進行改造或新建;
4.沿游覽路線開設數個游客休憩亭,兼營飲品、副食和地方特色小吃;
5.新建景區內的郵電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
6.新建景區內的簡便醫療點一個、生態環保廁所若干間;
7.開發農家樂項目。
鄉村旅游的實質是以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為背景或載體、人們環境保護意識和旅游回歸自然的生活質量意識的加強而發展起來的。因此,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尤為重要,應視為取得發展的根本要求和基本保證。
項目名稱:浮戲山生態度假莊園項目
內容:
(1)觀賞山村田園風光,親手采摘農家果蔬。
(2)吃住在農家,體驗山村飲食文化:品嘗有當地特色的綠色民俗風味的“山村農家小吃”,如:手搟玉米面條、橡子涼粉、柴雞蛋、“小金籽”玉米糝等。
(3)在風景區內建造1-2處木屋度假莊園。
目標消費者:年齡較大的成功人士和國內外游客
概述:在風景區內建造1-2處木屋度假莊園,每處僅建造10套木房子。每間房子都有獨立的門院,菜地,度假莊園的組建以產權式為主。
8.請專業營銷咨詢機構或廣告公司對景區進行專業策劃、宣傳。
宣傳模式:
(1)在浮戲山舉辦一系列創新有特色的活動,吸引媒體和大眾的注意;
(2) 提供給媒體一定的新聞素材,通過新聞報道擴大知名度,提高可信度;
(3)將浮戲山的美景和特色制作成系列圖片、短片,在各媒體雜志、報刊上發表;
(4)定期舉辦以浮戲山為主題的攝影愛好比賽,對獲獎者授予證書和一定的物質獎勵。
(二)第二階段:細分旅游市場,針對特定顧客群,開發特色旅游景點及設施。
1.開發以浮戲山生態區為主題的溶洞、峽谷景觀
對溶洞和峽谷內已有的天然奇石、石像和山峰進行命名并賦予相應的典故傳說,并設置相應的說明性文字標志牌,內部設置指示路牌。
2.開發道教文化特色旅游項目
在山中較大的寺廟,如玉仙圣母廟定期舉辦道事活動,允許游客參與,通過藝術的審美,歷史的回顧,使游客得到全方位的精神上、文化上的享受。
道教文化旅游路線:老廟、古廟等歷史悠久的道教名勝古跡。
3.建設生態休閑活動中心
(1)設施建設:開發3-4個水面約500平方米的人工魚池,同時因地制宜在溪谷(小龍池)中開發若干個天然魚池,在魚池周圍配備有統一標識的遮陽傘、特色石凳等設施。
(2)目標顧客群:政府機關、企事業等單位有釣魚愛好的離退休老干部、其他專業或業余垂釣愛好者。
4.開發攀巖、遠足、探險、漂流、露營等戶外運動項目,建設野外拓展訓練基地,使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在飽受生活壓力與工作壓力下,從攀巖活動中獲得成就感,舒解壓力。
促銷手段:每年舉辦一次攀巖或漂流比賽,來提高知名度。
5.聯系學校組織學生定期進行革命遺址參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6.定期邀請國家相關科研人員對景區奇觀異景進行勘察和研究,使其成為科研、教學勝地。通過以上兩個階段的開發建設,景區將形成一個以生態為特色,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忘情山水,感悟道教,緬懷先烈,返璞歸真”的旅游勝地。
六、預算:
1、基礎設施建造(農家旅館、賓館、游客休憩亭、醫療點、生態環保廁所):200萬
2、農家樂項目(森林木屋莊園建造及宣傳):150萬
3、景區輔助設施(路標、指示牌)建造:30萬
4、道事活動開銷:25萬
5、生態休閑活動中心(魚池及配套設施、野外拓展訓練基地或駐扎營地):125萬
6、革命地維護、科研經費:75萬總計:605萬
七、項目進度表:
第一階段:基礎設施及景區輔助設施(路標、指示牌)建造:第一年內建造完成,3年內保持運作良好;
農家樂項目:第2年開始實施,1年內完善發展;
第二階段:道事活動開展:第3年開始實施,每年定期舉辦兩次;
生態休閑活動中心(魚池、野外營地建造):第3年開始實施,兩年內發展基本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