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扶貧專項活動策劃書(精選3篇)
社會保障扶貧專項活動策劃書 篇1
根據《**市社會保障扶貧專項實施方案》,結合我縣社會保障扶貧工作實際,制定本策劃書。
一、年度目標
(一)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進一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農村低保政策在扶貧攻堅中的兜底救助保障功能,按照不低于年度動態調整后的國家扶貧標準及全省農村低保標準低限,統一制定**縣農村低保標準。
(二)特殊群體居家和集中救助幫扶。繼續深化貧困人口中特殊群體居家和集中救助幫扶工作,鞏固“剝離家庭負擔、解放勞動力,助力脫貧攻堅”的良好社會效果。
(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為未標注脫貧的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標準的個人繳費。
(四)貧困殘疾人扶助。加強對貧困殘疾人救助幫扶力度,繼續實施殘疾人扶貧對象生活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
二、重點工作
(一)農村最低生活保障
1、政策措施。
(1)保障標準。參照全省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低限,制定**縣農村低保標準。
(2)保障對象。全縣農村低保對象,其中建檔立卡低保兜底對象12253人(含20__年以前已脫的貧困戶中低保兜底保障對象)。
(3)發放標準。農村低保對象以戶為單位年人均收入低于當地農村低保標準的,按差額發放低保補助金,按標施保、應補盡補。
2、進度安排。
(二)特殊群體居家和集中救助幫扶
1、政策措施。將符合救助幫扶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的特殊群體全部納入居家和集中救助幫扶范圍,實現救助幫扶全覆蓋,確保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通過落實承接家庭、完善承接協議、開展護理常識培訓、發放適當的護理費用補助、實施集中照料幫扶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居家救助幫扶水平。對失能半失能的救助幫扶對象在自愿的前提下全部納入社會救助福利機構實施集中救助幫扶。加大財政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滿足集中救助幫扶需求,同時加強機構的規范化管理,提升服務水平。
2、進度安排。按月發放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持續為居家和集中救助幫扶對象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務、疾病治療和殯葬服務等基本保障。
(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1、政策措施。落實個人繳費財政代繳政策,按100元/人·年的標準為未標注脫貧的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標準的個人繳費。
2、進度安排。全年持續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代繳工作。
(四)貧困殘疾人扶助
1、政策措施。按照《關于發放殘疾人扶貧對象生活費補貼具體事項的通知》和《關于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的通知》組織實施。殘疾人扶貧對象生活費補貼發放對象為全市持有第二代《殘疾人證》、未享受低保的殘疾人建檔立卡扶貧對象;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對象為全市持有第二代《殘疾人證》等級為一級和二級的殘疾人;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發放對象為全市持有第二代《殘疾人證》的低保對象。
2、進度安排。各相關部門按政策及時向符合條件的對象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殘疾人扶貧對象生活費補貼,12月全面完成補貼發放工作。
三、資金籌措
(一)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項目。省級以上資金以省下撥資金為準,不足部分由縣財政兜底解決。
(二)特殊群體居家和集中救助幫扶項目。所需資金統籌運用上級各項社會救助資金、轉移支付資金和本級配套資金等予以保障。
(三)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項目。20__年社會保障扶貧專項計劃安排資金:省級資金以省下撥資金為準,余下部分由縣財政兜底解決。
(四)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項目。20__年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據實安排,其中省級資金145萬元,余下部分由縣財政兜底解決。
(五)殘疾人扶貧對象生活費補貼項目。所需資金按政策據實安排。
(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項目。地方政府為此類人員代繳全部最低標準養老保險費(已享受其他代繳政策的人員不累加享受),所需經費由縣級財政納入公共預算統籌安排,省和市財政給予適當補助(此項資金的具體安排:待省上政策明確后,由縣民政局、縣扶貧移民局提供此類人員名單,經縣人社局進行數據比對并對所需資金進行測算后,由縣財政部門據實安排資金進行代繳)。
四、保障措施
(一)統籌協調,形成合力。縣民政部門負責牽頭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及特殊群體居家和集中救助幫扶工作;縣人社部門做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縣殘聯牽頭做好貧困殘疾人扶助工作;縣財政部門負責資金安排和撥付工作;縣扶貧等相關部門做好配合協調工作。各部門要加強聯動,整合資源,齊抓共管,確保社會保障工作有序推進,不斷提升救助幫扶質量。
(二)精準對象,應保盡保。精準確定保障對象,將符合條件的農村低保對象、殘疾對象全部納入建檔立卡范圍;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和殘疾對象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實現應扶盡扶、應保盡保、按標施保、應補盡補。健全信息公開機制,將農村低保、殘疾人扶助和扶貧開發情況納入政府信息公開范圍,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
(三)動態管理,落實政策。實行動態管理,加強信息核對,逐步實現低保信息系統和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共享,確保信息數據完整、更新及時,每年至少比對一次臺賬數據。積極宣傳社會保障扶貧政策措施,讓基層干部群眾充分理解把握政策要求,確保落實到戶到人、政策執行嚴格規范。各部門強化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深入一線督導,定期組織檢查考核社會保障扶貧情況,總結經驗做法,解決突出問題,促進工作有序推進。
