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藝主題活動策劃書(通用3篇)
廚藝主題活動策劃書 篇1
一、活動名稱
肥城市“桃文化美食”烹飪大賽。
二、舉辦時間、地點
時間:20xx年8月20日
地點:
三、舉辦單位
主辦單位:
承辦單位:
協辦單位:
四、參賽范圍
全市范圍內有固定經營場所并在工商部門注冊、誠信守法經營、店容店貌好、符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要求的餐飲企業、農家樂,設置餐飲專業的相關院校師生,熱愛烹調美食的社會人員,只要年滿18周歲以上,均可報名參加。
五、獎項設置
金獎1個,獎金1000元/個,頒發榮譽證書;
銀獎2個,獎金800元/個,頒發榮譽證書;
銅獎5個,獎金500元/個,頒發榮譽證書;
優秀獎若干個,頒發榮譽證書。
六、參賽菜品要求
(1)以魯菜風味為主,要凸顯肥城特色文化和獨特的地方傳統風味特色,突出“農家”和“家常”特色。
(2)食材選用綠色、環保、健康,以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食材為主,禁止使用海參、鮑魚、魚翅、燕窩等高檔原料。禁止使用國家禁用的動植物原料,不準使用人工色素,違者取消選手比賽成績。
(3)菜點加工工藝源于鄉村傳統制作方法,相對簡單,便于掌握,方便居家烹調學習,能向大眾普及推廣。
(4)參賽菜品均需在場內獨立制作,特殊情況須事先向組委會申請場外加工。
七、競賽辦法
本次大賽設組委會,組委會辦公室設在市商務局。大賽組委會將聘請省內專家和社會美食家擔任評委,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將按照組委會確定的評分標準,分別從口味與質感、工藝與火候、色澤與形態、營養與衛生、創意與實用等方面進行評判打分。
1、參賽選手需在60分鐘內按12人量,完成“規定菜”、“自選菜”各一道家常熱菜的現場制作。
(1)“規定菜”,為凸顯桃文化的`菜品、原料可采用與桃相關聯的食材或桃文化寓意深刻的菜品。參賽選手自備食材和餐具,大賽組委會只提供常規調料。
(2)“自選菜”,食材不限,選手自由發揮。參賽選手自備食材和餐具,大賽組委會只提供常規調料。
2、“規定菜”和“自選菜”均要按12人量制作,另用嘗碟2人量供評委品嘗,整形菜品不另加嘗碟。
3、選手所得總分計分辦法:規定菜總分50分,自選菜總分50分,前場10分,選手總得分為三者之和。
4、前場扣分說明:
一是:超時扣分,每超5分鐘扣1分,最多扣3分。二是:衛生扣分,制做現場清理不干凈,操作環節不符合要求,最多扣3分。三是:不聽從現場監理人員的安排,違反比賽規則,最多扣4分。
5、比賽前2天抽號確定比賽具體時間。
八、賽場規則
1、參賽選手著裝:所有參賽選手著工作服、戴工作帽、服裝要求整潔、無油漬污漬。
2、佩帶組委會頒發的有效證件,進入賽場后服從監理人員的指揮,不準高聲喧嘩。
3、現場禁止吸煙,不準隨地吐痰,不得亂扔下腳料。
4、不準使用其他選手的原料及半成品。
5、比賽結束時必須做好清理收尾工作。
九、參賽報名組織
1、報名方法
參賽單位或個人需要提供:(1)參賽報名表一份;(2)參賽報名表電子稿發送至;(3)參賽者身份證復印件一份;(4)參賽報名表可自行到肥城政務網“公示公告”下載。
2、報名時間、地點
時間:8月5日至8月17日。
地點:
3、聯系人及電話:
4、后附評選表格及標準:(4份)
十、職責分工
1、商務局負責活動的牽頭工作,確定活動方案、評委組聘請及星級以下飯店聯絡和組織參賽;
2、人社局負責對榮獲比賽金、銀、銅獎及成績優秀選手給予職業資格晉升。中級晉升為高級,初級晉升為中級,沒有等級的晉升為初級。晉升者賽后再由人社部門統一培訓后,加考相關理論;
3、旅游局負責農家樂及星級飯店聯絡和組織參賽;
4、廣播電臺負責參賽全過程錄制并開辟專題欄目對大賽進行報道;
5、美食協會負責場地準備,及現場布置工作。
6、各單位要切實履職盡責,精心組織,協調配合,確保本次烹飪大賽圓滿成功。
廚藝主題活動策劃書 篇2
一﹑活動主題
募捐獻愛心,真情感動你我
二﹑活動背景
(1)時光匆匆,金色秋季已經走過,寒冷的冬季已經來到我們身邊。天氣漸漸的越來越冷,同學們都有著充足的物質度過寒冷的冬季,而身處x敬老院的沒有子女和親人關懷的老人,如何度過這個冬天是值得我們關心的問題,盡管敬老院會給予他們吃住上的滿足,但是,據了解,敬老院的老人在精神和某些物質上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基于這一情況,在寒冷的冬季為敬老院的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們每個愛心人士都應該做的。
