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儀容儀表”主題活動策劃書(精選3篇)
“注重儀容儀表”主題活動策劃書 篇1
儀容、儀表及著裝是學生朝氣蓬勃精神風貌的體現,對學生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的養成和審美情趣的培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體現了學校良好的校風和學風。鑒于目前我校部分學生儀容、儀表不整齊,著裝不規范的現狀,根據《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經研究決定一月一事2月份的主題活動為“注重儀容儀表”,具體內容如下:
一、指導思想
1.以《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本內容,深入開展學生儀容儀表規范專項教育活動,正確引導學生的道德行為,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切實做到《弟子規》教義中“謹”的相關要求。
2.通過專項教育活動,規范學生儀容儀表,拓寬學校文明創建,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二、組織人員
總指揮:
副指揮:
負責人:
年段負責人(段長):
三、學生儀容儀表具體要求
儀表儀容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現,是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素養的體現。我校根據實際,特提出以下有關儀容儀表的相關要求,望逐條實行:
(一)頭部要求:
1、頭發符合學生身份和性別特征,不燙發,不染發,不理光頭。
2、男生頭發前不過眉毛,側不過耳朵,后不過領。
3、建議女生頭飾不過于異型、花哨。
4、經常洗頭,頭部無異味。
5、每天早、晚必須洗臉、刷牙。中午飯后要做好臉部清潔工作。保持面部干凈。
6、養成經常整理自己儀表儀容的習慣。
(二)著裝要求:
1、學生服裝必須整潔、合身。校服外衣的鈕扣除最上面一顆外,其余必須全扣上;校服拉鏈至少拉上2/3。
2、內衣不得長于外套。外頭紐扣、拉鏈必須完好。非運動期間,必須扣好紐扣、拉上拉鏈。
3、學生上學穿便于運動的鞋子,建議穿運動鞋。一般不允許穿皮鞋和涼鞋上學(夏天可以穿運動型涼鞋)。
4、周一和重大活動,根據通知能按要求統一服裝。
(三)飾物和掛件要求:
1、學生上學應該佩戴紅領巾,6月和9月天氣過于炎熱可以不佩戴紅領巾而到時配發佩戴隊徽。
2、紅領巾要保持干凈和完整。
3、少先隊干部標志佩戴在左臂。
4、不佩戴各種飾物(包括項鏈、手鏈等)。
(四)書包要求:
1、書包必須保持整潔。有污垢時要及時清潔。
2、書包臟亂時要及時整理,保持書本等存放有序。
2、在上下路上,書包的外部拉鏈必須拉上。
(五)手部要求:
1、不留長指甲,女生不涂指甲油。
2、指甲內無污垢、飯前便后要洗手。全天候保持手部干凈。
3、不在手及手腕處貼粘貼紙和涂抹。
(六)其他要求:
1、保持作業本、課本干凈。在做讀書、作業前先擦干凈所用課桌。
2、學生在校不得戴任何首飾。
四、具體活動安排
本次主題活動為期一個月,活動分為四個階段
(一)宣傳發動階段(第二周)
1、通過國旗下講話的倡議書進行宣傳啟動;
2、各班自查:各班主任召開“儀容儀表好習慣”主題班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弟子規》教義中“謹”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對照規范自查。對不符合儀容儀表要求的學生進行教育,并責令其改正,確保徹底清理。
(二)主題閱讀階段(第三周)
1、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小學生守則》。
2、根據《一月一事各年段方案》中的閱讀材料,利用早讀等時間進行開展。
3、根據年段學生特點選擇閱讀,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與自己日常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校園禮儀、家庭禮儀和社會禮儀等方面的知識。
(三)實踐活動階段
1、向全體教師發出踐行文明禮儀的倡議,動員教師人人爭做文明禮儀的宣傳者、實踐者、示范者。
2、自糾自查,各班對應《一月一事各年段方案》中的“主題活動達成目標內容”,采取自評、互評等方式,認真檢查自身行為。
3、各班每小組安排一名“文明禮儀督導員”,及時發現身邊的禮儀典型,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
4、各班于2月21日開展班會課,舉行“儀容儀表”的主題班隊會,總結表彰相應學生,嚴厲批評頑固分子。
5、少先隊大隊部將組織人員不定期的進行檢查監督徹查,與星際班級掛鉤。
6、根據各年段方案,活動相繼開展。
7、主題活動月后,堅持每周檢查一次,檢查結果匯總后上報政教處,政教處及時將檢查結果反饋給班主任,由班主任督促整改。
(四)總結展示階段
1、總結:國旗下講話——實踐心得。
2、各班推薦每月校園之星,一班一名額,公布在宣傳欄上。