社會保障扶貧專項活動策劃書 篇2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的xx大精神,實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按照“四不摘”的攻堅要求,全力做好社會保障扶貧專項工作,切實提高貧困人口社會保障水平,確保全面完成小康社會的既定目標,根據扶貧專項方案文件精神,按照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要求,結合縣社會保障專項工作實際,特制定本策劃書。
一、年度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xx大精神和總書記來視察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央、省委、州委、縣委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通過精準實施“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扶貧攻堅行動、擴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保險面、增強貧困殘疾人扶助力度,圓滿完成年度社會保障扶貧各項目標任務,達到社會保障扶貧目的。
一是按照省、州統一發布的農村低保標準低限,調整我縣農村低保標準,不低于年度動態調整后的國家扶貧標準,及時足額發放保障金。
二是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代繳最低繳費檔次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參保和繳費兩個100%全覆蓋;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0周歲以上貧困人員領取待遇100%全覆蓋。
三是加強對貧困殘疾人的幫扶力度,實施殘疾人扶貧對象生活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確保貧困殘疾人補貼政策落實到位。
四是完善臨時救助制度,防止因突發性困難致貧返貧,加大救助力度,及時對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給予救助。
二、重點工作及進度安排
(一)農村最低生活保障
1.具體任務。一是結合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和脫貧攻堅低保兜底工作任務等情況,調整我縣農村低保標準,不低于當年國家扶貧標準和省、州發布的低限。二是繼續全力做好農村低保對象(含建檔立卡低保兜底對象)保障工作,每季度初月15日前將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戶。三是繼續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規范低保對象管理,切實做到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退盡退。
2.進度安排。10月底前,按照全州低保標準及時調整我縣標準。11月底前完成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
(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1.具體任務。嚴格落實代繳政策,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按100元/人·年的標準為其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已享受其它代繳政策的人員不累加享受)。
2.進度安排。全年持續推進社保扶貧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工作。
(三)貧困殘疾人扶助
1.具體任務。提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完成遞增任務,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標準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按一級重度殘疾人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二級重度殘疾人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的標準發放。殘疾人扶貧對象生活費補貼標準按該對象年收入與國定貧困線的差額為準,據實發放;建檔立卡殘疾人扶貧對象按政策納入農村低保范圍的,不再發放殘疾人扶貧對象生活費補貼;未納入農村低保的建檔立卡殘疾人扶貧對象,按規定發放殘疾人扶貧對象生活費補貼;對通過自身增收提前實現“摘帽”的殘疾人扶貧對象,符合發放條件的保持上年度扶貧補貼標準不減。
2.進度安排。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按月足額發放,12月全面完成補貼發放工作。殘疾人扶貧對象生活費補貼原則上按季度發放,發放時間不做硬性規定,在各級配套資金到位后及時足額發放,12月全面完成補貼發放工作。
(四)困難群眾臨時救助
1.具體任務。按照中央、省、州臨時救助相關制度,適時提高臨時救助標準,對遭受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自然災害或其他特殊困難致使生活陷入困境、生存面臨危機及其他社會救助制度實施后仍有嚴重困難家庭,按照申請、受理、審核、審批的程序給予一次性應急性、過渡性救助,做到“應救盡救”,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突發性、臨時性、緊迫性基本生活困難問題。
2.進度安排。根據困難群眾實際需求及臨時救助申請情況據實結算。
(五)各類整改工作
抓好巡視反饋及脫貧攻堅各類問題整改工作,將整改工作貫穿于社會保障專項扶貧工作始終,做到保障精準、規范運行,建立和完善相關體制機制。
三、資金籌措
為確保社會保障扶貧專項20__年度確定的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圓滿完成,20__年社會保障扶貧專項計劃安排資金543.76萬元,其中,省級資金455.11萬元,州級補助資51.53萬元,縣級配套資金37.12萬元。
(一)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項目20__年社會保障扶貧專項所需資金按現渠道納入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安排。
(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項目20__年社會保障扶貧專項計劃安排資金25.68萬元,其中,省級資金14.124萬元,州級補助資金2.3112萬元,縣級配套資金9.2448萬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人員、資金發放按動態管理的原則據實結算。