⑵天冷了,那些辛苦工作的外來農民工和其子女是否像我們一樣穿得暖和呢?拿出我們的衣物,獻出我們的愛心,給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
⑶自古以來尊老愛幼、關愛弱勢群體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所以基于這一背景,開展這一活動就尤為重要。
三﹑活動目標
(1)讓更多人關注老年人這一特殊的群體,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愛和關懷,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2)讓文昌敬老院的老人擁有一個精神和物質上的幸福暖冬。
(3)關愛農民工以及農民工子女,給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
(4)號召更多的人關注弱勢群體,促進社會和諧。
四﹑活動意義
(1)讓老人和農民工得到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慰藉,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
(2)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大家對老年人和農民工這樣的群體有更多的了解。
(3)通過這個活動,為愛心人士提供一個為弱勢群體奉獻愛心的平臺。
(4)通過活動,可以鍛煉組織者的溝通、協調、應變等各種能力,促進自我的提高和社團的發展。
五﹑活動的參與人員和時間
參與人員:愛心基金會成員
時間: x月x日
六、活動過程
⑴活動前的準備
1、宣傳部張貼海報進行活動的宣傳
2、活動前三天(x月x號——x號)放映有關電影,增進同學們對弱勢群體的了解和關注,為此次募捐活動做好鋪墊。
3、申請放映電影的教室和募捐活動需要的桌子。
⑵活動安排
x月x日中午和傍晚放學的時間段進行募捐,分四個地點,餐廳東、西門各一個,2、3號公寓之間一個,普教樓、實驗樓之間一個。大家帶著自制的海報和宣傳單以及募捐箱,還有大箱子。每個募捐點四個人,兩個人宣傳,兩個人收接錢、物。募捐時捐贈者可以得到一份由敬老院里的老人制作的剪紙作品,以此作為留念。
七、活動預算
紅紙四張4元,募捐箱4元,大箱子10元。共計18元。
八、活動中注意的問題
1、活動中大家必須服從安排,實在做事,勿嬉戲打鬧。
2、工作人員需要帶著正確的價值觀,本著奉獻的精神參與活動。
3、如果捐贈者或圍觀者過多,工作人員要維持好現場的秩序。
4、如果捐贈者過少或現場出現冷場,工作人員需要拿著宣傳單及募捐箱進行流動宣傳。
5、如果出現雨雪等惡劣天氣,則活動時間另行通知。
廚藝主題活動策劃書 篇3
活動目的:
1、讓幼兒了解,插柳是河口一帶清明節期間的一種習俗,并知道其由來。
2、通過插柳活動,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
3、讓幼兒理解插柳的意義,懂得植樹造林的好處。
活動準備:
柳枝若干,小鐵鏟、小水桶的數量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小面包車一輛。
活動過程:
1、教師介紹清明節插柳的.習俗。
①啟發提問:“清明時節,草青樹綠,口一帶的人們有一種習俗即折柳枝,這是為什么?”(人們要插柳)
②教師:“小朋友知道嗎,人們為什么要在清明節插柳?”介紹插柳習俗的來歷:晉文公在清明節的第二天,到大臣介之推墳前祭奠時,發現與介之推同時被燒死的柳樹復活了,晉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頭上,他的群臣也仿效晉文公掐戴柳枝。另外還有一種民謠說:“清明不插柳,死了變黃狗。”
2、向幼兒講解插柳的意義,激發幼兒動手插柳的興趣。
①插柳可以渲染節日的氣氛,增添節日樂趣。
②插柳可以綠化周圍的環境,每到柳枝展綠的時候,它便告訴小朋友們春天已來到了。
3、組織幼兒在院子周圍進行插柳活動。
①要求:四個小朋友一組,其中一人用小桶提水,兩人用小鐵鏟松土,一人拿柳枝。四人要團結協作,看哪一組插得好又快。
②方法:先用小鐵鏟松好土,然后澆水,最后插柳枝。
③幼兒動手插柳,教師巡回指導。如:松土時可找個松軟的地方,松的土要稍深點,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澆水不能太多。
④柳枝插完后,教師組織幼兒將工具放好,然后小結活動的情況,表揚不怕臟、不怕累的幼兒及團結協作好的小組。
⑤要求幼兒每天給柳枝澆水,輪流看護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