3、從大隊部的檢查反饋以及各年段的實施情況來評出優勝年段,優勝班級,優勝班級將會首先從優勝年段中考慮。
4、對個別屢次教育仍我行我素的學生,必要時將進行紀律處分。
5、對獲得“優勝班級”的班級可申請下月免查,大隊部下月個人情況突擊檢查將不對該班級進行檢查;
“注重儀容儀表”主題活動策劃書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重陽節的風俗及民族文化含義
2、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學會感激老人。
3、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老人的情感,動手又動腦。
4、培養學生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活動準備:
1、回顧成長歷程,體會爺爺奶奶等長輩們的艱辛。
2、了解重陽節的來歷及意義(查閱搜集資料、問別人等)。
活動實施過程:
一、收集資料
1、了解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重點收集重陽節的有關資料。
2、教師向學生推薦與老人有關的書籍、報刊,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引導他們認真閱讀并將典型故事記下來,結合自己的感想,準備交流。
3、上網收集資料。利用“酷站漫游”提供的網址和利用關鍵詞上網搜尋有關尊老敬老的資料,為活動的`開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觀察回憶
1、教學中充分聯系學生的家庭生活實際學生細心觀察自己的爺爺、奶奶的生活起居情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觀察所得。
2、利用雙休日,通過“與爺爺奶奶互換角色”,親身體驗老人的生活,真切感受他們的辛勞。
3、引導學生回憶平日里爺爺奶奶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老人的敬愛。
4、了解學生對爺爺奶奶的關愛程度,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利用重陽節到來之際,設計活動方案,用實際行動為爺爺奶奶慶祝節日。
三、調查訪問
為了全面掌握地區老人的生活狀況,提高學生的尊老意識,教師指導學生分組開展調查、訪問、參觀等活動。
1、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調查的目的設計調查表,開展問卷調查工作,并統計匯總百分比,進行交流反思,及時記下調查后的感受。
2、根據調查反饋情況,確定訪問對象(鄰里尊老敬老的先進典型),指導學生根據采訪對象的不同,設計相應的問題進行采訪,做好記錄,認真寫好采訪日記。
3、各小組到社區找到自己的長期服務對象,利用雙休日,組織探望,并為他們打掃衛生,跟老人聊天、談家常,了解對方情況,深入開展體驗活動。
4、學生調查訪問活動結束后,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根據各自的特長把所見所聞及時地寫下來、畫下來,通過各種渠道進行社會宣傳報道,擴大社會影響,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調查訪問階段,學生雖是活動的主體,但教師的指導還是不必可少的。教師要及時與相關單位、個人聯系,保證學生活動得以有效開展。采訪之前,教師要指導學生注意調查采訪時的態度、方法,做好活動前的物質準備和活動過程的資料收集,有意識地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表達的能力,教師還應對學生的各項階段性活動給予肯定性的評價。
四、合作交流
1、教師要組織學生交流收集的尊老敬老的資料,談談自己的感受。
2、小組合作制定一份重陽節活動方案,各小組具體談談活動方案的實施步驟。
3、學生出示調查統計結果,交流采訪后收集的信息,向同學介紹在調查采訪過程中的體會。
4、展示參觀訪問中拍攝的照片或錄像,并向同學談談參觀后的感受。
5、在各組組長交流時,教師要和其他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活動成果,并建議學生把感興趣和感受深的內容記錄下來,認真收集資料,分類整理。
6、分為六個小組,討論交流,根據每組要求準備節目參加班級“愛在重陽”主題隊會。
“注重儀容儀表”主題活動策劃書 篇3
時間:本周末(10月XX日XX日)上課期間
游戲:
1、老師藏糖果,學生來找
2、第一個班級藏糖果,第二個班級來找
3、鬼屋
查課要求:
1、老師帶著鬼面具或帽子到教室里藏糖果并查課
2、見到查課老師學生要唱trickortreat
3、通知學生30日或31日下午4:30過來參加鬼屋闖關活動,6:30之后活動結束
4、參加鬼屋的學生不準帶手電等亮光物品5、準備相機及鬼臉,組織班級學員拍照
前臺要求:
1、前臺桌上必須擺上糖果一盤、南瓜燈4-5個
2、前臺要掛滿萬圣節飾品
3、課程顧問每人戴一頂“萬圣節”帽子
4、宣傳板展示萬圣節的由來(彩色紙質)
5、led屏上打上萬圣節鬼屋活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