(三)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項目20__年社會保障扶貧專項計劃安排資金49.2萬元,其中,省級資金19.68萬元,州級補助資金5.904萬元,縣級配套資金23.616萬元。困難殘疾人員、資金發放按動態管理的原則據實結算。
(四)殘疾人扶貧對象生活費補貼項目20__年度社會保障扶貧專項計劃安排資金8.88萬元,其中,省級資金3.552萬元,州級補助資金1.0656萬元,縣級配套資金4.2624萬元。
(五)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0__年社會保障扶貧專項計劃安排資金460萬元,其中,20__年中央基礎養老金補貼343.53萬元,省級配套資金74.22萬元,州級社保扶貧代繳資金42.25萬元。
四、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社會保障扶貧的組織領導,將其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縣政府履行主體責任,對重視不夠、工作不實造成嚴重后果或不良影響的,嚴格問責。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殘聯等部門(單位),要按照社會保障扶貧各項工作安排,制定工作方案,細化具體政策,落實扶貧專項資金保障,強化組織實施,確保取得扎實成效。
(二)資金保障。要加強研究謀劃和組織協調,要依據政策對象、標準、年度等因素,嚴格測算資金需求,積極爭取中央、省和州級支持,加大財政投入。健全投入增長機制。納入預算安排。要進一步規范社會保障資金管理,加強監督、檢查和審計,切實保證各類資金用于規定支出和困難群體的救助,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政策保障。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積極宣傳社會保障扶貧政策,讓基層干部群眾充分理解把握政策要求,確保落實到戶到人、政策執行嚴格規范。設立舉報投訴電話、信箱,接受社會各界及廣大人民群眾監督。
(四)督導指導。加強社會保障扶貧專項工作督促檢查,要經常深入一線督導,定期、不定期的檢查考核社會保障扶貧情況,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社會保障扶貧專項活動策劃書 篇3
活動背景:
體驗,喚起學生的真情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情感、態度、價值觀”已成為目標。要實現對學生的精神構建、靈魂塑造、人格養成。那種讓學生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靜態地分析別人的做法雖能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獲得理性認識,但這種間接在知識學習中獲得的情感體驗卻絕不能等同于直接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的情感體驗。這種缺乏內心觸動的情感只會讓學生成為“嘴里講道德,耳中聽道德,而所作所為不合乎道德標準”的兩面人。在體驗中,拉近了我們與殘疾人的距離,在帶著自身情感的感受與理解中,學生們自然而然地與殘疾人產生了共鳴。這種共鳴也引發了他們內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引發了他們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使他們真正地由“他律”向“自律”轉變,真正學會如何做人。
殘疾人生活中會遇到的困難,諸如“上下樓梯”“上廁所”“過馬路”“下課游戲”等許多的困難和不便。“殘疾人遇到的有些困難是我們想象不到的,可能對正常人來說非常簡單的事他們卻要幾次幾百次甚至幾千次的努力才能完成。親身體驗到殘疾人的不便,嘗試模仿不同的殘疾人去生活,你們想試試嗎?”
活動時間地點:
12月3好(禮拜五)中午與汽車系宿舍樓前
活動安排:
1·給你10分鐘的黑暗:用黑色布條蒙上眼睛走完一段路程,用條幅隔開一段小路可以設置一些障礙比如十字路口等。分辨一些各種調味品與飲用水,摸著解開繩子上的結,閉著眼睛畫畫等。
2·手語傳遞愛心:隨機選兩人一組讓一方用手語向另一方傳遞自己的意思。
3·用心擁抱世界(雙臂殘):把雙手扎起來完成寫字、喝水、拿課本、單手穿衣服,用左手寫字,夾乒乓球。
4·讓思想飛向遠方(雙腿殘):坐在輪椅上去電話亭邊打個電話、上臺階、行走。
殘疾,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價,殘疾人也是當今社會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中一支重要力量,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殘疾人也渴望與健全人一起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人類文明、社會物質與文化成果,改革開放30年來,殘疾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越來越多地博得了社會的廣泛尊重。在“平等·參與·共享”的理念下,殘疾人正在克服自身困難,盡力融入社會,殘疾人自身的精神風貌,也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通過旅游這種形式進一步融入社會,飽覽祖國各地錦繡山河,旅游這種形式能喚起更多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的愿望。旅游這種形式是殘疾人自強自立,走出自我封閉的一種有益手段,也能使更多的人們,社會了解和關愛殘疾人,這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要求,也是構建河蟹社會的要求。
活動意義:
殘疾,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價,殘疾人也是當今社會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中一支重要力量,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殘疾人也渴望與健全人一起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人類文明、社會物質與文化成果,改革開放30年來,殘疾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越來越多地博得了社會的廣泛尊重。在“平等·參與·共享”的理念下,殘疾人正在克服自身困難,盡力融入社會,殘疾人自身的精神風貌,也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通過游戲這種形式進一步融入社會,呼喚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的。游戲這種形式是殘疾人自強自立,走出自我封閉的一種有益手段,也能使更多的人們,社會了解和關愛殘疾人,這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
活動準備器具:
布條、筷子、筆、紙張、繩子、各種調味品與飲用水、課本、衣服。